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P38

  ..續本文上一頁故,得叁世無盡智叁昧光明。

  時,彼仙人放善財手,善財童子即自見身還在本處。

  時,彼仙人告善財言:「善男子!汝憶念耶?」

  善財言:「唯!此是聖者善知識力。」

  仙人言:「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無勝幢解脫。如諸菩薩摩诃薩成就一切殊勝叁昧,于一切時而得自在,于一念頃出生諸佛無量智慧,以佛智燈而爲莊嚴普照世間,一念普入叁世境界,分形徧往十方國土,智身普入一切法界,隨衆生心普現其前觀其根行而爲利益,放淨光明甚可愛樂。

  【章旨】毗目瞿沙仙人應善財童子的請求,爲其演說「無勝幢解脫」法門。這是進入「十住」的第八住「童真住」的法門。毗目瞿沙仙人以手摩善財童子的頭頂,使其身未動卻自見十方世界微塵數諸佛,並且證得毗盧遮那藏叁昧光明。

  【注釋】①無勝幢解脫:據澄觀的解釋,此法門之所以名爲「無勝幢」,是因爲「童真住」所證的「童真淨智變化自在,高出功用之表,所以名『幢』;相惑不動故雲『無勝』。」另外,因爲此法門可以摧毀除滅煩惱,所以可名爲「幢」。(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六,《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一)

  ②解:對于思惟事物之理而能有所了知,稱爲「解」。在佛教中,有「信」、「解」、「行」、「證」的說法。「解」,若作領知之義,稱爲「領解」;若作信知之義,稱爲「信解」;若作心意開悟之義,稱爲「悟解」、「了解」、「開解」;若作印持審決之義,稱爲「勝解」、「慧解」;若作義推之義,則稱「義解」。

  ③淨治:密教中有「淨治」之法,即在道場召請本尊聖衆之前,先清淨空中道路,爲除諸障礙而誦真言。此處應該爲「引導使其清淨」之義。

  ④阿庾多:又作「阿由多」,爲古代印度對于無法計算的數字的稱呼。《佛本行集經》卷十二認爲是「數十億」;慧苑《一切經音義》卷下認爲是「一兆」之名。

  ⑤金剛輪:此處所言指地層底部用來支橕整個世界的金輪。據《俱舍論》卷十一載,器世間由叁輪組成,風輪位居最下層,次上爲水輪。其余凝結爲金,即爲金輪,上有九山、八海、四洲等。

  【語譯】這時,毗目瞿沙仙人告訴善財童子:「善男子!我獲得了菩薩無勝幢解脫。」

  善財問道:「聖者!無勝幢解脫境界有些什麼內容?」

  當時,毗目瞿沙仙人隨即伸出右手撫摩著善財童子的頭頂,左手拉著善財童子的手。善財童子立即看見自己的身體前往十方十佛剎微塵數世界中,到達十方佛剎微塵數諸佛的住所,看見了那些佛土及其衆會、諸佛的相與好以及種種裝飾;也聽見了那些佛針對諸衆生心之所向往而演說的佛法,佛所講的一字一句善財童子都能夠明了通達,分門別類地記住,沒有任何雜亂;也已經知曉諸佛淨治衆生的願望並且能夠使衆生開解、了悟的方法;也知曉諸佛以清淨的願望所成就的諸力;也已經看見諸佛隨應衆生之心所顯現的色相;也已經看見諸佛大光明之網以及諸佛種清淨圓滿的諸色身;也已經知曉諸佛無礙智慧的大光明之力。善財童子又看見自己的身體到達了諸佛的住所,並且在其地經曆了一日夜或七日夜、半月、一月、一年、十年、百年、千年,或經億年,或阿庾多億年,或那由他億年,或經半劫,或經一劫、百劫、千劫,或百千億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

  這時,善財童子憑借菩薩無勝幢解脫智之光明照耀的緣故,獲得了毗盧遮那藏叁昧之光明;憑借無盡智解脫叁昧之光明照耀的緣故,獲得普攝諸方陀羅尼之光明;憑借金剛輪陀羅尼門之光明照耀的緣故,獲得極爲清淨智慧心叁昧之光明;憑借普門莊嚴藏般若波羅蜜光明照耀的緣故,獲得佛虛空藏輪叁昧之光明;憑借一切佛*輪叁昧之光明照耀的緣故,獲得叁世無盡智叁昧之光明。

  當毗目瞿沙仙人放開善財童子的手後,善財童子就看見自己身體又回到原來的地方。

  這時,毗目瞿沙仙人問善財童子:「善男子!你還記得剛纔所見的情景嗎?」

  善財童子回答說:「記得!這是憑借聖者善知識之力的緣故。」

  毗目瞿沙仙人說道:「善男子!我只是知曉這一菩薩無勝幢解脫法門。進入這一菩薩成就一切殊勝的叁昧,就可在一切時中獲得自由自在,在一念頃出生諸佛無量的智慧,以佛智之燈普照世間、莊嚴世間,一念普入叁世之境界,其分形徧往十方國土,智身完全進入一切法界,隨應衆生之心在衆生之眼前顯現出來,並且觀察衆生的根機和行爲而使其得到利益,放射出非常使衆生喜愛的清淨光明。

  「而我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彼殊勝願、彼莊嚴剎、彼智境界、彼叁昧所行、彼神通變化、彼解脫遊戲、彼身相差別、彼音聲清淨、彼智慧光明?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聚落,名『伊沙那』①;有婆羅門,名曰『勝熱』②。汝詣彼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歡喜踴躍,頂禮其足,繞無數匝,殷勤瞻仰,辭退南行。

