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而无佛智故,十地即智海也。」(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
第五,「珠喻」,以「大摩尼珠」的十种相状为譬喻说明十地的八种功能以及十地之相与佛智之体的「非一非异」的关系。关于「转净坚固功德」的涵义,澄观解释说:「四、珠喻『转尽坚固功德』,谓从初地转至法云,障尽证坚故。」「四、珠喻。唯是一珠,前、后之异;唯一智体,前、后增明。喻虽无差别不碍差别。」(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
十八、地利益分
「佛子!此集一切种、一切智功德菩萨行法门品,若诸众生不种善根不可得闻。」
解脱月菩萨言:「闻此法门,得几所福?」
金刚藏菩萨言:「如一切智所集福德,闻此法门福德如是。何以故?非不闻此功德法门而能信解、受持、读诵,何况精进、如说修行!是故当知,要得闻此集一切智功德法门,乃能信解、受持、修习,然后至于一切智地。」
【章 旨】从此章开始进入「地利益分」的内容。「地利益分」即宣讲修行十地能够带来的利益。世亲《十地经论》卷十二解释说:「是中『地利益』者,有二种:一、生信功德。二、供养功德。」世亲是从经义的角度作的概括。而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又从经文段落结构的角度将「地利益分」又分为三方面:「初,显法利益。二、『如世界』下,结通十方。三、『尔时复以』下,他方来证。」第一「显法利益」部分则包括「生信功德」与「供养功德」两方面的内容。此章与下一章为「生信功德」的内容。此章的内容是「说益生信」,「谓欲令物生决定信,故说利益。」在此章,金刚藏菩萨应解脱月菩萨的提问,向会众宣说了闻听此十地法门能够得到的利益。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佛子!这一集一切种、一切智功德的菩萨行法门品,如果诸众生不种植善根是不可能听闻的。」
解脱月菩萨说:「听闻此法门,可以获得多少福呢?」
金刚藏菩萨回答说:「如一切智所聚集的福德一样,听闻此法门的福德也是如此。为什么缘故呢?不是菩萨是不能听闻此功德法门的,也是不能信解、受持、读诵的,何况精进、如说修行呢!因此缘故,应当知晓,只要得以听闻此集一切智功德法门,并且能够信解、受持、修习,然后就会达到一切智地。」
尔时,佛神力故,法如是故,十方各有十亿佛刹微尘数世界六种十八相动。所谓:动、徧动、等徧动①,起、徧起、等徧起,涌、徧涌、等徧涌,震、徧震、等徧震,吼、徧吼、等徧吼,击、徧击、等徧击。
【章 旨】此章为「生信功德」的第二部分「动地生信」的内容。澄观解释说:「『动地生信』中,佛力为缘而动地者,亦为生信故。又法如是者,亦是因也。」(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此章所言的六种十八种动相是《华严经》中的独有内容。世亲说,佛以神力生此六种十八动相的目的是为了化度四类众生,由于众生根机不同,而有这些层次分别而复杂的动相。世亲《十地经论》卷十二解释说:「器世间中,依四种众生聚:一、依『不善众生』。二、依『信种种天众生』。三、依『我慢众生』。四、依『咒术众生』。为此众生下、中、上次第差别故,动乃至吼。」
【注 释】①等徧动 一般而言,「等」有「平等」、「等级」、「等类」之义。然此处的「等」应该以《杂阿毗昙心论》卷六所言来解释。刘宋僧伽跋摩等译《杂阿毗昙心论》卷六解释说:「『等』者,众事聚会义也。」这样,此中的「等徧动」就是所有「徧动」的聚集。此章的其余五种「等」字也应该如此理解。
【语 译】那时,由于佛神力的缘故,法如此的缘故,十方各有十亿佛刹微尘数世界的六种十八动相。这些动相是:动、徧动、等徧动,起、徧起、等徧起,涌、徧涌、等徧涌,震、徧震、等徧震,吼、徧吼、等徧吼,击、徧击、等徧击。
雨众天华、天鬘、天衣,及诸天宝庄严之具、幢幡、缯盖。奏天妓乐,其音和雅,同时发声,赞一切智地所有功德。
【章 旨】此章为「显法利益」的第二方面「供养功德」,天众由于听闻十地的法门而降下无数供养具,并且响起天乐,称赞一切智地的所有功德。
【语 译】这时,从天上降下许多天华、天鬘、天衣以及诸天的宝贵的庄严之具、幢幡、缯盖。演奏天乐,其音和雅,同时发声,称赞一切智地的所有功德。
如此世界他化自在天王宫演说此法,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亦如是。
【章 旨】此章是「地利益分」的第二层次「结通十方」的内容。不仅仅是在自在天宫演说十地之法,也在十方所有世界演说此十地之法。
【语 译】那时,不仅仅在他化自在天王宫演说此十地之法,十方所有一切世界都在演说此十地之法。
尔时,复以佛神力故,十方各十亿佛刹微尘数世界外,有十亿佛刹微尘数菩萨而来此会,作如是言:「善哉!善哉!金刚藏!快说此法。我等悉亦同名『金刚藏』,所住世界各各差别,悉名『金刚德』,佛号『金刚幢』。我等住在本世界中,皆承如来威神之力而说此法,众会悉等,文字句义与此所说无有增减;悉以佛神力而来此会,为汝作证。如我等今者入此世界,如是十方一切世界悉亦如是而往作证。」
