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十地品 《華嚴經》卷第叁十九 十地品之六▪P16

  ..續本文上一頁而無佛智故,十地即智海也。」(澄觀《華嚴經疏》卷四十四)

  第五,「珠喻」,以「大摩尼珠」的十種相狀爲譬喻說明十地的八種功能以及十地之相與佛智之體的「非一非異」的關系。關于「轉淨堅固功德」的涵義,澄觀解釋說:「四、珠喻『轉盡堅固功德』,謂從初地轉至法雲,障盡證堅故。」「四、珠喻。唯是一珠,前、後之異;唯一智體,前、後增明。喻雖無差別不礙差別。」(澄觀《華嚴經疏》卷四十四)

  十八、地利益分

  「佛子!此集一切種、一切智功德菩薩行法門品,若諸衆生不種善根不可得聞。」

  解脫月菩薩言:「聞此法門,得幾所福?」

  金剛藏菩薩言:「如一切智所集福德,聞此法門福德如是。何以故?非不聞此功德法門而能信解、受持、讀誦,何況精進、如說修行!是故當知,要得聞此集一切智功德法門,乃能信解、受持、修習,然後至于一切智地。」

  【章 旨】從此章開始進入「地利益分」的內容。「地利益分」即宣講修行十地能夠帶來的利益。世親《十地經論》卷十二解釋說:「是中『地利益』者,有二種:一、生信功德。二、供養功德。」世親是從經義的角度作的概括。而澄觀《華嚴經疏》卷四十四又從經文段落結構的角度將「地利益分」又分爲叁方面:「初,顯法利益。二、『如世界』下,結通十方。叁、『爾時複以』下,他方來證。」第一「顯法利益」部分則包括「生信功德」與「供養功德」兩方面的內容。此章與下一章爲「生信功德」的內容。此章的內容是「說益生信」,「謂欲令物生決定信,故說利益。」在此章,金剛藏菩薩應解脫月菩薩的提問,向會衆宣說了聞聽此十地法門能夠得到的利益。

  【語 譯】金剛藏菩薩繼續給會衆說:「佛子!這一集一切種、一切智功德的菩薩行法門品,如果諸衆生不種植善根是不可能聽聞的。」

  解脫月菩薩說:「聽聞此法門,可以獲得多少福呢?」

  金剛藏菩薩回答說:「如一切智所聚集的福德一樣,聽聞此法門的福德也是如此。爲什麼緣故呢?不是菩薩是不能聽聞此功德法門的,也是不能信解、受持、讀誦的,何況精進、如說修行呢!因此緣故,應當知曉,只要得以聽聞此集一切智功德法門,並且能夠信解、受持、修習,然後就會達到一切智地。」

  爾時,佛神力故,法如是故,十方各有十億佛刹微塵數世界六種十八相動。所謂:動、徧動、等徧動①,起、徧起、等徧起,湧、徧湧、等徧湧,震、徧震、等徧震,吼、徧吼、等徧吼,擊、徧擊、等徧擊。

  【章 旨】此章爲「生信功德」的第二部分「動地生信」的內容。澄觀解釋說:「『動地生信』中,佛力爲緣而動地者,亦爲生信故。又法如是者,亦是因也。」(澄觀《華嚴經疏》卷四十四)此章所言的六種十八種動相是《華嚴經》中的獨有內容。世親說,佛以神力生此六種十八動相的目的是爲了化度四類衆生,由于衆生根機不同,而有這些層次分別而複雜的動相。世親《十地經論》卷十二解釋說:「器世間中,依四種衆生聚:一、依『不善衆生』。二、依『信種種天衆生』。叁、依『我慢衆生』。四、依『咒術衆生』。爲此衆生下、中、上次第差別故,動乃至吼。」

  【注 釋】①等徧動 一般而言,「等」有「平等」、「等級」、「等類」之義。然此處的「等」應該以《雜阿毗昙心論》卷六所言來解釋。劉宋僧伽跋摩等譯《雜阿毗昙心論》卷六解釋說:「『等』者,衆事聚會義也。」這樣,此中的「等徧動」就是所有「徧動」的聚集。此章的其余五種「等」字也應該如此理解。

  【語 譯】那時,由于佛神力的緣故,法如此的緣故,十方各有十億佛刹微塵數世界的六種十八動相。這些動相是:動、徧動、等徧動,起、徧起、等徧起,湧、徧湧、等徧湧,震、徧震、等徧震,吼、徧吼、等徧吼,擊、徧擊、等徧擊。

  雨衆天華、天鬘、天衣,及諸天寶莊嚴之具、幢幡、缯蓋。奏天妓樂,其音和雅,同時發聲,贊一切智地所有功德。

  【章 旨】此章爲「顯法利益」的第二方面「供養功德」,天衆由于聽聞十地的法門而降下無數供養具,並且響起天樂,稱贊一切智地的所有功德。

  【語 譯】這時,從天上降下許多天華、天鬘、天衣以及諸天的寶貴的莊嚴之具、幢幡、缯蓋。演奏天樂,其音和雅,同時發聲,稱贊一切智地的所有功德。

  如此世界他化自在天王宮演說此法,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亦如是。

  【章 旨】此章是「地利益分」的第二層次「結通十方」的內容。不僅僅是在自在天宮演說十地之法,也在十方所有世界演說此十地之法。

  【語 譯】那時,不僅僅在他化自在天王宮演說此十地之法,十方所有一切世界都在演說此十地之法。

  爾時,複以佛神力故,十方各十億佛刹微塵數世界外,有十億佛刹微塵數菩薩而來此會,作如是言:「善哉!善哉!金剛藏!快說此法。我等悉亦同名『金剛藏』,所住世界各各差別,悉名『金剛德』,佛號『金剛幢』。我等住在本世界中,皆承如來威神之力而說此法,衆會悉等,文字句義與此所說無有增減;悉以佛神力而來此會,爲汝作證。如我等今者入此世界,如是十方一切世界悉亦如是而往作證。」

