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显示出泉井,显示出正直之道,显示出平坦之地,使其免于一切懮厄。
「我为在旷野、稠林、险道上行走以及被藤萝绳索所拌、被云雾所遮蔽而产生恐怖的众生,显示出正确的道路,使其得以出离险境。我又这样想道:『希望一切众生,砍倒邪见之稠林,截断爱欲之罗网,走出生死之荒野,灭除烦恼之黑暗,进入一切智之平坦正道,到达无畏处毕竟安乐的境界。』
「善男子!若有众生,乐着国土而懮苦者,我以方便,令生厌离。作是念言:『愿一切众生不着诸蕴①,住一切佛萨婆若境。』
「善男子!若有众生,乐着聚落,贪爱宅舍,常处黑暗,受诸苦者,我为说法,令生厌离,令法满足,令依法住。作是念言:『愿一切众生,悉不贪乐六处聚落②,速得出离生死境界,究竟安住一切智城。』
「善男子!若有众生行暗夜中,迷惑十方,于平坦路生险难想,于险难道起平坦想,以高为下,以下为高,其心迷惑,生大苦恼。我以方便舒光照及,若欲出者,示其门户;若欲行者,示其道路;欲度沟洫,示其桥梁;欲涉河海,与其船筏;乐观方者,示其险易安危之处;欲休息者,示其城邑、水、树之所。作是念言:『如我于此照除夜暗,令诸世事悉得宣叙;愿我普于一切众生生死长夜、无明暗处,以智慧光普皆照了。是诸众生无有智眼,想心见倒之所覆翳,无常常想,无乐乐想,无我我想,不净净想,坚固执着我人众生、蕴界处法③,迷惑因果,不识善恶,杀害众生,乃至邪见,不孝父母,不敬沙门及婆罗门,不知恶人,不识善人,贪着恶事,安住邪法,毁谤如来,坏正*轮,于诸菩萨呰辱伤害,轻大乘道,断菩提心,于有恩人反加杀害,于无恩处常怀冤结,毁谤贤圣,亲近恶伴,盗塔寺物,作五逆罪④,不久当堕三恶道处。愿我速以大智光明破彼众生无明黑暗,令其疾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发心已,示普贤乘,开十力道,亦示如来法王境界,亦示诸佛一切智城、诸佛所行、诸佛自在、诸佛成就、诸佛总持、一切诸佛共同一身、一切诸佛平等之处,令其安住。
「善男子!一切众生,或病所缠,或老所侵,或苦贫穷,或遭祸难,或犯王法,临当被刑,无所依怙,生大怖畏;我皆救济,使得安隐。复作是念:『愿我以法普摄众生,令其解脱一切烦恼、生老病死、懮悲苦患,近善知识,常行法施,勤行善业,速得如来清净法身,住于究竟无变易处。』
「善男子!一切众生入见稠林,住于邪道,于诸境界起邪分别,常行不善身、语、意业,妄作种种诸邪苦行,于非正觉⑤生正觉想,于正觉所非正觉想,为恶知识之所摄受,以起恶见,将堕恶道;我以种种诸方便门而为救护,令住正见,生人、天中。复作是念:『如我救此将坠恶道诸众生等,愿我普救一切众生,悉令解脱一切诸苦,住波罗蜜出世圣道,于一切智得不退转,具普贤愿,近一切智,而不舍离诸菩萨行,常勤教化一切众生。』」
【章旨】婆珊婆演底夜神以「菩萨破一切众生痴暗法光明解脱」法门救度执着聚落众生、暗夜众生、惑业众生、八苦众生、恶见众生。
【注释】①诸蕴:即「五蕴」。「蕴」是积集的意思,「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就是一般所说的物质,变碍为义,是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受」就是感受,领纳为义,其中包括苦、乐、舍三受;「想」就是想象,于善恶憎爱等境界中,取种种相,作种种想;「行」就是行为或造作,由意念而行动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识」就是了别的意思,由识去辨别所缘所对的境界。五蕴中,前一种属于物质,后四种属于精神,乃是构成人身的五种要素。
②六处聚落:指「六根」的聚合体。「六处」为「六根」的别名,「处」是出生之义,「六处」就是出生六识之处,因为六根缘「六尘」,生起「六识」故。在「十二因缘」的系列中,「六处」指在母胎内具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而出母胎之位。
③蕴界处法: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法,为根本佛教与部派佛教对于人身的构成、身心及其与对象所形成的缘起关系的分析。
④五逆罪:指五种极恶之行为,又名「五无间业」、「五无间罪」、「五不救罪」。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杀」包含「杀」与伤害两层含义。其中前四是身业,后一为口业。造此五罪必堕无间地狱受苦,故称五无间罪、五无间业。又因杀父、杀母是违逆恩田,其他三种为背逆福田,故称「五逆」或「五逆罪」。
⑤正觉:又作「正解」、「等觉」、「等正觉」、「正等正觉」、「正等觉」、「正尽觉」,指达到成佛的真正觉悟,也就是证悟一切诸法之真正觉智,即如来之实智,成佛又称「成正觉」。「等」是就所证之理而言的,「尽」是就所断之惑而言的。「非正觉」是针对未得此最终解脱智慧而言的。
