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P28

  ..续本文上一页神通、种种言辞、种种音声、种种法门、种种总持门、种种辩才门,以种种圣谛大海、种种无畏大师子吼,宣说诸众生种种善根、种种忆念,授与种种菩萨记,宣说种种佛法。那些如来的所有言说,善财童子都能够听受,也观见到诸佛及诸菩萨不可思议的三昧神变。

  这时,解脱长者从三昧出来,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已经进入并且又出了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善男子!我进入此解脱门时,就立即观见东方阎浮檀金光明世界中,龙自在王如来应正等觉在道场之中,被无数众会围绕,其中毗卢遮那藏菩萨而为上首;又观见南方速疾力世界中,普香如来应正等觉在道场之中,被众会围绕,其中心王菩萨而为上首;又观见西方香光世界中,须弥灯王如来应正等觉在道场之中,被众会围绕,其中无碍心菩萨而为上首;又观见北方袈裟幢世界中,不可坏金刚如来应正等觉在道场之中被众会围绕,其中金刚步勇猛菩萨而为上首;又观见东北方一切上妙宝世界中,无所得境界眼如来应正等觉在道场之中,被众会围绕,其中无所得善变化菩萨而为上首;又观见东南方香焰光音世界中,香灯如来应正等觉在道场之中被众会围绕,其中金刚焰慧菩萨而为上首;又观见西南方智慧日普光明世界中,法界轮幢如来应正等觉在道场之中被众会围绕,其中现一切变化幢菩萨而为上首;又观见西北方普清净世界中,一切佛宝高胜幢如来应正等觉在道场之中被众会围绕,其中法幢王菩萨而为上首;又观见上方佛次第出现无尽世界中,无边智慧光圆满幢如来应正等觉在道场之中被众会围绕,法界门幢王菩萨而为上首;又观见下方佛光明世界中,无碍智幢如来应正等觉在道场之中被众会围绕,其中一切世间剎幢王菩萨而为上首。

  「善男子!我见如是等十方各十佛剎微尘数如来。彼诸如来不来至此,我不往彼。我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如来①,随意即见;我若欲见栴檀世界金刚光明如来、妙香世界宝光明如来、莲华世界宝莲华光明如来、妙金世界寂静光如来、妙喜世界不动如来、善住世界师子如来、镜光明世界月觉如来、宝师子庄严世界毗卢遮那如来②,如是一切,悉皆即见。然彼如来不来至此,我身亦不往诣于彼。知一切佛及与我心,悉皆如梦;知一切佛犹如影像,自心③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响。我如是知,如是忆念:所见诸佛皆由自心。

  「善男子!当知菩萨修诸佛法,净诸佛剎,积集妙行,调伏众生,发大誓愿,入一切智自在游戏不可思议解脱之门,得佛菩提,现大神通,徧往一切十方法界,以微细智普入诸劫;如是一切,悉由自心。是故,善男子!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水④润泽自心,应于境界净治自心,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忍辱坦荡自心,应以智证洁白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应以佛自在开发自心,应以佛平等广大自心,应以佛十力照察自心。

  「善男子!我唯于此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而得入出。如诸菩萨摩诃萨得无碍智住无碍行,得常见一切佛三昧,得不住涅槃际三昧,了达三昧普门境界,于三世法悉皆平等,能善分身徧一切剎,住于诸佛平等境界,十方境界皆悉现前,智慧观察无不明了,于其身中悉现一切世界成坏,而于己身及诸世界不生二想⑤。

  【章旨】解脱长者从三昧起,为善财童子宣说「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 这是进入「十住」之第五住「方便具足住」的法门。

  【注释】①阿弥陀如来:意译为「无量光佛」、「无量寿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以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为胁侍,在极乐净土实践教化、接引众生的伟大悲愿,这是我国佛教界最熟稔的如来。依据《无量寿经》所载,阿弥陀佛在成道以前,原是一位国王,由于受到世自在佛的启示,乃发起求无上道的愿心而出家。在修行期间,曾发出四十八大愿,誓愿建立一个庄严的极乐世界,以救渡一切念佛名号的众生。其中有三个大愿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毁谤正法。」「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基于这些深宏的誓愿,因此,在他成佛之后,任何人只要具足信愿行、如法念佛,则一定会得到他的接引,而往生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净土佛国。阿弥陀佛的悲愿至广,慈心极深,其念佛法门又至为易行,因此在中、日等国信仰弥陀法门的众生为数极多,并且在隋唐时期形成了专门弘扬这一法门的净土宗。宋代以后,净土宗更与禅宗一起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

  ②毗卢遮那如来:又作「毗卢遮那」、「卢舍那」、「徧一切处」、「光明徧照」如来等。华严宗以「毗卢遮那」为莲华藏世界的教主,也是包含十方诸佛,显示超越形相之佛法本身的法身佛。法相宗以之为释迦牟尼佛的自性身。天台宗以之为释迦牟尼佛的法身。密教则奉为真言密乘的教主,而译之为「大日如来」,或称「摩诃毗卢遮那」,而以之为金刚界与胎藏界曼荼罗的中心本尊。

