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P44

  ..續本文上一頁助道具陀羅尼門、智慧陀羅尼門、智慧助道具陀羅尼門、諸願陀羅尼門、分別諸願陀羅尼門、集諸行陀羅尼門、清淨行陀羅尼門、圓滿行陀羅尼門②;業陀羅尼門、業不失壞陀羅尼門、業流注陀羅尼門、業所作陀羅尼門、舍離惡業陀羅尼門、修習正業陀羅尼門、業自在陀羅尼門、善行陀羅尼門、持善行陀羅尼門③;叁昧陀羅尼門、隨順叁昧陀羅尼門、觀察叁昧陀羅尼門、叁昧境界陀羅尼門、從叁昧起陀羅尼門、神通陀羅尼門④;心海陀羅尼門、種種心陀羅尼門、直心陀羅尼門、照心稠林陀羅尼門、調心清淨陀羅尼門⑤;知衆生所從生陀羅尼門、知衆生煩惱行陀羅尼門、知煩惱習氣陀羅尼門、知煩惱方便陀羅尼門、知衆生解陀羅尼門、知衆生行陀羅尼門、知衆生行不同陀羅尼門、知衆生性陀羅尼門、知衆生欲陀羅尼門、知衆生想陀羅尼門⑥;普見十方陀羅尼門、說法陀羅尼門、大悲陀羅尼門、大慈陀羅尼門、寂靜陀羅尼門、言語道陀羅尼門、方便非方便陀羅尼門、隨順陀羅尼門、差別陀羅尼門、普入陀羅尼門、無礙際陀羅尼門、普徧陀羅尼門、佛法陀羅尼門、菩薩法陀羅尼門、聲聞法陀羅尼門、獨覺法陀羅尼門、世間法陀羅尼門⑦;世界成陀羅尼門、世界壞陀羅尼門、世界住陀羅尼門、淨世界陀羅尼門、垢世界陀羅尼門、于垢世界現淨陀羅尼門、于淨世界現垢陀羅尼門、純垢世界陀羅尼門、純淨世界陀羅尼門、平坦世界陀羅尼門、不平坦世界陀羅尼門、覆世界陀羅尼門、因陀羅網世界陀羅尼門、世界轉陀羅尼門、知依想住陀羅尼門、細入粗陀羅尼門、粗入細陀羅尼門⑧;見諸佛陀羅尼門、分別佛身陀羅尼門、佛光明莊嚴網陀羅尼門、佛圓滿音陀羅尼門、佛*輪陀羅尼門、成就佛*輪陀羅尼門、差別佛*輪陀羅尼門、無差別佛*輪陀羅尼門、解釋佛*輪陀羅尼門、轉佛*輪陀羅尼門、能作佛事陀羅尼門、分別佛衆會陀羅尼門、入佛衆會海陀羅尼門、普照佛力陀羅尼門、諸佛叁昧陀羅尼門、諸佛叁昧自在用陀羅尼門、諸佛所住陀羅尼門、諸佛所持陀羅尼門、諸佛變化陀羅尼門、佛知衆生心行陀羅尼門、諸佛神通變現陀羅尼門、住兜率天宮乃至示現入于涅槃陀羅尼門、利益無量衆生陀羅尼門、入甚深法陀羅尼門、入微妙法陀羅尼門⑨;菩提心陀羅尼門、起菩提心陀羅尼門、助菩提心陀羅尼門、諸願陀羅尼門、諸行陀羅尼門、神通陀羅尼門、出離陀羅尼門、總持清淨陀羅尼門、智輪清淨陀羅尼門、智慧清淨陀羅尼門、菩提無量陀羅尼門、自心清淨陀羅尼門⑩。

  「善男子!我唯知此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如諸菩薩摩诃薩,其心廣大,等虛空界,入于法界,福德成滿,住出世法,遠世間行,智眼無翳,普觀法界,慧心廣大猶如虛空,一切境界悉皆明見,獲無礙地大光明藏,善能分別一切法義,行于世行不染世法,能益于世非世所壞,普作一切世間依止,普知一切衆生心行,隨其所應而爲說法,于一切時恒得自在。 

