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P35

  ..续本文上一页障碍,可以自由到达任何地方。

  正在这时,善财童子进入普庄严园。他周徧观察,看见休舍优婆夷坐在那美妙的座位上,便前往其所在的地方,顶礼休舍优婆夷的双足,在其身边绕无数圈向其致敬。然后,善财童子说道:「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未能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您谆谆善诱,特来请求您为我宣说修菩萨行的方法!」

  

  休舍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只是获得了菩萨的一种解脱法门。如果有众生看见我,或听闻我说法,或忆念我,或与我住在一起,为我提供供养,这些都不会白白浪费。善男子!如果有众生并不种植善根,没有被善友所吸引、接受,没有被诸佛所护念,这种人是永远不能来见我的。善男子!凡是来拜见我的众生,都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方面获得不退转之位。

  「善男子!东方诸佛常常来到这处园林,坐在这个宝座为我说法;南、西、北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十方一切诸佛都曾经来到此园林,坐于这个宝座为我说法。善男子!我从不失去见佛闻法的机会,并且经常与诸菩萨居住在一起。善男子!在我这里的大众,共有八万四千亿那由他。他们都在此园林中与我同行,都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方面获得不退转位。除此之外的其他众生凡住于此园中的,也全都进入了不退转位。」

  善财白言:「圣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久近耶?」

  答言:「善男子!我忆过去,于然灯佛①所修行梵行,恭敬供养,闻法受持。次前,于离垢佛②所出家学道,受持正法。次前,于妙幢佛所;次前,于胜须弥佛所;次前,于莲华德藏佛所;次前,于毗卢遮那佛所;次前,于普眼佛所;次前,于梵寿佛所;次前,于金刚脐佛所;次前,于婆楼那天佛所。善男子!我忆过去,于无量劫无量生中,如是次第三十六恒河沙③佛所,皆悉承事,恭敬供养,闻法受持,净修梵行。于此已往,佛智所知,非我能测。

  「善男子!菩萨初发心无有量,充满一切法界故。菩萨大悲门无有量,普入一切世间故。菩萨大愿门无有量,究竟十方法界故。菩萨大慈门无有量,普覆一切众生故。菩萨所修行无有量,于一切剎一切劫中修习故。菩萨三昧力无有量,令菩萨道不退故。菩萨总持力无有量,能持④一切世间故。菩萨智光力无有量,普能证入三世故。菩萨神通力无有量,普现一切剎网故。菩萨辩才力无有量,一音一切悉解故。菩萨清净身无有量,悉徧一切佛剎故。」

  【章旨】从此章开始,应善财童子的请求,休舍优婆夷显现所证之果证得时间的久暂。在此章,休舍优婆夷向善财童子叙说自己证道的经过。

  【注释】①然灯佛:又作「燃灯佛」、「普光佛」、「锭光佛」,是在过去世为释迦菩萨授成道之记的佛。据《修行本起经》卷上记载,提和卫国有圣王名「灯盛」,王临命终时将国付托太子锭光。太子知世之无常,复授国于其弟,而出家为沙门,后成佛果。时有梵志儒童,值遇锭光佛之游化,买花供佛,佛为儒童授来世成道之记,此儒童即后来之释迦牟尼佛。

  ②离垢佛:此处可能是指舍利弗当来成佛之国名。据《法华经•譬喻品》记载,舍利弗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华光如来」,国名「离垢」。其土平正清净,安隐丰乐,天人众多,其时,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离垢,即远离烦恼之垢秽,一般惯称「远尘离垢」,是法眼的修饰词。四谛、缘起之理乃佛教正确之人生观、世界观,若能在理论上真实理解,即得照见真理之智慧眼(即法眼),并且证成佛教所言圣者位的初阶——须陀洹道(预流果)。因为此法眼能远离理论上之见惑,故称「远尘离垢」。

  ③恒河沙:又作「恒边沙」、「兢伽沙」、「恒沙」、「恒河沙数」等,即恒河之沙。印度之恒河沙粒非常细微,其量根本无法计算。佛教经典之中凡形容无法计算之数,多以「恒河沙」一词来比喻。

  ④能持:能护持而不忘失。

  【语译】善财童子又问道:「圣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需要多长时间呢?」

  休舍优婆夷回答说:「善男子!我回忆到,我过去在燃灯佛的所在清净修行,恭敬供养诸佛,听闻然灯佛说法并且如法领受于心,记忆不忘。在此之前,我在离垢佛的所在出家学道,受持正法。再朝前推,我在妙幢佛的所在;再朝前推,我在胜须弥佛的所在;再朝前推,我在莲华德藏佛的所在;再朝前推,我在毗卢遮那佛的所在;在朝前推,我在普眼佛的所在;再朝前推,我在梵寿佛的所在;再朝前推,我在金刚脐佛的所在;再朝前推,我在婆楼那天佛的所在。善男子!我回忆过去,在无量劫的无数次转生之中,如这样依次在总数达第三十六条恒河之沙的数量的佛所,都承事诸佛,恭敬供养诸佛,闻法受持,清净修行。从现在以后,乃是佛智才能知晓的,并非我所能够预测。

