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P37

  ..續本文上一頁悲)之心。其二指不執著于任何事、理之心。其叁指人人心中本來具足之清淨真如心。

  ②葉樹:指除果樹、花樹、香木、珍寶樹等有特種用途的樹木之外的普通樹木。

  ③扶疏:也作「扶疎」、「扶踈」,枝葉繁茂分披的樣子。

  ④布濩:徧布;布散。

  ⑤鮮榮:指鮮花;豔麗的樣子。

  ⑥波咤羅樹:又作「缽怛羅」樹。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二十五曰:「波咤羅,此翻爲重葉樹也。」慧苑《一切經音義》卷下則解釋爲:「波咤羅,其樹正似此方楸樹也,然甚有香氣,其花紫色也。」

  ⑦尼拘律樹:意譯爲「無節」、「縱廣」、「多根」,又稱「尼拘陀樹」、「尼拘屢陀樹」、「尼俱盧陀樹」等,形狀類似榕樹,産于印度、錫蘭等地。其樹高十公尺乃至十五公尺,樹葉呈長橢圓形,葉端爲尖狀。由枝生出下垂氣根,達地複生根;枝葉繁茂而向四方蔓生,因爲其種子甚小,因此佛典常用來比喻由小「因」而得大果報者。

  ⑧優缽羅華:又作「烏缽羅花」、「漚缽羅花」、「郁缽羅花」、「優缽剌花」、「優婆羅花」,即睡蓮。此花似蓮而小,葉浮在水面上,卵形,表面爲有光澤的暗綠色,葉背是淡綠色,邊緣爲赤色且有不規則的暗赤紫色斑點。花由多數花蓋組成。根與種子可食用。佛典中,也有在「優缽羅」之前冠上意指「青色」的「泥廬」、「尼羅」之語,因此,「優缽羅華」也就是「青蓮華」。

  ⑨波頭摩華:意譯作「赤蓮華」、「紅蓮華」,又作「缽特摩華」、「般頭摩華」,爲産于東印度、波斯、西藏、中國內地、緬甸、北澳大利亞及日本沼澤區之睡蓮科植物。其根莖肥大,可供食用,柄內之細絲可作燈心。印度自古以來,視此花爲水生植物中最高貴之花,于諸佛典中,亦每譽之爲七寶中之一寶。又于諸經論中,常與「拘物頭華」、「優缽羅華」、「芬陀利華」並舉。

  ⑩智寶洲:智慧、珍寶聚集的水中之陸地。洲,水中的陸地。

  【語譯】在南下的路上,善財童子隨順思惟休舍優婆夷所宣說的成就菩薩的正確教導,隨順思惟菩薩的清淨行生增長菩薩福力之心。由此,善財童子産生了明見一切諸佛之心,生出生一切諸佛之心,産生了增長一切大願之心,生出普見十方諸法之心,生出明照諸法實性之心,生出普散一切障礙之心,生出觀察法界沒有障暗之心,生出清淨意寶莊嚴之心,生出摧伏一切衆魔之心。

  善財童子逐漸地向南行進,最後到達了那羅素國。善財童子在那羅素國到處尋找毗目瞿沙仙人,看見一處很大的樹林,有無數的樹木將其裝扮得分外莊嚴。樹林之中有種種葉樹枝葉繁茂,到處皆有;種種花樹爭奇鬥豔,競相開放;種種果樹挂滿果實,種種寶樹降下摩尼果,高大的栴檀樹巍然聳立,諸沈香樹逸出撲鼻芳香,使人高興的香樹妙香莊嚴,波咤羅樹則四面圍繞著此樹林,尼拘律樹挺拔高聳,閻浮檀樹常常降下甘果,青蓮花、紅蓮花裝飾著池沼。

