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P56

  ..续本文上一页糜碎,脓血流出。又有狱卒捉罪人置磨石中,以磨磨之,或以大石压之,其凄苦难忍,欲求暂停而不可得。

  【语译】在南下的路上,善财童子忆念思惟这位善知识的教诲,这样想:「这位善知识能够摄受我,能够守护我,使我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没有退转。」这样想着,善财童子产生了欢喜心、净信心、广大心、怡畅心、踊跃心、欣庆心、胜妙心、寂静心、庄严心、无着心、无碍心、平等心、自在心、住法心、徧往佛剎心、见佛庄严心、不舍十力心。

  善财童子逐渐南下,历经许多国土、村庄、聚落到达了多罗幢城。善财向人们询问无厌足王所在的地方,有人回答说:「这位王现今在正殿,坐在师子座上,宣布正法之教化,调御众生,可改变的使其改变,可摄化的摄化之,惩罚其所犯的罪恶,审定其诤讼,抚养其孤弱,都使其永远断绝杀、盗、邪淫,也使其禁绝妄言、两舌、恶口、绮语等恶行,又使其远离贪、瞋、邪见。」听完此言,善财童子便依照众人的指点,前往其所在寻找无厌足王。

  善财童子在远处就看见无厌足王坐在那罗延金刚之座上,阿僧祇宝装饰着其足,无量宝像装饰着其身,以金绳制作的网完全覆盖在其身上;由如意摩尼宝制作的宝冠戴在其头上,以阎浮檀金制作的半月形物品装饰着其额头,以帝青摩尼宝制作的耳珰相互对应挂在其双耳上,以无价摩尼制作的璎珞装饰着其颈,以天妙摩尼制作的印钏装饰着其双臂;以阎浮檀金制作的伞盖十分辉煌,众宝间错作为座椅的轮辐,一大琉璃宝作为其竿,以光味摩尼宝装饰着其中心,以杂宝制作的铃铛发出美妙的声音,放出大光明周徧十方,这样的宝盖覆盖在无厌足王为其遮荫。

  这位阿那罗王有巨大的威力,能够使众生折伏,没有谁能够与其为敌;以离垢丝绳系在其头顶上,一万名大臣前后围绕在其周围一同处理王事。在其前方又有十万凶横的士卒,形貌丑恶,穿着简陋狭小的衣服,执持器仗,攘臂瞋目,凡是看见这阵势的众生没有不恐怖的。触犯王之教令的众生,有的偷盗他人财物,有的杀害他人,有的冒犯他人之妻,有的产生邪见,有的则生起瞋恨之心,有的心怀贪欲与嫉恨,这些造作如此种种恶业,身体被五种绳索捆绑,将被押送到王所在之地,依照其所触犯的罪行而治罚之。有的判决断其手足,有的判决割下其耳、鼻,有的则判决挑出其眼睛,有的则判决斩首,有的则判决剥皮,有的则判决肢解其身体,有的则判决以热水煮身,有的则判决火刑,有的则判决将其驱赶到高山上然后再推下山谷。有如此等等无数痛苦,这些被惩罚众生发出的哀叫,与众合大地狱中的声音是相同的。

  善财见已,作如是念:「我为利益一切众生,求菩萨行,修菩萨道。今者,此王灭诸善法,作大罪业,逼恼众生,乃至断命,曾不顾惧未来恶道。云何于此而欲求法,发大悲心救护众生?」

  作是念时,空中有天而告之言:「善男子!汝当忆念普眼长者善知识教。」

  善财仰视而白之曰:「我常忆念,初不敢忘。」

  天曰:「善男子!汝莫厌离善知识语,善知识者能引导汝至无险难安隐之处。善男子!菩萨善巧方便智不可思议,摄受众生智不可思议,护念众生智不可思议,成熟众生智不可思议,守护众生智不可思议,度脱众生智不可思议,调伏众生智不可思议。」

  时,善财童子闻此语已,即诣王所,顶礼其足,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章旨】善财童子看到无厌足王的这一阵势,对于无厌足王的修行有些怀疑。在天众的提醒之下,他纔领悟到这是此王以方便智救度众生的幻化场景。于是,善财童子便向无厌足王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语译】善财童子看到这一场景之后,心中这样想:「我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寻求菩萨行,修习菩萨道的。但是现在此王却泯灭了诸善法,作出大罪业,逼迫恼害众生,甚至断其性命,并未想到畏惧其未来会堕入恶道。我怎么能向他寻求佛法,生发大悲心而救护众生呢?」

  刚刚想到这里,空中有天众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你应该想想普眼长者善知识给予您的嘱咐。」

  善财童子抬起头来看着空中说道:「我常常忆念,决不敢忘。」

  天众说:「善男子!你不要厌恶远离善知识所说的话,此善知识能够引导你到达无险难安隐之处。善男子!菩萨所具的善巧方便智不可思议,摄受众生智不可思议,护念众生智不可思议,成熟众生智不可思议,守护众生智不可思议,度脱众生智不可思议,调伏众生智不可思议。」

