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P55

  ..续本文上一页其称扬一切诸佛的功德;为了使其发起大悲意,我为其显示出生死无量苦恼;为了使其增长功德,我赞叹修集无量福智;为了使其发起大誓愿,我为其称赞调伏一切众生;为了使其修普贤行,我为其宣说一切国土、一切劫都有菩萨住世,修习诸行之网;为使其具备佛的相、好,我为其称扬赞叹檀波罗蜜;为使其获得佛的净身,因为完全能够徧至一切处的缘故,称扬赞叹尸波罗蜜;为欲使其得佛清净不思议身,称扬赞叹忍波罗蜜;为使其获得如来无能胜之身,我为其称扬赞叹精进波罗蜜;为使其获得清净无与等身,我为其称扬赞叹禅波罗蜜;为使其显现如来清净法身,我为其称扬赞叹般若波罗蜜;为使其显现佛世尊清净色身,我为其称扬赞叹方便波罗蜜;为使诸众生住于一切劫,称扬赞叹大愿波罗蜜;为使其显现清净身,在一切诸佛剎土都可经过,我为其称扬赞叹力波罗蜜;为使其显现清净身,能够针对每一众生的心意使其欢喜,我为其称扬赞叹智波罗蜜;为使获得究竟净妙之身,我为其称扬赞叹永离一切诸不善法。我这样布施完毕之后,让他们各自离去。

  「善男子!我又善知和合一切诸香要法,所谓:无等香、辛头波罗香①、无胜香、觉悟香、阿卢那跋底香②、坚黑栴檀香③、乌洛迦栴檀香④、沈水香、不动诸根香,如是等香,悉知调理和合之法。又,善男子!我持此香以为供养,普见诸佛,所愿皆满,所谓救护一切众生愿、严净一切佛剎愿、供养一切如来愿。又,善男子!然此香时,一一香中出无量香,徧至十方一切法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或为香宫,或为香殿,如是香栏槛、香垣墙、香却敌、香户牖、香重阁、香半月、香盖、香幢、香幡、香帐、香罗网、香形像、香庄严具、香光明、香云雨,处处充满以为庄严。

  「善男子!我唯知此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⑤。如诸菩萨摩诃萨如大药王,若见、若闻、若忆念、若同住、若随行往、若称名号,皆获利益,无空过者;若有众生暂得值遇,必令消灭一切烦恼,入于佛法,离诸苦蕴,永息一切生死怖畏,到无所畏一切智处,摧坏一切老死大山,安住平等寂灭之乐。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大城,名『多罗幢』⑥;彼中有王,名『无厌足』⑦。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礼普眼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普眼长者向善财童子说明,自己也同时知晓所有和合制作各种香的方法,并以其供养诸佛。普眼长者又说,如果有众生与得到此法门的菩萨有缘接近,就能得到相应的利益。普眼长者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多罗」城中的「无厌足王」,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普眼长者继续南下。

  【注释】①辛头波罗香:出自印度河岸之香。「辛头」为印度河的古译名,「波罗」为岸边的意思。因为此香生长于印度河的岸边,因此而有此名。

  ②阿卢那跋底香:又作「阿楼那香」,慧苑《一切经音义》上说:「阿楼那香,红赤色香,其色一如日欲出前之红赤相,即梵语中,呼彼赤相为『阿楼那香』也。」

  ③坚黑栴檀香:可能为「懮陀伽娑罗栴檀木香」的异名,据法藏《华严经探玄记》卷二十说:「懮陀伽娑罗栴檀者,具云『地毗乌罗伽娑罗』也。『地毗』此云『妙』,『乌罗伽』此云『腹行』,即龙蛇之类。『娑罗』此云胜,亦云『坚固』。谓此栴檀坚固胜出,在龙宫,故以为名。」

  ④乌洛迦栴檀香:据慧苑《一切经音义》卷下说:「乌洛迦者,西域蛇名,其蛇常患毒热,据此香树,以身绕之,毒热便息,故因名也。或曰:此蛇最毒,螫人必死。唯以栴檀,能治,故以为名耳。」

  ⑤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此法门以普眼长者能够知见众生之疾病并能够对疹下药,而众生之身、心「病除,成二世乐,故皆欢喜以香普供。」 (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五中)

  ⑥多罗幢:据澄观的解释,「言『多罗』者,此云『明净』;『幢』者,建立,表无着行依般若净明立胜行故。」 (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五下。)这是说,此法门是依于般若智慧而建立明净之行。

  ⑦无厌足:据澄观的解释,「王名『无厌足』者,如幻方便化无所著,故无疲厌心。」(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五下。)

  【语译】普眼长者又向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也善于知晓和合一切诸香的关键方法,所谓无等香、辛头波罗香、无胜香、觉悟香、阿卢那跋底香、坚黑、栴檀香、乌洛迦栴檀香、沈水香、不动诸根香,如此等等香,我都知晓其调理和合的方法。还有,善男子!我持此香以为供养,普见诸佛,所愿都可以得到满足。我的大愿是:救护一切众生愿、严净一切佛土愿、供养一切如来愿。又,善男子!点燃此香时,一一香中出现无数香,徧至十方一切法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有的显现为香宫,有的显现为香殿,还有香栏杆、香围墙、香却敌、香门窗、香重阁、香半月、香盖、香幢、香幡、香帐、香罗网、香形像、香庄严具、香光明、香云雨,香气充满装饰着一切。

