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应该如何进入菩萨行?应该如何成就菩萨行?应该如何随顺菩萨行?应该如何记忆回忆菩萨行?应该如何增加扩展菩萨行?应该如何使普贤行很快能够圆满?」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为善财童子说出偈颂:(偈颂之语译略)。
当时,文殊师利菩萨说完此偈颂之后,告诉善财童子说:「很好啊!很好啊!善男子!你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追求菩萨行。善男子!如果有众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本身就是很难的事情;能在发心之后,再接着求取菩萨行,更加倍地艰难。善男子!如果欲成就一切智智,应该下定决心定寻找真正的善知识。善男子!寻找善知识千万不要产生疲倦和懈怠,拜见善知识也不要产生厌倦和满足,对于善知识的所有教诲都应该随顺,对于善知识以善巧方便所说及所做不要认为是其过失。善男子!在此南方有一个名叫『胜乐』的国土;此国中有一座名叫『妙峰』的山;那座山中有一位名叫『德云』的比丘。你可以前往向他请教,成就菩萨应该如何学菩萨行?成就菩萨应该如何修行菩萨行?以及成就菩萨应该如何很快获得圆满的普贤行?德云比丘应该会给你作出回答。」
当时,善财童子听了文殊菩萨的这些话语之后,欢喜跳跃,以头顶礼文殊菩萨的双足,并且围绕文殊菩萨无数圈礼拜文殊,非常殷勤虔诚地抬头观看文殊菩萨,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说明】善财童子第一参——文殊菩萨会,至此叙述完毕。此后,善财童子还得到过文殊菩萨的指点,下文当详。
善财童子第二参:德云比丘会
辞退南行,向胜乐国,登妙峰山,于其山上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观察求觅,渴仰欲见德云比丘。经于七日,见彼比丘在别山上徐步经行①。见已往诣,顶礼其足,右绕三匝,于前而住,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行?乃至应云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我闻圣者善能诱诲,唯愿垂慈,为我宣说:云何菩萨而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德云比丘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能请问诸菩萨行。如是之事,难中之难。所谓:求菩萨行,求菩萨境界,求菩萨出离道,求菩萨清净道,求菩萨清净广大心,求菩萨成就神通,求菩萨示现解脱门,求菩萨示现世间所作业,求菩萨随顺众生心,求菩萨生死涅槃门,求菩萨观察有为②、无为③心无所著。
「善男子!我得自在决定解力,信眼清净,智光照曜,普观境界,离一切障,善巧观察,普眼明彻,具清净行,往诣十方一切国土,恭敬供养一切诸佛,常念一切诸佛如来,总持一切诸佛正法,常见一切十方诸佛。所谓:见于东方一佛、二佛、十佛、百佛、千佛、百千佛、亿佛、百亿佛、千亿佛、百千亿佛、那由他亿佛、百那由他亿佛、千那由他亿佛、百千那由他亿佛,乃至见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佛,乃至见阎浮提④微尘数佛、四天下⑤微尘数佛、千世界微尘数佛、二千世界微尘数佛、三千世界⑥微尘数佛、佛剎微尘数佛,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佛;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一一方中所有诸佛,种种色相、种种形貌、种种神通、种种游戏、种种众会庄严道场、种种光明无边照耀、种种国土、种种寿命,随诸众生种种心乐,示现种种成正觉门,于大众中而师子吼。
【章旨】善财童子遵照文殊菩萨的指点南下向德云比丘请教,德云则以种种念佛法门相教。德云比丘所示为入「十住」初位——「发心住」的法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二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三会。
【注释】①经行:以养身为目的散步。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云:「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经行,直去直来,唯遵一路,随时适性,勿居闹处。一则疴;二能销食。」
②有为:有所作为、造作之意,又称「有为法」。泛指由因缘和合所造作之现象;狭义而言,亦特指人的造作行为。也就是一切处于相互联系、生灭变化中之现象,而以生、住、异、灭四种有为相为其特征。
③无为:无造作之意,为「有为」的对称,指非由因缘所造作、离于生灭变化而绝对常住之法,又作「无为法」。
④阎浮提:又作「阎浮利」、「赡部提」、「阎浮提鞞波」,梵汉兼译则作「剡浮洲」、「阎浮洲」、「赡部洲」、「谵浮洲」,略称「阎浮」。阎浮,梵语为树之名;提,梵语为洲之意。阎浮提,即盛产阎浮树之国土。又因出产阎浮檀金,故又有「胜金洲」、「好金土」之译名。此洲为须弥山四大洲之南洲,故又称「南阎浮提」、「南阎浮洲」、「南赡部洲」。在佛教中,此洲就是我们现在所住的娑婆世界。
⑤四天下:须弥山东、南、西、北之四大洲。
