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力,于虛空中敷布無數大寶蓮華,垂無數寶璎珞、無數寶缯帶、無數寶鬘、無數寶嚴具、無數寶華、無數寶香,種種奇妙以爲嚴飾,無數采女種種歌贊。
閻浮提內複有無量百千萬億諸羅剎王、諸夜叉王、鸠盤荼王、毗舍阇王③,或住大海,或居陸地,飲血啖肉,殘害衆生;皆起慈心,願行利益,明識後世,不造諸惡;恭敬合掌,頂禮于王。如閻浮提,余叁天下,乃至叁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百千萬億那由他世界中,所有一切毒惡衆生悉亦如是。
【章旨】大光王進入「大慈隨順世間叁昧」,爲善財童子演示此法門攝化衆生之功能。
【注釋】①五濁世:又作「五滓」,指減劫(人類壽命次第減短之時代)中所起之五種滓濁——世命濁、衆生濁、煩惱濁、見濁、劫濁。「命濁」是衆生因煩惱叢集,心身交瘁,壽命短促;「衆生濁」是世人每多弊惡,心身不淨,不達義理;「煩惱濁」是世人貪于愛欲,瞋怒诤鬥,虛诳不已;「見濁」是世人知見不正,不奉正道,異說紛纭,莫衷一是;「劫濁」是生當末世,饑馑疾疫刀兵等相繼而起,生靈塗炭,永無甯日。
②伊羅婆拿大象王:又作「堙羅婆那」、「藹羅筏拿」、「伊羅滿」,意譯「持水者」、「守地子」、「持地子」,爲因陀羅天所乘禦之白象王,是由乳海攪拌而生之十四寶之一。又或系雷鳴時所湧現之雲,而將之比擬爲動物,蓋雲湧之時,其形猶如像王成列。
③毗舍阇王:類似羅剎的鬼神之一,音譯又作「畢舍遮」、「毗舍遮」、「臂舍柘」,意爲食血肉鬼、啖人精氣鬼或癫狂鬼。
【語譯】大光王繼續對善財童子說:「善男子!此國土中的一切衆生在五濁世時曾經樂于作惡,我心哀愍他們而想去救護,便進入菩薩大慈爲首隨順世間叁昧之門。當我進入此叁昧時,那些衆生所具有的怖畏心、惱害心、怨敵心、诤論心,如此等等諸心,都全部自行消滅了。爲什麼呢?這是進入菩薩大慈爲首順世叁昧之法本來就是如此的緣故。善男子!姑且等待一會兒,你自會看見這些景象。」
說完這些之後,大光王隨即進入此定。這時城內外出現六種震動,諸寶地、寶牆、寶堂、寶殿、臺觀、樓閣、階砌、戶牖等如此一切都發出美妙的聲音,都向大光王鞠躬敬禮。妙光城內的所有居民,無不同時歡喜踴躍,都面向大光王住所的方向舉身投地致敬。村莊、城邑一切人衆都前來拜見大光王,歡喜敬禮。
接近大光王住所的鳥獸之屬,互相對視,發起慈悲心,都來到王前恭敬禮拜。一切山原及諸草樹莫不回轉向王敬禮。池塘、泉井及以河海都全部沸騰溢出流注到王的面前。一萬名大龍王生起大香雲,雷聲陣陣,降下細雨。有一萬名天王——忉利天王、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善變化天王、他化自在天王……如此等等作爲上首,在空中演奏著天樂。無數天女歌詠贊歎,降下無數華雲、無數香雲、無數寶鬘雲、無數寶衣雲、無數寶蓋雲、無數寶幢雲、無數寶幡雲,這些雲彩在空中作爲裝飾,供養這些天王。伊羅婆拿大象王以自在力在空中敷布無數大寶蓮華,垂下無數寶璎珞、無數寶缯帶、無數寶鬘、無數寶嚴具、無數寶華、無數寶香,以這些種種的奇妙花朵物品作爲裝飾,無數采女演唱著種種贊歌。
在閻浮提內又有無量百千萬億諸羅剎王、諸夜叉王、鸠盤荼王、毗舍阇王,有的住在大海,有的居于陸地,他們飲血吃肉,殘害衆生。這時,這些天龍都生起慈心,願意做有利于衆生的事情,明確地知曉後世,不造作諸惡。這些天龍都恭敬合掌,向大光王頂禮致敬。不光是閻浮提如此,其余叁天下,甚至叁千大千世界,甚至十方百千萬億那由他世界中,所有一切毒惡衆生也都是如此。
時,大光王從叁昧起,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大慈爲首隨順世間叁昧門①。如諸菩薩摩诃薩爲高蓋,慈心普蔭諸衆生故;爲修行,下、中、上行悉等行故;爲大地,能以慈心任持一切諸衆生②故;爲滿月,福德光明于世間中平等現故;爲淨日,以智光明照耀一切所知境故;爲明燈,能破一切衆生心中諸黑暗故;爲水清珠③,能清一切衆生心中谄诳濁故;爲如意寶,悉能滿足一切衆生心所願故;爲大風,速令衆生修習叁昧入一切智大城中故。
「而我雲何能知其行,能說其德,能稱量彼福德大山,能瞻仰彼功德衆星,能觀察彼大願風輪,能趣入彼甚深法門,能顯示彼莊嚴大海,能闡明彼普賢行門,能開示彼諸叁昧窟,能贊歎彼大慈悲雲?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王都名曰『安住』④,有優婆夷名曰『不動』⑤。汝詣彼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頂禮王足,繞無數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章旨】無厭足王又向善財童子舉薦「安住」王都的「不動」優婆夷,囑咐善財童子南下前去拜訪。善財童子于是告別大光王繼續南下。善財童子在南下的路上繼續回味跟從大光王所學到的「菩薩大慈爲首隨順世間叁昧門」的內容與功德。
