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之一,五智之一。指体悟自、他平等之智。为唯识学所特别强调,即转第七末那识所得之智慧,依此智慧而了知一切事相及自他皆平等,乃生起大慈悲心。
【语译】下方过不可说佛剎无数世界海之外有一个名叫「一切如来圆满光普照」的世界,此世界中有虚空无碍相智幢王佛。这位佛的信众中有一位名叫破一切障勇猛智王的菩萨。这位菩萨与世界海无数菩萨一同来到佛所在的大庄严重阁,菩萨从一切毛孔中发出「说一切众生语言海音声云」,发出「说一切三世菩萨修行方便海音声云」,发出「说一切菩萨所起愿方便海音声云」,发出「说一切菩萨成满清净波罗蜜方便海音声云」,发出「说一切菩萨圆满行徧一切剎音声云」,发出「说一切菩萨成就自在用音声云」,发出「说一切如来往诣道场破魔军众成等正觉自在用音声云」,发出「说一切如来转*轮契经门名号海音声云」,发出「说一切随应教化调伏众生法方便海音声云」,发出「说一切随时、随善根、随愿力普令众生证得智慧方便海音声云」。他们到达佛所在的地方,顶礼佛足,随即在下方化出显现一切如来宫殿形像众宝庄严楼阁及一切宝莲华藏师子之座,头戴普现道场影摩尼宝冠,与其眷属结跏趺而坐。
上方过不可说佛剎无数世界海之外有一个名说佛种性无有尽的世界,此世界中有普智轮光明音佛。在这位佛的信众中有一位名叫法界差别愿的菩萨。这位菩萨与世界海微尘数菩萨一起从他们各自的道场出发来到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在的地方,从一切相好、一切毛孔、一切身分、一切肢节、一切庄严具、一切衣服中显现出毗卢遮那等过去一切诸佛、未来一切诸佛、已得授记、未授记者,显现出十方一切国土、一切诸佛及其众会,也显现出过去行布施波罗蜜及其一切受布施者诸本事海,也显现出过去行戒波罗蜜诸本事海,也显现出过去行戒波罗蜜时割截肢体而心却没有任何动乱等等本事海,也显现出过去行精进波罗蜜而勇猛不退诸本事海,也显现出过去求一切如来禅波罗蜜海而得到成就的诸本事海,也显现出过去求一切佛所转*轮所成就之法以及发勇猛心一切皆舍诸本事海,也显现出过去乐见一切佛、乐行一切菩萨道、乐化一切众生界诸本事海,也显现出过去所发一切菩萨大愿清净庄严诸本事海,也显现出过去菩萨所成力波罗蜜勇猛清净诸本事海,也显现出过去一切菩萨所修圆满智波罗蜜诸本事海。如此一切本事海,全部都充满广大法界。他们到达佛所在的地方,顶礼佛足,随即在上方化出一切金刚藏庄严楼阁及帝青金刚王莲华藏师子之座,以一切宝光明摩尼王网覆盖自己的身体,以用演说三世如来名摩尼宝王制作的明珠作为发髻的装饰,与其眷属结跏趺而坐。
上述十方一切菩萨并其眷属都是从普贤菩萨行愿中出生,以净智眼观见三世佛,普闻一切诸佛如来所转*轮契经海,已经达到菩萨之解脱境界;从念念中显现出大神变,亲近一切诸佛如来,一身充满一切世界一切如来众会道场,从一尘中普现一切世间境界,能够及时而卓有成效地教化成就一切众生,一毛孔中发出一切如来说法音声;知晓一切众生都是如幻的暂时存在,知晓一切佛都是与影一样的存在,知晓一切诸趣受生都是如梦一样,知晓一切业报都如同镜中像一样,知晓一切诸有的生起、存在如同燃烧时的火焰,知晓一切世界都是变化的。他们成就了如来十力、四无畏,勇猛自在,能发出师子吼,深入无尽辩才大海,证得一切众生言辞海诸法智;能够在虚空法界无碍地行动,知晓一切法无有障碍;一切菩萨神通境界都已经清净,勇猛精进,摧伏魔军;永远以智慧了达三世,知晓一切法犹如虚空,对于一切法没有违逆的情况发生,对于一切法没有执与执着;虽勤精进而知晓一切智终无所来,虽观想境界而知晓一切有都不可能得到;以方便智进入一切法界,以平等智进入一切国土,以自在力使一切世界展转相入于一切世界;处处受生,见一切世界种种形相;于微细境显现广大佛土,于广大境显现微细佛土;从一佛的一念得到一切佛威神的加持,完全观见十方无所迷惑,于剎那顷都能够往来无碍。这样的一切菩萨满聚于逝多林,都是如来威神之力加持的结果。
【说明】「明集新众分」结束。
举失显得分
于时,上首诸大声闻──舍利弗①、大目揵连②、摩诃迦叶③、离婆多④、须菩提⑤、阿 楼驮⑥、难陀⑦、劫宾那⑧、迦旃延⑨、富楼那⑩等诸大声闻,在逝多林皆悉不见如来神力、如来严好、如来境界、如来游戏11、如来神变、如来尊胜、如来妙行12、如来威德、如来住持13、如来净剎,亦复不见不可思议菩萨境界、菩萨大会、菩萨普入、菩萨普至、菩萨普诣、菩萨神变、菩萨游戏、菩萨眷属、菩萨方所、菩萨庄严师子座、菩萨宫殿、菩萨住处、菩萨所入三昧自在、菩萨观察、菩萨嚬申、菩萨勇猛、菩萨供养14、菩萨受记、菩萨成熟、菩萨勇健、菩萨法身15清净、菩萨智身圆满、菩萨愿身示现、菩萨色身成就、菩萨诸相具足清净、菩萨常光众色庄严、菩萨放大光网、菩萨起变化云、菩萨身徧十方、菩萨诸行圆满。如是等事,一切声闻诸大弟子皆悉不见。