  ③自心:自己的本来之心,即众生自己的本性。

  ④法水:佛教的妙法能够洗尽烦恼之尘垢,因此以水比喻佛法。

  ⑤二想:分别之想,即将二者分别看待的想法。此句的实际含义就是,自己之身与此世界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两体。

  【语译】解脱长者继续给善财童子说道:「善男子!我观见如此十方各十佛土微尘数如来。那些如来并不来到我这个地方,我也并不到他们那里去。我如果想观见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随着心意就可以见到;我如果想见到栴檀世界的金刚光明如来、妙香世界的宝光明如来、莲华世界的宝莲华光明如来、妙金世界的寂静光如来、妙喜世界的不动如来、善住世界的师子如来、镜光明世界的月觉如来、宝师子庄严世界的毗卢遮那如来,如此一切诸佛,都可以随意见到。但是这些如来却并不来到我这个地方,我的身体也并不前往他们那里。我知晓一切佛以及我的心,都与梦是一样的;知晓一切佛犹如影像,自己之心如同水一样;知晓一切佛所有色相以及自己的心,都与幻觉没有区别;知晓一切佛以及自己之心,都与响是一样的。我是这样想,这样忆念的:我所观见的诸佛都是由我的自心而有的。

  「善男子!应当知道,菩萨修诸佛法,净诸佛剎,积集妙行,调伏众生,发大誓愿,入一切智自在游戏不可思议解脱之门,得佛菩提,现大神通,徧往一切十方法界,以微细智普入诸劫;如此一切,都是由于自心而有的。因此,善男子!应该以善法扶助自己之心,应该以法水润泽自己之心,应该以所观见的境界净治自己之心,应该以精进使自己之心更加坚固,应该以忍辱使自己之心更为坦荡,应该以智证使自己之心洁白,应该以智慧使自己之心明亮敏锐,应该以佛之自在开发自己之心,应该以佛的平等使自己之心更加开阔,应该以佛之十力照察自己之心。

  「善男子!我只是可以在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中入出而已。以诸菩萨摩诃萨得无碍智住无碍行,可以常常观见一切佛之三昧,获得不住涅槃际之三昧,了达三昧之普门境界,对于三世法都可以平等对待,能善于分身使其徧于一切国土,住于诸佛平等之境界,十方境界全部都显现出来,以智慧观察诸法无不明了,在其身中全部显现出一切世界之生成与毁坏,但是对于自己之身及其诸世界却不产生分别之想。

  「如是妙行,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善男子!从此南行,至阎浮提畔,有一国土,名『摩利伽罗』①;彼有比邱,名曰『海幢』②。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解脱长者足,右绕观察,称扬赞叹,思惟恋仰,悲泣流泪,-心忆念:依善知识,事善知识,敬善知识,由善知识见一切智;于善知识不生违逆,于善知识心无谄诳,于善知识心常随顺;于善知识起慈母想,舍离一切无益法故;于善知识起慈父想,出生一切诸善法故。辞退而去。

  

  【章旨】解脱长者又向善财童子举荐摩利伽罗国的海幢比丘,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

  【注释】①摩利伽罗:「庄严」之义。

  ②海幢:业用深广而高出,正心不动如海最为高胜,因此此比丘的名号为「海幢」。

  【语译】解脱长者继续给善财童子说:「如此功德,我现在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善男子!从此继续向南行进,有一个名叫「摩利伽罗」的国家;那里有一位名叫「海幢」的比丘。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去请教:成就菩萨如何修菩萨行?菩萨如何成菩萨行?菩萨如何积集菩萨行?菩萨如何思维菩萨行?」

  这时,善财童子礼拜弥伽之足,右绕无数圈,称扬赞叹,思惟依恋敬仰,悲泣流泪,专心致志地回忆记忆:依止于善知识,侍奉善知识,敬礼善知识,由于善知识而见到一切智;因善知识而不产生违逆之业,因善知识而心无谄媚欺骗,因善知识而心常随顺;因善知识而起慈母之想,舍离一切无益之法;因善知识而起慈父之想,出生一切诸善法。然后,善财童子辞别了解脱长者,向南方继续行进。

  【说明】善财童子第六参——解脱长者会,至此叙述完毕。解脱长者给善财宣讲的「不思议菩萨解脱门」是进入「十住」第五住——「方便具足住」的方法。「方便具足住」,又作「波渝三般菩萨法住」、「修成住」。其内容为:习无量之善根,自利利他,方便具足,相貌无缺。

  

善财童子第七参:海幢比丘会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正念彼长者教,观察彼长者教,忆念彼不思议菩萨解脱门,思惟彼不思议菩萨智光明,深入彼不思议法界门,趣向彼不思议菩萨普入门,明见彼不思议如来神变,解了彼不思议普入佛剎,分别彼不思议佛力庄严,思惟彼不思议菩萨三昧解脱境界分位①,了达彼…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