【注釋】①菩薩大慈爲首隨順世間叁昧門:據澄觀的解釋,「慈本爲物,名『順世間』;高出衆行,故名爲首」。」(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六中)這一法門的含義是,菩薩以大慈叁昧,普覆救護一切衆生,上、中、下品等觀無二,慈如大地,載育衆生。
②任持一切諸衆生:任持,主持;維持。佛教中此語含義很特別,各宗派理解不一。在此可以理解爲菩薩以其叁昧之力加持衆生使其明了領悟佛法並且如法生活。
③水清珠:能夠使濁水澄淨的珍貴珍珠,佛教典籍中常常以之比喻慈心、信心。
④安住:據澄觀的解釋,「示以女居『安住』王都者,王子位故,智契實法,不爲緣壞,名爲『安住』。」(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六中)這是說,此優婆夷已至「王子位」,其「智」已經不被外緣所壞,因此名叫「不動」。
⑤不動:據澄觀的解釋,此優婆夷之所以名爲「不動」,是因爲「自發心來,于一切法無不得定,煩惱二乘不能動故;亦令衆生心不動故,以智修慈故。」(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六中)
【語譯】這時,大光王從叁昧出來,告訴善財童子說:「善男子!我只是知曉菩薩大慈爲首隨順世間叁昧門。這一法門是以諸菩薩摩诃薩爲高蓋,菩薩的慈心完全爲衆生提供陰涼;在修行方面,使下、中、上等『行』的衆生其行的效果都相同;如同大地,能以慈心任持一切諸衆生;如同滿月,平等地將福德光明給予世間;如同淨日,以智光明照耀一切所知覺到的境界;如同明燈,能破除一切衆生心中的所有黑暗;如同水清珠,能夠使一切衆生心中的谄诳濁心幹淨;如同如意寶,能夠全部滿足一切衆生心中的所有願望;如同大風,使衆生迅速修習叁昧進入一切智大城之中。
大光王繼續向善財童子說:「我爲什麼能夠知曉這一修行法門,能夠宣說這種修行法的功德,能夠稱量那福德大山,能夠瞻仰那功德衆星,能夠觀察大願風輪,能夠進入那甚深法門,能夠顯示那莊嚴大海,能夠闡明那普賢行門,能夠開示彼那叁昧窟,能夠贊歎大慈悲雲呢?善男子!在此繼續朝南方走,在一座名叫『安住』的王都有一位名叫『不動』的優婆夷。你可以到他那裏去向他請教: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這時,善財童子頂禮大光王的雙足,在其周圍環繞無數圈,殷勤瞻仰大光王。然後,善財童子辭別大光王,繼續向南行進。
【說明】善財童子第十九參——大光王會,至此敘述完畢。大光王給善財宣講的「菩薩大慈爲首隨順世間叁昧門」法門,是進入「十行」之第八行「尊重行」的方法。所謂「」尊重行」,又名「難得行」,是指尊重善根智慧等法,完全使其成就,由之更增修二利之行。
善財童子第二十參:不動優婆夷會
爾時,善財童子出妙光城,遊行道路,正念思惟大光王教,憶念菩薩大慈幢行門,思惟菩薩隨順世間叁昧光明門,增長彼不思議願福德自在力,堅固彼不思議成熟衆生智,觀察彼不思議不共受用大威德,憶念彼不思議差別相,思惟彼不思議清淨眷屬,思惟彼不思議所作業;生歡喜心,生淨信心,生猛利心,生欣悅心,生踴躍心,生慶幸心,生無濁心,生清淨心,生堅固心,生廣大心,生無盡心。如是思惟,悲泣流淚,念善知識實爲希有,出生一切諸功德處,出生一切諸菩薩行,出生一切菩薩淨念,出生一切陀羅尼輪,出生一切叁昧光明,出生一切諸佛知見①,普雨一切諸佛法雨,顯示一切菩薩願門,出生難思智慧光明,增長一切菩薩根芽。又作是念:「善知識者,能普救護一切惡道,能普演說諸平等法,能普顯示諸夷險道,能普開闡大乘奧義,能普勸發普賢諸行,能普引到一切智城,能普令入法界大海,能普令見叁世法海,能普授與衆聖道場,能普增長一切白法。」
善財童子如是悲哀思念之時,彼常隨逐覺悟菩薩、如來使天②于虛空中而告之言:「善男子!其有修行善知識教,諸佛世尊悉皆歡喜;其有隨順善知識語,則得近于一切智地;其有能于善知識語無疑惑者,則常值遇一切善友;其有發心願常不離善知識者,則得具足一切義利。善男子!汝可往詣安住王都,即當得見不動優婆夷大善知識。」
【章旨】這是善財童子五十叁參的第二十次參訪,也是《入法界品》「末會」中善財五十五會中的第二十一會。善財童子在南下的路上繼續回味跟從大光王所學到的「菩薩大慈爲首隨順世間叁昧門」的內容與功德。
【注釋】①諸佛知見:指諸佛如來照見諸法實相妙理之知見慧解。此系二智中「一切種智」之用,故就智體而言「知」;亦爲五眼中「佛眼」之用,故就眼而言「見」。蓋所謂「佛之知見」,乃透徹了達諸法實相之真知真見。而如來出世之一大事因緣,即在爲衆生而「開啓」佛之知見,「示導」佛之知見,欲令衆生「了悟」佛之知見,並令「證入」佛之知,還其本來清…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