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P37

  ..续本文上一页悲)之心。其二指不执着于任何事、理之心。其三指人人心中本来具足之清净真如心。

  ②叶树:指除果树、花树、香木、珍宝树等有特种用途的树木之外的普通树木。

  ③扶疏:也作「扶疎」、「扶踈」,枝叶繁茂分披的样子。

  ④布濩:徧布;布散。

  ⑤鲜荣:指鲜花;艳丽的样子。

  ⑥波咤罗树:又作「钵怛罗」树。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五曰:「波咤罗,此翻为重叶树也。」慧苑《一切经音义》卷下则解释为:「波咤罗,其树正似此方楸树也,然甚有香气,其花紫色也。」

  ⑦尼拘律树:意译为「无节」、「纵广」、「多根」,又称「尼拘陀树」、「尼拘屡陀树」、「尼俱卢陀树」等,形状类似榕树,产于印度、锡兰等地。其树高十公尺乃至十五公尺,树叶呈长椭圆形,叶端为尖状。由枝生出下垂气根,达地复生根;枝叶繁茂而向四方蔓生,因为其种子甚小,因此佛典常用来比喻由小「因」而得大果报者。

  ⑧优钵罗华:又作「乌钵罗花」、「沤钵罗花」、「郁钵罗花」、「优钵剌花」、「优婆罗花」,即睡莲。此花似莲而小,叶浮在水面上,卵形,表面为有光泽的暗绿色,叶背是淡绿色,边缘为赤色且有不规则的暗赤紫色斑点。花由多数花盖组成。根与种子可食用。佛典中,也有在「优钵罗」之前冠上意指「青色」的「泥庐」、「尼罗」之语,因此,「优钵罗华」也就是「青莲华」。

  ⑨波头摩华:意译作「赤莲华」、「红莲华」,又作「钵特摩华」、「般头摩华」,为产于东印度、波斯、西藏、中国内地、缅甸、北澳大利亚及日本沼泽区之睡莲科植物。其根茎肥大,可供食用,柄内之细丝可作灯心。印度自古以来,视此花为水生植物中最高贵之花,于诸佛典中,亦每誉之为七宝中之一宝。又于诸经论中,常与「拘物头华」、「优钵罗华」、「芬陀利华」并举。

  ⑩智宝洲:智慧、珍宝聚集的水中之陆地。洲,水中的陆地。

  【语译】在南下的路上,善财童子随顺思惟休舍优婆夷所宣说的成就菩萨的正确教导,随顺思惟菩萨的清净行生增长菩萨福力之心。由此,善财童子产生了明见一切诸佛之心,生出生一切诸佛之心,产生了增长一切大愿之心,生出普见十方诸法之心,生出明照诸法实性之心,生出普散一切障碍之心,生出观察法界没有障暗之心,生出清净意宝庄严之心,生出摧伏一切众魔之心。

  善财童子逐渐地向南行进,最后到达了那罗素国。善财童子在那罗素国到处寻找毗目瞿沙仙人,看见一处很大的树林,有无数的树木将其装扮得分外庄严。树林之中有种种叶树枝叶繁茂,到处皆有;种种花树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种种果树挂满果实,种种宝树降下摩尼果,高大的栴檀树巍然耸立,诸沈香树逸出扑鼻芳香,使人高兴的香树妙香庄严,波咤罗树则四面围绕着此树林,尼拘律树挺拔高耸,阎浮檀树常常降下甘果,青莲花、红莲花装饰着池沼。

  这时,善财童子看见毗目瞿沙仙人在栴檀树下坐在草座之上,有一万余徒众,有的穿著鹿皮,有的穿著树皮,有的穿著以草编织成的衣服,这些徒众髻环垂鬓,前后围绕着毗目瞿沙仙人。善财童子看见毗目瞿沙仙人之后,立即前往其坐处,五体投地礼拜仙人。善财童子对毗目瞿沙仙人这样说:「我今很荣幸地遇到了真正的善知识。善知识是趣向一切智的门径,使我可以得以进入真实的修行之道;善知识是趣向一切智的车乘,使我可以得以到达如来之地;善知识是趣向一切智之船,使我可以得以到达智宝聚集之洲;善知识是趣向一切智的火炬,使我可以得以产生十力之光;善知识是趣向一切智之道,使我可以得以进入涅槃之城;善知识是趣向一切智之灯,使我可以得以区分平坦与崎岖之道;善知识是趣向一切智的桥梁,使我可以得以度过险恶之地;善知识是趣向一切智之宝盖,使我可以得以产生大慈之清凉;善知识是趣向一切智之眼,使我可以得以观见法性之门;善知识是趣向一切智之潮,使我的大悲之水得以满足。」

  说完这些话之后,善财童子从地上站起来,在仙人周围绕行无量圈,合掌礼拜,然后朝前靠近仙人说道:「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成就菩萨应该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您谆谆善诱说法度人,请求您为我讲一讲这些问题吧!」

  时,毗目瞿沙顾其徒众,而作是言:「善男子!此童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此童子普施一切众生无畏,此童子普兴一切众生利益,此童子常观一切诸佛智海,此童子欲饮一切甘露法雨,此童子欲测一切广大法海,此童子欲令众生住智海中,此童子欲普发起广大悲云,此童子欲普雨于广大法雨,此童子欲以智月普照世间,此童子欲灭世间烦恼毒热,此童子欲长含识一切善根。」