【章 旨】此章为「地利益分」的第三层次「他方来证」的内容。由于佛的神力,十方各十亿佛刹微尘数世界外的十亿佛刹微尘数菩萨来到此会为金刚藏菩萨作证,证实金刚藏菩萨所说十地之法的真实无虚。
【语 译】那时,又由于佛神力的缘故,十方各十亿佛刹微尘数世界之外,有十亿佛刹微尘数菩萨前来此会,这样说道:「好啊!好啊!金刚藏!快说此法。我等也全都同名『金刚藏』,所住世界虽然各各不同,但全都名为『金刚德』,佛的号为『金刚幢』。我等住在本世界中,都禀承如来的威神之力而演说此法,众会等等,甚至文字句义,与在此会所说的无有任何增减。我们全部凭借佛的神力而前来此会,为你作证。如我等今者进入此世界,我们也全部前往十方一切世界作证。」
【说 明】「地利益分」部分的内容,金刚藏菩萨至此全部宣讲完毕。在此,将其基本内容小结如后:
第一,「地利益分」即宣讲修行十地能够带来的利益。世亲《十地经论》卷十二解释说:「是中『地利益』者,有二种:一、生信功德。二、供养功德。」世亲这是从经义的角度作的概括。而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又从经文段落结构的角度将「地利益分」又分为三方面:「初,显法利益。二、『如世界』下,结通十方。三、『尔时复以』下,他方来证。」
第二,「地利益分」的第一层次「显法利益」。包括「生信功德」与「供养功德」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生信功德」又分为「说益生信」与「动地生信」两部分。「说益生信」是言「欲令物生决定信,故说利益。」(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在此,金刚藏菩萨应解脱月菩萨的提问,向会众宣说了闻听此十地法门能够得到的利益。此部分所言的六种十八种动相是《华严经》中的独有内容。世亲说,佛以神力生此六种十八动相的目的是为了化度四类众生,由于众生根机不同,而有这些层次分别而复杂的动相。世亲解释说:「器世间中,依四种众生聚:一、依『不善众生』。二、依『信种种天众生』。三、依『我慢众生』。四、依『咒术众生』。为此众生下、中、上次第差别故,动乃至吼。」(世亲《十地经论》卷十二)
其二,「供养功德」,天众由于听闻十地的法门而降下无数供养具,并且响起天乐,称赞一切智地的所有功德。
第三,「地利益分」的第二层次「结通十方」。不仅仅是在自在天宫演说十地之法,十方所有世界都在演说此十地之法。
第四,「地利益分」的第三层次「他方来证」。由于佛的神力,十方各十亿佛刹微尘数世界外的十亿佛刹微尘数菩萨来到此会为金刚藏菩萨作证,证实金刚藏菩萨所说十地之法的真实无虚。
十九、重颂分
尔时,金刚藏菩萨观察十方一切众会,普周法界,欲赞叹发一切智智心①,欲示现菩萨境界②,欲净治菩萨行力③,欲说摄取一切种智道④,欲除灭一切世间垢⑤,欲施与一切智⑥,欲示现不思议智庄严⑦,欲显示一切菩萨诸功德⑧,欲令如是地义转更开显⑨,承佛神力而说颂言:
「其心寂灭恒调顺,平等无碍如虚空,离诸垢浊住于道,此殊胜行汝应听。」
【章 旨】此章之后为第十「法云地」以及此〈十地品〉的第十七、第十八部分内容的「重颂分」。金刚藏菩萨为了使会众更加清晰地把握此义,而以偈颂的形式再次宣说第十地「法云地」的修行方法以及所得之果。在偈颂前面的导语,分别概括了十地的概要。重颂部分共四十二颂分为三大部分。依据澄观的判释,此章一颂为「总赞劝听」。(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
【注 释】①欲赞叹发一切智智心 依据澄观的解释,此句对应于初地「欢喜地」。即金刚藏菩萨想在此会中为会众再总结初地的修行内容。②欲示现菩萨境界 依据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的解释,此句对应于第二「离垢地」,「次句即二地。以『三聚戒』为行境故。」即金刚藏菩萨想在此会中为会众再总结第二地的修行内容,即「戒行」。③欲净治菩萨行力 依据澄观的解释,此句对应于第三「发光地」、第四「焰慧地」,「三、即三、四二地『厌』、『禅』,出世智皆净治行力故。」(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即金刚藏菩萨想在此会中为会众再总结第三、四地的修行内容,第三地以「厌行」为特征,第四地以「禅定」为特征。④欲说摄取一切种智道 依据澄观的解释,此句对应于第五「难胜地」,「四、即五地,五明成种智故。」(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即金刚藏菩萨想在此会中为会众再总结第五地的修行内容,即以「五明」修成「一切种智」。⑤欲除灭一切世间垢 依据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的解释,此句对应于第六「现前地」,「五、即六地,般若…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卷第三十九 十地品之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