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淨面目而不複迷失。
②如來使天:即隨如來之天。據澄觀的解釋,「隨菩薩天是已業行之神,如來使天是佛力攝生神。但修行位已著,皆有二天常隨其人。」(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六下)
【語譯】當時,善財童子走出妙光城,踏上南下的道路。在路途,善財童子正念思惟大光王的教誨,憶念菩薩大慈幢行門,思惟菩薩隨順世間叁昧光明門,使不思議願福德自在力得到增長,使不思議成熟衆生智更加堅固,觀察那不思議不共受用大威德,憶念那不思議差別相,思惟那不思議清淨眷屬,思惟那不思議所作業;産生歡喜心,産生淨信心,産生猛利心,産生欣悅心,産生踴躍心,産生慶幸心,産生無濁心,産生清淨心,産生堅固心,産生廣大心,産生無盡心。如此思惟,悲泣流淚,想到善知識確實甚爲希有,是出生一切諸功德之處,能出生一切諸菩薩行,能出生一切菩薩淨念,能出生一切陀羅尼輪,能出生一切叁昧光明,能出生一切諸佛知見,普降一切諸佛法雨,顯示一切菩薩願門,出生難于想象的智慧光明,增長一切菩薩根芽。善財童子又這樣想到:「善知識者,能夠完全救護一切惡道,能夠完全演說諸平等法,能夠完全顯示諸夷險道,能夠完全開闡大乘奧義,能夠完全激勵發普賢諸行,能夠完全將衆生引導到一切智城,能夠完全使衆生進入法界大海,能夠完全使衆生見叁世法海,能夠完全參與衆聖道場,能夠完全使一切善法得到增長。」
在善財童子這樣悲哀思念之時,常隨逐覺悟菩薩、如來所派遣的天衆在空中對善財童子說:「善男子!對于依照善知識的教誨修行的衆生,諸佛世尊都很歡喜;對于隨順善知識話語的衆生,就可以接近一切智地;對于善知識之語無疑惑的衆生,就可以經常遇到一切善友;對于發心願意永不離開善知識的衆生,就可以具足一切義利。善男子!你若前往安住王都,就可以看見不動優婆夷大善知識。」
時,善財童子從彼叁昧智光明起,漸次遊行,至安住城,周徧推求不動優婆夷今在何所?無量人衆鹹告之言:「善男子!不動優婆夷身是童女,在其家內,父母守護,與自親屬無量人衆演說妙法。」善財童子聞是語已,其心歡喜,如見父母,即詣不動優婆夷舍。
入其宅內,見彼堂宇金色光明普皆照耀,遇斯光者身意清涼。善財童子光明觸身,即時獲得五百叁昧門,所謂:了一切希有相叁昧門、入寂靜叁昧門、遠離一切世間叁昧門、普眼舍得叁昧門、如來藏叁昧門……得如是等五百叁昧門;以此叁昧門故,身心柔軟,如七日胎。又聞妙香,非諸天、龍、幹闼婆等、人與非人之所能有。
善財童子前詣其所,恭敬合掌,一心觀察,見其形色端正殊妙,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無有能及,況其過者,唯除如來及以一切灌頂菩薩!口出妙香,宮殿莊嚴,並其眷屬悉無與等,況複過者!十方世界一切衆生,無有于此優婆夷所起染著心;若得暫見,所有煩惱悉自消滅。譬如百萬大梵天王,決定不生欲界煩惱;其有見此優婆夷者,所有煩惱應知亦然。十方衆生觀此女人皆無厭足,唯除具足大智慧者。
【章旨】善財童子經過長途跋涉到安住大城打聽到不動優婆夷在自己住宅中演說佛法,善財童子來到優婆夷的住處看到神奇景象。
【注釋】①諸佛知見:指諸佛如來照見諸法實相妙理之知見慧解。此系二智中「一切種智」之用,故就智體而言「知」;亦爲五眼中「佛眼」之用,故就眼而言「見」。蓋所謂「佛之知見」,乃透徹了達諸法實相之真知真見。而如來出世之一大事因緣,即在爲衆生而「開啓」佛之知見,「示導」佛之知見,欲令衆生「了悟」佛之知見,並令「證入」佛之知,還其本來清淨面目而不複迷失。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從叁昧智光明出來,逐漸向南方行進,到達安住城,到處尋找求不動優婆夷現今的住所。無數人衆都告訴他說:「善男子!不動優婆夷身是童女,正在其家內,有父母守護,給自己的無數親屬演說妙法。」善財童子聽到這一消息後,心裏非常歡喜,如同將與父母相見一樣,立即前往不動優婆夷的家宅。
進入不動優婆夷的住宅內,善財童子看見那裏的堂宇都發射出金色光明照耀十方,凡是遇到這種光線的人都有清涼的感覺。一經這種光明觸身,善財童子立即獲得五百種叁昧門。這五百種叁昧是:了一切希有相叁昧門、入寂靜叁昧門、遠離一切世間叁昧門、普眼舍得叁昧門、如來藏叁昧門……如此等等共五百種叁昧門;憑借這些叁昧門的緣故,善財童子的身心柔軟如同七日的胎兒。善財童子同時又聞到一陣美妙的香氣,不是諸天、龍、幹闼婆、人與非人等等之所能有。
善財童子前往不動優婆夷的住所,恭敬合掌,一心觀察童女,看見其形色端正美妙,爲十方世界一切女人所不能企及,除如來以及一切灌頂菩薩之外沒有能夠超過的!不動優婆夷口出妙香,宮殿莊嚴,跟隨童女的眷屬都是無與倫比的,更不必說超過了!面對不動優婆夷,十方世界的一切衆生無一生起染著之心;如果可以與其見面,所有的煩惱都可自行消滅。譬如已經不會産生欲界煩惱的百萬大梵天王,如果再看到不動優婆夷,所有煩惱也能夠斷絕。除過具有大智慧的衆生之外,十方衆生觀此女人都不會有厭惡與滿足的時候。
