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其相应的「四无碍智」,也表示以「四摄」即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来摄取四众。
②法将:即佛法之大将,此处指菩萨。以大将与军队的关系来比喻佛、菩萨与众生的关系。
③云网:此处是以如云彩之网来比喻菩萨六度,菩萨以此法门如网罗摄取众生使其获得解脱。
【语译】在继续南下的路途,善财童子进入菩萨广大之行,求取菩萨智慧之境,观见菩萨神通之事,忆念菩萨殊胜之功德,产生对于菩萨的大欢喜心,发起菩萨所具的坚强精进心,进入菩萨不思议自在解脱境界,行于菩萨功德之地,观想菩萨三昧之地,住于菩萨总持之地,进入菩萨大愿之地,获得菩萨辩才之地,成就菩萨诸力地。
善财童子逐渐向南行进,到达堕罗钵底城。在此城中,善财童子到处询问大天现今的住所。人都告诉善财说:「他在此城内,显现出广大身,为众生说法。」
这时,善财前往大天的所在,顶礼大天的双足,在其前合掌而这样说道:「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希望您能够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当时,大天展开其四只长长的手,取来四方大海水清洗自己的脸面,又手持诸金花散给善财。然后,大天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一切菩萨难于看见,难于有机会听闻其说法,在众生之中是最希望至出世间的,是诸人中芬陀利华,为众生归依的对象,是众生的救星,为诸世间创造出安全稳妥的生存环境,为诸世间放射出大光明,为迷惑者显示出安全稳妥的正确道路;菩萨是众生的伟大导师,引导诸位众生进入佛的法门;菩萨是伟大的法将,善于并且能够守护一切智之城。菩萨如此难于遇到,只有身、语、意没有过失的众生纔可以看见其形像、听闻其辩才,菩萨在一切时间都可以在其眼前显现出来。善男子!我已经成就了名为『云网』菩萨解脱法门。」
善财言:「圣者!云网解脱境界云何?」
尔时,大天于善财前,示现金聚、银聚、琉璃聚、玻璃聚、砗磲聚、码瑙聚、大焰宝聚、离垢藏宝聚、大光明宝聚、普现十方宝聚、宝冠①聚、宝印②聚、宝璎珞聚、宝珰聚、宝钏聚、宝锁聚、珠网聚、种种摩尼宝聚、一切庄严具聚、如意摩尼聚,皆如大山;又复示现一切华、一切鬘、一切香、一切烧香、一切涂香、一切衣服、一切幢幡、一切音乐、一切五欲娱乐之具,皆如山积;及现无数百千万亿诸童女众。
而彼大天告善财言:「善男子!可取此物,供养如来,修诸福德,并施一切摄取众生,令其修学檀波罗蜜,能舍难舍。善男子!如我为汝示现此物,教汝行施;为一切众生悉亦如是,皆令以此善根熏习,于三宝所、善知识所,恭敬供养,增长善法,发于无上菩提之意。
「善男子!若有众生贪着五欲,自放逸者,为其示现不净境界;若有众生瞋恚、憍慢、多诤竞者,, 为其示现极可怖形,如罗剎等饮血啖肉;令其见已,惊恐惶惧,心意调柔,舍离冤结③。若有众生惛沈④、懒惰,为其示现王、贼、水、火及诸重疾;令其见已,心生惶怖,知有懮苦而自勉策。以如是等种种方便,令舍一切诸不善行,修行善法;令除一切波罗蜜障,具波罗蜜;令超一切障碍险道,到无障处。
【章旨】大天为善财童子叙述「云网」境界的内容。此境界的核心是以六度救度众生。
【注释】①宝冠:又作「天冠」,指饰以宝玉之冠,是用于庄严佛、菩萨之物。
②宝印:有多种含义。一是指佛、法、僧「三宝」中的法宝,「法」为诸宝中之宝,坚固不坏,故名「宝印」。二是指佛教的「三法印」,即「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因为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三是对诸佛、菩萨种种印契之美称。
③冤结:即「冤习」,对于对手的怨恨情绪。冤习交嫌而发冲恨,如阴毒之人,心怀毒恶,此业所感,故有投掷击射等报。
④惛沈:心所法之一,指内心惛昧沈郁,使身心不能实践善行。
【语译】善财又问大天神:「圣者!云网解脱境界的内容是什么呢?」
这时,大天在善财童子前,示现出金聚、银聚、琉璃聚、玻璃聚、砗磲聚、码瑙聚、大焰宝聚、离垢藏宝聚、大光明宝聚、普现十方宝聚、宝冠聚、宝印聚、宝璎珞聚、宝珰聚、宝钏聚、宝锁聚、珠网聚、种种摩尼宝聚、一切庄严具聚、如意摩尼聚,这一切都如同大山;大天又示现出一切花、一切鬘、一切香、一切烧香、一切涂香、一切衣服、一切幢幡、一切音乐,也示现出用来满足一切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欲乐的工具。这些物品如同大山一样堆积在此。同时,大天也示现出无数百千万亿的童女。
那位大天这时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你可以随意拿取这些物品来供养如来,修诸福德,并将其布施给众生以摄取所有众生,使其修学布施波罗蜜,使其能够舍弃最难于舍弃的对象。善男子!如同今日我为你示现这些物品,教你实践布施一样,我也为一切众生也都是如此做,都使他们以此熏习善根,在三宝的所在、善知识的所在地,能够恭敬供养三宝、善知识,使善法得到增长,发无上菩提之意。