  【章旨】慈行童女先從總體上爲善財童子大致說明這一「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的境界,然後分一百一十八門「陀羅尼」,詳細地對這一法門之境界以及功能作了說明。所謂「陀羅尼」,意譯「總持」、「能持」、「能遮」,是指能夠總攝憶持無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簡單地說,陀羅尼就是佛教修行應該具備的一種記憶術。

  【注釋】①佛剎陀羅尼門句:依據澄觀的解釋,這八種陀羅尼門「總知依正理事持」。(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叁上)也就是說,「佛剎」、「佛陀」、「法」爲「理」(理體),爲「正」(根據);「衆生」等其它五門爲「依」(依于「正」而顯現),爲「事」(即「現象」)。

  ②福德陀羅尼門句:依據澄觀的解釋,這九種陀羅尼門的內容爲「明願行持」(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叁上)。所謂「願」 即「誓願」,是指心中欲成就所期目的之決意,特指內心之願望,如心願、志願、意願、念願等。佛、菩薩欲達成佛教之最高目的,再入于「因位」之願,稱爲本願、因願,或宿願;其本願之力或作用,稱爲「」願力」。欲成就佛道,願力是不可或缺的。所謂「行」即修行,是指爲到達悟境所作之修行或行法。

  ③業陀羅尼門句:依據澄觀的解釋,這九種陀羅尼門的內容爲「明業持」(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叁上)。所謂「業」爲「造作」之義,是指人之行爲、所作、行動、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動,或單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與因果關系結合,則指由過去行爲延續下來所形成之力量。「業」的概念是佛教所言因果報應思想的基礎。

  ④叁昧陀羅尼門句:依據澄觀的解釋,這六種陀羅尼門的內容是「明正受體用持」(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叁上)。具體而言,這六門是對于「叁昧」定力之本體與作用的說明。

  ⑤心海陀羅尼門句:依據澄觀的解釋,這五種陀羅尼門的內容是「染淨諸心持」(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叁上),是就衆生之修行中所應該顯現的「心」而言的。

  ⑥知衆生所從生陀羅尼門句:依據澄觀的解釋,這十種陀羅尼門的內容是「知所化持」 (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叁上)。成就菩薩的最重要途徑是度化一切衆生,此門是說,依于此門就可以知曉自己的化度對象的所有一切。

  ⑦普見十方陀羅尼句:依據澄觀的解釋,這十七種陀羅尼門的內容是「知能化持」(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叁上)。這是接續上述十門而對于菩薩行化度衆生的手段所做的說明。

  ⑧世界成陀羅尼門句:依據澄觀的解釋,這十七種陀羅尼的內容是「明知剎海自在持」(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叁上)。這是說,菩薩不離世間而深入世間,爲衆生的世間生活應該作出貢獻。

  ⑨見諸佛陀羅尼門句:依據澄觀的解釋,這二十五種陀羅尼門的內容是「知佛海自在持」(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叁上)。這是說,菩薩修行菩薩行而求成佛,通過這些法門就可以對于佛的各個方面都有所了解。

  ⑩菩提心陀羅尼門句:依據澄觀的解釋,這十二種陀羅尼門的內容是「明菩提因果持」(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叁上)。成佛也就是成就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果」,而成就菩提心的最終依據是衆生都具備的「自心清淨心」,而由發「菩提心陀羅尼門」到「菩提無量陀羅尼門」也都是成就菩提心之「因」。

  【語譯】善財童子又問慈行童女說:「聖者!這一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的境界是什麼呢?」

