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章旨】善财童子听了这些天众的解释后,疑虑很快消除。善财童子真诚忏悔自己刚纔所产生的罪过,跟从胜热婆罗门的教诲以身投入大火堆。当身体刚刚落到火堆上,善财立即证得了「菩萨寂静乐神通三昧」。胜热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师子奋迅」城中的童女「慈行」,嘱咐善财童子南下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胜热婆罗门继续南下。
【注释】①悔过:忏悔罪过,指为减轻或消除罪业而在佛、僧之前,自述所犯身、口、意等三业的忏悔仪式。
②疑:心所之名,《俱舍论》所列七十五法之一,唯识学百法之一。是指对迷悟因果之理,犹豫而无法决定的心理活动,也就是对于佛教真理犹豫不决之心。
③惧:指「一切恐惧」,迷界的所有众生因心内有烦恼的怨贼,身外则面临生死的苦海,未得安心之宅,常处恐惧之中。
④菩提树:指诸佛成道处的树木,又称「觉树」、「道树」、「道场树」、「佛树」、「思惟树」。释迦牟尼佛成正觉时的菩提树是「阿说他树」,此树别名为「毕钵罗树」或「阿说他树」,盛产于中央印度及孟加拉等地。这种菩提树是常绿乔木,枝叶繁茂,亭亭高耸,周围达二十五呎,树皮稍平滑,呈灰色,叶互生而有长柄,叶身长四吋乃至七吋,宽三吋乃至四吋余,尖端长而尖,叶之表里皆无毛,上面特别平滑而有光泽,叶呈网状脉。花包容在小形壶状之花托内。此外,另有一种菩提树,与前述之菩提树不同,为落叶乔木,茎稍平滑,叶长一至二吋,叶缘呈锯齿状,上面平滑,下面呈白色,密生细毛,花有从叶掖特生的披针形总苞,上出花梗,花梗的前端多分歧。七月开黄褐色的花,结圆形的果实,可以串成念珠,多产于中国北部山地。
⑤善住三昧:据澄观所说,「善住三昧者,上不依山下不依火,正处于空即显般若,离于二边无所住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二。)善住,安定、安住之意。
⑥寂静乐神通三昧:据澄观所说,「善住寂静乐神通三昧者,亲证般若实体,即性净涅槃故云『寂静乐』,而大用无涯故云『神通』。」(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二。)
⑦菩萨无尽轮解脱:此法门之所以命名为「无尽轮」,是有两重象征含义的:「一智轮摧惑,照其本源无可尽故;二反常智用,用周法界,无有尽故;圆转不已,所以名『轮』。」(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二下)
⑧金刚藏那罗延:是具有大力的印度古神,又作「那罗延那天」、「那罗野拿天」,意译为「坚固力士」、「金刚力士」、「钩锁力士」、「人中力士」。据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六载,那罗延是欲界中之天名,又称「毗纽天」。凡是欲求多力者,如精诚祈祷、供养此天,则多获神力。同书卷四十一描述了其形像,此天多力,身为绿金色,有八臂,乘金翅鸟,手持斗轮及种种器杖,常与阿修罗王战争。以那罗延天具有大力之故,中国佛教后来将其与密迹金刚共称为二王尊,安置于寺门。
⑨风轮:为大地四轮之一,位于世界的最底部。佛教以为,世界之所以能够生成是因为有空轮、风轮、水轮、金轮「四轮」的执持,在四轮之上乃有九山八海。风轮其广无数,厚有十六亿逾缮那。其体坚密,假令有一大诺健那,以金刚轮奋威击之,则金刚碎尽,而风轮无损。「轮」是指其形横圆、其体坚密之义。
⑩师子奋迅:本是佛所具的三昧神力之名,此处是指「师子幢王」所居住的地方,以之表征「振动照耀住持世界自在无畏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二。)
11慈行:据澄观说,此处之所以以「慈行」为童女之名,是因为此童女「知众生根令其调伏。『慈』为『行』故,智中生悲便能处世无染,是谓童女以学如来十种智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三二。)
【语译】这时,善财童子听到如此美妙的法门,心中非常欢喜,就在胜热婆罗门的住所,发起真正的善知识之心,头顶礼敬胜热,这样唱道:「我刚纔在大圣善知识的住所产生了不好的想法,请求圣者允许我悔过!」
当时,胜热婆罗门随即为善财说出这样的偈颂:「若有诸菩萨,顺善知识教,一切无疑惧,安住心不动。当知如是人,必获广大利,坐菩提树下,成于无上觉。」
这时,善财童子立即登上刀山,自己投身于大火堆;善财童子的身体还未到半空中,就获得了菩萨善住三昧;其身体刚刚接触到火焰,又获得了菩萨寂静乐神通三昧。善财童子说:「很神奇!圣者!面对这样的刀山及大火聚,我的身体接触时却感到安宁、稳定、快乐。」
这时,胜热婆罗门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只是知晓这一菩萨无尽轮解脱法门。进入这样的菩萨功德火焰,能够完全烧尽一切众生的见惑,使其永远不会退转,获得无边际的心,无懈怠之心,无怯弱之心,发起如同金刚藏那罗延样的心,很迅速修习诸行,没有任何犹豫延迟之想法,其大愿就如同风轮完全持一切精进大誓,使其永远不会退转。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之行呢?善男子!在此再向南行进,有一座名叫『师子奋迅』的城市,此城之中有一位名叫『慈行』的童女。你可以前往他那里,向他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胜热婆罗门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致敬。之后,善财童子辞别了胜热婆罗门,继续向南方行进。
