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P21

  ..续本文上一页足,右绕观察,辞退而去。

  【章旨】德云比丘又告诉善财童子南方「海门国」的海云比丘可以进一步给予教诲,善财于是辞别德云比丘继续南下。

  【注释】①寂灭:略称为「灭」,指度脱生死,进入寂静无为之境地。此境地远离迷惑世界,含快乐之意,故称寂灭为乐。「寂灭」有时又等同于「涅槃」。

  ②自业:自己之业。「业」为造作之义,指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与因果关系结合,则指由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之力量。

  ③因:指能引生结果之原因。从狭义而言,引生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称为因(内因),而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外在原因,则称为缘(外缘)。然从广义而言,凡参与造果之因素,包括使事物得以生存与变化之一切条件,皆称为「因」。由此可知,广义之因,系包含内因与外缘二者。

  【语译】「善男子!我只是证得了这种回忆记忆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的法门,怎么能够了知诸大菩萨无边智慧清净行门?这一法门包含:智光普照念佛门,常常观见一切诸佛国土种种宫都整洁干净;使一切众生念佛门,针对诸众生心之所乐,使其都观见佛而获得清净;使众生安住于力念佛门,使其进入如来十力中;使其安住于法念佛门,观见无量佛,听闻佛法;照耀诸方念佛门,完全观见一切诸世界中等无差别诸佛海;进入不可见处念佛门,完全观见一切微细境界中诸佛自在神通等事;住于诸劫念佛门,在一切劫中常常观见如来诸所施为没有片刻舍离;住一切时念佛门,在一切时常常观见如来,亲近同住从不舍离;住一切剎念佛门,于一切国土均见佛身超过一切,没有与之相等者;住于一切世念佛门,随于自心之所欲乐完全观见三世诸如来;住于一切境念佛门,在一切诸境界中完全观见诸如来次第显现;住寂灭念佛门,于一念中观见一切剎一切诸佛示显涅槃;住于远离念佛门,于一念中观见一切佛从其所住而出去;住广大念佛门,心常常观察一一佛身充徧一切诸法界;住微细念佛门,于一毛端有不可说如来出现,都至其所而做各种事;住庄严念佛门,于一念中观见一切剎皆有诸佛成等正觉并出现神变;住能事念佛门,看见一切佛出现世间放出智慧光而转*轮;住自在心念佛门,知道随其自心所有欲乐,一切诸佛均显现其像;住自业念佛门,知道随着众生所积集之业,显现众生影像使其觉悟;住神变念佛门,观见佛所坐广大莲华周徧法界而开放;住虚空念佛门,观察如来所有身云装饰了整个法界和虚空界。

  德云比丘继续对善财童子说:「我为什么能够知晓哪些功德行呢?善男子!南方有一个名叫『海门』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一位叫『海云』的比丘。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他请教:成就菩萨应该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海云比丘能分别宣说发起广大善根的因缘。善男子!海云比丘肯定会使你进入广大助道位,肯定会使你产生广大善根力,肯定会为你宣说发菩提心之因,肯定会为你生发出扩展大乘的光明,肯定会为你说明如何修广大波罗蜜,肯定会使你进入广大诸行海,肯定会满足你的广大誓愿轮,肯定会使你进入清净广大庄严门,肯定会使你产生广大慈悲力。」

  当时,善财童子礼拜德云比丘双足之后,右绕而礼敬观察德云。最后,善财童子辞别德云而向南去。

  【说明】善财童子第二参——德云比丘会,至此叙述完毕。德云比丘教诲给善财童子的念佛法门是进入十住之第一住「发心住」的法门。发心住,又作「波蓝耆兜波菩萨法住」、「发意住」,谓上进分善根之人以真方便发起十信之心,信奉三宝,常住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受习一切行、一切法门,常起信心,不作邪见、十重、五逆、八倒,不生难处,常值佛法,广闻多慧,多求方便,始入空界,住于空性之位;并以空理智心习古佛之法,于心中生出一切功德。

  

善财童子第三参:海云比丘会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思惟善知识教,正念观察智慧光明门,正念观察菩萨解脱门,正念观察菩萨三昧门,正念观察菩萨大海门,正念观察诸佛现前门,正念观察诸佛方所门,正念观察诸佛轨则门,正念观察诸佛等虚空界门,正念观察诸佛出现次第门,正念观察诸佛所入方便门。

  渐次南行,至海门国,向海云比丘所,顶礼其足,右绕毕,于前合掌,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入一切无上智海,而未知菩萨云何能舍世俗家,生如来家?云何能度生死海,入佛智海?云何能离凡夫地,入如来地?云何能断生死流,入菩萨行流?云何能破生死轮,成菩萨愿轮?云何能灭魔境界,显佛境界?云何能竭爱欲海,长大悲海?云何能闭众难恶趣门,开诸大涅槃门?云何能出三界城,入一切智城?云何能弃舍一切玩好之物,悉以饶益一切众生?」