【语译】婆珊婆演底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如果有乐着国土并且产生懮苦的众生,我会以方便,使其产生厌恶而远离之。我又这样想道:『希望一切众生不对诸蕴产生执着,住于一切佛之一切智境。』
「善男子!如果有乐着村落、贪爱宅舍、常常住在黑暗之处承受诸苦的众生,我将为其说法,使其产生厌恶而远离这些,使其满足于佛法,使其依照佛法的要求行事。我又这样想道:『希望一切众生,都不贪乐六处这一村落,很快获得出离生死之境界,究竟安住于一切智城。』
「善男子!如果有在暗夜中行走的众生,对十种方位产生迷惑,将平坦的大路当作险难去想,将险难之道路当作平坦的大道去想,将高处当作低处,将低处当作高处,这些众生的心很迷惑,产生了大苦恼。我便以方便之舒光照及他们,为想要出门的众生,显示其门户;对于想要行路的众生,显示其道路;对于想要跨过沟渠的众生,显示其桥梁;对于想要渡过河海的众生,给与船筏;对于乐于观察旅游的众生,显示其险易安危之处;对于想要休息的众生,显示其城邑以及有水、生长树木的地方。我又这样想道:『如同我在此以光明照耀除去夜暗,使诸世事都能够正常运转,希望我能够以智慧之光完全照耀一切众生的生死长夜、无明暗处。这些众生因为没有智慧之眼,被想心颠倒之见所遮蔽,将无常当作恒常去想,将无乐当作乐去想,将无我当作我去想,将不净当作净去想,坚固执着于做人道众生以及蕴、界、处之法,迷惑于因果,不知晓善恶,杀害众生,执持邪见,不孝顺父母,不尊敬沙门以及婆罗门,不知晓恶人,不认识善人,贪着于恶事,安住于邪法,毁谤如来,毁坏正法之轮,侮辱伤害诸位菩萨,轻视大乘之道,灭断菩提之心,对于有恩之人反而加以杀害,在没有恩遇之处常以冤仇看待,毁谤贤圣,亲近恶伴,盗窃塔寺之物品,犯五逆大罪,这些众生不久将堕入三恶道之处。希望我速以此大智光明破除这些众生无明之黑暗,使其迅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在发菩提心之后,示显普贤乘,开创十力之道,也示显出如来法王之境界,也示显出诸佛一切智之城、诸佛的实践、诸佛的自在、诸佛的成就、诸佛的总持力、一切诸佛共同的法身、一切诸佛平等之处,使其安住于这些境界。
「善男子!一切众生,有的被病所纠缠,有的已经进入老境,有的苦于贫穷,有的遭遇灾难,有的违反王法面临被处罚的局面,没有依靠,产生极大的恐怖。这些众生,我都会去救济,使其获得安稳。我又这样想道:『希望我以此法普摄众生,使其解脱一切烦恼、生老病死、懮悲苦患,亲近善知识,常常实践法布施,勤恳实践善业,迅速获得如来清净法身,住于究竟没有变易之处。』
「善男子!一切进入邪见稠林的众生,住于邪道,对于诸境界产生邪分别,常行不善身、语、意业,妄作种种诸邪苦行,将非正觉当作正觉去想,将正觉当作非正觉去想,被恶知识所摄受,产生恶见,将堕入恶道。我将以种种诸方便门救护这些众生,使其住于正见,生于人、天之道中。我又这样想道:『如同我救度这些将坠入恶道的众生一样,希望我完全能够救度一切众生,都使其解脱一切诸苦,住于波罗蜜出世之圣道,对于一切智得以不退转,具备普贤大愿,亲近一切智,并且不舍弃远离诸菩萨行,常常勤奋地教化一切众生。』」
尔时,婆珊婆演底主夜神,欲重宣此解脱义,承佛神力,观察十方,为善财童子而说颂曰:「我此解脱门,生净法光明,能破愚痴暗,待时而演说。①我昔无边劫,勤行广大慈,普覆诸世间,佛子应修学。寂静大悲海,出生三世佛,能灭众生苦,汝应入此门。能生世间乐,亦生出世乐,令我心欢喜,汝应入此门。既舍有为患,亦远声闻果,净修诸佛力,汝应入此门。②我目甚清净,普见十方剎,亦见其中佛,菩提树下坐,相好庄严身,无量众围绕,一一毛孔内,种种光明出;见诸群生类,死此而生彼,轮回五趣③中,常受无量苦。我耳甚清净,听之无不及,一切语言海,悉闻能忆持;诸佛转*轮,其声妙无比,所有诸文字,悉皆能忆持。我鼻甚清净,于法无所碍,一切皆自在,汝应入此门。我舌甚广大,净好能言说,随应演妙法,汝应入此门。我身甚清净,三世等如如,随诸众生心,一切悉皆现。我心净无碍,如空含万像,普念诸如来,而亦不分别。了知无量剎,一切诸心海,诸根及欲乐,而亦不分别。④我以大神通,震动无量剎,其身悉徧往,调彼难调众。我福甚广大,如空无有尽,供养诸如来,饶益一切众。我智广清净,了知诸法海,除灭众生惑,汝应入此门。我知三世佛,及以一切法,亦了彼方便,此门徧无等。一一尘中见,三世一切剎,亦见彼诸佛,此是普门力。十方剎尘内,悉见卢舍那,菩提树下坐,成道演妙法。⑤」
【章旨】婆珊婆演底主夜神为善财童子以二十一首偈颂将前述法义重新作了说明。
【注释】①我此解脱门一颂:此颂讲的是此法门的名称与法体。
②我昔无边劫四颂:…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