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满后,更勇猛精进修行百劫相好业之际,适逢底沙佛坐于宝龛中,入火界定,威光赫奕,特异于常,遂专诚瞻仰,翘足而立,经七日七夜而不倦怠,净心以美妙的偈颂赞颂佛。(参见《大正藏》卷二,页九五中)
⑨弥勒佛:又作「弥勒菩萨」,意译为「慈氏」,现住在兜率天内院,是一生补处菩萨,将来当于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寿减至八万岁时,下生此界,继释迦牟尼佛之后,为贤劫之第五尊佛。
⑩毗卢遮那佛:佛的报身或法身,又作「卢舍那佛」,意译为「大日如来」、「徧照」、「光明徧照」等。据旧译《华严经》卷二〈卢舍那佛品〉所述,卢舍那佛于无量劫海修功德成正觉,住莲华藏庄严世界海,放大光明照十方,由身上诸毛孔出化身云,演出无边契经海。
【语译】这时,善财童子逐渐南下,到达善度城,前往鞞瑟胝罗居士的住宅,顶礼居士的双足,合掌而立,对居士说:「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谆谆善诱,希望您能够回答我的问题!」
鞞瑟胝罗居士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获得了名为『不般涅槃际』的菩萨解脱法门。善男子!我不产生这样的想法,说什么『这位如来已经涅槃,那位如来已经涅槃,那位如来肯定要涅槃。』我知晓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最终没有涅槃者,除非其为调伏众生考虑而示现涅槃。善男子!我打开栴檀座如来塔门之时,获得了名为『佛种无尽』的三昧。善男子!我念念中入此三昧,念念得知一切无量殊胜之事。」
善财童子又问道:「这一三昧的境界如何呢?」
鞞瑟胝罗居士回答说:「善男子!我进入此三昧,依照其次第见到此世界一切诸佛。这些佛是:迦叶佛、拘那含牟尼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提舍佛、弗沙佛、无上胜佛、无上莲华佛,以上述诸佛为上首,在一念的时间内,可以见到百佛,可以见到千佛,可以见到百千佛,可以见到亿佛、千亿佛、百千亿佛、阿庾多亿佛、那由他亿佛,甚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微尘数佛,如此一切,次第都可以见到。我因为可以看到这些佛从初始发心,种植诸善根,获得特殊的神通,成就大愿,修行妙行,具备波罗蜜,进入菩萨地,获得清净忍,摧伏魔军,成正等觉,使国土清净,众会围绕,放出大光明,转妙*轮,变现神通。这些佛的种种差别变化,我都能够护持而不忘失,我都能够时常全部回忆,都能够完全观察,分别显示。对于未来弥勒佛等一切诸佛,现在毗卢遮那佛等一切诸佛,也是如此。如此世界,十方世界所有三世一切诸佛、声闻、独觉、诸菩萨众,也都是如此。
「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所得不般涅槃际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以一念智普知三世,一念徧入一切三昧,如来智日恒照其心,于一切法无有分别,了一切佛悉皆平等、如来及我一切众生等无有二,知一切法自性清净,无有思虑,无有动转,而能普入一切世间,离诸分别,住佛法印①,悉能开悟法界众生。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②;彼有菩萨,名『观自在』③。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即说颂曰:「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皆徧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已,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鞞瑟胝罗居士又向善财童子举荐「补怛洛迦」山中的「观自在」菩萨,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鞞瑟胝罗居士继续南下。
【注释】①法印:指佛教教义的根本性质、基本标志以及证明为真正佛法之标准。印,旗印;印记;标帜;又有「真实」、「不动不变」之义。后世称《杂阿含经》卷十所指的「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等三者为「三法印」。又称「一切行无常」、「一切行苦」、「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为「四法印」。此四者之上再加「一切法空」,称为「五法印」。
②补怛洛迦:关于此地之象征含义,澄观说:「海上有山者,大悲随顺入生死海而住涅槃山故,即南印度之南。在补怛落迦山者,此云『小白华树』,山多此树,香气远闻,闻见必欣,是『随顺』义。」(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九至九四0)这是说,此山是以「小白华树」而得名。
③观自在:即观世音菩萨,又作「光世音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等,别称「救世菩萨」、「莲华手菩萨」、「圆通大士」。观音菩萨为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之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胁侍,世称「西方三圣」。凡遇难众生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故称观世音菩萨。又因其于理事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称观自在菩萨。