⑥三千世界:是古代印度人对于宇宙构成的描述,又作「一大三千大千世界」、「一大三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印度人认为,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环绕四大洲及九山八海,称为一小世界,乃自色界之初禅天至大地底下之风轮,其间包括日、月、须弥山、四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等。此一小世界以一千为集,而形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集成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集成大千世界,此大千世界因由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所集成,故称三千大千世界。佛教中所说的的三千世界往往是指一位佛所教化之领域,故又称一佛国。
【语译】善财童子辞别文殊师利菩萨向南行走,到达胜乐国,登上妙峰山。善财在妙峰山山上向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观察寻找,渴望见到德云比丘。一直经过了七日,纔见到德云比丘在另外一座山上慢慢散步。善财看见德云比丘后,立即前往拜见,顶礼其足,在德云周围向右围转三圈,又站在其正前方,向德云比丘这样说道:「圣者!我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还不知道成就菩萨应该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行菩萨行,以及应该如何迅速圆满证成普贤行。我听闻圣者您善能教诲众生,希望您能够垂怜我,为我宣说菩萨如何纔可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时,德云比丘对善财说:「好啊!好啊!善男子!你已经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能请教诸菩萨行。这样的事,是难为之事中最难的。正如所说:追求菩萨行,追求菩萨境界,追求菩萨出离世间之道,求取菩萨清净之道,追求菩萨清净广大之心,追求菩萨成就神通,追求菩萨示现解脱法门,追求菩萨示现世间所作之业,追求菩萨随顺众生之心,追求菩萨生死涅槃之门,追求菩萨观察有为法、无为法而心并无任何执着。
「善男子!我已经证得自在决定的解悟力,信眼清净,智光照曜,普观所有境界,远离一切障碍,善巧观察,普眼明彻,具备清净之行,到往十方一切国土,恭敬供养一切诸佛,常常忆念一切诸佛如来,总持一切诸佛之正法,常常观见一切十方诸佛。具体而言:见于东方一佛、二佛、十佛、百佛、千佛、百千佛、亿佛、百亿佛、千亿佛、百千亿佛、那由他亿佛、百那由他亿佛、千那由他亿佛、百千那由他亿佛,乃至见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佛,乃至见阎浮提微尘数佛、四方天下微尘数佛、千世界微尘数佛、二千世界微尘数佛、三千世界微尘数佛、佛剎微尘数佛,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佛。东方如此,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也是如此。对于一一方中所有诸佛的种种色相、种种形貌、种种神通、种种游戏、种种众会庄严道场、种种光明无边照耀、种种国土、种种寿命,随诸众生种种心乐示现出种种成就正觉之门,以及在大众中作师子吼而宣说正法。——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时常观想不忘失。
「善男子!我唯得此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岂能了知诸大菩萨无边智慧清净行门?所谓:智光普照念佛门,常见一切诸佛国土种种宫殿悉严净故;令一切众生念佛门,随诸众生心之所乐,皆令见佛得清净故;令安住力念佛门,令入如来十力中故;令安住法念佛门,见无量佛,听闻法故;照耀诸方念佛门,悉见一切诸世界中等无差别诸佛海故;入不可见处念佛门,悉见一切微细境中诸佛自在神通事故;住于诸劫念佛门,一切劫中常见如来诸所施为无暂舍故;住一切时念佛门,于一切时常见如来,亲近同住不舍离故;住一切剎念佛门,一切国土咸见佛身超过一切无与等故;住一切世念佛门,随于自心之所欲乐普见三世诸如来故;住一切境念佛门,普于一切诸境界中见诸如来次第现故;住寂灭①念佛门,于一念中见一切剎一切诸佛示涅槃故;住远离念佛门,于一念中见一切佛从其所住而出去故;住广大念佛门,心常观察一一佛身充徧一切诸法界故;住微细念佛门,于一毛端有不可说如来出现,悉至其所而承事故;住庄严念佛门,于一念中见一切剎皆有诸佛成等正觉现神变故;住能事念佛门,见一切佛出现世间放智慧光转*轮故;住自在心念佛门,知随自心所有欲乐,一切诸佛现其像故;住自业②念佛门,知随众生所积集业,现其影像令觉悟故;住神变念佛门,见佛所坐广大莲华周徧法界而开敷故;住虚空念佛门,观察如来所有身云庄严法界、虚空界故。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南方有国,名曰『海门』;彼有比丘名为『海云』。汝往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海云比丘能分别说发起广大善根因缘。善男子!海云比丘当令汝入广大助道位,当令汝生广大善根力,当为汝说发菩提心因③,当令汝生广大乘光明,当令汝修广大波罗蜜,当令汝入广大诸行海,当令汝满广大誓愿轮,当令汝净广大庄严门,当令汝生广大慈悲力。」
时,善财童子礼德云比丘…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