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章旨】善財童子聽了這些天衆的解釋後,疑慮很快消除。善財童子真誠忏悔自己剛纔所産生的罪過,跟從勝熱婆羅門的教誨以身投入大火堆。當身體剛剛落到火堆上,善財立即證得了「菩薩寂靜樂神通叁昧」。勝熱又向善財童子舉薦「師子奮迅」城中的童女「慈行」,囑咐善財童子南下前去拜訪。善財童子于是告別勝熱婆羅門繼續南下。
【注釋】①悔過:忏悔罪過,指爲減輕或消除罪業而在佛、僧之前,自述所犯身、口、意等叁業的忏悔儀式。
②疑:心所之名,《俱舍論》所列七十五法之一,唯識學百法之一。是指對迷悟因果之理,猶豫而無法決定的心理活動,也就是對于佛教真理猶豫不決之心。
③懼:指「一切恐懼」,迷界的所有衆生因心內有煩惱的怨賊,身外則面臨生死的苦海,未得安心之宅,常處恐懼之中。
④菩提樹:指諸佛成道處的樹木,又稱「覺樹」、「道樹」、「道場樹」、「佛樹」、「思惟樹」。釋迦牟尼佛成正覺時的菩提樹是「阿說他樹」,此樹別名爲「畢缽羅樹」或「阿說他樹」,盛産于中央印度及孟加拉等地。這種菩提樹是常綠喬木,枝葉繁茂,亭亭高聳,周圍達二十五呎,樹皮稍平滑,呈灰色,葉互生而有長柄,葉身長四吋乃至七吋,寬叁吋乃至四吋余,尖端長而尖,葉之表裏皆無毛,上面特別平滑而有光澤,葉呈網狀脈。花包容在小形壺狀之花托內。此外,另有一種菩提樹,與前述之菩提樹不同,爲落葉喬木,莖稍平滑,葉長一至二吋,葉緣呈鋸齒狀,上面平滑,下面呈白色,密生細毛,花有從葉掖特生的披針形總苞,上出花梗,花梗的前端多分歧。七月開黃褐色的花,結圓形的果實,可以串成念珠,多産于中國北部山地。
⑤善住叁昧:據澄觀所說,「善住叁昧者,上不依山下不依火,正處于空即顯般若,離于二邊無所住故。」(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二。)善住,安定、安住之意。
⑥寂靜樂神通叁昧:據澄觀所說,「善住寂靜樂神通叁昧者,親證般若實體,即性淨涅槃故雲『寂靜樂』,而大用無涯故雲『神通』。」(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二。)
⑦菩薩無盡輪解脫:此法門之所以命名爲「無盡輪」,是有兩重象征含義的:「一智輪摧惑,照其本源無可盡故;二反常智用,用周法界,無有盡故;圓轉不已,所以名『輪』。」(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二下)
⑧金剛藏那羅延:是具有大力的印度古神,又作「那羅延那天」、「那羅野拿天」,意譯爲「堅固力士」、「金剛力士」、「鈎鎖力士」、「人中力士」。據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六載,那羅延是欲界中之天名,又稱「毗紐天」。凡是欲求多力者,如精誠祈禱、供養此天,則多獲神力。同書卷四十一描述了其形像,此天多力,身爲綠金色,有八臂,乘金翅鳥,手持鬥輪及種種器杖,常與阿修羅王戰爭。以那羅延天具有大力之故,中國佛教後來將其與密迹金剛共稱爲二王尊,安置于寺門。
⑨風輪:爲大地四輪之一,位于世界的最底部。佛教以爲,世界之所以能夠生成是因爲有空輪、風輪、水輪、金輪「四輪」的執持,在四輪之上乃有九山八海。風輪其廣無數,厚有十六億逾繕那。其體堅密,假令有一大諾健那,以金剛輪奮威擊之,則金剛碎盡,而風輪無損。「輪」是指其形橫圓、其體堅密之義。
⑩師子奮迅:本是佛所具的叁昧神力之名,此處是指「師子幢王」所居住的地方,以之表征「振動照耀住持世界自在無畏故」。(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二。)
11慈行:據澄觀說,此處之所以以「慈行」爲童女之名,是因爲此童女「知衆生根令其調伏。『慈』爲『行』故,智中生悲便能處世無染,是謂童女以學如來十種智故。」(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七,《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叁二。)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聽到如此美妙的法門,心中非常歡喜,就在勝熱婆羅門的住所,發起真正的善知識之心,頭頂禮敬勝熱,這樣唱道:「我剛纔在大聖善知識的住所産生了不好的想法,請求聖者允許我悔過!」
當時,勝熱婆羅門隨即爲善財說出這樣的偈頌:「若有諸菩薩,順善知識教,一切無疑懼,安住心不動。當知如是人,必獲廣大利,坐菩提樹下,成于無上覺。」
這時,善財童子立即登上刀山,自己投身于大火堆;善財童子的身體還未到半空中,就獲得了菩薩善住叁昧;其身體剛剛接觸到火焰,又獲得了菩薩寂靜樂神通叁昧。善財童子說:「很神奇!聖者!面對這樣的刀山及大火聚,我的身體接觸時卻感到安甯、穩定、快樂。」
