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P71

  ..续本文上一页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十回向「法界无量回向」的方法。「法界无量回向」,又名「入法界无量回向」、「法界无尽回向」,指修习一切无尽善根,以此回向,愿求法界差别无量功德。

  第三十二参为「婆珊婆演底夜神会」:善财童子遵从安住地神的嘱咐,到达「摩竭提国迦毗罗城」向婆珊婆演底夜神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由此,善财童子开始证入「十地」。婆珊婆演底夜神为善财童子叙述「菩萨破一切众生痴暗法光明解脱」境界的内容。此境界的核心是以自己所具的「法光明」破除众生的痴暗。婆珊婆演底夜神先言兴起救物救世之心,后以十门疆界言对缘救摄众生的实践。应善财童子所请,婆珊婆演底夜神向其讲述了获得这一法门的发心时节机缘以及得法时间的长短。婆珊婆演底夜神又向善财童子演说自己获得「出生见佛调伏众生三世智光明轮」三昧并以之救度教化众生的过程。婆珊婆演底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破一切众生暗法光明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一地「欢喜地」的方法。「」欢喜地」,即菩萨初地,又作「极喜地」。菩萨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修行阶位,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初证真如平等圣性,全部证得人空、法空之理,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行,心多生欢喜,故称「欢喜地」。

  

善财童子第二十六参:婆须蜜多女会

  尔时,善财童子,大智光明照启其心,思惟观察见诸法性,得了知一切言音陀罗尼门,得受持一切*轮陀罗尼门,得与一切众生作所归依①大悲力,得观察一切法义理光明门,得充满法界清净愿,得普照十方一切法智光明,得徧庄严一切世界自在力,得普发起一切菩萨业圆满愿。

  渐次游行,至险难国宝庄严城,处处寻觅婆须蜜多女。

  城中有人不知此女功德智慧,作如是念:「今此童子,诸根寂静,智慧明了,不迷不乱,谛视一寻②,无有疲懈,无所取着,目视不瞬,心无所动,甚深宽广,犹如大海;不应于此婆须蜜女,有贪爱心,有颠倒心③,生于净想,生于欲想④;不应为此女色所摄。此童子者,不行魔行,不入魔境,不没欲泥,不被魔缚,不应作处已能不作,有何等意而求此女?」

  其中有人先知此女有智慧者,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推求寻觅婆须蜜女,汝已获得广大善利。善男子!汝应决定求佛果位,决定欲为一切众生作所依怙⑤,决定欲拔一切众生贪爱毒箭⑥,决定欲破一切众生于女色中所有净想。善男子!婆须蜜女于此城内市廛之北自宅中住⑦。」

  时,善财童子闻是语已,欢喜踊跃,往诣其门。见其住宅广博严丽,宝墙、宝树及以宝堑,一一皆有十重围绕;其宝堑中,香水盈满,金沙布地,诸天宝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徧覆水上;宫殿、楼阁处处分布,门闼、窗牖相望间列,咸施网铎,悉置幡幢,无量珍奇以为严饰;琉璃为地,众宝间错,烧诸沈水,涂以栴檀,悬众宝铃,风动成音,散诸天华徧布其地;种种严丽不可称说,诸珍宝藏其数百千,十大园林以为庄严。

  【章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二十六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二十七会。善财童子南下到达「险难」国「宝庄严」城找寻「婆须蜜多」女。经人指点,善财童子来到婆须蜜多女的壮丽住宅,看到此宅建筑园林之美无与伦比。

  【注释】①归依:又作「皈依」,指归敬依投于佛、法、僧三宝。「归依」的梵语含有救济、救护之义,即依持三宝的功德威力,能加持、摄导归依者,使止息无边之生死苦轮而得解脱。一般而言,归依是信仰、希愿领受外来之助力,从他力而得救济。而归依的终极意义仍是归向自己之自心、自性。

  ②一寻:古代之长度单位。伸张两臂为一寻,约等于八尺或六尺。

  ③颠倒心:指违背常道、不顺应正理的心理活动。

  ④欲想:即「贪欲想」,三想之一。即对于自身所好之对境生喜乐之念,而起贪着之心及取得之欲望。

  ⑤依怙:本来是「依恃」之意,佛教中引申为众生因贪、瞋等无明缠身,造作各种恶业,而堕于轮回之中,须仰赖佛、菩萨之慈心悲愿,予以济度,纔能出离苦厄,故称众生为「依怙」。

  ⑥贪爱毒箭:「贪爱」是指贪着爱、乐五欲之境而不能出离生死轮回。「贪」与「爱」为异名同体。「贪」是指欲求染污之爱或财物等而无厌足之精神作用;「爱」是指染着于境之贪烦恼。因为「贪」、「爱」能够害人,因此将其比喻为毒箭。

  ⑦市廛之北自宅中住:此住宅具有象征意义。据澄观的解释:「『市』者,喧杂。『北』主于灭。『自宅』即毕竟空寂。谓在欲行禅处喧常寂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九中)这是说,行禅之地应该是外界嘈杂而心中常常寂静。

