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故,得三世无尽智三昧光明。
时,彼仙人放善财手,善财童子即自见身还在本处。
时,彼仙人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忆念耶?」
善财言:「唯!此是圣者善知识力。」
仙人言:「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无胜幢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成就一切殊胜三昧,于一切时而得自在,于一念顷出生诸佛无量智慧,以佛智灯而为庄严普照世间,一念普入三世境界,分形徧往十方国土,智身普入一切法界,随众生心普现其前观其根行而为利益,放净光明甚可爱乐。
【章旨】毗目瞿沙仙人应善财童子的请求,为其演说「无胜幢解脱」法门。这是进入「十住」的第八住「童真住」的法门。毗目瞿沙仙人以手摩善财童子的头顶,使其身未动却自见十方世界微尘数诸佛,并且证得毗卢遮那藏三昧光明。
【注释】①无胜幢解脱:据澄观的解释,此法门之所以名为「无胜幢」,是因为「童真住」所证的「童真净智变化自在,高出功用之表,所以名『幢』;相惑不动故云『无胜』。」另外,因为此法门可以摧毁除灭烦恼,所以可名为「幢」。(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六,《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一)
②解:对于思惟事物之理而能有所了知,称为「解」。在佛教中,有「信」、「解」、「行」、「证」的说法。「解」,若作领知之义,称为「领解」;若作信知之义,称为「信解」;若作心意开悟之义,称为「悟解」、「了解」、「开解」;若作印持审决之义,称为「胜解」、「慧解」;若作义推之义,则称「义解」。
③净治:密教中有「净治」之法,即在道场召请本尊圣众之前,先清净空中道路,为除诸障碍而诵真言。此处应该为「引导使其清净」之义。
④阿庾多:又作「阿由多」,为古代印度对于无法计算的数字的称呼。《佛本行集经》卷十二认为是「数十亿」;慧苑《一切经音义》卷下认为是「一兆」之名。
⑤金刚轮:此处所言指地层底部用来支橕整个世界的金轮。据《俱舍论》卷十一载,器世间由三轮组成,风轮位居最下层,次上为水轮。其余凝结为金,即为金轮,上有九山、八海、四洲等。
【语译】这时,毗目瞿沙仙人告诉善财童子:「善男子!我获得了菩萨无胜幢解脱。」
善财问道:「圣者!无胜幢解脱境界有些什么内容?」
当时,毗目瞿沙仙人随即伸出右手抚摩着善财童子的头顶,左手拉着善财童子的手。善财童子立即看见自己的身体前往十方十佛剎微尘数世界中,到达十方佛剎微尘数诸佛的住所,看见了那些佛土及其众会、诸佛的相与好以及种种装饰;也听见了那些佛针对诸众生心之所向往而演说的佛法,佛所讲的一字一句善财童子都能够明了通达,分门别类地记住,没有任何杂乱;也已经知晓诸佛净治众生的愿望并且能够使众生开解、了悟的方法;也知晓诸佛以清净的愿望所成就的诸力;也已经看见诸佛随应众生之心所显现的色相;也已经看见诸佛大光明之网以及诸佛种清净圆满的诸色身;也已经知晓诸佛无碍智慧的大光明之力。善财童子又看见自己的身体到达了诸佛的住所,并且在其地经历了一日夜或七日夜、半月、一月、一年、十年、百年、千年,或经亿年,或阿庾多亿年,或那由他亿年,或经半劫,或经一劫、百劫、千劫,或百千亿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劫。
这时,善财童子凭借菩萨无胜幢解脱智之光明照耀的缘故,获得了毗卢遮那藏三昧之光明;凭借无尽智解脱三昧之光明照耀的缘故,获得普摄诸方陀罗尼之光明;凭借金刚轮陀罗尼门之光明照耀的缘故,获得极为清净智慧心三昧之光明;凭借普门庄严藏般若波罗蜜光明照耀的缘故,获得佛虚空藏轮三昧之光明;凭借一切佛*轮三昧之光明照耀的缘故,获得三世无尽智三昧之光明。
当毗目瞿沙仙人放开善财童子的手后,善财童子就看见自己身体又回到原来的地方。
这时,毗目瞿沙仙人问善财童子:「善男子!你还记得刚纔所见的情景吗?」
善财童子回答说:「记得!这是凭借圣者善知识之力的缘故。」
毗目瞿沙仙人说道:「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菩萨无胜幢解脱法门。进入这一菩萨成就一切殊胜的三昧,就可在一切时中获得自由自在,在一念顷出生诸佛无量的智慧,以佛智之灯普照世间、庄严世间,一念普入三世之境界,其分形徧往十方国土,智身完全进入一切法界,随应众生之心在众生之眼前显现出来,并且观察众生的根机和行为而使其得到利益,放射出非常使众生喜爱的清净光明。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彼殊胜愿、彼庄严剎、彼智境界、彼三昧所行、彼神通变化、彼解脱游戏、彼身相差别、彼音声清净、彼智慧光明?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聚落,名『伊沙那』①;有婆罗门,名曰『胜热』②。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欢喜踊跃,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南行。
