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顯示出泉井,顯示出正直之道,顯示出平坦之地,使其免于一切懮厄。
「我爲在曠野、稠林、險道上行走以及被藤蘿繩索所拌、被雲霧所遮蔽而産生恐怖的衆生,顯示出正確的道路,使其得以出離險境。我又這樣想道:『希望一切衆生,砍倒邪見之稠林,截斷愛欲之羅網,走出生死之荒野,滅除煩惱之黑暗,進入一切智之平坦正道,到達無畏處畢竟安樂的境界。』
「善男子!若有衆生,樂著國土而懮苦者,我以方便,令生厭離。作是念言:『願一切衆生不著諸蘊①,住一切佛薩婆若境。』
「善男子!若有衆生,樂著聚落,貪愛宅舍,常處黑暗,受諸苦者,我爲說法,令生厭離,令法滿足,令依法住。作是念言:『願一切衆生,悉不貪樂六處聚落②,速得出離生死境界,究竟安住一切智城。』
「善男子!若有衆生行暗夜中,迷惑十方,于平坦路生險難想,于險難道起平坦想,以高爲下,以下爲高,其心迷惑,生大苦惱。我以方便舒光照及,若欲出者,示其門戶;若欲行者,示其道路;欲度溝洫,示其橋梁;欲涉河海,與其船筏;樂觀方者,示其險易安危之處;欲休息者,示其城邑、水、樹之所。作是念言:『如我于此照除夜暗,令諸世事悉得宣敘;願我普于一切衆生生死長夜、無明暗處,以智慧光普皆照了。是諸衆生無有智眼,想心見倒之所覆翳,無常常想,無樂樂想,無我我想,不淨淨想,堅固執著我人衆生、蘊界處法③,迷惑因果,不識善惡,殺害衆生,乃至邪見,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及婆羅門,不知惡人,不識善人,貪著惡事,安住邪法,毀謗如來,壞正*輪,于諸菩薩呰辱傷害,輕大乘道,斷菩提心,于有恩人反加殺害,于無恩處常懷冤結,毀謗賢聖,親近惡伴,盜塔寺物,作五逆罪④,不久當墮叁惡道處。願我速以大智光明破彼衆生無明黑暗,令其疾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既發心已,示普賢乘,開十力道,亦示如來法王境界,亦示諸佛一切智城、諸佛所行、諸佛自在、諸佛成就、諸佛總持、一切諸佛共同一身、一切諸佛平等之處,令其安住。
「善男子!一切衆生,或病所纏,或老所侵,或苦貧窮,或遭禍難,或犯王法,臨當被刑,無所依怙,生大怖畏;我皆救濟,使得安隱。複作是念:『願我以法普攝衆生,令其解脫一切煩惱、生老病死、懮悲苦患,近善知識,常行法施,勤行善業,速得如來清淨法身,住于究竟無變易處。』
「善男子!一切衆生入見稠林,住于邪道,于諸境界起邪分別,常行不善身、語、意業,妄作種種諸邪苦行,于非正覺⑤生正覺想,于正覺所非正覺想,爲惡知識之所攝受,以起惡見,將墮惡道;我以種種諸方便門而爲救護,令住正見,生人、天中。複作是念:『如我救此將墜惡道諸衆生等,願我普救一切衆生,悉令解脫一切諸苦,住波羅蜜出世聖道,于一切智得不退轉,具普賢願,近一切智,而不舍離諸菩薩行,常勤教化一切衆生。』」
【章旨】婆珊婆演底夜神以「菩薩破一切衆生癡暗法光明解脫」法門救度執著聚落衆生、暗夜衆生、惑業衆生、八苦衆生、惡見衆生。
【注釋】①諸蘊:即「五蘊」。「蘊」是積集的意思,「五蘊」就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色」就是一般所說的物質,變礙爲義,是地、水、火、風四大種所造;「受」就是感受,領納爲義,其中包括苦、樂、舍叁受;「想」就是想象,于善惡憎愛等境界中,取種種相,作種種想;「行」就是行爲或造作,由意念而行動去造作種種的善惡業;「識」就是了別的意思,由識去辨別所緣所對的境界。五蘊中,前一種屬于物質,後四種屬于精神,乃是構成人身的五種要素。
②六處聚落:指「六根」的聚合體。「六處」爲「六根」的別名,「處」是出生之義,「六處」就是出生六識之處,因爲六根緣「六塵」,生起「六識」故。在「十二因緣」的系列中,「六處」指在母胎內具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而出母胎之位。
③蘊界處法:指「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法,爲根本佛教與部派佛教對于人身的構成、身心及其與對象所形成的緣起關系的分析。
④五逆罪:指五種極惡之行爲,又名「五無間業」、「五無間罪」、「五不救罪」。即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殺」包含「殺」與傷害兩層含義。其中前四是身業,後一爲口業。造此五罪必墮無間地獄受苦,故稱五無間罪、五無間業。又因殺父、殺母是違逆恩田,其他叁種爲背逆福田,故稱「五逆」或「五逆罪」。
⑤正覺:又作「正解」、「等覺」、「等正覺」、「正等正覺」、「正等覺」、「正盡覺」,指達到成佛的真正覺悟,也就是證悟一切諸法之真正覺智,即如來之實智,成佛又稱「成正覺」。「等」是就所證之理而言的,「盡」是就所斷之惑而言的。「非正覺」是針對未得此最終解脫智慧而言的。
