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

  

《华严经》卷六十  入法界品之一

  

【题解】

  依照澄观的判释,八十卷《华严经》第九会「逝多林园重阁会」可分为「本」、「末」二会。本会为「如来显相,二圣开显,顿证法界」,末会为「诸善知识为善财说」。(澄观《大华严经略策 •第四处会法主》)此卷为本会之「序分」、「请佛说法分」、「三昧现相分」、「明集新众分」、「举失显得分」、「偈颂赞德分」。

  佛世尊与以普贤、文殊菩萨为上首的五百菩萨以及无量世主等同聚于室罗筏国逝多林给孤独园大庄严重阁。这五百菩萨与声闻、世间诸王均于心中产生请求佛为自己宣说佛法的想法。世尊感知了他们的心念,进入了师子嚬申三昧而显现出不可思议的神变世界,佛以神力使得逝多林变得美妙庄严,因佛之伟力使得逝多林之上的虚空也变得美妙庄严,并且徧照十方世界。依照澄观的解释,「三严」表三种缘起,「严重阁」即装饰重阁藉以「显自体缘起」,「严园林」表征「有为缘起」,「严虚空」表征「无为缘起」。十方各有菩萨及其眷属归附来聆听佛宣说佛法。这十方一切菩萨及其眷属都是在普贤行愿中成就的。

  对于上述菩萨所示现的境界,诸大声闻因为自己的修习善根不足等等多种原因如聋如盲,无法得见。经中以十种比喻来说明声闻众生无法观见佛、菩萨境界的原因。十方世界的十位大菩萨徧观十方而各自说偈赞颂佛德以及此次聚会,并且各自显现自己所证。

  依照上述线索,本卷可以分为六大段落:第一,世尊与五百菩萨、声闻以及世主在逝多林大庄严重阁聚会。第二,五百菩萨与声闻、世间诸王均于心中产生请求佛为自己宣说佛法的想法。第三,十方菩萨世尊以神变庄严逝多林以及大庄严重阁。第四,因世尊的感召,十方世界的十大菩萨及其眷属前来逝多林聆听世尊说法。第五,回答声闻不能感知佛、菩萨神变的原因。第六,十方十位大菩萨各自说偈赞颂佛德。

  

本会•序分

  尔时,世尊在室罗筏国①逝多林给孤独园②大庄严重阁,与菩萨摩诃萨③五百人俱,普贤菩萨④、文殊师利菩萨⑤而为上首,光焰幢菩萨⑥、须弥幢菩萨、宝幢菩萨、无碍幢菩萨、华幢菩萨、离垢幢菩萨、日幢菩萨、妙幢菩萨、离尘幢菩萨、普光幢菩萨、地威力菩萨、宝威力菩萨、大威力菩萨、金刚智威力菩萨、离尘垢威力菩萨、正法日威力菩萨、功德山威力菩萨、智光影威力菩萨、普吉祥威力菩萨、地藏菩萨⑦、虚空藏菩萨、莲华藏菩萨、宝藏菩萨、日藏菩萨、净德藏菩萨、法印藏菩萨、光明藏菩萨、脐藏菩萨、莲华德藏菩萨、善眼菩萨、净眼菩萨、离垢眼菩萨、无碍眼菩萨、普见眼菩萨、善观眼菩萨、青莲华眼菩萨、金刚眼菩萨、宝眼菩萨、虚空眼菩萨、喜眼菩萨、普眼菩萨、天冠菩萨、普照法界智慧冠菩萨、道场冠菩萨、普照十方冠菩萨、一切佛藏冠菩萨、超出一切世间冠菩萨、普照冠菩萨、不可坏冠菩萨、持一切如来师子座冠菩萨、普照法界虚空冠菩萨、梵王髻菩萨、龙王髻菩萨、一切化佛光明髻菩萨、道场髻菩萨、一切愿海音宝王髻菩萨、一切佛光明摩尼髻菩萨、示现一切虚空平等相摩尼王庄严髻菩萨、示现一切如来神变摩尼王幢网垂覆髻菩萨、出一切佛转*轮音髻菩萨、说三世一切名字音髻菩萨、大光菩萨、离垢光菩萨、宝光菩萨、离尘光菩萨、焰光菩萨、法光菩萨、寂静光菩萨、日光菩萨、自在光菩萨、天光菩萨、福德幢菩萨、智慧幢菩萨、法幢菩萨、神通幢菩萨、光幢菩萨、华幢菩萨、摩尼幢菩萨、菩提幢菩萨、梵幢菩萨、普光幢菩萨、梵音菩萨、海音菩萨、大地音菩萨、世主音菩萨、山相击音菩萨、徧一切法界音菩萨、震一切法海雷音菩萨、降魔音菩萨、大悲方便云雷音菩萨、息一切世间苦安慰音菩萨、法上菩萨、胜上菩萨、智上菩萨、福德须弥上菩萨、功德珊瑚上菩萨、名称上菩萨、普光上菩萨、大慈上菩萨、智海上菩萨、佛种上菩萨、光胜菩萨、德胜菩萨、上胜菩萨、普明胜菩萨、法胜菩萨、月胜菩萨、虚空胜菩萨、宝胜菩萨、幢胜菩萨、智胜菩萨、娑罗自在王菩萨、法自在王菩萨、象自在王菩萨、梵自在王菩萨、山自在王菩萨、众自在王菩萨、速疾自在王菩萨、寂静自在王菩萨、不动自在王菩萨、势力自在王菩萨、最胜自在王菩萨、寂静音菩萨、无碍音菩萨、地震音菩萨、海震音菩萨、云音菩萨、法光音菩萨、虚空音菩萨、说一切众生善根音菩萨、示一切大愿音菩萨、道场音菩萨、须弥光觉菩萨、虚空觉菩萨、离染觉菩萨、无碍觉菩萨、善觉菩萨、普照三世觉菩萨、广大觉菩萨、普明觉菩萨、法界光明觉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五百人俱。此诸菩萨皆悉成就⑧普贤行愿⑨,境界无碍,普徧一切诸佛剎故;现身无量,亲近一切诸如来故;净眼无障,见一切佛神变⑩事故;至处无限,一切如来成正觉所恒普诣故;光明无际,以智慧光普照一切实法海故;说法无尽,清净辩才11无边际劫无穷尽故;等虚空界12,智慧所行悉清净故;无所依止,随众生心现色身故;除灭痴翳,了众生界无众生故;等虚空智13,以大光网照法界故。及与五百声闻众俱悉觉真谛,皆证实际14,深入法性15,永出有海16;依佛功德,离结、使17 、缚18,住无碍处19;其心寂静犹如虚空,于诸佛所永断疑惑,于佛智海深信趣入。及与无量诸世主俱悉曾供养无量诸佛,常能利益一切众生,为不请友恒勤守护,誓愿不舍;入于世间殊胜智门,从佛教生,护佛正法,起于大愿,不断佛种20,生如来家,求一切智21。

