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P35

  ..續本文上一頁障礙,可以自由到達任何地方。

  正在這時,善財童子進入普莊嚴園。他周徧觀察,看見休舍優婆夷坐在那美妙的座位上,便前往其所在的地方,頂禮休舍優婆夷的雙足,在其身邊繞無數圈向其致敬。然後,善財童子說道:「聖者!我早先已經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但卻未能知曉菩薩如何學菩薩行?如何修菩薩道?我聽說聖者您諄諄善誘,特來請求您爲我宣說修菩薩行的方法!」

  

  休舍告訴善財童子說:「善男子!我只是獲得了菩薩的一種解脫法門。如果有衆生看見我,或聽聞我說法,或憶念我,或與我住在一起,爲我提供供養,這些都不會白白浪費。善男子!如果有衆生並不種植善根,沒有被善友所吸引、接受,沒有被諸佛所護念,這種人是永遠不能來見我的。善男子!凡是來拜見我的衆生,都在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方面獲得不退轉之位。

  「善男子!東方諸佛常常來到這處園林,坐在這個寶座爲我說法;南、西、北方,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十方一切諸佛都曾經來到此園林,坐于這個寶座爲我說法。善男子!我從不失去見佛聞法的機會,並且經常與諸菩薩居住在一起。善男子!在我這裏的大衆,共有八萬四千億那由他。他們都在此園林中與我同行,都在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方面獲得不退轉位。除此之外的其他衆生凡住于此園中的,也全都進入了不退轉位。」

  善財白言:「聖者!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爲久近耶?」

  答言:「善男子!我憶過去,于然燈佛①所修行梵行,恭敬供養,聞法受持。次前,于離垢佛②所出家學道,受持正法。次前,于妙幢佛所;次前,于勝須彌佛所;次前,于蓮華德藏佛所;次前,于毗盧遮那佛所;次前,于普眼佛所;次前,于梵壽佛所;次前,于金剛臍佛所;次前,于婆樓那天佛所。善男子!我憶過去,于無量劫無量生中,如是次第叁十六恒河沙③佛所,皆悉承事,恭敬供養,聞法受持,淨修梵行。于此已往,佛智所知,非我能測。

  「善男子!菩薩初發心無有量,充滿一切法界故。菩薩大悲門無有量,普入一切世間故。菩薩大願門無有量,究竟十方法界故。菩薩大慈門無有量,普覆一切衆生故。菩薩所修行無有量,于一切剎一切劫中修習故。菩薩叁昧力無有量,令菩薩道不退故。菩薩總持力無有量,能持④一切世間故。菩薩智光力無有量,普能證入叁世故。菩薩神通力無有量,普現一切剎網故。菩薩辯才力無有量,一音一切悉解故。菩薩清淨身無有量,悉徧一切佛剎故。」

  【章旨】從此章開始,應善財童子的請求,休舍優婆夷顯現所證之果證得時間的久暫。在此章,休舍優婆夷向善財童子敘說自己證道的經過。

  【注釋】①然燈佛:又作「燃燈佛」、「普光佛」、「錠光佛」,是在過去世爲釋迦菩薩授成道之記的佛。據《修行本起經》卷上記載,提和衛國有聖王名「燈盛」,王臨命終時將國付托太子錠光。太子知世之無常,複授國于其弟,而出家爲沙門,後成佛果。時有梵志儒童,值遇錠光佛之遊化,買花供佛,佛爲儒童授來世成道之記,此儒童即後來之釋迦牟尼佛。

  ②離垢佛:此處可能是指舍利弗當來成佛之國名。據《法華經•譬喻品》記載,舍利弗于未來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供養千萬億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當得作佛,號「華光如來」,國名「離垢」。其土平正清淨,安隱豐樂,天人衆多,其時,華光如來亦以叁乘教化衆生。離垢,即遠離煩惱之垢穢,一般慣稱「遠塵離垢」,是法眼的修飾詞。四谛、緣起之理乃佛教正確之人生觀、世界觀,若能在理論上真實理解,即得照見真理之智慧眼(即法眼),並且證成佛教所言聖者位的初階——須陀洹道(預流果)。因爲此法眼能遠離理論上之見惑,故稱「遠塵離垢」。

  ③恒河沙:又作「恒邊沙」、「兢伽沙」、「恒沙」、「恒河沙數」等,即恒河之沙。印度之恒河沙粒非常細微,其量根本無法計算。佛教經典之中凡形容無法計算之數,多以「恒河沙」一詞來比喻。

  ④能持:能護持而不忘失。

  【語譯】善財童子又問道:「聖者!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需要多長時間呢?」

  休舍優婆夷回答說:「善男子!我回憶到,我過去在燃燈佛的所在清淨修行,恭敬供養諸佛,聽聞然燈佛說法並且如法領受于心,記憶不忘。在此之前,我在離垢佛的所在出家學道,受持正法。再朝前推,我在妙幢佛的所在;再朝前推,我在勝須彌佛的所在;再朝前推,我在蓮華德藏佛的所在;再朝前推,我在毗盧遮那佛的所在;在朝前推,我在普眼佛的所在;再朝前推,我在梵壽佛的所在;再朝前推,我在金剛臍佛的所在;再朝前推,我在婆樓那天佛的所在。善男子!我回憶過去,在無量劫的無數次轉生之中,如這樣依次在總數達第叁十六條恒河之沙的數量的佛所,都承事諸佛,恭敬供養諸佛,聞法受持,清淨修行。從現在以後,乃是佛智才能知曉的,並非我所能夠預測。