  這時,善財童子看見毗目瞿沙仙人在栴檀樹下坐在草座之上,有一萬余徒衆,有的穿著鹿皮,有的穿著樹皮,有的穿著以草編織成的衣服,這些徒衆髻環垂鬓,前後圍繞著毗目瞿沙仙人。善財童子看見毗目瞿沙仙人之後,立即前往其坐處,五體投地禮拜仙人。善財童子對毗目瞿沙仙人這樣說:「我今很榮幸地遇到了真正的善知識。善知識是趣向一切智的門徑,使我可以得以進入真實的修行之道;善知識是趣向一切智的車乘,使我可以得以到達如來之地;善知識是趣向一切智之船,使我可以得以到達智寶聚集之洲;善知識是趣向一切智的火炬,使我可以得以産生十力之光;善知識是趣向一切智之道,使我可以得以進入涅槃之城;善知識是趣向一切智之燈,使我可以得以區分平坦與崎岖之道;善知識是趣向一切智的橋梁,使我可以得以度過險惡之地;善知識是趣向一切智之寶蓋,使我可以得以産生大慈之清涼;善知識是趣向一切智之眼,使我可以得以觀見法性之門;善知識是趣向一切智之潮,使我的大悲之水得以滿足。」

  說完這些話之後,善財童子從地上站起來,在仙人周圍繞行無量圈,合掌禮拜,然後朝前靠近仙人說道:「聖者!我早先已經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但卻不知成就菩薩應該如何學菩薩行?如何修菩薩道?我聽說您諄諄善誘說法度人,請求您爲我講一講這些問題吧!」

  時,毗目瞿沙顧其徒衆,而作是言:「善男子!此童子已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善男子!此童子普施一切衆生無畏,此童子普興一切衆生利益,此童子常觀一切諸佛智海,此童子欲飲一切甘露法雨,此童子欲測一切廣大法海,此童子欲令衆生住智海中,此童子欲普發起廣大悲雲,此童子欲普雨于廣大法雨,此童子欲以智月普照世間,此童子欲滅世間煩惱毒熱,此童子欲長含識一切善根。」

  時,諸仙衆聞是語已,各以種種上妙香華散善財上,投身作禮,圍繞恭敬,作如是言:「今此童子,必當救護一切衆生,必當除滅諸地獄苦,必當永斷諸畜生道,必當轉去閻羅王界,必當關閉諸難處門,必當幹竭諸愛欲海,必令衆生永滅苦蘊①,必當永破無明②黑暗,必當永斷貪愛系縛③,必以福德大輪圍山④圍繞世間,必以智慧大寶須彌顯示世間,必當出現清淨智日,必當開示善根法藏,必使世間明識險易。」

  時,毗目瞿沙告群仙言:「善男子!若有能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必當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當淨一切佛功德地。」

  【章旨】毗目瞿沙仙人對于善財童子能夠發心修行菩薩行及其所發之心相大加稱贊,在座的諸多仙人聽到此言,也不由得對于善財童子産生敬意。毗目瞿沙仙人告訴善財童子,只要發求取菩提之心,必當成就一切智道。

  【注釋】①苦蘊:又作「苦陰」。蘊,聚集。其義有二:(一)苦之所集,(二)指個人之存在。衆生之身體是由五蘊結合而成,因此只是一種暫時的存在。另外,衆生之身也是各種「苦」的承擔者,各種「苦」最終都聚集于此,因此身體本身就叫「苦蘊」。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②無明:又作「癡」,爲十二因緣之一。無明,含義甚多,大致而言,是指對于佛法不能明了。明,智慧;學識。因此,「無明」最簡單的語意就是「無智」。從佛教義理而言,可將一切煩惱通稱爲「無明」;也可將迷于真如本際之理,稱爲「無明」;也可將不能明了抉擇、解了諸法事理的煩惱,稱爲「無明」。