  「善男子!菩萨初发菩提心所具的能量充满一切法界,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菩萨大悲门所具的能量普入一切世间,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菩萨大愿门所具的能量究竟十方法界,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菩萨大慈门所具的能量完全覆盖了一切众生,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菩萨是在一切剎一切劫中修习的,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菩萨的三昧力能够使菩萨道永远不退转,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菩萨所具的总持力能够护持而不忘失一切世间,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菩萨的智慧之光完全能够证入三世,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菩萨所具的神通力完全显现出一切佛土,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菩萨所具有的辩才能够完全知晓每一个音节,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菩萨的清净之身能够徧布于所有佛土,因此它是没有限度的。」

  善财童子言:「圣者!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答言:「善男子!菩萨不为教化调伏一众生故发菩提心,不为教化调伏百众生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教化调伏不可说不可说转众生故发菩提心;不为教化一世界众生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教化不可说不可说转世界众生故发菩提心;不为教化阎浮提微尘数世界众生故发菩提心,不为教化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众生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教化不可说不可说转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众生①故发菩提心;不为供养一如来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供养不可说不可说转如来②故发菩提心;不为供养一世界中次第兴世诸如来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供养不可说不可说转世界中次第兴世诸如来故发菩提心;不为供养一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中次第兴世诸如来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供养不可说不可说转佛剎微尘数世界中次第兴世诸如来故发菩提心;不为严净一世界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严净不可说不可说转世界故发菩提心;不为严净一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严净不可说不可说转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故发菩提心;不为住持一如来遗法③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住持不可说不可说转如来遗法故发菩提心;不为住持一世界如来遗法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住持不可说不可说转世界如来遗法故发菩提心;不为住持一阎浮提微尘数世界如来遗法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住持不可说不可说转佛剎微尘数世界如来遗法故发菩提心。如是略说,不为满一佛誓愿故,不为往一佛国土故,不为入一佛众会故,不为持一佛法眼④故,不为转一佛*轮故,不为知一世界中诸劫次第故,不为知一众生心海故,不为知一众生根海故,不为知一众生业海故,不为知一众生行海故,不为知一众生烦恼海故,不为知一众生烦恼习海故,乃至不为知不可说不可说转佛剎微尘数众生烦恼习海故,发菩提心。

  「欲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承事供养一切诸佛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严净一切诸佛国土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护持一切诸佛正教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成满一切如来誓愿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往一切诸佛国土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入一切诸佛众会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知一切世界中诸劫次第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知一切众生心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知一切众生根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知一切众生业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知一切众生行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灭一切众生诸烦恼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拔一切众生烦恼习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善男子!取要言之,菩萨以如是等百万阿僧祇方便行故发菩提心。

  「善男子!菩萨行普入一切法皆证得故,普入一切剎悉严净故。是故,善男子!严净一切世界尽,我愿乃尽;拔一切众生烦恼习气尽,我愿乃满。」

  

  【章旨】菩萨的使命是教化调伏所有众生,因为众生之数是无穷无尽的,所以菩萨行所具的大愿应该就是普证一切法、普净一切国土、拔除所有众生之烦恼习气。因为众生无尽,所以成佛也是无有期限的。

  【注释】①转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众生:指众生在生死之中无穷不尽地流转。也就是由于众生的真如净法无力,因此被杂染法所熏染,沈沦三界。

  ②转如来:此处所言的「流转」是指诸佛为化他而随缘显现六道,普现色身流入生死海中。这种处于生死世界之中的如来即「转如来」。

  ③遗法:佛去而遗于世之教法也。

  ④法眼:指彻见佛法正理之智慧眼。系五眼之一。此眼能见一切法之实相,故能分明观达缘生等差别法。菩萨为度众生,以清净法眼徧观诸法,能知能行,得证佛道;又知一切众生之各各方便门,故能使众生修行证道。

  【语译】善财童子又向休舍优婆夷请教说:「圣者!到底修行多长时间纔能够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

  休舍优婆夷回答道:「善男子!菩萨不会为教化调伏一位众生的缘故而发菩提心,不会为教化调伏数百名众生的缘故而发菩提心,甚至也不会为教化调伏不可说不可说次转世之众生的缘故发菩提心;不会为教化一个…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