這時,勝熱婆羅門告訴善財童子說:「善男子!我只是知曉這一菩薩無盡輪解脫法門。進入這樣的菩薩功德火焰,能夠完全燒盡一切衆生的見惑,使其永遠不會退轉,獲得無邊際的心,無懈怠之心,無怯弱之心,發起如同金剛藏那羅延樣的心,很迅速修習諸行,沒有任何猶豫延遲之想法,其大願就如同風輪完全持一切精進大誓,使其永遠不會退轉。我爲什麼能夠知曉、能夠宣說這一功德之行呢?善男子!在此再向南行進,有一座名叫『師子奮迅』的城市,此城之中有一位名叫『慈行』的童女。你可以前往他那裏,向他請教: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這時,善財童子頂禮勝熱婆羅門的雙足,在其周圍繞行無數圈致敬。之後,善財童子辭別了勝熱婆羅門,繼續向南方行進。
【說明】善財童子第十參——勝熱婆羅門會,至此敘述完畢。勝熱婆羅門給善財宣講的「菩薩無盡輪解脫門」,是進入「十住」第九住——「法王子住」的方法。「法王子住」,又作「渝羅阇菩薩法住」、「了生住」,自初發心住至第四「生貴住」,稱爲入聖胎;自第五「方便具足住」至第八「童真住」,稱爲長養聖胎;而此「法王子住」則相形具足,于焉出胎;猶如從佛王之教中生解,乃紹隆佛位。
《華嚴經》卷六十五 入法界品之六
【題解】
本卷主要包括《入法界品》「末會」中的第十二、十叁、十四、十五、十六會的內容,即善財童子「五十叁參」中的十一至第十五參的內容。
第十一參爲「慈行童女會」:善財童子經過長途跋涉南下到達師子奮迅城,進入師子幢王的宮殿,至誠禮拜慈行童女,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慈行童女先從總體上爲善財童子大致說明這一「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的境界,然後分一百一十八門「陀羅尼」,詳細地對這一法門之境界以及功能作了說明。所謂「陀羅尼」,意譯「總持」、「能持」、「能遮」,是指能夠總攝憶持無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慈行童女給善財宣講的「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是進入「十住」第十住——「灌頂住」的方法。進入「灌頂住」的菩薩已可列名爲佛子,堪行佛事,故佛以智水爲之灌頂;猶如剎帝利王子之受權灌頂。
第十二參爲「善見比丘會」:善財童子經過長途跋涉南下到達叁眼國,在樹林中發現了被天衆、龍衆圍繞的善見比丘。因爲善見比丘已經完成了「十住」修行,所以初具佛、菩薩之「相」、「好」。善財童子向善見比丘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善見比丘給善財宣講的「菩薩隨順智慧燈解脫」,是進入「十行」第一行——「歡喜行」的方法。所謂「歡喜行」是指在前述「十住」修行的基礎上,以無量如來之妙德,隨順十方,作大施主,能舍一切,叁時無悔,令所有衆生歡敬。
第十叁參爲「自在主童子會」:善財童子經過長途跋涉南下到達名聞國,找到了正在與一萬名童子聚沙成堆的自在主童子。善財童子向自在主童子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自在主童子向善財童子顯示了自己所修的「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門」的殊勝功用,其主旨爲以戒、智之功德利益衆生。自在主童子教給善財童子的這一法門是進入「十行」第二行——「饒益行」的方法。所謂「饒益行」即善能利益一切衆生,是說持淨戒伏衆魔,使一切衆生立無上戒,得不退地,饒益自他。
第十四參爲「具足優婆夷會」:善財童子經過長途跋涉南下到達海住城,進入具足優婆夷所住所,看到優婆夷的罕見身相以及身前所置的一具小器,一萬童女圍繞著具足優婆夷。善財童子禮拜具足優婆夷後,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具足優婆夷可以隨衆生的欲樂以一小器具生出無盡的物品,滿足無數衆生、聲聞、緣覺的各種願望。具足優婆夷以其身邊的童女爲例讓善財童子親眼觀見此法門的神奇功用。具足優婆夷給善財宣講的「菩薩無盡福德藏解脫門」,是進入「十行」第叁行——「無違逆行」的方法。所謂「無違逆行」,又稱「無瞋恨行」、「無恚恨行」,是指修忍辱離瞋,謙卑恭敬,不害自他,對怨能忍,以德報怨。
第十五參「明智居士會」:善財童子經過長途跋涉南下到達大興城,在大興城的街道上看到明智居士的罕見身相、豪華的裝飾以及陪侍的天衆、人衆。善財童子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明智居士可以滿足衆生一切欲樂、一切所請。明智居士以其會衆爲例讓善財童子親眼觀見「隨意出生福德藏解脫門」的神奇功用。明智居士給善財宣講的「隨意出生福德藏解脫法門」,是進入「十行」第四行——「無屈撓行」的方法。所謂「無屈撓行」,又作「無盡行」,是指雖然多劫受諸劇苦,仍勤修精進,發心度一切衆生,廣攝善法,令至大涅槃而無松懈。
善財童子第十一參:慈行童女會
爾時,善財童子于善知識所,起最極尊重心,生廣大清淨解,常念大乘,專求佛智,願見諸佛,觀法境界,無障礙智常現在前,決定了知諸法實際、常住際①、一切叁世諸剎那際、如虛空際、無二際②、一切法無分別際、一切義無障礙際、一切劫…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