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P7

  ..續本文上一頁之一,五智之一。指體悟自、他平等之智。爲唯識學所特別強調,即轉第七末那識所得之智慧,依此智慧而了知一切事相及自他皆平等,乃生起大慈悲心。

  【語譯】下方過不可說佛剎無數世界海之外有一個名叫「一切如來圓滿光普照」的世界,此世界中有虛空無礙相智幢王佛。這位佛的信衆中有一位名叫破一切障勇猛智王的菩薩。這位菩薩與世界海無數菩薩一同來到佛所在的大莊嚴重閣,菩薩從一切毛孔中發出「說一切衆生語言海音聲雲」,發出「說一切叁世菩薩修行方便海音聲雲」,發出「說一切菩薩所起願方便海音聲雲」,發出「說一切菩薩成滿清淨波羅蜜方便海音聲雲」,發出「說一切菩薩圓滿行徧一切剎音聲雲」,發出「說一切菩薩成就自在用音聲雲」,發出「說一切如來往詣道場破魔軍衆成等正覺自在用音聲雲」,發出「說一切如來轉*輪契經門名號海音聲雲」,發出「說一切隨應教化調伏衆生法方便海音聲雲」,發出「說一切隨時、隨善根、隨願力普令衆生證得智慧方便海音聲雲」。他們到達佛所在的地方,頂禮佛足,隨即在下方化出顯現一切如來宮殿形像衆寶莊嚴樓閣及一切寶蓮華藏師子之座,頭戴普現道場影摩尼寶冠,與其眷屬結跏趺而坐。

  上方過不可說佛剎無數世界海之外有一個名說佛種性無有盡的世界,此世界中有普智輪光明音佛。在這位佛的信衆中有一位名叫法界差別願的菩薩。這位菩薩與世界海微塵數菩薩一起從他們各自的道場出發來到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在的地方,從一切相好、一切毛孔、一切身分、一切肢節、一切莊嚴具、一切衣服中顯現出毗盧遮那等過去一切諸佛、未來一切諸佛、已得授記、未授記者,顯現出十方一切國土、一切諸佛及其衆會,也顯現出過去行布施波羅蜜及其一切受布施者諸本事海,也顯現出過去行戒波羅蜜諸本事海,也顯現出過去行戒波羅蜜時割截肢體而心卻沒有任何動亂等等本事海,也顯現出過去行精進波羅蜜而勇猛不退諸本事海,也顯現出過去求一切如來禅波羅蜜海而得到成就的諸本事海,也顯現出過去求一切佛所轉*輪所成就之法以及發勇猛心一切皆舍諸本事海,也顯現出過去樂見一切佛、樂行一切菩薩道、樂化一切衆生界諸本事海,也顯現出過去所發一切菩薩大願清淨莊嚴諸本事海,也顯現出過去菩薩所成力波羅蜜勇猛清淨諸本事海,也顯現出過去一切菩薩所修圓滿智波羅蜜諸本事海。如此一切本事海,全部都充滿廣大法界。他們到達佛所在的地方,頂禮佛足,隨即在上方化出一切金剛藏莊嚴樓閣及帝青金剛王蓮華藏師子之座,以一切寶光明摩尼王網覆蓋自己的身體,以用演說叁世如來名摩尼寶王製作的明珠作爲發髻的裝飾,與其眷屬結跏趺而坐。

  上述十方一切菩薩並其眷屬都是從普賢菩薩行願中出生,以淨智眼觀見叁世佛,普聞一切諸佛如來所轉*輪契經海,已經達到菩薩之解脫境界;從念念中顯現出大神變,親近一切諸佛如來,一身充滿一切世界一切如來衆會道場,從一塵中普現一切世間境界,能夠及時而卓有成效地教化成就一切衆生,一毛孔中發出一切如來說法音聲;知曉一切衆生都是如幻的暫時存在,知曉一切佛都是與影一樣的存在,知曉一切諸趣受生都是如夢一樣,知曉一切業報都如同鏡中像一樣,知曉一切諸有的生起、存在如同燃燒時的火焰,知曉一切世界都是變化的。他們成就了如來十力、四無畏,勇猛自在,能發出師子吼,深入無盡辯才大海,證得一切衆生言辭海諸法智;能夠在虛空法界無礙地行動,知曉一切法無有障礙;一切菩薩神通境界都已經清淨,勇猛精進,摧伏魔軍;永遠以智慧了達叁世,知曉一切法猶如虛空,對于一切法沒有違逆的情況發生,對于一切法沒有執與執著;雖勤精進而知曉一切智終無所來,雖觀想境界而知曉一切有都不可能得到;以方便智進入一切法界,以平等智進入一切國土,以自在力使一切世界展轉相入于一切世界;處處受生,見一切世界種種形相;于微細境顯現廣大佛土,于廣大境顯現微細佛土;從一佛的一念得到一切佛威神的加持,完全觀見十方無所迷惑,于剎那頃都能夠往來無礙。這樣的一切菩薩滿聚于逝多林,都是如來威神之力加持的結果。

  【說明】「明集新衆分」結束。

  