【章旨】毗目瞿沙仙人又向善财童子举荐「伊沙那」村落中的「胜热」婆罗门,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海幢比丘继续南下。
【注释】①伊沙那:据澄观的解释,「伊沙那」的含义是「长直」,「谓里巷径永,表善知三际故『长』,善知胜义故『直』。」 (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六,《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一下)
②胜热:据澄观的解释,此婆罗门之所以名叫「胜热」,意思为「于五热中成胜行故,表体烦恼热成胜德故,不染烦恼成净行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六,《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一下)「五热」为古代印度外道苦行之一,即曝晒身体于烈日下,而于身体四方燃火之苦行。行此苦行之外道,即称五热炙身外道。
【语译】毗目瞿沙仙人接着告诉善财童子:「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那些殊胜愿、那些庄严剎、那些智境界、那些三昧所行、那些神通变化、那些解脱游戏、那些身相差别、那些音声清净、那些智慧光明?善男子!从这地方再向南方继续行进,有一个名叫『伊沙那』的村落;这村落中有一位名叫『胜热』婆罗门。你可以前往他所在之处向他询问,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欢喜跳跃,顶礼毗目瞿沙仙人的双足,围绕毗目瞿沙仙人无数圈向其致敬,殷勤瞻仰。然后,善财童子辞别了仙人,继续向南进发。
【说明】善财童子第九参——毗目瞿沙仙人会,至此叙述完毕。毗目瞿沙仙人给善财宣讲的「无胜幢解脱境界」,是进入「十住」第八住——「第八童真住」的方法。所谓「童真住」,又作「鸠摩罗浮童男菩萨法住」,是说菩萨自发心起,始终不倒退,不起邪魔破菩提之心,至此,佛之十身灵相乃一时具足。
善财童子第十参:胜热婆罗门
尔时,善财童子为菩萨无胜幢解脱所照故,住诸佛不思议神力,证菩萨不思议解脱神通智,得菩萨不思议三昧智光明,得一切时熏修三昧智光明,得了知一切境界皆依想所住三昧智光明,得一切世间殊胜智光明;于一切处悉现其身,以究竟智说无二无分别平等法,以明净智普照境界;凡所闻法皆能忍受①,清净信解,于法自性决定明了。心恒不舍菩萨妙行,求一切智永无退转,获得十力智慧光明,勤求妙法常无厌足,以正修行入佛境界,出生菩萨无量庄严,无边大愿悉已清净;以无穷尽智知无边世界网,以无怯弱心度无量众生海;了无边菩萨诸行境界,见无边世, 界种种差别,见无边世界种种庄严,入无边世界微细境界,知无边世界种种名号,知无边世界种种言说,知无边众生种种解,见无边众生种种行,见无边众生成熟行,见无边众生差别想。念善知识。
渐次游行,至伊沙那聚落,见彼胜热修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②犹如大山,中有刀山③高峻无极,登彼山上投身入火④。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合掌而立,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婆罗门言:「善男子!汝今若能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诸菩萨行悉得清净。」
时,善财童子作如是念:「得人身难⑤,离诸难⑥难,得无难难,得净法难,得值佛难⑦,具诸根难⑧,闻佛法难⑨,遇善人难,逢真善知识难,受如理正教⑩难,得正命11,随法行难。此将非魔12、魔所使耶?将非是魔险恶徒党,诈现菩萨善知识相,而欲为我作善根难、作寿命13难,障我修行一切智道,牵我令入诸恶道中,欲障我法门、障我佛法?」
【章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十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十一会。善财童子在南下的路途继续思维毗目瞿沙仙人所说的「无胜幢解脱」法门,到达伊沙那村落,见到胜热婆罗门在修「五热」苦行。据澄观所说,此中「五热」及其上「刀山」等都有象征含义。善财童子作礼问法,胜热婆罗门让善财童子如其自己一样修「五热」苦行,善财以为这是为魔所设的陷阱,不敢尝试。
【注释】①忍受:忍,即「忍辱」,为六般若波罗蜜之一。受,即「受持」。「忍」有三层含义︰忍受人事间的苦迫,叫「生忍」;忍受身心的劳苦病苦,以及风雨寒热等苦,叫「法忍」;忍可诸法无生性,叫「无生忍」,无生忍即般若慧。常人所不易忍的,即受人的欺虐等,所以经中多举忍辱为例。
②四面火聚:据澄观所说,「般若波罗蜜犹如大火聚,四边不可取远离于四句。四句即四边,取则烧人,离则成智。又火有四义,一烧烦恼薪,二破无明暗,三成熟善根,四照现证理。」「四句」即中观学所说的「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二上)
③刀山:据澄观所说,「刀山者,无分别智最居中道,无不割故;高而无上难可登故。」这是说,「刀山」是「无分别智」即佛…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