  「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使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进入这一法门的菩萨就如同大药王,若看见他、若听其说法、若忆念他、若与其同住、若随其行游、若称念其名号,都可以获得利益,从不会空手而归;如果有众生偶然得以遇到他,必将使其消灭一切烦恼,进入佛法,远离诸苦蕴,永远息灭一切对于生死的恐惧,到达无所畏一切智处,摧坏一切老、死之大山,安住于平等寂灭之乐中。

  「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呢?善男子!在此继续朝南方走,有一座名叫『多罗幢』的大城市;那座城市中有一位名叫『无厌足』的王。你可以前往那里向其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普眼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长者。然后,善财童子辞别普眼长者,继续向南方进发。

  【说明】善财童子第十七参——普眼长者会,至此叙述完毕。普眼长者给善财宣讲的「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是进入「十行」之第六行「善现行」的方法。所谓「善现行」是指知晓一切法并无所有,身、口、意「三业」寂灭,无缚无着,但却不舍弃而是教化一切众生。

  

善财童子第十八参:无厌足王会

  尔时,善财童子忆念思惟善知识教,念善知识:「能摄受我,能守护我,令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退转。」如是思惟,生欢喜心、净信心、广大心、怡畅心、踊跃心、欣庆心、胜妙心、寂静心、庄严心、无着心、无碍心、平等心、自在心、住法心、徧往佛剎心、见佛庄严心、不舍十力心。

  渐次游行,经历国土、村邑、聚落,至多罗幢城,问无厌足王所在之处,诸人答言:「此王今者在于正殿,坐师子座,宣布法化,调御众生,可治者治,可摄者摄,罚其罪恶,决其诤讼,抚其孤弱,皆令永断杀、盗、邪淫,亦令禁止妄言、两舌①、恶口②、绮语③,又使远离贪、瞋、邪见。」时,善财童子依众人语,寻即往诣。

  遥见彼王坐那罗延金刚④之座,阿僧祇宝以为其足,无量宝像以为庄严,金绳为网弥覆其上;如意摩尼以为宝冠庄严其首,阎浮檀金以为半月庄严其额,帝青摩尼以为耳珰相对垂下,无价摩尼以为璎珞庄严其颈,天妙摩尼以为印钏庄严其臂;阎浮檀金以为其盖,众宝间错以为轮辐,大琉璃宝以为其竿,光味摩尼以为其脐,杂宝为铃恒出妙音,放大光明周徧十方,如是宝盖而覆其上。

  阿那罗王有大力势,能伏他众,无能与敌;以离垢缯而系其顶,十千大臣前后围绕共理王事。其前复有十万猛卒,形貌丑恶,衣服褊陋⑤,执持器仗,攘臂瞋目,众生见者无不恐怖。无量众生犯王教敕,或盗他物,或害他命,或侵他妻,或生邪见,或起瞋恨,或怀贪嫉,作如是等种种恶业,身被五缚⑥,将诣王所,随其所犯而治罚之。或断手足,或截耳鼻,或挑其目,或斩其首,或剥其皮,或解其体,或以汤煮,或以火焚,或驱上高山推令堕落,有如是等无量楚毒;发声号叫,譬如众合大地狱⑦中。

  【章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十八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十九会。善财童子在南下的路上继续回味在普眼长者住所学到的「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的内容与功德,经过长途跋涉到多罗幢城中找到无厌足王。善财童子看到了无厌足王的神奇身相以及其审理犯罪众生的手法。

  【注释】①两舌:又作「离间语」、「两舌语」,十恶之一。指在两者之间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破坏彼此的团结和合。

  ②恶口:又译「粗恶语」,十恶之一。指口出粗恶语毁訾他人。

  ③绮语:又作「杂秽语」、「无义语」,十恶之一。指从一切染污心所发的言词,或时机不对之不恰当言词。

  ④那罗延金刚:指欲界具有大力的毗纽天王。此中是说,无厌足王幻化为那罗延天王处理对于罪犯的惩罚。

  ⑤褊陋:狭隘浅陋;狭小偏僻。

  ⑥五缚:此句中的「五缚」其表面意思为五种绳索之意,其深层含义是指众生所具的心、心所法及所缘之五种烦恼。烦恼大致分为「相应缚」与「所缘缚」两种,前者指与诸烦恼缚同时相应之心、心所法,后者指诸烦恼缘境时缚其所缘之缚。而「所缘缚」又可分为同部同品、同部异品、异部同品、异部异品等四缚,与相应缚合称五缚。其中,「部」指苦、集、灭、道四谛与修道等五部,「品」指所断惑之上、中、下等九品。

  ⑦众合大地狱:又作「聚磕」、「堆压」地狱,八热地狱之一。据《长阿含经》卷十九〈地狱品〉所载,此狱中有大石山,其山两两相对,罪人进入其中,两山自然相合,堆压糜碎罪人身体骨肉,其后两山复还原处。又有大铁象,举身发火,蹴蹋罪人,使其身体…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