  善财童子听了这一段话之后,立即前往无厌足王的住所,顶礼王的双足,对无厌足王说:「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请您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时,阿那罗王理王事已,执善财手,将入宫中,命之同坐,告言:「善男子!汝应观我所住宫殿。」

  善财如语即徧观察,见其宫殿广大无比,皆以妙宝之所合成,七宝为墙周匝围绕,百千众宝以为楼阁,种种庄严悉皆妙好,不思议摩尼宝网罗覆其上;十亿侍女端正殊绝,威仪进止皆悉可观,凡所施为无非巧妙,先起后卧软意承旨。

  时,阿那罗王告善财言:「善男子!于意云何?我若实作如是恶业,云何而得如是果报、如是色身①、如是眷属、如是富赡、如是自在?

  「善男子!我得菩萨如幻解脱②。善男子!我此国土所有众生,多行杀、盗乃至邪见,作余方便不能令其舍离恶业。善男子!我为调伏彼众生故,化作恶人造诸罪业受种种苦,令其一切作恶众生见是事已,心生惶怖,心生厌离,心生怯弱,断其所作一切恶业,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善男子!我以如是巧方便故,令诸众生,舍十恶③业,住十善道④,究竟快乐,究竟安隐,究竟住于一切智地。善男子!我身、语、意未曾恼害于一众生。善男子!如我心者,宁于未来受无间苦⑤,终不发生一念之意与一蚊一蚁而作苦事,况复人耶!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诸善法故。

  「善男子!我唯得此如幻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得无生忍⑥,知诸有趣悉皆如幻,菩萨诸行悉皆如化⑦,一切世间悉皆如影,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入真实相无碍法门,修行帝网一切诸行,以无碍智行于境界,普入一切平等三昧,于陀罗尼已得自在。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妙光』⑧,王名『大光』⑨。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王足,绕无数匝,辞退而去。

  【章旨】无厌足王给善财童子解说了「菩萨如幻解脱」法门的内容。无厌足王为了调伏众生的缘故而以方便化作恶人作种种恶行受种种苦,使一切众生心生恐怖畏惧,断其恶业。无厌足王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妙光」城中的「大光王」,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无厌足王继续南下。

  【注释】①色身:指有形质之身,即「肉身」。这是与无形质的「法身」或「智身」相对应的。具足三十二相之佛就是有形质之色身。佛的色身分为「实色身」、「化色身」二种,也称「报身」与「应身」。「实色身」是诸佛如来在「因」中凭借在修习中所获得的无量功德而在「果位」感得的无量的相好庄严。「化色身」是诸佛如来凭借自身所具的大悲愿力,为了化度众生而变化出的种种身形。

  ②菩萨如幻解脱:以「变化身」、「变化土」来教化众生的解脱法门。佛、菩萨为教化凡夫,应机所变现净、秽之国土,称为「变化土」、「化土」;能变化之心,称为「化心」;所变化之事,称为「化事」。

  ③十恶:又作「十不善」,十种恶行,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贪欲、瞋恚、愚痴。

  ④十善道:指修行十种善业的方法、途径。「十善」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

  ⑤无间苦:即「五无间地狱」或「阿鼻地狱」。法界有情众生随所造业,堕此地狱,受苦报无有间断。为八大地狱中之最苦处,乃极恶之人所受之果报。「无间」即「时无间」,指历劫受罪,无时间歇;「形无间」,指此地狱纵广八万由旬(限量),一切有情于中受苦,其身形亦广八万由旬,徧满此狱。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无有间隙;「受苦无间」,诸有情于剑树刀山、罪器叉棒、碓磨锯凿及銼斫镬汤等,备受诸苦,无有休歇;「趣果无间」,不问男子女人、老幼贵贱及天龙神鬼,罪业所感,悉同受之;「命无间」,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万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

  ⑥无生忍:为「无生法忍」之略称。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称为「无生法」;真智安住于此理而不动,称为「无生法忍」。这是菩萨观诸法性空,入于见道初地,而了见一切法毕竟不生之理所证成的境界。

  ⑦如化:化,又作变化、变化事、等变化。在佛教中,凡是神仙之通力、天龙之业力以及以禁咒、禅定等变现诸物者,皆称为「化」。此等化事化物,皆空而无实,故以之比喻一切诸法皆空,犹如化物般之无实。

  ⑧妙光:据澄观的解释,「城名『妙光』者,前位悲增,今得无住妙慧运众生故。」 (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六上)这是说,无厌足王所象征的第八行是以无住的奇妙智慧济度众生。

  ⑨大光:据澄观的解释,「王名『大光』者,慈定之智无不该故,广大愿中皆彻照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六上)这是说,进入此「行」的菩萨其智慧与大愿具有无比的济度众生的功能。

  【语译】这时,阿那罗王将政事处理完毕之后,拉着善财童子的手引其进入宫中,命令善财与其坐在一起。王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你应该先…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