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P59

  ..续本文上一页力,于虚空中敷布无数大宝莲华,垂无数宝璎珞、无数宝缯带、无数宝鬘、无数宝严具、无数宝华、无数宝香,种种奇妙以为严饰,无数采女种种歌赞。

  阎浮提内复有无量百千万亿诸罗剎王、诸夜叉王、鸠盘荼王、毗舍阇王③,或住大海,或居陆地,饮血啖肉,残害众生;皆起慈心,愿行利益,明识后世,不造诸恶;恭敬合掌,顶礼于王。如阎浮提,余三天下,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百千万亿那由他世界中,所有一切毒恶众生悉亦如是。

  【章旨】大光王进入「大慈随顺世间三昧」,为善财童子演示此法门摄化众生之功能。

  【注释】①五浊世:又作「五滓」,指减劫(人类寿命次第减短之时代)中所起之五种滓浊——世命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劫浊。「命浊」是众生因烦恼丛集,心身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是世人每多弊恶,心身不净,不达义理;「烦恼浊」是世人贪于爱欲,瞋怒诤斗,虚诳不已;「见浊」是世人知见不正,不奉正道,异说纷纭,莫衷一是;「劫浊」是生当末世,饥馑疾疫刀兵等相继而起,生灵涂炭,永无宁日。

  ②伊罗婆拿大象王:又作「堙罗婆那」、「蔼罗筏拿」、「伊罗满」,意译「持水者」、「守地子」、「持地子」,为因陀罗天所乘御之白象王,是由乳海搅拌而生之十四宝之一。又或系雷鸣时所涌现之云,而将之比拟为动物,盖云涌之时,其形犹如像王成列。

  ③毗舍阇王:类似罗剎的鬼神之一,音译又作「毕舍遮」、「毗舍遮」、「臂舍柘」,意为食血肉鬼、啖人精气鬼或癫狂鬼。

  【语译】大光王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此国土中的一切众生在五浊世时曾经乐于作恶,我心哀愍他们而想去救护,便进入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之门。当我进入此三昧时,那些众生所具有的怖畏心、恼害心、怨敌心、诤论心,如此等等诸心,都全部自行消灭了。为什么呢?这是进入菩萨大慈为首顺世三昧之法本来就是如此的缘故。善男子!姑且等待一会儿,你自会看见这些景象。」

  说完这些之后,大光王随即进入此定。这时城内外出现六种震动,诸宝地、宝墙、宝堂、宝殿、台观、楼阁、阶砌、户牖等如此一切都发出美妙的声音,都向大光王鞠躬敬礼。妙光城内的所有居民,无不同时欢喜踊跃,都面向大光王住所的方向举身投地致敬。村庄、城邑一切人众都前来拜见大光王,欢喜敬礼。

  接近大光王住所的鸟兽之属,互相对视,发起慈悲心,都来到王前恭敬礼拜。一切山原及诸草树莫不回转向王敬礼。池塘、泉井及以河海都全部沸腾溢出流注到王的面前。一万名大龙王生起大香云,雷声阵阵,降下细雨。有一万名天王——忉利天王、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善变化天王、他化自在天王……如此等等作为上首,在空中演奏着天乐。无数天女歌咏赞叹,降下无数华云、无数香云、无数宝鬘云、无数宝衣云、无数宝盖云、无数宝幢云、无数宝幡云,这些云彩在空中作为装饰,供养这些天王。伊罗婆拿大象王以自在力在空中敷布无数大宝莲华,垂下无数宝璎珞、无数宝缯带、无数宝鬘、无数宝严具、无数宝华、无数宝香,以这些种种的奇妙花朵物品作为装饰,无数采女演唱着种种赞歌。

  在阎浮提内又有无量百千万亿诸罗剎王、诸夜叉王、鸠盘荼王、毗舍阇王,有的住在大海,有的居于陆地,他们饮血吃肉,残害众生。这时,这些天龙都生起慈心,愿意做有利于众生的事情,明确地知晓后世,不造作诸恶。这些天龙都恭敬合掌,向大光王顶礼致敬。不光是阎浮提如此,其余三天下,甚至三千大千世界,甚至十方百千万亿那由他世界中,所有一切毒恶众生也都是如此。

  时,大光王从三昧起,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门①。如诸菩萨摩诃萨为高盖,慈心普荫诸众生故;为修行,下、中、上行悉等行故;为大地,能以慈心任持一切诸众生②故;为满月,福德光明于世间中平等现故;为净日,以智光明照耀一切所知境故;为明灯,能破一切众生心中诸黑暗故;为水清珠③,能清一切众生心中谄诳浊故;为如意宝,悉能满足一切众生心所愿故;为大风,速令众生修习三昧入一切智大城中故。

  「而我云何能知其行,能说其德,能称量彼福德大山,能瞻仰彼功德众星,能观察彼大愿风轮,能趣入彼甚深法门,能显示彼庄严大海,能阐明彼普贤行门,能开示彼诸三昧窟,能赞叹彼大慈悲云?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王都名曰『安住』④,有优婆夷名曰『不动』⑤。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王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无厌足王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安住」王都的「不动」优婆夷,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大光王继续南下。善财童子在南下的路上继续回味跟从大光王所学到的「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门」的内容与功德。