「善男子!如果有贪着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以及自我放逸的众生,就可以为其示现不干净的境界;如果有瞋恚、憍慢、多诤竞的众生,就可以为其示现出极为可怕的情景,如罗剎等饮血吃肉的景象,使他们看见情景之后,惊恐惶惧,心意变得调和柔顺,舍弃远离冤习之结。如果有惛沈、懒惰的众生,就可以为其示现出王难、贼难、水灾、火灾以及其它重大疾患,使其看见这些情形之后,心中产生恐怖,具有懮患意识而能够振作勤勉起来。以这样的种种方便,使众生舍弃一切诸不善行,修行善法;使其除去一切波罗蜜之障碍,具备诸波罗蜜;使其超越一切障碍险道,到达无障碍之处。
「善男子!我唯知此云网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犹如帝释,已能摧伏一切烦恼阿修罗军;犹如大水,普能消灭一切众生诸烦恼火;犹如猛火,普能干竭一切众生诸爱欲水;犹如大风,普能吹倒一切众生诸见取①幢;犹如金刚,悉能摧破一切众生诸我见山。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此阎浮提摩竭提国②菩提场中,有主地神③,其名『安住』④。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礼大天足,绕无数匝,辞退而去。
【章旨】大天神又向善财童子举荐「阎浮提摩竭提国菩提场」中的「安住」地神,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大天神继续前进求法。
【注释】①见取:即「见等取见」,是指执着于身见、边见、邪见等非理之见。有为法在修行过程中是必须断除的,相反,执着此有为法并且以为其最殊胜,这样的心理活动称之为「见取」。
②地神:即世俗所谓「土地神」,其为大地之神,是守护疆界的功能神。
③摩竭提国:又作「摩揭陁国」,其领域大致相当于现今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和加雅地方。摩竭提国是印度古代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在印度历史上占据非常突出的地位。在公元前七世纪佛教开始创立时,摩竭提国就很强大,频毗娑罗王在位时,国都为王舍城。频毗娑罗王是佛教的最大保护者,其子阿阇世王也与佛教有特殊的因缘。
④安住:澄观对此善知识之名的含义解释如下:「善友名『安住地神』者,地为万法所依,即所入法界。『安住』即入义。」(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四0下)
【语译】大天又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云网解脱法门。如同诸菩萨一样,我犹如帝释,已经能够摧伏一切烦恼阿修罗军;犹如大水,完全能够消灭一切众生诸烦恼之火;犹如猛火,完全能够使众生的爱欲之水干竭;犹如大风,完全能够吹倒一切众生诸见取之幢;犹如金刚,完全能够摧毁破坏一切众生诸我见之山。
「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法门呢?善男子!在此阎浮提内摩竭提国的菩提道场中,有一位名为『安住』的土地神。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大天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然后,善财童子告别了大天,踏上了继续求法的历程。
【说明】善财童子第三十参——大天神会,至此叙述完毕。大天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云网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九回向「无缚无着解脱回向」的方法。「无缚无着解脱回向」,又名「无缚无着解脱心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无缚无着回向」,是指对于一切法无所取执缚着,得解脱心,行普贤行,以无缚着解脱之心回向所习诸善,饶益群生。
善财童子第三十一参:安住地神会
尔时,善财童子渐次游行,趣摩竭提国菩提场内安住神所,百万地神同在其中,更相谓言:「此来童子即是佛藏①,必当普为一切众生作所依处,必当普坏一切众生无明 藏②。此人已生法王种③中,当以离垢无碍法缯而冠其首,当开智慧大珍宝藏,摧伏一切邪论异道。」
时,安住等百万地神,放大光明,徧照三千大千世界,普令大地同时震吼,种种宝物处处庄严,影洁光流递相鉴彻;一切叶树俱时生长,一切华树咸共开敷,一切果树靡不成熟,一切河流递相灌注,一切池沼悉皆盈满;雨细香雨徧洒其地,风来吹华普散其上,无数音乐一时俱奏,天庄严具咸出美音;牛王、象王、师子王等,皆生欢喜,踊跃、哮吼,犹如大山相击出声;百千伏藏自然涌现。
时,安住地神告善财言:「善来童子!汝于此地曾种善根,我为汝现,汝欲见不?」
尔时,善财礼地神足,绕无数匝,合掌而立,白言:「圣者!唯然!欲见。」
时,安住地神以足按地,百千亿阿僧祇宝藏自然涌出,告言:「善男子!今此宝藏随逐于汝,是汝往…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