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P74

  ..续本文上一页的庄严,观见那些诸佛成正等觉的过程,了解那些诸佛不可思议之业。

  善财童子逐渐南行,到达补怛洛迦山,在山中到处寻找观自在菩萨。善财童子看见此山西面的岩谷之中,泉水清澈流淌,树林郁郁苍苍,柔软的香草以右旋方向铺满大地。在西面的岩谷之下,观自在菩萨在金刚宝石上结跏趺而坐,有无数菩萨都坐在宝石上恭敬围绕,观自在菩萨为其宣说大慈悲之法,使其能够摄入感化一切众生。

  善财看见这些之后,欢喜踊跃,合掌仔细观察,目不转睛。善财童子这样想到:「善知识就是如来,善知识为一切法云,善知识是诸功德所在,善知识难可遇求,善知识是证成菩萨十力之宝的因凭,善知识是无尽智之火炬,善知识为福德之根芽,善知识是进入一切智之门,善知识为智海之导师,善知识是至一切智的助道之具。」善财童子随即便前往观自在大菩萨的住所。

  这时,观自在菩萨在远处早已经观见善财,也已经知晓善财的想法,就告诉善财童子说:「善财,来!你已经发大乘的意愿,要普摄众生,生起正直心专心求证佛法,以大悲心深重救护一切,普贤妙行接连不断地显现出来,你的大愿深心圆满清净,辛勤求得的佛法都能够领悟接受,积集善根永远没有厌恶满足,顺善知识而不违反其教诲;这些都是你依凭文殊师利功德智慧之大海而产生的,其心成熟,获得佛的势力;已经获得广大三昧光明,专意希求甚深妙法,常见诸佛而产生大欢喜,智慧清净犹如虚空,自己明了之后,又能够为他人宣说,安住于如来智慧光明。」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观自在菩萨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合掌而住,对观音菩萨说:「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谆谆善诱,希望您能够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菩萨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大悲行解脱门。善男子!我以此菩萨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①,相续不断。

  「善男子!我住此大悲行门,常在一切诸如来所,普现一切众生之前。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摄取②众生;或现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众生;或以音声,或以威仪,或为说法,或现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熟;或为化现③同类之形,与其共居而成熟之。

  「善男子!我修行此大悲行门,愿常救护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离热恼怖④,离迷惑怖,离系缚怖,离杀害怖,离贫穷怖,离不活怖⑤,离恶名怖⑥,离于死怖⑦,离大众怖⑧,离恶趣怖⑨,离黑暗怖,离迁移怖,离爱别怖⑩,离怨会怖11,离逼迫身怖,离逼迫心怖,离懮悲怖。复作是愿:『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12。』善男子!我以此方便,令诸众生离怖畏已,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

  「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大悲行门。如诸菩萨摩诃萨,已净普贤一切愿,已住普贤一切行,常行一切诸善法,常入一切诸三昧,常住一切无边劫,常知一切三世法,常诣一切无边剎,常息一切众生恶,常长一切众生善,常绝众生生死流13;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章旨】观自在菩萨向善财童子宣说其以「菩萨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的因缘,其主要内容是以「四摄等门」摄取众生以及以各种方便使其远离「五种怖畏」。

  【注释】①以此菩萨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关于这一法门,澄观解释说:「平等教化即是『大悲』,以同体悲故云『平等』,相续不断即是『行门』。又『门』即『普门』,『普门』示现曲济无遗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四0上)

  ②摄取:摄物而取之,即佛以慈悲之光明摄救苦难众生。

  ③化现:指化现形像,即佛、菩萨为救度众生而变化成种种形像示现于此一世间。

  ④热恼怖:对于热恼逼迫身心的恐怖。热恼,指被剧苦所逼迫,而使身心焦热苦恼。

  ⑤不活怖:又作「不活畏」、「不活恐怖」,五怖畏之一。刚刚开始修行之人,虽然行布施,但却仍然存有我想,尚爱自身,深恐尔后难维生计,故常积存资财,未能尽施所有,这就叫作「不活畏」。

  ⑥恶名怖:又作「恶名畏」,五怖畏之一。常常恐惧他人讥谤而使自己的名誉受到损害的心理。

  ⑦死怖:又作「死畏」,五怖畏之一。指对于死亡的恐惧心理,常常畏惧自己的生命即将终了。

  ⑧大众怖:又作「大众威德畏」、「怯众畏」,五怖畏之一。是指众生由于缺乏自信而具有的对于在大众聚集场合出现所怀有的的恐惧心理。

  ⑨恶趣怖:恶道畏,又作恶趣畏,五怖畏之一。恐惧堕入地狱、饿鬼等恶趣。

  ⑩爱别怖:即对于「爱别离苦」的恐惧。「爱别离」是指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

  11怨会怖:即对于「怨憎会苦」的恐怖。「怨憎会」是指那些常常怨恨憎恶之人,本来欲求远离,但反而集聚在一起。

  12一切怖畏:本章罗列十八种「怖畏」。其中,「险道怖」、「热恼怖」、「迷惑怖」都是从「因」言之的,其余十五种则是以「五怖畏」为核心开出的。「系缚怖」、「杀害怖」、「贫穷怖」是从「不活怖」开出的,「黑闇怖」、「迁移怖」、「爱别怖」、「怨会怖」、「逼迫身怖」、「逼迫心怖」、「懮悲怖」则是从其它四种怖畏中开出的。