  【注释】①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门:据澄观的解释,「慈本为物,名『顺世间』;高出众行,故名为首」。」(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六中)这一法门的含义是,菩萨以大慈三昧,普覆救护一切众生,上、中、下品等观无二,慈如大地,载育众生。

  ②任持一切诸众生:任持,主持;维持。佛教中此语含义很特别,各宗派理解不一。在此可以理解为菩萨以其三昧之力加持众生使其明了领悟佛法并且如法生活。

  ③水清珠:能够使浊水澄净的珍贵珍珠,佛教典籍中常常以之比喻慈心、信心。

  ④安住:据澄观的解释,「示以女居『安住』王都者,王子位故,智契实法,不为缘坏,名为『安住』。」(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六中)这是说,此优婆夷已至「王子位」,其「智」已经不被外缘所坏,因此名叫「不动」。

  ⑤不动:据澄观的解释,此优婆夷之所以名为「不动」,是因为「自发心来,于一切法无不得定,烦恼二乘不能动故;亦令众生心不动故,以智修慈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六中)

  【语译】这时,大光王从三昧出来,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门。这一法门是以诸菩萨摩诃萨为高盖,菩萨的慈心完全为众生提供阴凉;在修行方面,使下、中、上等『行』的众生其行的效果都相同;如同大地,能以慈心任持一切诸众生;如同满月,平等地将福德光明给予世间;如同净日,以智光明照耀一切所知觉到的境界;如同明灯,能破除一切众生心中的所有黑暗;如同水清珠,能够使一切众生心中的谄诳浊心干净;如同如意宝,能够全部满足一切众生心中的所有愿望;如同大风,使众生迅速修习三昧进入一切智大城之中。

  大光王继续向善财童子说:「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这一修行法门,能够宣说这种修行法的功德,能够称量那福德大山,能够瞻仰那功德众星,能够观察大愿风轮,能够进入那甚深法门,能够显示那庄严大海,能够阐明那普贤行门,能够开示彼那三昧窟,能够赞叹大慈悲云呢?善男子!在此继续朝南方走,在一座名叫『安住』的王都有一位名叫『不动』的优婆夷。你可以到他那里去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大光王的双足,在其周围环绕无数圈,殷勤瞻仰大光王。然后,善财童子辞别大光王,继续向南行进。

  【说明】善财童子第十九参——大光王会,至此叙述完毕。大光王给善财宣讲的「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门」法门,是进入「十行」之第八行「尊重行」的方法。所谓「」尊重行」,又名「难得行」,是指尊重善根智慧等法,完全使其成就,由之更增修二利之行。

  

善财童子第二十参:不动优婆夷会

  尔时,善财童子出妙光城,游行道路,正念思惟大光王教,忆念菩萨大慈幢行门,思惟菩萨随顺世间三昧光明门,增长彼不思议愿福德自在力,坚固彼不思议成熟众生智,观察彼不思议不共受用大威德,忆念彼不思议差别相,思惟彼不思议清净眷属,思惟彼不思议所作业;生欢喜心,生净信心,生猛利心,生欣悦心,生踊跃心,生庆幸心,生无浊心,生清净心,生坚固心,生广大心,生无尽心。如是思惟,悲泣流泪,念善知识实为希有,出生一切诸功德处,出生一切诸菩萨行,出生一切菩萨净念,出生一切陀罗尼轮,出生一切三昧光明,出生一切诸佛知见①,普雨一切诸佛法雨,显示一切菩萨愿门,出生难思智慧光明,增长一切菩萨根芽。又作是念:「善知识者,能普救护一切恶道,能普演说诸平等法,能普显示诸夷险道,能普开阐大乘奥义,能普劝发普贤诸行,能普引到一切智城,能普令入法界大海,能普令见三世法海,能普授与众圣道场,能普增长一切白法。」

  善财童子如是悲哀思念之时,彼常随逐觉悟菩萨、如来使天②于虚空中而告之言:「善男子!其有修行善知识教,诸佛世尊悉皆欢喜;其有随顺善知识语,则得近于一切智地;其有能于善知识语无疑惑者,则常值遇一切善友;其有发心愿常不离善知识者,则得具足一切义利。善男子!汝可往诣安住王都,即当得见不动优婆夷大善知识。」

  【章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二十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二十一会。善财童子在南下的路上继续回味跟从大光王所学到的「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门」的内容与功德。

  【注释】①诸佛知见:指诸佛如来照见诸法实相妙理之知见慧解。此系二智中「一切种智」之用,故就智体而言「知」;亦为五眼中「佛眼」之用,故就眼而言「见」。盖所谓「佛之知见」,乃透彻了达诸法实相之真知真见。而如来出世之一大事因缘,即在为众生而「开启」佛之知见,「示导」佛之知见,欲令众生「了悟」佛之知见,并令「证入」佛之知,还其本来清…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