  【章旨】佛世尊与以普贤、文殊菩萨为上首的五百菩萨以及无量世主等同聚于室罗筏国逝多林给孤独园大庄严重阁。此章为八十卷《华严经》第九会之序幕。

  【注释】①室罗筏国:即古印度舍卫国之京城,又称「舍卫城」。

  ②逝多林给孤独园:即「祗园精舍」。原是祗陀太子之园林,后被给孤独长者购买,赠送给释迦牟尼佛作为讲法之场所。因当时太子只卖园,没有卖园中之树,当给孤独长者把所购之园赠送给释迦牟尼佛时,祗陀太子亦把树赠送给释迦牟尼佛。于是,两人合力在园中建筑精舍供释迦牟尼佛说法之用。此后,此园成为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重要道埸。

  ③摩诃萨:「摩诃萨埵」的简称,乃菩萨或大士之通称,即「大有情」、「大众生」。谓此大众生为「愿」大、「行」大、「度众生」大,于世间诸众生中为最上,不退其大心,故称「摩诃萨埵」。具体指有作佛之大心愿的众生。

  ④普贤菩萨:汉译有「普贤」、「徧吉」等名,意为具足无量行愿、普现于一切佛剎的大乘圣者。在娑婆世界,他与文殊菩萨并为释迦牟尼的两大胁侍。文殊象征「智」、「慧」、「证」三德,普贤则显示「理」、「定」、「行」三德。在修行上,文殊重在一切般若,而普贤则重在一切三昧。两位菩萨德行的配合,象征着大乘精神最究竟的完成。在我国,普贤菩萨则是四大菩萨之一。

  ⑤文殊师利菩萨:又称「文殊室利」,意译为「妙吉祥」、「法王子」,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

  ⑥光焰幢菩萨:以下所列菩萨名号共计一百四十一名,乃大有深意之文。依据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四说:「数中欲显五位同证入故,位各十度,一一相融成五百故。」(《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0九中。)此中「五位」指菩萨修道之五等阶位,即「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习位」、「究竟位」。依澄观的说法,前四十一人总体表征前四位,后「天冠」下十位百人专门表征「十地」、「十度」。此十四位一般为十,其间略有增减。第一以「幢」命名的菩萨十位,表征「行」、「德」高出。第二以「威力」命名的菩萨九位,表征能精进修行。第三以「藏」命名的菩萨十位,表征德备含摄。第四以「眼」命名的菩萨十二位,表征「解能照法」。上述四位以总体观之,欲表圆融之位无前后故。后十位分别表征十地十度:第一以「冠」命名的菩萨十位,「初地冠于诸地之首,檀冠众行之先故;又一一位中各具十者,一地之中具足一切诸地功德故,一度之中具足十度,为庄严故。」第二以「髻」命名的菩萨十位,「持戒无垢检束尊高故」。第三以「光」命名的菩萨十位,「发闻持光照法忍故」。第四又以「幢」命名的菩萨十位,「焰慧精进超世高出故,又道品伏惑精进伏慢故」。第五以「音」命名的菩萨十位,「禅定发生难胜悦机故」。第六以「上」命名的菩萨十位,「般若现前最尊上故」。第七以「胜」命名的菩萨十位,「远行方便有殊胜行故」。第八以「自在王」命名的菩萨十一位,「相用不动大愿无碍故」。第九又以「音」命名的菩萨十位,「善慧演法自力生故」。第十以「觉」命名的菩萨九位,「法云受职堕佛数故,智觉诸法无所遗故」。(上述引文均见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四,《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0九下。)

  ⑦地藏菩萨:别称「持地菩萨」、「无边心菩萨」、「地藏王菩萨」,是我国佛教界所信仰的四大菩萨之一。依经典所载,地藏菩萨受释尊付嘱,出现于释尊入灭后至弥勒佛出世的无佛时代,誓愿济度教化六道一切众生后始愿成佛,且又有「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誓愿,故被称为「大愿菩萨」。

  ⑧成就:为「得」的一种。未曾得到或得到之后已经失去但今日又得到,称为「获」;已经获得而至今相续不失,则称为「成就」。

  ⑨普贤行愿:广义指三世诸佛同有的因位行愿,要义就是本经所列举的「十大行愿」,法界缘起要由修十种广大行愿纔能证入,成就佛的功德也要从修习十种广大行愿开始。其「十大行愿」是:(1)礼敬诸佛,(2)称赞如来,(3)广修供养,(4)忏悔业障,(5)随喜功德,(6)请转*轮,(7)请佛住世,(8)常随佛学,(9)恒顺众生,…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