  ③系縛:指衆生之身心爲煩惱、妄想或外界事物所束縛而失去自由,長時流轉于生死之中。

  ④大輪圍山:「掄圍山」即「鐵圍山」,有大、小之別。「鐵圍山」又作「鐵輪圍山」、「金剛圍山」、「金剛山」,指圍繞須彌四洲的外海,由鐵所成之山。佛教之世界觀以須彌山爲中心,其周圍共有八山八海圍繞,最外側之山即稱鐵圍山。「大輪圍山」是指圍繞叁千大千世界之大鐵山。據《彰所知論》卷上〈器世界品〉載,以閻浮提等四大洲爲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爲一小千世界,其外有一鐵山圍之,稱爲小鐵圍山;集一千小千世界爲一中千世界,其外亦有一鐵山圍之,稱爲中鐵圍山;集一千中千世界爲一大千世界,其外複有鐵山圍之,稱爲「大鐵圍山」。

  【語譯】這時,毗目瞿沙回頭看了看他的徒衆,然後這樣說道:「善男子!這位童子已經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善男子!這位童子給一切衆生施與無畏之力,這位童子爲一切衆生給予利益,這位童子常常以一切諸佛智之海爲觀想的對象,這位童子想飲用一切甘露法之雨,這位童子欲測量一切廣大法海,這位童子欲使衆生住于智海之中,這位童子欲完全發起廣闊的大悲之雲,這位童子欲完全降下廣大法雨,這位童子欲以智慧之月普照世間,這位童子欲滅除世間煩惱之毒之熱,這位童子欲使衆生的一切善根都得到增長。」

  當時,諸仙衆聽了毗目瞿沙仙人這番話之後,每位仙人都將種種最上等的美妙的香、花撒在善財童子的身上,仙人們投身作禮,圍繞著善財童子,恭敬地向善財童子致禮。這些仙人這樣說道:「現今的這位童子,必然會救護一切衆生,必然會除滅諸地獄之苦,必然會永遠斷除諸畜生道,必然會轉生于閻羅王界,必然會關閉諸難處之門,必然會使衆生的愛欲之海幹枯,必然會使衆生永遠滅除苦蘊,必然會永遠破除無明黑暗,必然會永遠斷除貪愛的系縛,必然會以福德大輪圍山圍繞世間,必然會以如須彌山高的智慧大寶顯示世間,必然會有清淨智之日出現,必然會爲衆生開示善根法藏,必然使世間的衆生明確地知曉危險與容易。」

  這時,毗目瞿沙告訴這些仙人們:「善男子!如果能夠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必然會成就一切智之道。這位善男子已經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肯定能夠使一切佛之功德地清淨。」

  時,毗目瞿沙告善財童子言:「善男子!我得菩薩無勝幢解脫①。」

  善財白言:「聖者!無勝幢解脫境界雲何?」

  時,毗目仙人即申右手,摩善財頂,執善財手。即時,善財自見其身往十方十佛剎微塵數世界中,到十佛剎微塵數諸佛所,見彼佛剎及其衆會、諸佛相好、種種莊嚴;亦聞彼佛隨諸衆生心之所樂而演說法,一文一句皆悉通達,各別受持無有雜亂;亦知彼佛以種種解②淨治③諸願;亦知彼佛以清淨願成就諸力;亦見彼佛隨衆生心所現色相;亦見彼佛大光明網,種種諸色清淨圓滿;亦知彼佛無礙智慧大光明力;又自見身于諸佛所,經一日夜或七日夜、半月、一月、一年、十年、百年、千年,或經億年,或阿庾多④億年,或那由他億年,或經半劫,或經一劫、百劫、千劫,或百千億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

  爾時,善財童子爲菩薩無勝幢解脫智光明照故,得毗盧遮那藏叁昧光明;爲無盡智解脫叁昧光明照故,得普攝諸方陀羅尼光明;爲金剛輪⑤陀羅尼門光明照故,得極清淨智慧心叁昧光明;爲普門莊嚴藏般若波羅蜜光明照故,得佛虛空藏輪叁昧光明;爲一切佛*輪叁昧光明照…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