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卷第三十八 十地品之五▪P10

  ..续本文上一页臣民诸庄严具无与等者②;此地菩萨所有善根亦复如是,一切二乘乃至第七地菩萨所有善根无能及者,以住此地大智光明,普灭众生烦恼黑暗,善能开阐智慧门故。」

  【章 旨】此「辨地果」部分也称「校量胜分」,其涵义为「菩萨住此地中,胜声闻、辟支佛故。」(世亲《十地经论》卷三)此章为「调柔果利益胜」的主体——「调柔行」的内容。「调柔」的语言涵义是「和柔」、「和顺」、「调和顺适」。「调柔果」是指本地修行所得之果调和顺适。本章即「调柔行」,含有三层涵义:第一,「常得现见无量诸佛」为「练行缘」。第二,「能练行」,包含「供养诸佛」)、「得于如来甚深法藏」以及「受世界差别等无量法明」等三方面的内容。第三,「所炼净」,内容为「所有善根转增明净」。

  【注 释】①受世界差别等无量法明 此地菩萨由于获得了如来甚深的法藏,因此而跟从诸佛摄受了观察无限差别世界之无量法的光明。澄观所说的「等取众生、智正觉故」,即就是指菩萨于第八地所证得的「器世间自在行」、「众生世间自在行」以及「智正觉自在行」。而世亲所说的:「『从诸佛受本世界差别等诸法明』者,彼因相故」,如澄观的理解是「以所受法为自在因故。」②譬如真金治作宝冠置阎浮提主圣王顶上一切臣民诸庄严具无与等者 关于此譬喻的涵义,澄观在世亲解释的基础上说:「喻中,『真金作阎浮主冠』者,喻『得清净地身心胜故』。以此地中,报行纯熟,三世间自在故,特加于『王』。『无与等者』,喻『善根光明,转更明净』。」(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一)这是说,在此地中,菩萨获得了殊胜的清净身心,在三世之间自由自在,就如同国王。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佛子!菩萨住于此不动地之后,凭借三昧之力,常常得以观见无量诸佛,永远不舍弃远离诸佛,而是承事供养诸佛。具体言之,此地菩萨在每一劫、每一世界之中,得以观见无量百佛、无量千佛,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佛。」

  「菩萨在诸佛所在的地方,恭敬尊重诸佛,承事供养诸佛,一切资生都完全奉献给佛。菩萨在诸佛所在的地方,获得了如来甚深的法藏,因此而跟从诸佛摄受了观察无限差别世界之无量法的光明。如果有询问、探讨世界的不同如此等等事的,都不能使其屈服。」

  「如此经过无量百劫、无量千劫,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转增明净。譬如以真金制作宝冠,置于阎浮提主圣王的头顶上,一切臣民的所有用来装饰的物品都无法与其相媲美。此地菩萨的所有善根也是如此,一切声闻、缘觉二乘,甚至第七地菩萨的所有善根,也是无法赶得上的,因为此地菩萨凭借住于此地的大智慧之光明,完全灭除了众生烦恼的黑暗,善于并且能够开发阐扬众生的智慧之门。」

  「佛子!譬如千世界主大梵天王,能普运慈心,普放光明,满千世界①。此地菩萨亦复如是,能放光明,照百万佛刹微尘数世界,令诸众生灭烦恼火而得清凉。」

  【章 旨】此章为「调柔果利益胜」的第二部分——「教智净」的内容,其基本涵义是「以此地成就证净,从体起用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八)此中,「智」为「体」,「教」为「用」,以此地所证得的「智」熄灭众生的烦恼而使其获得清凉。

  【注 释】①譬如千世界主大梵天王能普运慈心普放光明满千世界 关于此譬喻,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二在世亲解释的基础上说:「梵王普放光明者,胜前『日光』。一、多故。二、净故。三、广故。」「日光」指第七地对于「方便智」的譬喻。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佛子!譬如大千世界之主大梵天王,能够完全运用自己的慈心,普徧地放出光明,充满大千世界。此地菩萨也是如此,能够放出光明,照耀百万佛土微尘数的世界,使诸众生熄灭烦恼之火而获得清凉。」

  「此菩萨,十波罗蜜中,愿波罗蜜①增上。余波罗蜜非不修行,但随力随分。」

  「是名『略说诸菩萨摩诃萨第八不动地』。若广说者,经无量劫不可穷尽。」

  【章 旨】此章为「调柔果利益胜」的第三、第四部分——「别地行相」和「结说地名」的内容。在本章中,金刚藏菩萨指出,进入此地的菩萨,其所修的十种波罗蜜多中,以「愿波罗蜜多」为主。