  「善男子!菩薩初發菩提心所具的能量充滿一切法界,因此它是沒有限度的。菩薩大悲門所具的能量普入一切世間,因此它是沒有限度的。菩薩大願門所具的能量究竟十方法界,因此它是沒有限度的。菩薩大慈門所具的能量完全覆蓋了一切衆生,因此它是沒有限度的。菩薩是在一切剎一切劫中修習的,因此它是沒有限度的。菩薩的叁昧力能夠使菩薩道永遠不退轉,因此它是沒有限度的。菩薩所具的總持力能夠護持而不忘失一切世間,因此它是沒有限度的。菩薩的智慧之光完全能夠證入叁世,因此它是沒有限度的。菩薩所具的神通力完全顯現出一切佛土,因此它是沒有限度的。菩薩所具有的辯才能夠完全知曉每一個音節,因此它是沒有限度的。菩薩的清淨之身能夠徧布于所有佛土,因此它是沒有限度的。」

  善財童子言:「聖者!久如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答言:「善男子!菩薩不爲教化調伏一衆生故發菩提心,不爲教化調伏百衆生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爲教化調伏不可說不可說轉衆生故發菩提心;不爲教化一世界衆生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爲教化不可說不可說轉世界衆生故發菩提心;不爲教化閻浮提微塵數世界衆生故發菩提心,不爲教化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世界衆生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爲教化不可說不可說轉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世界衆生①故發菩提心;不爲供養一如來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爲供養不可說不可說轉如來②故發菩提心;不爲供養一世界中次第興世諸如來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爲供養不可說不可說轉世界中次第興世諸如來故發菩提心;不爲供養一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世界中次第興世諸如來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爲供養不可說不可說轉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次第興世諸如來故發菩提心;不爲嚴淨一世界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爲嚴淨不可說不可說轉世界故發菩提心;不爲嚴淨一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世界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爲嚴淨不可說不可說轉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世界故發菩提心;不爲住持一如來遺法③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爲住持不可說不可說轉如來遺法故發菩提心;不爲住持一世界如來遺法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爲住持不可說不可說轉世界如來遺法故發菩提心;不爲住持一閻浮提微塵數世界如來遺法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爲住持不可說不可說轉佛剎微塵數世界如來遺法故發菩提心。如是略說,不爲滿一佛誓願故,不爲往一佛國土故,不爲入一佛衆會故,不爲持一佛法眼④故,不爲轉一佛*輪故,不爲知一世界中諸劫次第故,不爲知一衆生心海故,不爲知一衆生根海故,不爲知一衆生業海故,不爲知一衆生行海故,不爲知一衆生煩惱海故,不爲知一衆生煩惱習海故,乃至不爲知不可說不可說轉佛剎微塵數衆生煩惱習海故,發菩提心。

  「欲教化調伏一切衆生悉無余故發菩提心,欲承事供養一切諸佛悉無余故發菩提心,欲嚴淨一切諸佛國土悉無余故發菩提心,欲護持一切諸佛正教悉無余故發菩提心,欲成滿一切如來誓願悉無余故發菩提心,欲往一切諸佛國土悉無余故發菩提心,欲入一切諸佛衆會悉無余故發菩提心,欲知一切世界中諸劫次第悉無余故發菩提心,欲知一切衆生心海悉無余故發菩提心,欲知一切衆生根海悉無余故發菩提心,欲知一切衆生業海悉無余故發菩提心,欲知一切衆生行海悉無余故發菩提心,欲滅一切衆生諸煩惱海悉無余故發菩提心,欲拔一切衆生煩惱習海悉無余故發菩提心。善男子!取要言之,菩薩以如是等百萬阿僧祇方便行故發菩提心。

  「善男子!菩薩行普入一切法皆證得故,普入一切剎悉嚴淨故。是故,善男子!嚴淨一切世界盡,我願乃盡;拔一切衆生煩惱習氣盡,我願乃滿。」

  

  【章旨】菩薩的使命是教化調伏所有衆生,因爲衆生之數是無窮無盡的,所以菩薩行所具的大願應該就是普證一切法、普淨一切國土、拔除所有衆生之煩惱習氣。因爲衆生無盡,所以成佛也是無有期限的。

  【注釋】①轉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世界衆生:指衆生在生死之中無窮不盡地流轉。也就是由于衆生的真如淨法無力,因此被雜染法所熏染,沈淪叁界。

  ②轉如來:此處所言的「流轉」是指諸佛爲化他而隨緣顯現六道,普現色身流入生死海中。這種處于生死世界之中的如來即「轉如來」。

  ③遺法:佛去而遺于世之教法也。

  ④法眼:指徹見佛法正理之智慧眼。系五眼之一。此眼能見一切法之實相,故能分明觀達緣生等差別法。菩薩爲度衆生,以清淨法眼徧觀諸法,能知能行,得證佛道;又知一切衆生之各各方便門,故能使衆生修行證道。

  【語譯】善財童子又向休舍優婆夷請教說:「聖者!到底修行多長時間纔能夠獲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呢?」

  休舍優婆夷回答道:「善男子!菩薩不會爲教化調伏一位衆生的緣故而發菩提心,不會爲教化調伏數百名衆生的緣故而發菩提心,甚至也不會爲教化調伏不可說不可說次轉世之衆生的緣故發菩提心;不會爲教化一個…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