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助道具陀罗尼门、智慧陀罗尼门、智慧助道具陀罗尼门、诸愿陀罗尼门、分别诸愿陀罗尼门、集诸行陀罗尼门、清净行陀罗尼门、圆满行陀罗尼门②;业陀罗尼门、业不失坏陀罗尼门、业流注陀罗尼门、业所作陀罗尼门、舍离恶业陀罗尼门、修习正业陀罗尼门、业自在陀罗尼门、善行陀罗尼门、持善行陀罗尼门③;三昧陀罗尼门、随顺三昧陀罗尼门、观察三昧陀罗尼门、三昧境界陀罗尼门、从三昧起陀罗尼门、神通陀罗尼门④;心海陀罗尼门、种种心陀罗尼门、直心陀罗尼门、照心稠林陀罗尼门、调心清净陀罗尼门⑤;知众生所从生陀罗尼门、知众生烦恼行陀罗尼门、知烦恼习气陀罗尼门、知烦恼方便陀罗尼门、知众生解陀罗尼门、知众生行陀罗尼门、知众生行不同陀罗尼门、知众生性陀罗尼门、知众生欲陀罗尼门、知众生想陀罗尼门⑥;普见十方陀罗尼门、说法陀罗尼门、大悲陀罗尼门、大慈陀罗尼门、寂静陀罗尼门、言语道陀罗尼门、方便非方便陀罗尼门、随顺陀罗尼门、差别陀罗尼门、普入陀罗尼门、无碍际陀罗尼门、普徧陀罗尼门、佛法陀罗尼门、菩萨法陀罗尼门、声闻法陀罗尼门、独觉法陀罗尼门、世间法陀罗尼门⑦;世界成陀罗尼门、世界坏陀罗尼门、世界住陀罗尼门、净世界陀罗尼门、垢世界陀罗尼门、于垢世界现净陀罗尼门、于净世界现垢陀罗尼门、纯垢世界陀罗尼门、纯净世界陀罗尼门、平坦世界陀罗尼门、不平坦世界陀罗尼门、覆世界陀罗尼门、因陀罗网世界陀罗尼门、世界转陀罗尼门、知依想住陀罗尼门、细入粗陀罗尼门、粗入细陀罗尼门⑧;见诸佛陀罗尼门、分别佛身陀罗尼门、佛光明庄严网陀罗尼门、佛圆满音陀罗尼门、佛*轮陀罗尼门、成就佛*轮陀罗尼门、差别佛*轮陀罗尼门、无差别佛*轮陀罗尼门、解释佛*轮陀罗尼门、转佛*轮陀罗尼门、能作佛事陀罗尼门、分别佛众会陀罗尼门、入佛众会海陀罗尼门、普照佛力陀罗尼门、诸佛三昧陀罗尼门、诸佛三昧自在用陀罗尼门、诸佛所住陀罗尼门、诸佛所持陀罗尼门、诸佛变化陀罗尼门、佛知众生心行陀罗尼门、诸佛神通变现陀罗尼门、住兜率天宫乃至示现入于涅槃陀罗尼门、利益无量众生陀罗尼门、入甚深法陀罗尼门、入微妙法陀罗尼门⑨;菩提心陀罗尼门、起菩提心陀罗尼门、助菩提心陀罗尼门、诸愿陀罗尼门、诸行陀罗尼门、神通陀罗尼门、出离陀罗尼门、总持清净陀罗尼门、智轮清净陀罗尼门、智慧清净陀罗尼门、菩提无量陀罗尼门、自心清净陀罗尼门⑩。
「善男子!我唯知此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如诸菩萨摩诃萨,其心广大,等虚空界,入于法界,福德成满,住出世法,远世间行,智眼无翳,普观法界,慧心广大犹如虚空,一切境界悉皆明见,获无碍地大光明藏,善能分别一切法义,行于世行不染世法,能益于世非世所坏,普作一切世间依止,普知一切众生心行,随其所应而为说法,于一切时恒得自在。
【章旨】慈行童女先从总体上为善财童子大致说明这一「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的境界,然后分一百一十八门「陀罗尼」,详细地对这一法门之境界以及功能作了说明。所谓「陀罗尼」,意译「总持」、「能持」、「能遮」,是指能够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简单地说,陀罗尼就是佛教修行应该具备的一种记忆术。
【注释】①佛剎陀罗尼门句:依据澄观的解释,这八种陀罗尼门「总知依正理事持」。(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三上)也就是说,「佛剎」、「佛陀」、「法」为「理」(理体),为「正」(根据);「众生」等其它五门为「依」(依于「正」而显现),为「事」(即「现象」)。
②福德陀罗尼门句:依据澄观的解释,这九种陀罗尼门的内容为「明愿行持」(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三上)。所谓「愿」 即「誓愿」,是指心中欲成就所期目的之决意,特指内心之愿望,如心愿、志愿、意愿、念愿等。佛、菩萨欲达成佛教之最高目的,再入于「因位」之愿,称为本愿、因愿,或宿愿;其本愿之力或作用,称为「」愿力」。欲成就佛道,愿力是不可或缺的。所谓「行」即修行,是指为到达悟境所作之修行或行法。
③业陀罗尼门句:依据澄观的解释,这九种陀罗尼门的内容为「明业持」(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三上)。所谓「业」为「造作」之义,是指人之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与因果关系结合,则指由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之力量。「业」的概念是佛教所言因果报应思想的基础。
④三昧陀罗尼门句:依据澄观的解释,这六种陀罗尼门的内容是「明正受体用持」(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三上)。具体而言,这六门是对于「三昧」定力之本体与作用的说明。
