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P76

  ..續本文上一頁其相應的「四無礙智」,也表示以「四攝」即布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來攝取四衆。

  ②法將:即佛法之大將,此處指菩薩。以大將與軍隊的關系來比喻佛、菩薩與衆生的關系。

  ③雲網:此處是以如雲彩之網來比喻菩薩六度,菩薩以此法門如網羅攝取衆生使其獲得解脫。

  【語譯】在繼續南下的路途,善財童子進入菩薩廣大之行,求取菩薩智慧之境,觀見菩薩神通之事,憶念菩薩殊勝之功德,産生對于菩薩的大歡喜心,發起菩薩所具的堅強精進心,進入菩薩不思議自在解脫境界,行于菩薩功德之地,觀想菩薩叁昧之地,住于菩薩總持之地,進入菩薩大願之地,獲得菩薩辯才之地,成就菩薩諸力地。

  善財童子逐漸向南行進,到達墮羅缽底城。在此城中,善財童子到處詢問大天現今的住所。人都告訴善財說:「他在此城內,顯現出廣大身,爲衆生說法。」

  這時,善財前往大天的所在,頂禮大天的雙足,在其前合掌而這樣說道:「聖者!我早先已經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但卻不知曉菩薩如何學菩薩行,如何修菩薩道。我聽說聖者諄諄善誘,希望您能夠爲我回答這些問題!」

  當時,大天展開其四只長長的手,取來四方大海水清洗自己的臉面,又手持諸金花散給善財。然後,大天告訴善財童子說:「善男子!一切菩薩難于看見,難于有機會聽聞其說法,在衆生之中是最希望至出世間的,是諸人中芬陀利華,爲衆生歸依的對象,是衆生的救星,爲諸世間創造出安全穩妥的生存環境,爲諸世間放射出大光明,爲迷惑者顯示出安全穩妥的正確道路;菩薩是衆生的偉大導師,引導諸位衆生進入佛的法門;菩薩是偉大的法將,善于並且能夠守護一切智之城。菩薩如此難于遇到,只有身、語、意沒有過失的衆生纔可以看見其形像、聽聞其辯才,菩薩在一切時間都可以在其眼前顯現出來。善男子!我已經成就了名爲『雲網』菩薩解脫法門。」

  善財言:「聖者!雲網解脫境界雲何?」

  爾時,大天于善財前,示現金聚、銀聚、琉璃聚、玻璃聚、砗磲聚、碼瑙聚、大焰寶聚、離垢藏寶聚、大光明寶聚、普現十方寶聚、寶冠①聚、寶印②聚、寶璎珞聚、寶珰聚、寶钏聚、寶鎖聚、珠網聚、種種摩尼寶聚、一切莊嚴具聚、如意摩尼聚,皆如大山;又複示現一切華、一切鬘、一切香、一切燒香、一切塗香、一切衣服、一切幢幡、一切音樂、一切五欲娛樂之具,皆如山積;及現無數百千萬億諸童女衆。

  而彼大天告善財言:「善男子!可取此物,供養如來,修諸福德,並施一切攝取衆生,令其修學檀波羅蜜,能舍難舍。善男子!如我爲汝示現此物,教汝行施;爲一切衆生悉亦如是,皆令以此善根熏習,于叁寶所、善知識所,恭敬供養,增長善法,發于無上菩提之意。

  「善男子!若有衆生貪著五欲,自放逸者,爲其示現不淨境界;若有衆生瞋恚、憍慢、多诤競者,, 爲其示現極可怖形,如羅剎等飲血啖肉;令其見已,驚恐惶懼,心意調柔,舍離冤結③。若有衆生惛沈④、懶惰,爲其示現王、賊、水、火及諸重疾;令其見已,心生惶怖,知有懮苦而自勉策。以如是等種種方便,令舍一切諸不善行,修行善法;令除一切波羅蜜障,具波羅蜜;令超一切障礙險道,到無障處。

  【章旨】大天爲善財童子敘述「雲網」境界的內容。此境界的核心是以六度救度衆生。

  【注釋】①寶冠:又作「天冠」,指飾以寶玉之冠,是用于莊嚴佛、菩薩之物。

  ②寶印:有多種含義。一是指佛、法、僧「叁寶」中的法寶,「法」爲諸寶中之寶,堅固不壞,故名「寶印」。二是指佛教的「叁法印」,即「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因爲凡符合此叁原則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間印信,用爲證明,故名「法印」。叁是對諸佛、菩薩種種印契之美稱。

  ③冤結:即「冤習」,對于對手的怨恨情緒。冤習交嫌而發沖恨,如陰毒之人,心懷毒惡,此業所感,故有投擲擊射等報。

  ④惛沈:心所法之一,指內心惛昧沈郁,使身心不能實踐善行。

  【語譯】善財又問大天神:「聖者!雲網解脫境界的內容是什麼呢?」

  這時,大天在善財童子前,示現出金聚、銀聚、琉璃聚、玻璃聚、砗磲聚、碼瑙聚、大焰寶聚、離垢藏寶聚、大光明寶聚、普現十方寶聚、寶冠聚、寶印聚、寶璎珞聚、寶珰聚、寶钏聚、寶鎖聚、珠網聚、種種摩尼寶聚、一切莊嚴具聚、如意摩尼聚,這一切都如同大山;大天又示現出一切花、一切鬘、一切香、一切燒香、一切塗香、一切衣服、一切幢幡、一切音樂,也示現出用來滿足一切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欲樂的工具。這些物品如同大山一樣堆積在此。同時,大天也示現出無數百千萬億的童女。