  【章旨】毗目瞿沙仙人又向善財童子舉薦「伊沙那」村落中的「勝熱」婆羅門,囑咐善財童子南下前去拜訪,善財童子于是告別海幢比丘繼續南下。

  【注釋】①伊沙那:據澄觀的解釋,「伊沙那」的含義是「長直」,「謂裏巷徑永,表善知叁際故『長』,善知勝義故『直』。」 (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六,《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一下)

  ②勝熱:據澄觀的解釋,此婆羅門之所以名叫「勝熱」,意思爲「于五熱中成勝行故,表體煩惱熱成勝德故,不染煩惱成淨行故。」(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六,《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一下)「五熱」爲古代印度外道苦行之一,即曝曬身體于烈日下,而于身體四方燃火之苦行。行此苦行之外道,即稱五熱炙身外道。

  【語譯】毗目瞿沙仙人接著告訴善財童子:「我爲什麼能夠知曉、能夠宣說這一功德行、那些殊勝願、那些莊嚴剎、那些智境界、那些叁昧所行、那些神通變化、那些解脫遊戲、那些身相差別、那些音聲清淨、那些智慧光明?善男子!從這地方再向南方繼續行進,有一個名叫『伊沙那』的村落;這村落中有一位名叫『勝熱』婆羅門。你可以前往他所在之處向他詢問,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這時,善財童子歡喜跳躍,頂禮毗目瞿沙仙人的雙足,圍繞毗目瞿沙仙人無數圈向其致敬,殷勤瞻仰。然後,善財童子辭別了仙人,繼續向南進發。

  【說明】善財童子第九參——毗目瞿沙仙人會,至此敘述完畢。毗目瞿沙仙人給善財宣講的「無勝幢解脫境界」,是進入「十住」第八住——「第八童真住」的方法。所謂「童真住」,又作「鸠摩羅浮童男菩薩法住」,是說菩薩自發心起,始終不倒退,不起邪魔破菩提之心,至此,佛之十身靈相乃一時具足。

  

善財童子第十參:勝熱婆羅門

  爾時,善財童子爲菩薩無勝幢解脫所照故,住諸佛不思議神力,證菩薩不思議解脫神通智,得菩薩不思議叁昧智光明,得一切時熏修叁昧智光明,得了知一切境界皆依想所住叁昧智光明,得一切世間殊勝智光明;于一切處悉現其身,以究竟智說無二無分別平等法,以明淨智普照境界;凡所聞法皆能忍受①,清淨信解,于法自性決定明了。心恒不舍菩薩妙行,求一切智永無退轉,獲得十力智慧光明,勤求妙法常無厭足,以正修行入佛境界,出生菩薩無量莊嚴,無邊大願悉已清淨;以無窮盡智知無邊世界網,以無怯弱心度無量衆生海;了無邊菩薩諸行境界,見無邊世, 界種種差別,見無邊世界種種莊嚴,入無邊世界微細境界,知無邊世界種種名號,知無邊世界種種言說,知無邊衆生種種解,見無邊衆生種種行,見無邊衆生成熟行,見無邊衆生差別想。念善知識。

  漸次遊行,至伊沙那聚落,見彼勝熱修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②猶如大山,中有刀山③高峻無極,登彼山上投身入火④。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合掌而立,作如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而未知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爲我說!」

  婆羅門言:「善男子!汝今若能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諸菩薩行悉得清淨。」

  時,善財童子作如是念:「得人身難⑤,離諸難⑥難,得無難難,得淨法難,得值佛難⑦,具諸根難⑧,聞佛法難⑨,遇善人難,逢真善知識難,受如理正教⑩難,得正命11,隨法行難。此將非魔12、魔所使耶?將非是魔險惡徒黨,詐現菩薩善知識相,而欲爲我作善根難、作壽命13難,障我修行一切智道,牽我令入諸惡道中,欲障我法門、障我佛法?」

  【章旨】這是善財童子五十叁參的第十次參訪,也是《入法界品》「末會」中善財五十五會中的第十一會。善財童子在南下的路途繼續思維毗目瞿沙仙人所說的「無勝幢解脫」法門,到達伊沙那村落,見到勝熱婆羅門在修「五熱」苦行。據澄觀所說,此中「五熱」及其上「刀山」等都有象征含義。善財童子作禮問法,勝熱婆羅門讓善財童子如其自己一樣修「五熱」苦行,善財以爲這是爲魔所設的陷阱,不敢嘗試。

  【注釋】①忍受:忍,即「忍辱」,爲六般若波羅蜜之一。受,即「受持」。「忍」有叁層含義︰忍受人事間的苦迫,叫「生忍」;忍受身心的勞苦病苦,以及風雨寒熱等苦,叫「法忍」;忍可諸法無生性,叫「無生忍」,無生忍即般若慧。常人所不易忍的,即受人的欺虐等,所以經中多舉忍辱爲例。

  ②四面火聚:據澄觀所說,「般若波羅蜜猶如大火聚,四邊不可取遠離于四句。四句即四邊,取則燒人,離則成智。又火有四義,一燒煩惱薪,二破無明暗,叁成熟善根,四照現證理。」「四句」即中觀學所說的「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二上)

  ③刀山:據澄觀所說,「刀山者,無分別智最居中道,無不割故;高而無上難可登故。」這是說,「刀山」是「無分別智」即佛…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