  13生死流:生死之苦海能使人漂流和湮没,故佛典中常常以水流比喻生死。

  【语译】观自在菩萨对善财童子说:「好啊!好啊!善男子!你已经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已经成就菩萨大悲行解脱门。善男子!我以此菩萨大悲行门,连续不断地平等教化一切众生。

  「善男子!我住于此大悲行门,常常住在一切诸如来的住所,完全显现在一切众生之前。有时以布施的方法摄取众生,有时以爱语的方法摄取众生,有时以利行的方法摄取众生,有时以同事方法摄取众生;有时显现出色身来摄取众生,有时显现出种种不可思议的色净光明网来摄取众生,有时以音声,有时以威仪,有时为其说法,有时显现神变,使众生心悟而得以成熟;有时又化现出与其同类的身形,与其居住在一起而使其成熟。

  「善男子!我修行此大悲行门,希望以此永远救护一切众生;希望以此使一切众生远离对于险恶道路的恐怖,使其远离对于烦恼的恐怖,远离对于无明的恐怖,远离对于系缚的恐怖,远离对于被杀害的恐怖,远离对于贫穷的恐怖,远离对于不活的恐怖,远离对于恶名的恐怖,远离对于死亡的恐怖,远离对于在大众中出现所怀有的恐怖,远离对于出生在三恶道的恐怖,远离对于黑暗的恐怖,远离对于迁移的恐怖,远离对于爱别离的恐怖,远离对于怨憎聚集的恐怖,远离对于身体所受到的逼迫的恐怖,远离对于心所受到的逼迫的恐怖,远离对于懮伤悲痛的恐怖。我又发出这样的大愿:『希望诸众生,只要想起我,只要称呼我的名字,只要看见我的身,都可以获得免除、远离一切怖畏的结果。』善男子!我用此方便法门,使诸众生远离怖畏之后,又教诲他们使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永远不退转。

  「善男子!我只是获得此菩萨大悲行门。如同诸菩萨,已使普贤一切愿得到清净,已经住于普贤一切行,常常实践一切诸善法,常常进入一切诸三昧,常常住于一切没有边际的劫中,常常知晓一切三世之法,常常到达一切没有边际的国土,常常使一切众生之恶得到熄灭,常常使一切众生的善行得以增长,常常使众生得以断绝生死之流。而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法门呢?」

  尔时,东方有一菩萨,名曰「正趣」①,从空中来,至娑婆世界轮围山顶,以足按地;其娑婆世界六种震动,一切皆以众宝庄严。正趣菩萨放身光明,映蔽一切日、月、星、电,天龙八部、释、梵、护世所有光明皆如聚墨;其光普照一切地狱、畜生、饿鬼、阎罗王处,令诸恶趣众苦皆灭,烦恼不起,懮悲悉离。又于一切诸佛国土,普雨一切华、香、璎珞、衣服、幢、盖;如是所有诸庄严具,供养于佛。复随众生心之所乐,普于一切诸宫殿中而现其身,令其见者皆悉欢喜,然后来诣观自在所。

  时,观自在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汝见正趣菩萨来此会不?」白言:「已见。」告言:「善男子!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章旨】观自在菩萨又向善财童子举荐东方的「正趣」菩萨,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观自在菩萨继续南下。

  【注释】①正趣:关于「正趣」菩萨的叙述具有象征意义,澄观解释为:「从东来者,后位如相智明方证故。名『正趣』者,正法徧趣,化众生故;以智正,趣真如相故;从空来者,智体无依,方契如故。『智轮围上』者,如依妄惑显故。足动界者,以定慧足除杂恶故。同前会者,不离随顺众生,得如相故;又以智会悲,成无住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四0中)

  【语译】这时,从东方一位名为「正趣」的菩萨,从空中出现。正趣菩萨到达娑婆世界的轮围山顶,以足压按大地,娑婆世界立即出现六种震动,此世界中的一切都被以许多珍宝装饰起来。正趣菩萨从身体中发出光明,映蔽了所有日、月、星、电,天龙八部、帝释、梵天、护世天王等等所有光明都一齐消失,成为黑碳般的墨色;这些光明完全照耀着一切地狱、畜生、饿鬼、阎罗王所在地,使诸恶趣众生所受的众苦都得以消灭,其所具的烦恼不再生起,其心中的懮悲都得以远离。与此同时,一切诸佛国土都降下所有花、香、璎珞、衣服、幢、盖;以这些庄严具供养在其佛前。又针对众生心之所乐,完全在一切诸宫殿中显现出身体,使那些看见这位菩萨身体的众生都产生大欢喜,然后都前来观自在菩萨的住所。

  这时,观自在菩萨对告…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