  【注 释】①愿波罗蜜 又作「钵罗尼陀那波罗蜜多」,十种波罗蜜多之一。是指菩萨以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誓愿,来到达彼岸之大行。八十卷《华严经》卷十八列举出了「愿波罗蜜多」所具的「十德」:其一,完全、全部成就一切众生。其二,完全、全部庄严一切世界。其三,完全、全部供养一切诸佛。其四,完全通达无障碍法。其五,完全修习遍布法界之行。其六,身恒住穷尽未来劫。其七,其智慧全部知一切众生的心念。其八,完全觉悟而超越流转与还灭。其九,完全、全部示现一切国土。其十,完全证得如来的智慧。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此地的菩萨所修行的十种波罗蜜多中,愿波罗蜜多居多。其余的九种波罗蜜,并非不修行,只是谓随能力、资质之限度而行罢了。」

  「佛子!这就是『略说菩萨摩诃萨第八不动地』的内容。如果广泛全面地言说,即便是经过无量劫也是不可穷尽的。」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地,多作大梵天王,主千世界,最胜自在,善说诸义,能与声闻、辟支佛、诸菩萨波罗蜜道;若有问难世界差别,无能退屈。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乃至不离念一切种、一切智智。」

  「复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

  【章 旨】此章与下章为「摄报果利益胜」的内容。关于其涵义,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解释说:「王位之身酬因,名『报』;因成纳果,故名为『摄』。」此章从两方面宣说「果胜」:第一为「上胜身」,即上等的「身」报,经文中的「大梵天王」。第二为「上胜果」,如经文中所言的「善说诸义,能与声闻、辟支佛、诸菩萨波罗蜜道」等等。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佛子!菩萨摩诃萨住于此地,大多作为大梵天王,主宰大千世界,最殊胜最自在,善于为众生演说佛法的涵义,能够给予声闻、辟支佛、诸菩萨证入波罗密多的方法、途径。如果有询问、探讨世界的不同如此等等事的,都不能使其屈服。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四摄法,如此一切诸所作业,都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甚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佛智)。」

  「菩萨又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应当在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甚至为一切智智(佛智)的依止者。』」

  「此菩萨若以发起大精进力,于一念顷,得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三昧,乃至示现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以为眷属。」

  【章 旨】此章为「摄报果利益胜」的第二部分「禅定果胜」的内容。世亲将其归纳为:「菩萨禅定胜业。胜业有二种:一者,三昧胜。所谓『于一念间得百三昧』,得三昧自在力故。二者,三昧所作胜,谓见百佛等,以得是三昧力故。」(参见世亲《十地经论》卷三;此为世亲对初地的相关部分的解释,关于第八地,经文中,「百」递进为「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而「三昧所作胜」则同样是从「自利」与「利他」两个层面来说明的。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这些菩萨如果发起大精进之力,在一念之间,就得以进入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三昧,甚至示现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个菩萨作为自己的眷属。」

  「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是数,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章 旨】此章为「愿智果利益胜」的内容。关于其涵义,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解释说:「内证愿力,教智自在;又以愿力助智,令业用无边,故称『愿智』。」所谓「愿智」就是以大愿之力辅助所证智慧。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如果菩萨凭借殊胜的大愿之力自在示现,就可以超过前述所说的『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的数字,甚至花费百千亿那由他劫的时间都无法计算清楚。」

  【说 明】此「辨地果」部分也称「校量胜分」,其涵义为彰显此地所证境界远远胜过声闻、辟支佛,也胜过第五地。其内容包含「调柔果」、「摄报果」、「愿智果」三部分。所谓「调柔果」是指本地修行所得之果调和顺适。进入第八地的菩萨所修的十种波罗蜜多中,以「愿波罗蜜多」为主。所谓「摄报果」是指「王位之身酬因,名『报』;因成纳果,故名为『摄』。」(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所谓「愿智果」就是以大愿之力辅助所证智慧之果。

  (四)、重颂分

  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七地修治方便慧,善集助道大愿力,复得人尊所摄持,为求胜智登八住。功德成就恒慈愍,智慧广大等虚空。」

  【章 旨】此章之后为第八「不动地」的「重颂分」。金刚藏菩萨为了会众更加清晰地把握此义,而以偈颂的形式再次宣说第八地「不动地」的修行方法以及所得之果。二十二颂分为三大部分。从此章一颂开始的十八颂半颂「明地行」部分的内容。此章的一偈半颂「明地行」的第一层次「总明方便作集地分」的内容。在此章,金刚藏菩萨向会众总结了菩萨在前七地修行中的所证,前七地共同的所证与各地各别的所证都是进入第八地的「远」方便智慧。

  【语 译】那时,金刚藏菩萨为了重新宣示这些道理而以偈颂形式说:「菩萨在第七地修治获得方便智慧,善于聚集助道的大愿之力,又获得人中最尊贵的如来所摄持。为了求得殊胜的智慧,菩萨继续修行而进入第八地。菩萨于此时已经成就福德智慧,大慈大悲不舍众生,其智慧广大如同虚空。」

  「闻法能生决定力,是则寂灭无生忍。知法无生无起相,无成无坏无尽转,离有平等绝分别,超诸心行如空住。」

  【章 旨】此章一偈…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卷第三十八 十地品之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