⑤心海陀罗尼门句:依据澄观的解释,这五种陀罗尼门的内容是「染净诸心持」(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三上),是就众生之修行中所应该显现的「心」而言的。
⑥知众生所从生陀罗尼门句:依据澄观的解释,这十种陀罗尼门的内容是「知所化持」 (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三上)。成就菩萨的最重要途径是度化一切众生,此门是说,依于此门就可以知晓自己的化度对象的所有一切。
⑦普见十方陀罗尼句:依据澄观的解释,这十七种陀罗尼门的内容是「知能化持」(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三上)。这是接续上述十门而对于菩萨行化度众生的手段所做的说明。
⑧世界成陀罗尼门句:依据澄观的解释,这十七种陀罗尼的内容是「明知剎海自在持」(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三上)。这是说,菩萨不离世间而深入世间,为众生的世间生活应该作出贡献。
⑨见诸佛陀罗尼门句:依据澄观的解释,这二十五种陀罗尼门的内容是「知佛海自在持」(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三上)。这是说,菩萨修行菩萨行而求成佛,通过这些法门就可以对于佛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
⑩菩提心陀罗尼门句:依据澄观的解释,这十二种陀罗尼门的内容是「明菩提因果持」(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三上)。成佛也就是成就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果」,而成就菩提心的最终依据是众生都具备的「自心清净心」,而由发「菩提心陀罗尼门」到「菩提无量陀罗尼门」也都是成就菩提心之「因」。
【语译】善财童子又问慈行童女说:「圣者!这一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的境界是什么呢?」
慈行童女回答道:「善男子!我进入这一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随顺法门之趣向,思惟观察,在忆持辨别之时获得普门陀罗尼,百万阿僧祇陀罗尼门都显现出来。具体而言,这些『普门陀罗尼』就是:佛剎陀罗尼门、佛陀罗尼门、法陀罗尼门、众生陀罗尼门、过去陀罗尼门、未来陀罗尼门、现在陀罗尼门、常住际陀罗尼门;福德陀罗尼门、福德助道具陀罗尼门、智慧陀罗尼门、智慧助道具陀罗尼门、诸愿陀罗尼门、分别诸愿陀罗尼门、集诸行陀罗尼门、清净行陀罗尼门、圆满行陀罗尼门;业陀罗尼门、业不失坏陀罗尼门、业流注陀罗尼门、业所作陀罗尼门、舍离恶业陀罗尼门、修习正业陀罗尼门、业自在陀罗尼门、善行陀罗尼门、持善行陀罗尼门;三昧陀罗尼门、随顺三昧陀罗尼门、观察三昧陀罗尼门、三昧境界陀罗尼门、从三昧起陀罗尼门、神通陀罗尼门;心海陀罗尼门、种种心陀罗尼门、直心陀罗尼门、照心稠林陀罗尼门、调心清净陀罗尼门;知众生所从生陀罗尼门、知众生烦恼行陀罗尼门、知烦恼习气陀罗尼门、知烦恼方便陀罗尼门、知众生解陀罗尼门、知众生行陀罗尼门、知众生行不同陀罗尼门、知众生性陀罗尼门、知众生欲陀罗尼门、知众生想陀罗尼门;普见十方陀罗尼门、说法陀罗尼门、大悲陀罗尼门、大慈陀罗尼门、寂静陀罗尼门、言语道陀罗尼门、方便非方便陀罗尼门、随顺陀罗尼门、差别陀罗尼门、普入陀罗尼门、无碍际陀罗尼门、普徧陀罗尼门、佛法陀罗尼门、菩萨法陀罗尼门、声闻法陀罗尼门、独觉法陀罗尼门、世间法陀罗尼门;世界成陀罗尼门、世界坏陀罗尼门、世界住陀罗尼门、净世界陀罗尼门、垢世界陀罗尼门、于垢世界现净陀罗尼门、于净世界现垢陀罗尼门、纯垢世界陀罗尼门、纯净世界陀罗尼门、平坦世界陀罗尼门、不平坦世界陀罗尼门、覆世界陀罗尼门、因陀罗网世界陀罗尼门、世界转陀罗尼门、知依想住陀罗尼门、细入粗陀罗尼门、粗入细陀罗尼门;见诸佛陀罗尼门、分别佛身陀罗尼门、佛光明庄严网陀罗尼门、佛圆满音陀罗尼门、佛*轮陀罗尼门、成就佛*轮陀罗尼门、差别佛*轮陀罗尼门、无差别佛*轮陀罗尼门、解释佛*轮陀罗尼门、转佛*轮陀罗尼门、能作佛事陀罗尼门、分别佛众会陀罗尼门、入佛众会海陀罗尼门、普照佛力陀罗尼门、诸佛三昧陀罗尼门、诸佛三昧自在用陀罗尼门、诸佛所住陀罗尼门、诸佛所持陀罗尼门、诸佛变化陀罗尼门、佛知众生心行陀罗尼门、诸佛神通变现陀罗尼门、住兜率天宫乃至示现入于涅槃陀罗尼门、利益无量众生陀罗尼门、入甚深法陀罗尼门、入微妙法陀罗尼门;菩提心陀罗尼门、起菩提心陀罗尼门、助菩提心陀罗尼门、诸愿陀罗尼门、诸行陀罗尼门、神通陀罗尼门、出离陀罗尼门、总持清净陀罗尼门、智轮清净陀罗尼门、智慧清净陀罗尼门、菩提无量陀罗尼门、自心清净陀罗尼门。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进入这一菩萨行法门时,其心变得广大,甚至与虚空界相等,进入法界,福德就圆满成就,住于出世法,远离世俗行为,智慧之眼没有任何障碍,普观法界,智慧之心…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