【语译】鞞瑟胝罗居士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只是获得菩萨所得不般涅槃际解脱境界。如同诸菩萨,以一念智完全知晓三世,一念徧入一切三昧,如来智之光永远照耀其心,对于一切法都没有分别,了悟一切佛都是平等的、如来与我及一切众生完全平等而没有区别,知晓一切法的自性都是清净的,没有思虑,没有运动和转化,而能完全进入一切世间,远离诸分别,住于佛法之印,完全能够开悟法界中的众生。
「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法门呢?善男子!从此地再向南行进,有一座名叫『补怛洛迦』的山,此山中有一位名叫『观自在』的菩萨。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去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鞞瑟胝罗居士随即诵出颂语:「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皆徧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居士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之后,又殷勤瞻仰居士。然后,善财童子告别鞞瑟胝罗居士,踏上继续南下的历程。
【说明】善财童子第二十七参——鞞瑟胝罗居士会,至此叙述完毕。鞞瑟胝罗居士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所得不般涅槃际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回向」之第五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的方法。所谓「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又名「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即回向所修之善根,为佛所守护,能成一切坚固善根。
善财童子第二十八参:观自在菩萨会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思惟彼居士教,入彼菩萨解脱之藏,得彼菩萨能随念力,忆彼诸佛出现次第,念彼诸佛相续次第,持彼诸佛名号次第,观彼诸佛所说妙法,知彼诸佛具足庄严,见彼诸佛成正等觉,了彼诸佛不思议业。
渐次游行,至于彼山,处处求觅此大菩萨。见其西面①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②上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令其摄受一切众生。
善财见已,欢喜踊跃,合掌谛观,目不暂瞬,作如是念:「善知识者,则是如来;善知识者,一切法云;善知识者,诸功德藏;善知识者,难可值遇;善知识者,十力③宝因;善知识者,无尽智炬;善知识者,福德根芽;善知识者,一切智门;善知识者,智海导师;善知识者,至一切智助道之具。」便即往诣大菩萨所。
尔时,观自在菩萨遥见善财,告言:「善来④!汝发大乘意普摄众生,起正直心专求佛法,大悲深重救护一切,普贤妙行相续现前,大愿深心圆满清净,勤求佛法悉能领受,积集善根恒无厌足,顺善知识不违其教;从文殊师利功德智慧大海所生,其心成熟,得佛势力;已获广大三昧光明,专意希求甚深妙法,常见诸佛生大欢喜,智慧清净犹如虚空,既自明了,复为他说,安住如来智慧光明。」
尔时,善财童子顶礼观自在菩萨足,绕无数匝,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章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二十八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二十九会。善财童子南下到达海中「补怛洛迦」山中找寻「观自在」菩萨。善财童子向「观自在」菩萨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注释】①西面:观音菩萨坐于西面,据澄观的解释,其原因在于:「西方主杀,显悲救故,又令归向本所事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四0上)
②金刚宝石:佛典中常以金刚比喻宝石,因金刚石透明无色,且光耀璀璨,一经日光照射,即显现出各种光耀之色彩,于夜中亦能放出萤光,而为诸宝中之最胜者。此中以金刚宝石来比喻菩萨所证得之金刚三昧。
③十力:有「如来十力」与「菩萨之十力」两种,此处应该指后者。「菩萨十力」是指在十回向中第九「无缚无着解脱回向位」之菩萨所具足之十种作用:深心力(直心力)、增上深心力(深心力)、方便力、智力(智慧力)、愿力、行力、乘力、神变力(游戏神通力)、菩提力、转*轮力等。
④善来:为佛、菩萨对于有一定修行的比丘的称赞性的称呼。佛、菩萨对比丘称「善来比丘」时,该比丘即获得具足戒。此谓「善来得」,为十种得戒缘之一,是指限于释尊一人特授之作法。即由彼人之愿力与佛陀之威神力,佛、菩萨向欲出家之人称「善来比丘」,彼人即为沙门,具备剃发与着袈裟之相,得具足戒。
【语译】在南行的路途,善财童子一心思惟鞞瑟胝罗居士的教诲,进入居士所教授的菩萨解脱之藏,获得菩萨能随念力,回忆在居士处所见诸佛的出现次第,念起在居士处所见诸佛的相续次第,记忆在居士处所见诸佛的名号次第,观想在居士处所见诸佛所说的妙法,知晓了在居士处所见到的诸佛具足…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