舉失顯得分

  于時,上首諸大聲聞──舍利弗①、大目揵連②、摩诃迦葉③、離婆多④、須菩提⑤、阿 樓馱⑥、難陀⑦、劫賓那⑧、迦旃延⑨、富樓那⑩等諸大聲聞,在逝多林皆悉不見如來神力、如來嚴好、如來境界、如來遊戲11、如來神變、如來尊勝、如來妙行12、如來威德、如來住持13、如來淨剎,亦複不見不可思議菩薩境界、菩薩大會、菩薩普入、菩薩普至、菩薩普詣、菩薩神變、菩薩遊戲、菩薩眷屬、菩薩方所、菩薩莊嚴師子座、菩薩宮殿、菩薩住處、菩薩所入叁昧自在、菩薩觀察、菩薩嚬申、菩薩勇猛、菩薩供養14、菩薩受記、菩薩成熟、菩薩勇健、菩薩法身15清淨、菩薩智身圓滿、菩薩願身示現、菩薩色身成就、菩薩諸相具足清淨、菩薩常光衆色莊嚴、菩薩放大光網、菩薩起變化雲、菩薩身徧十方、菩薩諸行圓滿。如是等事,一切聲聞諸大弟子皆悉不見。

  何以故?以善根不同故,本不修習見佛自在善根故,本不贊說十方世界一切佛剎清淨功德故,本不稱歎諸佛世尊種種神變故,本不于生死流轉之中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故,本不令他住菩提心故,本不能令如來種性不斷絕故,本不攝受諸衆生故,本不勸他修習菩薩波羅蜜故,本在生死流轉之時不勸衆生求于最勝大智眼故,本不修習生一切智諸善根故,本不成就如來出世諸善根故,本不得嚴淨佛剎神通智故,本不得諸菩薩眼所知境故,本不求超出世間不共菩提諸善根故,本不發一切菩薩諸大願故,本不從如來加被之所生故,本不知諸法如幻、菩薩如夢故,本不得諸大菩薩廣大歡喜故。如是皆是普賢菩薩智眼境界,不與一切二乘16所共。以是因緣,諸大聲聞不能見、不能知、不能聞、不能入、不能得、不能念、不能觀察、不能籌量、不能思惟、不能分別17;是故,雖在逝多林中,不見如來諸大神變。

  複次,諸大聲聞無如是善根故,無如是智眼故,無如是叁昧故,無如是解脫故,無如是神通故,無如是威德故,無如是勢力故,無如是自在故,無如是住處故,無如是境界故,是故于此不能知、不能見、不能入、不能證、不能住、不能解、不能觀察、不能忍受、不能趣向、不能遊履;又亦不能廣爲他人開闡解說,稱揚示現,引導勸進,令其趣向,令其修習,令其安住,令其證入。何以故?諸大弟子依聲聞乘而出離故,成就聲聞道,滿足聲聞行,安住聲聞果,于無有谛得決定18智,常住實際究竟寂靜,遠離大悲,舍于衆生,住于自事;于彼智慧,不能積集,不能修行,不能安住,不能願求,不能成就,不能清淨,不能趣入,不能通達,不能知見,不能證得。是故,雖在逝多林中對于如來,不見如是廣大神變。

  【章旨】對于上述菩薩所示現的境界,諸聲聞帝子如聾如盲,無法得見。這裏正面闡述了聲聞的局限性。此章爲本品「舉失顯德分」之開始。

  【注釋】①舍利弗:又稱「舍利弗多」,意譯爲「鹫鹭子」、「秋露子」,有些佛典中譯爲「身子」,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稱。

  ②大目揵連:又作「摩诃目犍連」、「大目連」等,意譯爲「天抱」,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稱。

  ③摩诃迦葉:又作「大迦葉」等,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頭陀第一」著稱,行十二頭陀,能堪苦行,以「頭陀第一」著稱。

  ④離婆多:又作「離越多」、「離婆」等,意譯「常作聲」、「所供養」、「室星」。佛弟子之一,爲舍利弗之弟。常坐禅入定,心無錯亂。因其父母祈求離婆多星而得之,故取此名。

  ⑤須菩提: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解空第一」著稱,恒好空定,能通達空義,以「解空第一」著稱。

  ⑥阿 樓馱:又作「阿那律」,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因得天眼,能見十方世界,以「天眼第一」著稱。釋尊的堂兄弟,與阿難同時出家,曾在佛前瞌睡受叱責,遂立誓不眠而致失明,仍勤修不懈,終得天眼。

  ⑦難陀:又稱「阿難陀」、「阿難」,意譯爲「慶喜」、「無染」等,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多聞第一」著稱。

  ⑧劫賓那:又作「劫庀那」、「劫譬那」、「劫比拏」,憍薩羅國人,世尊之弟子,其知星宿之力爲衆僧中第一。

  ⑨迦旃延:又作「摩诃迦旃延」,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能分別深義,發揮佛教教義,以「論義第一」著稱。

  ⑩富樓那:全稱爲「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又稱「彌多羅尼子」等,意譯爲「滿慈子」、「滿禍子」,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說法第一」著稱。

  11遊戲:佛、菩薩藉其神通力以度化衆生而自娛。戲,意謂自在、無礙,含遊化、遊行之意。本經卷五十六舉出菩薩有十種遊戲。

  12如來妙行:即如來所具有的殊妙之行法,指「叁牟尼」,即「身牟尼」、「語牟尼」、「意牟尼」,又稱「叁寂默」。據《集異門足論》卷六之解釋,謂無學之身律儀爲「身寂默」,無學之語律儀爲「語寂默」,無學之心爲「意寂默」。

  13如來住持:指如來安住于世而保持佛法的延續。

  14供養:奉養的意思,對上含有親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對下含有同情、憐措、愛護的意思。佛教中對于供養的分類很多,最流行的是叁種供養的說法:財供養、法供養、觀行供養。財供養,指以世間的財寶、香華等行供養。法供養,指依佛所說的教法,如實奉行,起菩提心,行二利行。觀行供養,指實踐周徧含容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事事無礙的深觀。

  15法身:本是佛的叁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諸佛所證的真如法性之身。菩薩處于候補佛之位,因而此處稱之爲…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