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卷第三十六 十地品之三▪P7

  ..续本文上一页。」

  【章 旨】此「彰地果」部分也称「校量胜分」,其涵义为「菩萨住此地中,胜声闻、辟支佛故。」(世亲《十地经论》卷三)此章为「调柔果利益胜」的主体——「调柔行」的内容。「调柔」的语言涵义是「和柔」、「和顺」、「调和顺适」。「调柔果」是指本地修行所得之果调和顺适。本章含有三层涵义:第一,「见多佛」为「练行缘」。第二,「能练行」,包含「供佛福行」(即「供养诸佛」)、「回向大行」以及「听法慧行」三方面的内容。第三,「所炼净」,内容为「善根转净」。

  【注 释】①复于彼诸佛法中出家修道 按照一般的道理,进入初地以后的菩萨,已经具备十法界身,出家、在家已经自在。而《十地品》则从「法」的角度来诠释菩萨之出家与在家。因此,澄观解释说,第一「欢喜地」、第二「离垢地」、第三「发光地」寄世间法,因为前两地为人之王,所以有在家、出家之果报,而第三地之果报为天之王,因此无出家之说。第四「焰慧地」则较为特殊。从表征出世之心的角度言之,应该有出家之果。但第四地的「摄报果」为天之王,应该无出家之相。所以,经中特意在「调柔行」中说明出家之相。②譬如金师炼治真金作庄严具余所有金皆不能及 关于此譬喻,世亲《十地经论》卷六解释说:「『真金作庄严具』譬者,喻阿含现作证智庄严,示现得证智故。如经,『譬如本真金,巧师炼治作庄严具,成就不失』故。」「阿含」即无比法的意思。这是说,用作庄严具的「金」比不用作庄严具的「金」要美妙得多。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佛子!菩萨住此焰慧地,凭借愿力的缘故,得以观见很多佛。具体言之,得以观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亿佛、多百亿佛、多千亿佛、多百千亿佛,如此乃至观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

  「菩萨在诸佛所在的地方,都恭敬尊重诸佛,承事供养诸佛,衣服、卧具、饮食、医药,一切资生都完全奉献给佛,也以其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回向无上菩提。菩萨在诸佛所在的地方,恭敬地听受佛说法,只要一听之后,便随即受持,以自己的全力修行。修行至此地的菩萨,又依照诸佛之法而出家修道。」

  「进入此地的菩萨又接着修治深心信解,经过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使所有的善根都转而更加明净。佛子!这正如金师炼治真金制作庄严具,用作庄严具的真金是未作此用途的金所不能比拟的。进入此地的菩萨也是如此,进入此地的菩萨所具有的所有善根,是地前菩萨所具的善根所不能比拟的。」

  「如摩尼宝清净光轮能放光明,非诸余宝之所能及①;风雨等缘悉不能坏②。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于此地,下地菩萨所不能及,众魔烦恼悉不能坏。」

  【章 旨】此章为「调柔果利益胜」的第二部分——「教智净」的内容,其基本涵义是「以此地成就证净,从体起用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八)此中,「智」为「体」,「教」为「用」,以此地所证得的「智」起摄化众生之用。

  【注 释】①如摩尼宝清净光轮能放光明非诸余宝之所能及 关于此譬喻,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八在世亲解释的基础上说:「前以教成证故,喻『金』为严具。今从证起教故,喻『摩尼放光』。摩尼宝珠即证智体,无垢名『净』,寂照名『光』,圆满名『轮』。具上三义故称『证智』。言『能放光明』者,即放阿含光也。谓以此际智,证入无量教法门义故。故能照光明即是证智,所照教法以为智处。证能普照示现于教,得教光明,依证起焰,故地名『焰慧』。『非余宝』下,对前显胜。」②风雨等缘悉不能坏 关于此譬喻,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八解释说:「风等不坏,对他彰坚。」此譬喻是用来说明此地所证是非常坚固的。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譬如摩尼宝的清净光轮能够放射光明,是其他珍宝所不能企及的;也是风、雨等外缘都不能毁坏的。菩萨摩诃萨也是如此,菩萨住于此地,是地前菩萨所不能企及的,也是如同众魔般的烦恼所完全不能毁坏的。」

  「此菩萨于四摄中,同事①偏多;十波罗蜜中,精进②偏多;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四焰慧地』。」

  【章 旨】此章为「调柔果利益胜」的第三、第四部分——「别地行相」和「总结地相」的内容。在本章中,金刚藏菩萨指出,进入此地的菩萨所修「四摄法」中,最突出的是「同事摄」。所修的十种波罗蜜多中,以「精进波罗蜜多」为主。