  时,海云比丘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

  善财言:「唯!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海云言:「善男子!若诸众生不种善根,则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得普门善根光明,具真实道三昧智光,出生种种广大福海,长白净法①无有懈息,事善知识不生疲厌,不顾身命无所藏积,等心②如地无有高下,性常慈愍一切众生,于诸有趣③专念不舍,恒乐观察如来境界。如是乃能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者,所谓:发大悲心,普救一切众生故;发大慈心,等佑一切世间故;发安乐心,令一切众生灭诸苦故;发饶益心,令一切众生离恶法故;发哀愍心,有怖畏者咸守护故;发无碍心,舍离一切诸障碍故;发广大心,一切法界咸徧满故;发无边心,等虚空界无不往故;发宽博心,悉见一切诸如来故;发清净心,于三世法智无违故;发智慧心,普入一切智慧海故。

  【章旨】在南下的路上,善财继续体味德云比丘的教诲。善财童子依照德云比丘的嘱咐继续南下至海门国礼拜海云比丘,向其请教如何进入菩萨行。海云比丘先告诉他发菩提心的十种内容。至此,海云比丘开始为善财童子开示进入十住之第二住「治地住」的法门——「普眼法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三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四会。

  【注释】①白净法:清净法,善法。

  ②等心:对于一切众生怨亲所持平等之心;对于佛教修行的万千法门持等修之心。

  ③诸有趣:指众生在其中以因果律而运作的六道轮回。趣,即六道。诸有,指迷界之万象差别。众生之所作业,由因生果,因缘果报实有不虚;可分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类,总称诸有。此外,诸有为凡夫众生浮沈之生死海,故称「诸有海」。

  【语译】这时,善财童子一心思惟德云比丘的如下教诲:正念观察智慧光明门,正念观察菩萨解脱门,正念观察菩萨三昧门,正念观察菩萨大海门,正念观察诸佛现前门,正念观察诸佛方所门,正念观察诸佛轨则门,正念观察诸佛等虚空界门,正念观察诸佛出现次第门,正念观察诸佛所入方便门。

  善财童子逐渐地南行,到达海门国,走向海云比丘的住所,顶礼海云比丘双足,从右围绕向其致敬完毕,重新在海云比丘的前面合掌向其致敬,善财童子这样说道:「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想进入一切无上智之海,但却不知道成就菩萨如何纔能舍弃世俗之家而生于如来之家?如何纔能度过生死大海,进入佛智之海?如何纔能脱离凡夫地,进入如来地?如何纔能截断生死之流,进入菩萨行之流?如何纔能毁破生死车轮,成就菩萨大愿之轮?如何纔能灭除魔境界,显现佛之境界?如何纔能使爱欲之海枯竭而使大悲之海壮大?如何纔能关闭诸多进入恶道之门,打开进入大涅槃之门?如何纔能逃出欲界、色界、五色界三界之城,进入一切智之城?如何纔能弃舍一切玩好之物,将其都用作使一切众生得到很大的益处?」

  当时,海云比丘问善财说:「善男子!你已经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吗?」

  善财回答:「是!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海云说:「善男子!如果诸众生不种植善根,就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获得普门善根光明,具备真实道三昧之智光,生出种种广大福海,使清净法得到增长,没有懈怠停息,应该侍奉善知识而不生疲倦和厌恶,不顾身体和生命,没有任何掖藏和积集,其等心如同大地一样无有高下之分,心性常常缅怀慈愍一切众生之念想,对于诸有趣专念不舍,永恒地乐于观察如来境界。这样纔能发菩提心。

  「所谓发菩提心包含这些内容:发大悲心,普徧救助一切众生;发大慈心,完全同等地护佑一切世间;发安乐心,使一切众生灭除诸苦;发饶益心,使一切众生远离恶法;发哀愍心,能够普徧地守护那些怖畏者;发无碍心,舍离一切诸障碍;发广大心,使其徧满一切法界;发无边心,等虚空界无不往;发宽博心,完全观见一切诸如来;发清净心,对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法之智没有违反;发智慧心,普徧进入一切智慧之海。

  「善男子!我住此海门国十有二年,常以大海为其境界。所谓:思惟大海广大无量,思惟大海甚深难测,思惟大海渐次深广,思惟大海无量众宝奇妙庄严,思惟大海积无量水,思惟大海水色不同不可思议,思惟大海无量众生之所住处,思惟大海容受种种大身众生,思惟大海能受大云所雨之雨,思惟大海无增无减。

  「善男子!我思惟时,复作是念:『世间之中,颇有广博过此海不?颇有无量过此海不?颇有甚深过此海不?颇有殊特过此海不?』善男子!我作是念时,此海之下有大莲华忽然出现,以无能胜因陀罗尼罗宝为茎,吠琉璃宝①为藏,阎浮檀金为叶,沈水②为台,码瑙为须,芬敷布濩③,弥覆大海。百万阿修罗王执持其茎,百万摩尼宝庄严网弥覆其上,百万龙王雨以香水,百万迦楼罗王衔诸璎珞及宝缯带周匝垂下,百万罗剎④王慈心观察,百万夜…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