  【章 旨】此章爲「地利益分」的第叁層次「他方來證」的內容。由于佛的神力,十方各十億佛刹微塵數世界外的十億佛刹微塵數菩薩來到此會爲金剛藏菩薩作證,證實金剛藏菩薩所說十地之法的真實無虛。

  【語 譯】那時,又由于佛神力的緣故,十方各十億佛刹微塵數世界之外,有十億佛刹微塵數菩薩前來此會,這樣說道:「好啊!好啊!金剛藏!快說此法。我等也全都同名『金剛藏』,所住世界雖然各各不同,但全都名爲『金剛德』,佛的號爲『金剛幢』。我等住在本世界中,都禀承如來的威神之力而演說此法,衆會等等,甚至文字句義,與在此會所說的無有任何增減。我們全部憑借佛的神力而前來此會,爲你作證。如我等今者進入此世界,我們也全部前往十方一切世界作證。」

  【說 明】「地利益分」部分的內容,金剛藏菩薩至此全部宣講完畢。在此,將其基本內容小結如後:

  第一,「地利益分」即宣講修行十地能夠帶來的利益。世親《十地經論》卷十二解釋說:「是中『地利益』者,有二種:一、生信功德。二、供養功德。」世親這是從經義的角度作的概括。而澄觀《華嚴經疏》卷四十四又從經文段落結構的角度將「地利益分」又分爲叁方面:「初,顯法利益。二、『如世界』下,結通十方。叁、『爾時複以』下,他方來證。」

  第二,「地利益分」的第一層次「顯法利益」。包括「生信功德」與「供養功德」兩方面的內容。

  其一,「生信功德」又分爲「說益生信」與「動地生信」兩部分。「說益生信」是言「欲令物生決定信,故說利益。」(澄觀《華嚴經疏》卷四十四)在此,金剛藏菩薩應解脫月菩薩的提問,向會衆宣說了聞聽此十地法門能夠得到的利益。此部分所言的六種十八種動相是《華嚴經》中的獨有內容。世親說,佛以神力生此六種十八動相的目的是爲了化度四類衆生,由于衆生根機不同,而有這些層次分別而複雜的動相。世親解釋說:「器世間中,依四種衆生聚:一、依『不善衆生』。二、依『信種種天衆生』。叁、依『我慢衆生』。四、依『咒術衆生』。爲此衆生下、中、上次第差別故,動乃至吼。」(世親《十地經論》卷十二)

  其二,「供養功德」,天衆由于聽聞十地的法門而降下無數供養具,並且響起天樂,稱贊一切智地的所有功德。

  第叁,「地利益分」的第二層次「結通十方」。不僅僅是在自在天宮演說十地之法,十方所有世界都在演說此十地之法。

  第四,「地利益分」的第叁層次「他方來證」。由于佛的神力,十方各十億佛刹微塵數世界外的十億佛刹微塵數菩薩來到此會爲金剛藏菩薩作證,證實金剛藏菩薩所說十地之法的真實無虛。

  十九、重頌分

  爾時,金剛藏菩薩觀察十方一切衆會,普周法界,欲贊歎發一切智智心①,欲示現菩薩境界②,欲淨治菩薩行力③,欲說攝取一切種智道④,欲除滅一切世間垢⑤,欲施與一切智⑥,欲示現不思議智莊嚴⑦,欲顯示一切菩薩諸功德⑧,欲令如是地義轉更開顯⑨,承佛神力而說頌言:

  「其心寂滅恒調順,平等無礙如虛空,離諸垢濁住于道,此殊勝行汝應聽。」

  【章 旨】此章之後爲第十「法雲地」以及此〈十地品〉的第十七、第十八部分內容的「重頌分」。金剛藏菩薩爲了使會衆更加清晰地把握此義,而以偈頌的形式再次宣說第十地「法雲地」的修行方法以及所得之果。在偈頌前面的導語,分別概括了十地的概要。重頌部分共四十二頌分爲叁大部分。依據澄觀的判釋,此章一頌爲「總贊勸聽」。(澄觀《華嚴經疏》卷四十四)

  【注 釋】①欲贊歎發一切智智心 依據澄觀的解釋,此句對應于初地「歡喜地」。即金剛藏菩薩想在此會中爲會衆再總結初地的修行內容。②欲示現菩薩境界 依據澄觀《華嚴經疏》卷四十四的解釋,此句對應于第二「離垢地」,「次句即二地。以『叁聚戒』爲行境故。」即金剛藏菩薩想在此會中爲會衆再總結第二地的修行內容,即「戒行」。③欲淨治菩薩行力 依據澄觀的解釋,此句對應于第叁「發光地」、第四「焰慧地」,「叁、即叁、四二地『厭』、『禅』,出世智皆淨治行力故。」(澄觀《華嚴經疏》卷四十四)即金剛藏菩薩想在此會中爲會衆再總結第叁、四地的修行內容,第叁地以「厭行」爲特征,第四地以「禅定」爲特征。④欲說攝取一切種智道 依據澄觀的解釋,此句對應于第五「難勝地」,「四、即五地,五明成種智故。」(澄觀《華嚴經疏》卷四十四)即金剛藏菩薩想在此會中爲會衆再總結第五地的修行內容,即以「五明」修成「一切種智」。⑤欲除滅一切世間垢 依據澄觀《華嚴經疏》卷四十四的解釋,此句對應于第六「現前地」,「五、即六地,般若…

《新譯華嚴經十地品 《華嚴經》卷第叁十九 十地品之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