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卷第三十五 十地品之二▪P6

  ..续本文上一页异熟果」是指由「异熟因」所招感之果报。《俱舍论》以「五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七心界」(即「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无间灭之意根」等之「无覆无记性」为「异熟果」。大乘唯识学则将一切有情总报之果体(即第八识),称为「真异熟」;从「真异熟」所生之前六识别报,称为「异熟生」。「真异熟」与「异熟生」合称为「异熟果」。「异熟果」实际即指第八识,以此识能含藏一切诸法种子而成熟诸根识之果。所谓「等流果」是指从等同之因所流出之果。如从善因生善果,从恶因生恶果,从无记因生无记果。「等流」一词,即指「等同流类」之意;以因与果之性质同类,故称「等流」。而资助主因之助因为「增上缘」,依增上缘所得之果,即为「增上果」。此外,又指能作因所得之果,即依助业之增上力所生的结果,亦即藉业之余势而显现之果,如相对于眼根,眼识是其「增上果」。②一者短命二者多病 关于此,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五解释说:「杀生中,杀令夭折,不终天年,故得『短命』,即正恶等流。二、未死受苦,故获多病,即方便等流。怖无精光,感外增上,资具等物乏少光泽。」「短命」与「多病」为「等流果」,资具等物乏少光泽为「增上果」。③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 关于此,澄观解释说:「盗损彼财故,获贫穷,令其不得称意受用故,共财不得自在。感外田苗霜雹损耗。」「贫穷」与「共财不得自在」属于「等流果」,而庄稼遭受灾害为「增上果」。④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 关于此,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五解释说:「淫中令其妻,不贞故,方便詃诱故。淫之秽污感外臭恶尘坌。」「妻不贞良」与得不到随意的伴侣为「等流果」,而因其性行为而感得恶臭飞尘为「增上果」。⑤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 关于此,澄观解释说:「诽谤约违境,被诳约违心,言无实故。外感农作事业多不谐偶。」「多被诽谤」与「为别人所骗」属于「等流果」,而「日常实物与农作方面常常不顺利」属于「增上果」。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毙恶 关于此,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五解释说:「两舌中,令他离间故,亲友成怨故。由出不平之言,外多险阻。」澄观说,除去经文中所列的「等流果」之外,其「增上果」为:由于常说出使人不平静、不舒意的话语,因此外出经常遭遇困难、危险。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在十恶业中,杀生之罪能使众生堕入地狱、畜生、饿鬼。如果有幸生于人道之中,即获得二种果报:其一,短命;其二,多病。」

  「偷盗之罪也能使众生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如果有幸生于人道之中,即获得二种果报:其一,贫穷;其二,与别人共同占有财物,不能够自在。」

  「邪淫之罪也能使众生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如果有幸生于人道之中,即获得二种果报:其一,其妻子不贞洁善良;其二,不能够获得满足心意的伴侣。」

  「妄语之罪也能使众生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如果有幸生于人道之中,即获得二种果报:其一,常常被人诽谤;其二,被他人所欺骗。」

  「两舌之罪也能使众生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如果有幸生于人道之中,即获得二种果报:其一,眷属乖戾离心;其二,亲族之间不合。」

  「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①。」

  「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受;二者,语不明了②。」

  「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无厌③。」

  「瞋恚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长短;二者,恒被于他之所恼害④。」

  「邪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⑤。」

  【章 旨】此章中,金刚藏菩萨为会众较为详细地宣讲了「十恶业道」中的「恶口之罪」、「绮语之罪」、「贪欲之罪」、「瞋恚之罪」、「邪见之罪」所导致的「异熟果报」(即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以及十种「等流果报」及「增上果报」。具体涵义请参见注释。