【说明】善财童子第十参——胜热婆罗门会,至此叙述完毕。胜热婆罗门给善财宣讲的「菩萨无尽轮解脱门」,是进入「十住」第九住——「法王子住」的方法。「法王子住」,又作「渝罗阇菩萨法住」、「了生住」,自初发心住至第四「生贵住」,称为入圣胎;自第五「方便具足住」至第八「童真住」,称为长养圣胎;而此「法王子住」则相形具足,于焉出胎;犹如从佛王之教中生解,乃绍隆佛位。
《华严经》卷六十五 入法界品之六
【题解】
本卷主要包括《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会的内容,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十一至第十五参的内容。
第十一参为「慈行童女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南下到达师子奋迅城,进入师子幢王的宫殿,至诚礼拜慈行童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慈行童女先从总体上为善财童子大致说明这一「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的境界,然后分一百一十八门「陀罗尼」,详细地对这一法门之境界以及功能作了说明。所谓「陀罗尼」,意译「总持」、「能持」、「能遮」,是指能够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慈行童女给善财宣讲的「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是进入「十住」第十住——「灌顶住」的方法。进入「灌顶住」的菩萨已可列名为佛子,堪行佛事,故佛以智水为之灌顶;犹如剎帝利王子之受权灌顶。
第十二参为「善见比丘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南下到达三眼国,在树林中发现了被天众、龙众围绕的善见比丘。因为善见比丘已经完成了「十住」修行,所以初具佛、菩萨之「相」、「好」。善财童子向善见比丘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善见比丘给善财宣讲的「菩萨随顺智慧灯解脱」,是进入「十行」第一行——「欢喜行」的方法。所谓「欢喜行」是指在前述「十住」修行的基础上,以无量如来之妙德,随顺十方,作大施主,能舍一切,三时无悔,令所有众生欢敬。
第十三参为「自在主童子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南下到达名闻国,找到了正在与一万名童子聚沙成堆的自在主童子。善财童子向自在主童子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自在主童子向善财童子显示了自己所修的「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门」的殊胜功用,其主旨为以戒、智之功德利益众生。自在主童子教给善财童子的这一法门是进入「十行」第二行——「饶益行」的方法。所谓「饶益行」即善能利益一切众生,是说持净戒伏众魔,使一切众生立无上戒,得不退地,饶益自他。
第十四参为「具足优婆夷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南下到达海住城,进入具足优婆夷所住所,看到优婆夷的罕见身相以及身前所置的一具小器,一万童女围绕着具足优婆夷。善财童子礼拜具足优婆夷后,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具足优婆夷可以随众生的欲乐以一小器具生出无尽的物品,满足无数众生、声闻、缘觉的各种愿望。具足优婆夷以其身边的童女为例让善财童子亲眼观见此法门的神奇功用。具足优婆夷给善财宣讲的「菩萨无尽福德藏解脱门」,是进入「十行」第三行——「无违逆行」的方法。所谓「无违逆行」,又称「无瞋恨行」、「无恚恨行」,是指修忍辱离瞋,谦卑恭敬,不害自他,对怨能忍,以德报怨。
第十五参「明智居士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南下到达大兴城,在大兴城的街道上看到明智居士的罕见身相、豪华的装饰以及陪侍的天众、人众。善财童子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明智居士可以满足众生一切欲乐、一切所请。明智居士以其会众为例让善财童子亲眼观见「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的神奇功用。明智居士给善财宣讲的「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法门」,是进入「十行」第四行——「无屈挠行」的方法。所谓「无屈挠行」,又作「无尽行」,是指虽然多劫受诸剧苦,仍勤修精进,发心度一切众生,广摄善法,令至大涅槃而无松懈。
善财童子第十一参:慈行童女会
尔时,善财童子于善知识所,起最极尊重心,生广大清净解,常念大乘,专求佛智,愿见诸佛,观法境界,无障碍智常现在前,决定了知诸法实际、常住际①、一切三世诸剎那际、如虚空际、无二际②、一切法无分别际、一切义无障碍际、一切劫…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