【語譯】婆珊婆演底夜神繼續對善財童子說:「善男子!如果有樂著國土並且産生懮苦的衆生,我會以方便,使其産生厭惡而遠離之。我又這樣想道:『希望一切衆生不對諸蘊産生執著,住于一切佛之一切智境。』
「善男子!如果有樂著村落、貪愛宅舍、常常住在黑暗之處承受諸苦的衆生,我將爲其說法,使其産生厭惡而遠離這些,使其滿足于佛法,使其依照佛法的要求行事。我又這樣想道:『希望一切衆生,都不貪樂六處這一村落,很快獲得出離生死之境界,究竟安住于一切智城。』
「善男子!如果有在暗夜中行走的衆生,對十種方位産生迷惑,將平坦的大路當作險難去想,將險難之道路當作平坦的大道去想,將高處當作低處,將低處當作高處,這些衆生的心很迷惑,産生了大苦惱。我便以方便之舒光照及他們,爲想要出門的衆生,顯示其門戶;對于想要行路的衆生,顯示其道路;對于想要跨過溝渠的衆生,顯示其橋梁;對于想要渡過河海的衆生,給與船筏;對于樂于觀察旅遊的衆生,顯示其險易安危之處;對于想要休息的衆生,顯示其城邑以及有水、生長樹木的地方。我又這樣想道:『如同我在此以光明照耀除去夜暗,使諸世事都能夠正常運轉,希望我能夠以智慧之光完全照耀一切衆生的生死長夜、無明暗處。這些衆生因爲沒有智慧之眼,被想心顛倒之見所遮蔽,將無常當作恒常去想,將無樂當作樂去想,將無我當作我去想,將不淨當作淨去想,堅固執著于做人道衆生以及蘊、界、處之法,迷惑于因果,不知曉善惡,殺害衆生,執持邪見,不孝順父母,不尊敬沙門以及婆羅門,不知曉惡人,不認識善人,貪著于惡事,安住于邪法,毀謗如來,毀壞正法之輪,侮辱傷害諸位菩薩,輕視大乘之道,滅斷菩提之心,對于有恩之人反而加以殺害,在沒有恩遇之處常以冤仇看待,毀謗賢聖,親近惡伴,盜竊塔寺之物品,犯五逆大罪,這些衆生不久將墮入叁惡道之處。希望我速以此大智光明破除這些衆生無明之黑暗,使其迅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在發菩提心之後,示顯普賢乘,開創十力之道,也示顯出如來法王之境界,也示顯出諸佛一切智之城、諸佛的實踐、諸佛的自在、諸佛的成就、諸佛的總持力、一切諸佛共同的法身、一切諸佛平等之處,使其安住于這些境界。
「善男子!一切衆生,有的被病所糾纏,有的已經進入老境,有的苦于貧窮,有的遭遇災難,有的違反王法面臨被處罰的局面,沒有依靠,産生極大的恐怖。這些衆生,我都會去救濟,使其獲得安穩。我又這樣想道:『希望我以此法普攝衆生,使其解脫一切煩惱、生老病死、懮悲苦患,親近善知識,常常實踐法布施,勤懇實踐善業,迅速獲得如來清淨法身,住于究竟沒有變易之處。』
「善男子!一切進入邪見稠林的衆生,住于邪道,對于諸境界産生邪分別,常行不善身、語、意業,妄作種種諸邪苦行,將非正覺當作正覺去想,將正覺當作非正覺去想,被惡知識所攝受,産生惡見,將墮入惡道。我將以種種諸方便門救護這些衆生,使其住于正見,生于人、天之道中。我又這樣想道:『如同我救度這些將墜入惡道的衆生一樣,希望我完全能夠救度一切衆生,都使其解脫一切諸苦,住于波羅蜜出世之聖道,對于一切智得以不退轉,具備普賢大願,親近一切智,並且不舍棄遠離諸菩薩行,常常勤奮地教化一切衆生。』」
爾時,婆珊婆演底主夜神,欲重宣此解脫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爲善財童子而說頌曰:「我此解脫門,生淨法光明,能破愚癡暗,待時而演說。①我昔無邊劫,勤行廣大慈,普覆諸世間,佛子應修學。寂靜大悲海,出生叁世佛,能滅衆生苦,汝應入此門。能生世間樂,亦生出世樂,令我心歡喜,汝應入此門。既舍有爲患,亦遠聲聞果,淨修諸佛力,汝應入此門。②我目甚清淨,普見十方剎,亦見其中佛,菩提樹下坐,相好莊嚴身,無量衆圍繞,一一毛孔內,種種光明出;見諸群生類,死此而生彼,輪回五趣③中,常受無量苦。我耳甚清淨,聽之無不及,一切語言海,悉聞能憶持;諸佛轉*輪,其聲妙無比,所有諸文字,悉皆能憶持。我鼻甚清淨,于法無所礙,一切皆自在,汝應入此門。我舌甚廣大,淨好能言說,隨應演妙法,汝應入此門。我身甚清淨,叁世等如如,隨諸衆生心,一切悉皆現。我心淨無礙,如空含萬像,普念諸如來,而亦不分別。了知無量剎,一切諸心海,諸根及欲樂,而亦不分別。④我以大神通,震動無量剎,其身悉徧往,調彼難調衆。我福甚廣大,如空無有盡,供養諸如來,饒益一切衆。我智廣清淨,了知諸法海,除滅衆生惑,汝應入此門。我知叁世佛,及以一切法,亦了彼方便,此門徧無等。一一塵中見,叁世一切剎,亦見彼諸佛,此是普門力。十方剎塵內,悉見盧舍那,菩提樹下坐,成道演妙法。⑤」
【章旨】婆珊婆演底主夜神爲善財童子以二十一首偈頌將前述法義重新作了說明。
【注釋】①我此解脫門一頌:此頌講的是此法門的名稱與法體。
②我昔無邊劫四頌:…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