  【注 释】①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 关于此,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五解释说:「恶口中,语体恶故,语用恶故。言恒有诤,违恼他人。外感荆棘、砂、卤等事。」澄观说,除了经文中所列的「等流果」之外,其「增上果」为:外感荆棘、砂土、咸卤等不顺利的事务与食物。②一者言无人受二者语不明了 关于此「等流果」,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解释说:「言无人受,机不领故;语不明了,自绮错故。」而「增上果」为:「以言绮故,外感果,物不应其时。」(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五)「物不应其时」为其增上果。③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无厌 关于此「等流果」,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五解释说:「已得不足故,未得欲求故。贪则念念欲多。感外增上,日日减少。」这是说,「等流果」为心不知足而多欲望,但「增上果」却是满足的可能与条件越来越减少。④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长短二者恒被于他之所恼害 关于此,澄观解释说:「瞋恚中二种『等流』,似前轻后重。见其不可意故,求彼长短。二、恼害彼故,瞋,不顺物之情。外感增上,其味辛苦,又多恶兽毒虫。」(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五)因前世不能容物,稍不如意,即兴瞋恨,故在今生被人伺求长短,而动辄得咎。因前世瞋恼众人,使其不安稳,故在今生常被多人之所恼害。这是「等流果」。而「增上果」则是常常只得食用辛、苦之食品以及遭遇猛兽毒虫。⑤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关于此果报,澄观解释说:「还生邪见之家,若水之流湿。心见不正,故多谄曲,总由不正故。外感上妙华果,悉皆隐没,似净不净,似安不安。」生于邪见之家以及其心谄曲为「等流果」,而虽然有上等美妙花朵,但却隐没不见,此即「增上果」。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恶口之罪也能使众生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如果有幸生于人道之中,即获得二种果报:其一,常常听到恶声戾骂;其二,多有诤讼之事发生。」

  「绮语之罪也能使众生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如果有幸生于人道之中,即获得二种果报:其一,他的话语没有人接受;其二,他的话语无人能够明了。」

  「贪欲之罪也能使众生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如果有幸生于人道之中,即获得二种果报:其一,他的心不知足;其二,他的欲望很多而不能满足。」

  「瞋恚之罪也能使众生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如果有幸生于人道之中,即获得二种果报:其一,常常被他人苛求、责备;其二,一直被于他人所恼害。」

  「邪见之罪也能使众生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如果有幸生于人道之中,即获得二种果报:其一,生于邪见者之家;其二,其心谄媚扭曲。」

  「佛子!十不善业道能生此等无量无边众大苦聚。」

  【章 旨】此章为「广明摄生」五层涵义的第一层「智」的结语部分,其涵义为无边的苦聚都是由「十不善业道」即「十恶业」所造成。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佛子!总而言之,十不善业道能产生这等无量无边的众多的大苦聚集。」

  「是故菩萨作如是念:『我当远离十不善道,以十善道为法园苑①,爱乐安住。』」

  【章 旨】此章为「广明摄生」五层涵义的第二层「愿」的内容。世亲《十地经论》卷四说:「『愿』者,复乐行大乘法,作利益众生义故,摄善法故。」关于此中所言的「愿」与上下文的关系,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五解释说:「依智起愿,愿为众生自修善故。但离恶因,恶果自亡。愿修善因,善果自至。」

  【注 释】①园苑 即「园囿」,有二义:其一,周以围墙,布置亭榭石木,间或畜有鸟兽的皇家花园。其二,泛指庭园,花园。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因此,菩萨产生了这样的念想:『我应当远离十不善道,以十善道作为培育正法的园、苑,喜爱并且乐于安住十善道。』」

  「自住其中,亦劝他人令住其中。」

  【章 旨】此章为「广明摄生」五层涵义的第三层「行」的内容。世亲《十地经论》卷四说:「修『行』者,自住善法,远离彼障,修行对治,亦令众生住善法故。」关于此中所言的「愿」与上下文的关系,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五解释说:「行,依愿起行,如誓修故。」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菩萨不但自己住在十善道之中,也激励他人使其住于十善道之中。」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于一切众生生利益心、安乐心①、慈心、悲心②、怜愍心、摄受心③、守护心、自己心④、师心、大师心⑤。」

  【章 旨】此章为「广明摄生」五层涵义的第四层「集」的内容。世亲《十地经论》卷四说:「集者,依增上悲复为念众生故,生十种心。复次,此心为八种众生故生。」这是说,菩萨为救度众生而产生八种不同的心。具体涵义见注释。

  【注 释】①利益心安乐心 澄观依据世亲的解释说:菩萨为了使恶行众生住于善行,因此产生「利益心」。「为苦众生令得安乐」,菩萨因此产生「安乐心」。这是此章所涉及的第一、二种众生。②慈心悲心 澄观依据世亲的解释说:菩萨为了使心怀怨憎的众生不再有怨憎而产生慈心,为了使贫穷众生远离苦难而产生救拔其出离苦海的悲心。法藏说第三类「怨」众生,第四为「贪」众生。③怜愍心摄受心 澄观依据世亲的解释说:菩萨为了使喜乐众生不放逸而产生怜愍心,为了使外道众生信仰佛法而产生摄受心。④守护心自己心 澄观依据世亲的解释说:菩萨为了使与自己「同行」即初步具备与其相近的境界之…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卷第三十五 十地品之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