何以故?以善根不同故,本不修习见佛自在善根故,本不赞说十方世界一切佛剎清净功德故,本不称叹诸佛世尊种种神变故,本不于生死流转之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本不令他住菩提心故,本不能令如来种性不断绝故,本不摄受诸众生故,本不劝他修习菩萨波罗蜜故,本在生死流转之时不劝众生求于最胜大智眼故,本不修习生一切智诸善根故,本不成就如来出世诸善根故,本不得严净佛剎神通智故,本不得诸菩萨眼所知境故,本不求超出世间不共菩提诸善根故,本不发一切菩萨诸大愿故,本不从如来加被之所生故,本不知诸法如幻、菩萨如梦故,本不得诸大菩萨广大欢喜故。如是皆是普贤菩萨智眼境界,不与一切二乘16所共。以是因缘,诸大声闻不能见、不能知、不能闻、不能入、不能得、不能念、不能观察、不能筹量、不能思惟、不能分别17;是故,虽在逝多林中,不见如来诸大神变。
复次,诸大声闻无如是善根故,无如是智眼故,无如是三昧故,无如是解脱故,无如是神通故,无如是威德故,无如是势力故,无如是自在故,无如是住处故,无如是境界故,是故于此不能知、不能见、不能入、不能证、不能住、不能解、不能观察、不能忍受、不能趣向、不能游履;又亦不能广为他人开阐解说,称扬示现,引导劝进,令其趣向,令其修习,令其安住,令其证入。何以故?诸大弟子依声闻乘而出离故,成就声闻道,满足声闻行,安住声闻果,于无有谛得决定18智,常住实际究竟寂静,远离大悲,舍于众生,住于自事;于彼智慧,不能积集,不能修行,不能安住,不能愿求,不能成就,不能清净,不能趣入,不能通达,不能知见,不能证得。是故,虽在逝多林中对于如来,不见如是广大神变。
【章旨】对于上述菩萨所示现的境界,诸声闻帝子如聋如盲,无法得见。这里正面阐述了声闻的局限性。此章为本品「举失显德分」之开始。
【注释】①舍利弗:又称「舍利弗多」,意译为「鹫鹭子」、「秋露子」,有些佛典中译为「身子」,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
②大目揵连:又作「摩诃目犍连」、「大目连」等,意译为「天抱」,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称。
③摩诃迦叶:又作「大迦叶」等,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头陀第一」著称,行十二头陀,能堪苦行,以「头陀第一」著称。
④离婆多:又作「离越多」、「离婆」等,意译「常作声」、「所供养」、「室星」。佛弟子之一,为舍利弗之弟。常坐禅入定,心无错乱。因其父母祈求离婆多星而得之,故取此名。
⑤须菩提: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解空第一」著称,恒好空定,能通达空义,以「解空第一」著称。
⑥阿 楼驮:又作「阿那律」,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因得天眼,能见十方世界,以「天眼第一」著称。释尊的堂兄弟,与阿难同时出家,曾在佛前瞌睡受叱责,遂立誓不眠而致失明,仍勤修不懈,终得天眼。
⑦难陀:又称「阿难陀」、「阿难」,意译为「庆喜」、「无染」等,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多闻第一」著称。
⑧劫宾那:又作「劫庀那」、「劫譬那」、「劫比拏」,憍萨罗国人,世尊之弟子,其知星宿之力为众僧中第一。
⑨迦旃延:又作「摩诃迦旃延」,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能分别深义,发挥佛教教义,以「论义第一」著称。
⑩富楼那:全称为「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又称「弥多罗尼子」等,意译为「满慈子」、「满祸子」,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说法第一」著称。
11游戏:佛、菩萨藉其神通力以度化众生而自娱。戏,意谓自在、无碍,含游化、游行之意。本经卷五十六举出菩萨有十种游戏。
12如来妙行:即如来所具有的殊妙之行法,指「三牟尼」,即「身牟尼」、「语牟尼」、「意牟尼」,又称「三寂默」。据《集异门足论》卷六之解释,谓无学之身律仪为「身寂默」,无学之语律仪为「语寂默」,无学之心为「意寂默」。
13如来住持:指如来安住于世而保持佛法的延续。
14供养:奉养的意思,对上含有亲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对下含有同情、怜措、爱护的意思。佛教中对于供养的分类很多,最流行的是三种供养的说法:财供养、法供养、观行供养。财供养,指以世间的财宝、香华等行供养。法供养,指依佛所说的教法,如实奉行,起菩提心,行二利行。观行供养,指实践周徧含容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事事无碍的深观。
15法身:本是佛的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身。菩萨处于候补佛之位,因而此处称之为…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