爾時,善財童子曲躬合掌,正念觀察,見此女人,其身自在不可思議,色相顔容世無與等,光明洞徹物無能障,普爲衆生而作利益,其身毛孔恒出妙香,眷屬無邊,宮殿第一,功德深廣莫知涯際。心生歡喜,以頌贊曰:「守護清淨戒,修行廣大忍,精進不退轉,光明照世間。」
爾時,善財童子說此頌已,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而未知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爲我說!」
時,不動優婆夷以菩薩柔軟語、悅意語慰喻善財而告之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善男子!我得菩薩難摧伏智慧藏解脫門,我得菩薩堅固受持行門,我得菩薩一切法平等地總持門,我得菩薩照明一切法辯才門,我得菩薩求一切法無疲厭叁昧門①。」
善財童子言:「聖者!菩薩難摧伏智慧藏解脫門,乃至求一切法無疲厭叁昧門,境界雲何?」
童女言:「善男子!此處難知。」
善財白言:「唯願聖者,承佛神力,爲我宣說!我當因善知識能信能受,能知能了,趣入觀察,修習隨順,離諸分別,究竟平等。」
【章旨】看到不動優婆夷的神奇景象,善財童子便禮拜童女並且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不動優婆夷便告訴善財童子這是「菩薩難摧伏智慧藏解脫門」的功德。
【注釋】①菩薩難摧伏智慧藏解脫門句:關于這一法門,澄觀的解釋如下:「一智慧無羁名『解脫』,有智則煩惱不可壞,取著無能勝故雲『難摧伏』,此智包容故名爲『藏』。二受持堅固得『行』名,謂遇惡衆生而能堪忍,徧生諸趣而心不迷,故雲『堅固』。叁即能持深入法門得法性地,則無不持矣。四即外化由正思佛法明照差別,故得『辯才』,能轉*輪稱衆生欲。五即上求一心求法故雲『叁昧』,近佛無厭受法無足故。」(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六下)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曲躬合掌,正念觀察,看見這位女子的身體自在而不可思議,色相顔容世無與等,光明洞徹沒有什麼物能夠障礙,完全爲衆生而謀取利益。此童女的身體之毛孔一直産生美妙的香氣,有無數的眷屬陪伴,其宮殿是世間第一,其功德深廣無人能夠知曉其界限。善財童子心生歡喜,以頌贊美說:「守護清淨戒,修行廣大忍,精進不退轉,光明照世間。」
善財童子說完此頌之後,對不動優婆夷說:「聖者!我早先已經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但卻不知菩薩如何學菩薩行,如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諄諄善誘,希望您能爲我回答這些問題!」
這時,不動優婆夷以菩薩特有的柔軟語、悅意語對善財童子說:「好啊!好啊!善男子!你已經能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善男子!我已經獲得菩薩難摧伏智慧藏解脫門、菩薩堅固受持行門、菩薩一切法平等地總持門、菩薩照明一切法辯才門、菩薩求一切法無疲厭叁昧門。」
善財童子說:「聖者!菩薩難摧伏智慧藏解脫門以及求一切法無疲厭叁昧門的境界如何?」
童女言:「善男子!這些境界是非常難于了解的。」
善財禀告童女說:「希望聖者秉承佛之神力,爲我宣說!我會憑借善知識的教誨能信能受,能知曉能了悟,進入觀察,修習隨順,遠離諸分別,達到究竟平等的境界。」
優婆夷言:「善男子!過去世中有劫,名『離垢』,佛號『修臂』。時有國王名曰『電授』,唯有一女即我身是。我于夜分廢音樂時,父母兄弟悉已眠寢,五百童女亦皆昏寐。我于樓上仰觀星宿,于虛空中見彼如來如寶山王,無量無邊天龍八部①、諸菩薩衆所共圍繞,佛身普放大光明網周徧十方無所障礙,佛身毛孔皆出妙香。我聞是香,身體柔軟,心生歡喜;便從樓下至于地上,合十指爪,頂禮于佛。又觀彼佛不見頂相,觀身左右莫知邊際。思惟彼佛諸相隨好無有厭足,竊自念言:『此佛世尊作何等業,獲于如是上妙之身,相、好圓滿,光明具足,眷屬成就,宮殿嚴好,福德智慧悉皆清淨,總持叁昧不可思議,神通自在,辯才無礙?』
「善男子!爾時,如來知我心念,即告我言:『汝應發不可壞心,滅諸煩惱;應發無能勝心,破諸取著;應發無退怯心,入深法門;應發能堪耐心,救惡衆生;應發無迷惑心,普于一切諸趣受生;應發無厭足心,求見諸佛無有休息;應發無知足心,悉受一切如來法雨;應發正思惟心,普生一切佛法光明;應發大住持心,普轉一切諸佛*輪;應發廣流通心,隨衆生欲施其法寶。』
「善男子!我于彼佛所聞如是法,求一切智,求佛十力,求佛辯才,求佛光明,求佛色身,求佛相、好,求佛衆會,求佛國…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