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试论唯识佛法的因果同时思想及意义(宗性)▪P2

  ..续本文上一页 藏一切信息的机制一样,显露的现行是能熏习或被摄藏,阿赖耶识是所熏习 或能摄藏,显露的现行由摄藏在阿赖耶识中的潜隐种子所生起,同时显露的 现行又熏习阿赖耶识,形成新的种子暗流,为下步显露的现行再现作了充分 准备。因此,阿赖耶识在起伏运动的过程中,如同信息库,通过习熏这重枢 纽,由显露的现行提供信息的来源,而阿赖耶识只是储存潜隐的种子。所以 ,这一起伏运动的全过程,可以图示如下: 如图一所示,唯识佛法的因果同时思想,就是指处于Tn状态下的潜隐 种子,在其它大量因素的支持下,转现成M状态下的显露的现行,而就在T n转现成M的同时,M很自然地熏习阿赖耶识,在阿赖耶识中形成Tn′的新 的潜隐种子。所以,唯识佛法因果同时思想的内涵,就是说从Tn到M再 从M到Tn′的三种不同的状态和转换过程,从时间上来观察,既不是在前一 刹那,也不是在后一刹那,是在现在当下一刹那同时完成的,这便是唯识佛 法因果同时思想的内涵。

  四、对因果同时思想不同意见的讨论

  (一)不同意见的列举

  对唯识佛法因果同时思想,持有不同意见的学派,可以通过《成唯识论 》及《成唯识论述记》的记录来了解。对唯识佛法因果同时思想持有不同意 见的学派,主要有上座部及胜军论师等。在《成唯识论述记》中,是这样描 述他们的不同意见的。《成唯识论述记》说:

  “有说,种生现行之时,必前后念,非此刹那。如何解此?彼 师意说,如上座部心有二时,即因在灭,果在生,故同在现在,亦 不相违。此即胜军假明上座,非实用之。”[8]

  “有说”者,即上座部。因为胜军论师的理论与上座部的说法无多大 差别,所以引文中说“此即胜军假明上座,非实用之”。因此,真正说起 来,引文中的“有说”应是包涵有上座部及胜军论师两家的意见在内的。 从引文中可以知道,在上座部及胜军论师看来,潜隐的种子转现成显露 的现行时,两者必须是有前念和后念的不同的,决不是在同一刹那下进行交 替与转移的。他们认为,现前一心有前后生灭二时的延续性,前一时中因在 灭,后一时中果在生,因与果虽不是在同一刹那下进行交替与转移,但两者 确是同在现在一心,这也就明显地看出,他们是主张“现在一念心”有前后 的延续性的。照这样推论的话,在他们看来,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行就成 了前后异时的关系,这与唯识佛法所主张的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行的交替 与转移是同时的思想,显然是大相径庭的。

  而在唯识佛法思想中,是决不会同意这种“现在一念心”有前后延续性 的主张的,也更不容许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行是一前一后的因果关系的说 法。《成唯识论》卷二说:

  “果俱有,谓与所生现行果法俱现和合,方成种子,此遮前后 及定相离。”[9]

  在唯识佛法中,“果俱有”,就是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行(果法) 是同时而有的。对于刚才的论文,窥基大师在其述记中,有非常精彩而又 详细的解说。《成唯识论述记》卷三说:“论:二、果俱有乃至方成种子。述曰:谓此种子要望所生现行果法俱时现有。现者,显现、现在、现有三义名现。由此无性人 第七识不名种子,果不显现故,即显现言简彼第七、现在简前后、 现有简假法,体是实有成种子故。显现唯在果,现有唯在因,现在 通因果;和合简相离,即简前法为后法种。”[10]

  窥基大师这段解说,对原论文中的“俱现和合”作了详尽的说明。所谓 “俱现”,包括有现在、现有、显现三义,也就是说,潜隐的种子与所转现 的显露的现行法,首先在时间上都是在现在一刹那,既不是在前面已经消失 的一刹那,更不是在后面没有到来的一刹那;并且,由潜隐的种子转现的显 露的现行法是显现的显行法,是明流而不是隐覆的暗流;另外,作为能生起 现行法的隐性种子,还必须是现有,也就是不是假法,其体是实有的。所谓 “和合”,即表示出潜隐的种子与所转起的显露的现行法,既不是前后相离 ,也不是此身与他身相离,而是于一身和合相应,即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 行法除了上面的现在、现有、显现三个条件外,在此基础上还必须是不相离 的,是同在一处的。所以从《成唯识论》中“俱现和合”的特点以及《成唯 识论述记》中对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行之间“俱现和合”的特点的解说, 我们便可推论出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行之间的因果关系,必须是同时而有 的,决不是象上座部及胜军论师所主张的那样,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行具 有前后的延续性。由此可见,窥基大师是同意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行之间 的因果关系是同时而有的思想的。

  不仅窥基大师有这样的看法,就是世亲和无性论师也是持这种意见的。 这可以从两位论师对《摄大乘论》中“俱有”一语内涵的解说中得到启发。 无性论师说:

  “何者俱有?已灭生果不应理,如死鸡鸣。是故应许种子与果 俱时而住,此与果不相违故,如莲华根。”[11]

  在无性论师看来,假如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行的因果关系是前后异 时的,那么,这就意味着潜隐的种子已经在前一时消失不存在了,而更要 强说在此时已经消失了的潜隐的种子能转起显露的现行法,就等于是在说 已经死了的鸡还能鸣叫一样,这是与普通现见的常识不相符合的,是有违 常规的。所以,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行法必须是同时而有的,因为它们 彼此之间是不相违背的,就如同莲华与根一样,虽然彼此之间有着很大的 不同,但却是相依共存,同生同灭的。所以,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行法 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是在同一刹那中并存的,这样才不会招至“死 鸡鸣”的讥嫌。

  世亲论师说:

  “言俱有者,谓非过去,亦非未来,亦非相离,得为种子。何 以故?若于此时种子有,即于尔时果生故。”[12]

  在世亲论师看来,能转起显露的现行法的潜隐种子,既不是在过去刹 那,更不是在未来的刹那,也就是一定是在现在一刹那,如果于这一刹那 潜隐的种子成熟,那么,就在这一刹那应有显露的现行法的转起。因此, 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行法,都是在现在一刹那中同时而有的。综合以上 无性和世亲论师的意见,很明显地透露给我们一个信息,那就是,潜隐的 种子与显露的现行间的因果关系,是同时而有的。

  从窥基大师在《成唯识论述记》中的意见,以及世亲、无性二位论师在 对《摄大乘论》解说中的意见,可以清楚地看到,唯识佛法对潜隐的种子与 显露的现行之间的因果必须是同时的思想的主张是鲜明的,态度是坚决的, 意见是中肯的。这样一来,就与前面上座部及胜军论师的主张形成对立的阵 营。

  (二)意见争论的焦点 [13]

  考上座部及胜军论师与唯识佛法中因果同时论者的主张,其意见的根本 差别,争论的焦点,显然是在于对“现在”的理解上。

  在上座等人看来,“现在”一定会有前后生灭二刹那的延续性。如《成 唯识论》卷三说:

  “有余部说,虽无去来而有因果恒相续义。谓现在法极迅速者, 犹有初后生灭二时,生时酬因,灭时引果,时虽有二而体是一, 前因正灭,后果正生,体相虽殊而俱是有。”[14]

  “有余部”就是指上座部等论师。窥基大师还在《成唯识论述记》中 提到上座部等人的主张,《述记》说:

  “色法迟钝有三相用时经一世,谓生住灭更无异时,心法迅速 但有二时,谓生及灭,此二相即法辨,离法无别体,然俱现在。” [15]

  从上座部等人的主张看来,他们认为,依于现在一刹那法体,生时是 果,灭时是因,但此生灭二时的延续只是前后位次的差别,生灭二时都是 在现在一刹那的法体上而有的,所以,在时间上尽管有生灭前后二时延续 的差别,可这前后二时都是同依于现前一刹那的法体而有的。

  对于这种主张,是唯识佛法中因果同时论者决不允许的。依唯识佛法看 来,对于现在一刹那法体,是才生即灭,灭不待因[16]的,决不会有所谓的 生灭前后二时的延续。因此,唯识佛法主张,“现在”只有刹那生灭,没有 固定不变的“现在”,“现在”刹那一念,只是象电光闪耀一样的迅速,不 会有一点儿的停留和片刻的延续性。所以,《金刚经》上说三心了不可得, 就连孔夫子也知道站在水上叹息“逝者如斯夫”。也就是说,按唯识佛法看 来,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行之间相互交替与转移的因果起伏运动,不可能 有停留与延续,决不会象电影作品中的特技镜头一样,让潜隐的种子与显露 的现行之间的起伏运动,放慢“脚步”,减缓速度,而在实际的起伏运动过 程中,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行之间的运动是极迅速的,是一刹那一刹那的 变化不停的,并且,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行之间的起伏运动,还是在一刹 那下同时完成的,决不会象上座部等人所主张的那样,潜隐的种子在前一时 灭,显露的现行在后一时生,生灭二时同依于现在一刹那,现在一刹那有“ 生灭”二时的延续性,这是永远不可能出现的。

  (三)意见的结论

  对于上座部及胜军论师的意见和主张,《成唯识论》作了结论性的批破 。《成唯识论》说:

  “彼有虚言,都无实义。何容一念而有二时?生灭相违,宁同 现在?灭若现在,生应未来。有故名生,既是现在,无故名灭,宁 非过去?灭若非无,生应非有,生既现在,灭应现无,又二相违, 如何体一?非苦乐等见有是事。生灭若一,时应无二,生灭若异, 宁说体同?故生灭时俱现在有,同依一体,理必不成。”[17]

  从论文中可以看得出来,唯识佛法因果同时论者是极不赞同现在一刹 那有生灭前后二时的延续性的,生与灭本身就是两种体性不同的状态,是 …

《试论唯识佛法的因果同时思想及意义(宗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