  【注 释】①同事 即「同事摄」,「四摄」之一,又作「同事摄事」、「同事随顺方便」、「随转方便」、「随顺方便」、「同利」、「同行」、「等利」、「等与」。指亲近众生同其苦乐,并以法眼见众生根性而随其所乐分形示现,使其同沾利益,因而入道。②精进 「精进」是指勇猛进修诸善法,梵语音译作「毗梨耶」、「毗离耶」,又作「勤」、「精勤」、「勤精进」、「进」,精进为修道之根本,原始佛教以之为「八正道」之一,大乘佛教也以之为菩萨修行实践的德目,即六或十波罗蜜之一。关于「精进」与「精进波罗蜜」之间的区别,诸经论中说法不一,据《优婆塞戒经》卷七〈毗梨耶波罗蜜品〉、《大智度论》卷十六等所举,「精进」乃指世间法以及「三十七道品」中之「精进」;「精进波罗蜜」则特指菩萨为证佛道所修的精进。此处则指后者。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佛子!此菩萨所修行四摄法中,以同事摄居多;十种波罗蜜中,精进波罗蜜居多;其余三摄以及九种波罗蜜,并非不修行,只是谓随能力、资质之限度而行罢了。」

  「佛子!这就是『略说菩萨摩诃萨第四焰慧地』的内容。」

  「菩萨住此地,多作须夜摩天王①,以善方便能除众生身见等惑,令住正见。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

  「复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

  【章 旨】此章与下章为「摄报果利益胜」的内容。关于其涵义,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解释说:「王位之身酬因,名『报』;因成纳果,故名为『摄』。」此章从两方面宣说「在家果胜」:第一为「上胜身」,即上等的「身」报,经文中的「须夜摩天王」。第二为「上胜果」,如经文中所言的「以善方便能除众生身见等惑」等等。

  【注 释】①须夜摩天王 「六欲天」之一的「须夜摩天」之王。「须夜摩天」,音译又作「焰摩」、「须焰摩」、「须焰」、「夜摩天」等,意译为「善时分」、「善时」、「妙善」等,也称为「离诤天」。此天界光明赫奕,无昼夜之别。居于其中之天、人分分度时受不可思议之欢乐。距阎浮提十六万由旬,距忉利天八万由旬;纵、广有八万由旬。其天王名叫「牟修楼陀」,身量五由旬。此天界有高一万由旬的四大山及种种异山,亦有无数天华以为庄严,有种种河池,百千园林周匝围绕。河池有胜妙莲华,园林有天女喜笑歌舞,成就其他无量功德。天众受种种快乐,其胜妙非忉利天所能及。寿二千岁,其一昼夜相当于人间二百岁。身长二由旬,衣长四由旬,广二由旬,重三铢。有婚姻之事,男娶女嫁,男女相近或纔相抱即形成性行为。儿从男女膝上化生。其初生者如阎浮提三、四岁之童(一说七岁),出生不久身形就迅速成满,常食净抟食。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菩萨住此地,大多作为夜摩天王,能够以善方便使众生舍弃身见等疑惑,使其住于正见。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四摄法,如此一切诸所作业,都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甚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佛智)。」

  「菩萨又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应当在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甚至为一切智智(佛智)的依止者。』」

  「是菩萨若发勤精进,于一念顷,得入亿数三昧。得见亿数佛,得知亿数佛神力,能动亿数世界①;乃至能示现亿数身,一一身亿数菩萨以为眷属②。」

  【章 旨】此章为「摄报果利益胜」的第二部分「禅定果胜」的内容。世亲将其归纳为:「菩萨禅定胜业。胜业有二种:一者,三昧胜。所谓『于一念间得百三昧』,得三昧自在力故。二者,三昧所作胜,谓见百佛等,以得是三昧力故。」(世亲《十地经论》卷三;此为世亲对初地的相关部分的解释,关于第四地,经文中,「百」递进为「亿数」。)而「三昧所作胜」则同样是从「自利」与「利他」两个层面来说明的。

  【注 释】①得见亿数佛得知亿数佛神力能动亿数世界 依照澄观的解释,此三句是说明出家菩萨所得胜果所具的自利、利他之功能的。前二句是言「自利」,第一句「见亿数佛」的意思为「十方各十万他受用身。」第二句的涵义是知晓佛所加持给初地菩萨的神力。「能动亿数佛世界」是言「利他」的,其涵义是:面对对佛教有信仰的众生,可以为其显现震动国土的神通。②乃至能示现亿数身一一身亿数菩萨以为眷属 依照世亲、澄观的解释,此二句是说明自利、利他行为实现之速疾的。「示现亿数身,一一身亿数菩萨以为眷属」的涵义则是:「分身速疾,作多利益故。」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这些菩萨如果发奋勤行精进,在一念之间,就得以进入亿数三昧。得以观见亿数的佛,得以知晓亿数佛的神力,能够使亿个佛的世界发生震动;这些菩萨甚至能够示现亿数个身体;而每一身都能够示现亿数个菩萨作为自己的眷属。」

  「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此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章 旨】此章为「愿智果利益胜」的内容。关于其涵义,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解释说:「内证愿力,教智自在;又以愿力助智,令业用无边,故称『…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卷第三十六 十地品之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