  【语译】在继续南下的路上,善财童子大智光明照启其心,经过思惟观察已经见到诸法的空寂本性,得以了知一切言音陀罗尼门,得以受持一切*轮陀罗尼门,能够为一切众生充当可以归依的大悲力,能够观察一切法义理光明门,能够充满法界清净大愿,获得普照十方一切法智之光明,获得徧庄严一切世界的自在力,获得完全发起一切菩萨业圆满大愿。

  善财童子逐渐南下,到达险难国的宝庄严城,在城中到处寻找婆须蜜多女。

  城中那些不知晓婆须蜜多女功德智慧的人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现今的这位童子,诸根寂静,智慧明了,不迷不乱,眼睛仔细审视不远处,没有疲倦与懈怠,没有执取执着,目视不动,心无所动,其心犹如大海般宽广深邃。这位童子不应该对于婆须蜜女产生贪爱心,产生颠倒心,产生与其亲近的想法,产生占有的欲望;不应该被此女的美色所摄伏。这位童子不行魔行,不入魔境,不被欲泥所陷,不被魔所系缚,不应该做的事情已经能够不作,还会有什么想法去寻找这位女子呢?」

  城中那些早先已经知晓此女之智慧的人告诉善财童子说:「好啊!好啊!善男子!你现今能够推求寻觅婆须蜜女,你已经获得广大善利。善男子!你应该决定求取佛果之位,决定充当一切众生的依怙,决定欲拔除一切众生的贪爱毒箭,决定欲破一切众生对于女色的所有欲望。善男子!婆须蜜女在此城内的市场之北自己的住宅中居住。」

  当时,善财童子一听说这一席话,欢喜踊跃,立即前往婆须蜜多女的住宅之门。善财童子看见此女的住宅广博而严丽,宝墙、宝树及围绕的宝堑,每一处都有十重围绕;其宝堑中,香水充满,金沙铺地,各种天宝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徧覆水上;到处是宫殿、楼阁,门户、窗牖相望排列,都设置了网铎,都悬挂着幡幢,无数珍奇作为装饰;琉璃为地,众宝错落分布,点燃沈水香,涂抹了栴檀,悬挂着许多宝铃,风动成音,散诸天华徧布其地;种种严丽不可称说,诸珍宝藏其数百千,有十大园林以为庄严。

  尔时,善财见此女人,颜貌端严,色相圆满,皮肤金色,目发绀青,不长不短,不粗不细,欲界人、天无能与比;音声美妙超诸梵世,一切众生差别言音,悉皆具足,无不解了;深达字义①,善巧谈说,得如幻智,入方便门;众宝璎珞及诸严具庄严其身,如意摩尼以为宝冠而冠其首;复有无量眷属围绕,皆共善根同一行愿,福德大藏具足无尽。时,婆须蜜多女从其身出广大光明,普照宅中一切宫殿;遇斯光者,身得清凉。

  尔时,善财前诣其所,顶礼其足,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彼即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离贪欲际』②,随其欲乐而为现身。若天见我,我为天女,形貌、光明殊胜无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而见我者,我即为现人、非人女,随其乐欲皆令得见。

  「若有众生欲意所缠来诣我所,我为说法,彼闻法已,则离贪欲,得菩萨无着境界三昧;若有众生暂见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欢喜三昧;若有众生暂与我语,则离贪欲,得菩萨无碍音声三昧;若有众生暂执我手,则离贪欲,得菩萨徧往一切佛剎三昧;若有众生暂升我座,则离贪欲,得菩萨解脱光明三昧;若有众生暂观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寂静庄严三昧;若有众生见我频申③,则离贪欲,得菩萨摧伏外道三昧;若有众生见我目瞬④,则离贪欲,得菩萨佛境界光明三昧;若有众生抱持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摄一切众生恒不舍离三昧;若有众生唼我唇吻,则离贪欲,得菩萨增长一切众生福德藏三昧。凡有众生亲近于我,一切皆得住离贪际,入菩萨一切智地,现前无碍解脱。」

  【章旨】善财童子终于见到无比美丽的婆须蜜多女,便礼拜此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婆须蜜多女向其讲述自己所证得的「离贪欲际」法门。此境界的核心是,菩萨不断贪欲而可得解脱,「染而不染」,即入世而出世,方为菩萨所获得的「究竟离欲」境界。

  【注释】①字义:佛教之真言咒语之字轮相有字相、字义两层面的解释。「字相」是观真言文字的形、音、义,「字义」是观字的实义;诠明诸字的形、音及意义称为「字相」,而各个字不可得的义趣,即为「字义」。而所谓「字义」,是字的真实义。

  ②离贪欲际:澄观这样解释这一法门:「凡夫染欲,二乘见欲可离。菩萨不断贪欲而得解脱,智了性空欲即道故。如是染而不染,方为究竟离欲之际。」(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九中。)这是说,菩萨不断贪欲而可得解脱,「染而不染」,即入世而出世,方为菩萨所获得的「究竟离欲」境界。

  ③频申:为「奋迅」三昧的缩略语,全名为「师子奋迅三昧」。进入此三昧定中,如狮子王之奋迅勇猛,现佛之大威神力,故称为「师子奋迅三昧」。

  ④目瞬:目动;眨眼;看;注视。

  【语译】这时,善财童子看…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