  那位大天這時告訴善財童子說:「善男子!你可以隨意拿取這些物品來供養如來,修諸福德,並將其布施給衆生以攝取所有衆生,使其修學布施波羅蜜,使其能夠舍棄最難于舍棄的對象。善男子!如同今日我爲你示現這些物品,教你實踐布施一樣,我也爲一切衆生也都是如此做,都使他們以此熏習善根,在叁寶的所在、善知識的所在地,能夠恭敬供養叁寶、善知識,使善法得到增長,發無上菩提之意。

  「善男子!如果有貪著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以及自我放逸的衆生,就可以爲其示現不幹淨的境界;如果有瞋恚、憍慢、多诤競的衆生,就可以爲其示現出極爲可怕的情景,如羅剎等飲血吃肉的景象,使他們看見情景之後,驚恐惶懼,心意變得調和柔順,舍棄遠離冤習之結。如果有惛沈、懶惰的衆生,就可以爲其示現出王難、賊難、水災、火災以及其它重大疾患,使其看見這些情形之後,心中産生恐怖,具有懮患意識而能夠振作勤勉起來。以這樣的種種方便,使衆生舍棄一切諸不善行,修行善法;使其除去一切波羅蜜之障礙,具備諸波羅蜜;使其超越一切障礙險道,到達無障礙之處。

  「善男子!我唯知此雲網解脫。如諸菩薩摩诃薩,猶如帝釋,已能摧伏一切煩惱阿修羅軍;猶如大水,普能消滅一切衆生諸煩惱火;猶如猛火,普能幹竭一切衆生諸愛欲水;猶如大風,普能吹倒一切衆生諸見取①幢;猶如金剛,悉能摧破一切衆生諸我見山。

  「而我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此閻浮提摩竭提國②菩提場中,有主地神③,其名『安住』④。汝詣彼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禮大天足,繞無數匝,辭退而去。

  【章旨】大天神又向善財童子舉薦「閻浮提摩竭提國菩提場」中的「安住」地神,囑咐善財童子南下前去拜訪。善財童子于是告別大天神繼續前進求法。

  【注釋】①見取:即「見等取見」,是指執著于身見、邊見、邪見等非理之見。有爲法在修行過程中是必須斷除的,相反,執著此有爲法並且以爲其最殊勝,這樣的心理活動稱之爲「見取」。

  ②地神:即世俗所謂「土地神」,其爲大地之神,是守護疆界的功能神。

  ③摩竭提國:又作「摩揭陁國」,其領域大致相當于現今印度比哈爾邦的巴特那和加雅地方。摩竭提國是印度古代最爲強大的國家之一,在印度曆史上占據非常突出的地位。在公元前七世紀佛教開始創立時,摩竭提國就很強大,頻毗娑羅王在位時,國都爲王舍城。頻毗娑羅王是佛教的最大保護者,其子阿阇世王也與佛教有特殊的因緣。

  ④安住:澄觀對此善知識之名的含義解釋如下:「善友名『安住地神』者,地爲萬法所依,即所入法界。『安住』即入義。」(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四0下)

  【語譯】大天又對善財童子說:「善男子!我只是知曉這一雲網解脫法門。如同諸菩薩一樣,我猶如帝釋,已經能夠摧伏一切煩惱阿修羅軍;猶如大水,完全能夠消滅一切衆生諸煩惱之火;猶如猛火,完全能夠使衆生的愛欲之水幹竭;猶如大風,完全能夠吹倒一切衆生諸見取之幢;猶如金剛,完全能夠摧毀破壞一切衆生諸我見之山。

  「我爲什麼能夠知曉能夠宣說這一功德法門呢?善男子!在此閻浮提內摩竭提國的菩提道場中,有一位名爲『安住』的土地神。你可以前往他那裏向他請教: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這時,善財童子頂禮大天的雙足,在其周圍繞行無數圈。然後,善財童子告別了大天,踏上了繼續求法的曆程。

  【說明】善財童子第叁十參——大天神會,至此敘述完畢。大天神給善財童子宣講的「菩薩雲網解脫」法門,是進入「十回向」之第九回向「無縛無著解脫回向」的方法。「無縛無著解脫回向」,又名「無縛無著解脫心回向」、「無縛解脫回向」、「無縛無著回向」,是指對于一切法無所取執縛著,得解脫心,行普賢行,以無縛著解脫之心回向所習諸善,饒益群生。

  

善財童子第叁十一參:安住地神會

  爾時,善財童子漸次遊行,趣摩竭提國菩提場內安住神所,百萬地神同在其中,更相謂言:「此來童子即是佛藏①,必當普爲一切衆生作所依處,必當普壞一切衆生無明 藏②。此人已生法王種③中,當以離垢無礙法缯而冠其首,當開智慧大珍寶藏,摧伏一切邪論異道。」

  時,安住等百萬地神,放大光明,徧照叁千大千世界,普令大地同時震吼,種種寶物處處莊嚴,影潔光流遞相鑒徹;一切葉樹俱時生長,一切華樹鹹共開敷,一切果樹靡不成熟,一切河流遞相灌注,一切池沼悉皆盈滿;雨細香雨徧灑其地,風來吹華普散其上,無數音樂一時俱奏,天莊嚴具鹹出美音;牛王、象王、師子王等,皆生歡喜,踴躍、哮吼,猶如大山相擊出聲;百千伏藏自然湧現。

  時,安住地神告善財言:「善來童子!汝于此地曾種善根,我爲汝現,汝欲見不?」

  爾時,善財禮地神足,繞無數匝,合掌而立,白言:「聖者!唯然!欲見。」

  時,安住地神以足按地,百千億阿僧祇寶藏自然湧出,告言:「善男子!今此寶藏隨逐于汝,是汝往…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