  慈行童女回答道:「善男子!我進入這一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隨順法門之趣向,思惟觀察,在憶持辨別之時獲得普門陀羅尼,百萬阿僧祇陀羅尼門都顯現出來。具體而言,這些『普門陀羅尼』就是:佛剎陀羅尼門、佛陀羅尼門、法陀羅尼門、衆生陀羅尼門、過去陀羅尼門、未來陀羅尼門、現在陀羅尼門、常住際陀羅尼門;福德陀羅尼門、福德助道具陀羅尼門、智慧陀羅尼門、智慧助道具陀羅尼門、諸願陀羅尼門、分別諸願陀羅尼門、集諸行陀羅尼門、清淨行陀羅尼門、圓滿行陀羅尼門;業陀羅尼門、業不失壞陀羅尼門、業流注陀羅尼門、業所作陀羅尼門、舍離惡業陀羅尼門、修習正業陀羅尼門、業自在陀羅尼門、善行陀羅尼門、持善行陀羅尼門;叁昧陀羅尼門、隨順叁昧陀羅尼門、觀察叁昧陀羅尼門、叁昧境界陀羅尼門、從叁昧起陀羅尼門、神通陀羅尼門;心海陀羅尼門、種種心陀羅尼門、直心陀羅尼門、照心稠林陀羅尼門、調心清淨陀羅尼門;知衆生所從生陀羅尼門、知衆生煩惱行陀羅尼門、知煩惱習氣陀羅尼門、知煩惱方便陀羅尼門、知衆生解陀羅尼門、知衆生行陀羅尼門、知衆生行不同陀羅尼門、知衆生性陀羅尼門、知衆生欲陀羅尼門、知衆生想陀羅尼門;普見十方陀羅尼門、說法陀羅尼門、大悲陀羅尼門、大慈陀羅尼門、寂靜陀羅尼門、言語道陀羅尼門、方便非方便陀羅尼門、隨順陀羅尼門、差別陀羅尼門、普入陀羅尼門、無礙際陀羅尼門、普徧陀羅尼門、佛法陀羅尼門、菩薩法陀羅尼門、聲聞法陀羅尼門、獨覺法陀羅尼門、世間法陀羅尼門;世界成陀羅尼門、世界壞陀羅尼門、世界住陀羅尼門、淨世界陀羅尼門、垢世界陀羅尼門、于垢世界現淨陀羅尼門、于淨世界現垢陀羅尼門、純垢世界陀羅尼門、純淨世界陀羅尼門、平坦世界陀羅尼門、不平坦世界陀羅尼門、覆世界陀羅尼門、因陀羅網世界陀羅尼門、世界轉陀羅尼門、知依想住陀羅尼門、細入粗陀羅尼門、粗入細陀羅尼門;見諸佛陀羅尼門、分別佛身陀羅尼門、佛光明莊嚴網陀羅尼門、佛圓滿音陀羅尼門、佛*輪陀羅尼門、成就佛*輪陀羅尼門、差別佛*輪陀羅尼門、無差別佛*輪陀羅尼門、解釋佛*輪陀羅尼門、轉佛*輪陀羅尼門、能作佛事陀羅尼門、分別佛衆會陀羅尼門、入佛衆會海陀羅尼門、普照佛力陀羅尼門、諸佛叁昧陀羅尼門、諸佛叁昧自在用陀羅尼門、諸佛所住陀羅尼門、諸佛所持陀羅尼門、諸佛變化陀羅尼門、佛知衆生心行陀羅尼門、諸佛神通變現陀羅尼門、住兜率天宮乃至示現入于涅槃陀羅尼門、利益無量衆生陀羅尼門、入甚深法陀羅尼門、入微妙法陀羅尼門;菩提心陀羅尼門、起菩提心陀羅尼門、助菩提心陀羅尼門、諸願陀羅尼門、諸行陀羅尼門、神通陀羅尼門、出離陀羅尼門、總持清淨陀羅尼門、智輪清淨陀羅尼門、智慧清淨陀羅尼門、菩提無量陀羅尼門、自心清淨陀羅尼門。

  「善男子!我只是知曉這一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進入這一菩薩行法門時,其心變得廣大,甚至與虛空界相等,進入法界,福德就圓滿成就,住于出世法,遠離世俗行爲,智慧之眼沒有任何障礙,普觀法界,智慧之心…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