  时,诸仙众闻是语已,各以种种上妙香华散善财上,投身作礼,围绕恭敬,作如是言:「今此童子,必当救护一切众生,必当除灭诸地狱苦,必当永断诸畜生道,必当转去阎罗王界,必当关闭诸难处门,必当干竭诸爱欲海,必令众生永灭苦蕴①,必当永破无明②黑暗,必当永断贪爱系缚③,必以福德大轮围山④围绕世间,必以智慧大宝须弥显示世间,必当出现清净智日,必当开示善根法藏,必使世间明识险易。」

  时,毗目瞿沙告群仙言:「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必当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净一切佛功德地。」

  【章旨】毗目瞿沙仙人对于善财童子能够发心修行菩萨行及其所发之心相大加称赞,在座的诸多仙人听到此言,也不由得对于善财童子产生敬意。毗目瞿沙仙人告诉善财童子,只要发求取菩提之心,必当成就一切智道。

  【注释】①苦蕴:又作「苦阴」。蕴,聚集。其义有二:(一)苦之所集,(二)指个人之存在。众生之身体是由五蕴结合而成,因此只是一种暂时的存在。另外,众生之身也是各种「苦」的承担者,各种「苦」最终都聚集于此,因此身体本身就叫「苦蕴」。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②无明:又作「痴」,为十二因缘之一。无明,含义甚多,大致而言,是指对于佛法不能明了。明,智慧;学识。因此,「无明」最简单的语意就是「无智」。从佛教义理而言,可将一切烦恼通称为「无明」;也可将迷于真如本际之理,称为「无明」;也可将不能明了抉择、解了诸法事理的烦恼,称为「无明」。

  ③系缚:指众生之身心为烦恼、妄想或外界事物所束缚而失去自由,长时流转于生死之中。

  ④大轮围山:「抡围山」即「铁围山」,有大、小之别。「铁围山」又作「铁轮围山」、「金刚围山」、「金刚山」,指围绕须弥四洲的外海,由铁所成之山。佛教之世界观以须弥山为中心,其周围共有八山八海围绕,最外侧之山即称铁围山。「大轮围山」是指围绕三千大千世界之大铁山。据《彰所知论》卷上〈器世界品〉载,以阎浮提等四大洲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其外有一铁山围之,称为小铁围山;集一千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其外亦有一铁山围之,称为中铁围山;集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其外复有铁山围之,称为「大铁围山」。

  【语译】这时,毗目瞿沙回头看了看他的徒众,然后这样说道:「善男子!这位童子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这位童子给一切众生施与无畏之力,这位童子为一切众生给予利益,这位童子常常以一切诸佛智之海为观想的对象,这位童子想饮用一切甘露法之雨,这位童子欲测量一切广大法海,这位童子欲使众生住于智海之中,这位童子欲完全发起广阔的大悲之云,这位童子欲完全降下广大法雨,这位童子欲以智慧之月普照世间,这位童子欲灭除世间烦恼之毒之热,这位童子欲使众生的一切善根都得到增长。」

  当时,诸仙众听了毗目瞿沙仙人这番话之后,每位仙人都将种种最上等的美妙的香、花撒在善财童子的身上,仙人们投身作礼,围绕着善财童子,恭敬地向善财童子致礼。这些仙人这样说道:「现今的这位童子,必然会救护一切众生,必然会除灭诸地狱之苦,必然会永远断除诸畜生道,必然会转生于阎罗王界,必然会关闭诸难处之门,必然会使众生的爱欲之海干枯,必然会使众生永远灭除苦蕴,必然会永远破除无明黑暗,必然会永远断除贪爱的系缚,必然会以福德大轮围山围绕世间,必然会以如须弥山高的智慧大宝显示世间,必然会有清净智之日出现,必然会为众生开示善根法藏,必然使世间的众生明确地知晓危险与容易。」

  这时,毗目瞿沙告诉这些仙人们:「善男子!如果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必然会成就一切智之道。这位善男子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肯定能够使一切佛之功德地清净。」

  时,毗目瞿沙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我得菩萨无胜幢解脱①。」

  善财白言:「圣者!无胜幢解脱境界云何?」

  时,毗目仙人即申右手,摩善财顶,执善财手。即时,善财自见其身往十方十佛剎微尘数世界中,到十佛剎微尘数诸佛所,见彼佛剎及其众会、诸佛相好、种种庄严;亦闻彼佛随诸众生心之所乐而演说法,一文一句皆悉通达,各别受持无有杂乱;亦知彼佛以种种解②净治③诸愿;亦知彼佛以清净愿成就诸力;亦见彼佛随众生心所现色相;亦见彼佛大光明网,种种诸色清净圆满;亦知彼佛无碍智慧大光明力;又自见身于诸佛所,经一日夜或七日夜、半月、一月、一年、十年、百年、千年,或经亿年,或阿庾多④亿年,或那由他亿年,或经半劫,或经一劫、百劫、千劫,或百千亿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劫。

  尔时,善财童子为菩萨无胜幢解脱智光明照故,得毗卢遮那藏三昧光明;为无尽智解脱三昧光明照故,得普摄诸方陀罗尼光明;为金刚轮⑤陀罗尼门光明照故,得极清净智慧心三昧光明;为普门庄严藏般若波罗蜜光明照故,得佛虚空藏轮三昧光明;为一切佛*轮三昧光明照…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