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试论唯识佛法的因果同时思想及意义(宗性)▪P3

  ..续本文上一页生就不是灭,有灭就没有生,生与灭根本就不可能同时依于现在一刹那法 体而存在,现在一刹那法体也决不会有生灭二时的延续。

  依唯识佛法因果同时论者的意见,一切显露的现行法,只有刹那才生即 灭,灭不待因,不可能有稍微的停留,若有一点儿的停留,便造成对因果起 伏运动律的破坏。至于上座部等人主张显露的现行法有生灭二时的延续和停 留,那只是凡夫众生的心理活动,总希望有一件抓得住的东西作为依靠,如 果没有一件抓得住的东西作为依靠,就好象人生就处于十分绝望的境地,而 这恰好正是凡夫心理弱点的体现,显露的现行法根本就不可能有片刻的延续 和停留。因此,上座部等人主张显露的现行法有前后生灭二时的延续是不可 能的,这样一来,他们所主张的因灭果生前后异时的因果异时论也就不能成 立了。而在唯识佛法思想体系中,一切人生宇宙的显露现行法,都是由其摄 藏在阿赖耶识中的潜隐的种子而得转起,而此由潜隐的种子转现的显露的现 行又重新熏习阿赖耶识,形成新的潜隐种子,这种三法展转起伏运动的过程 ,决不会有延续和停留,而是在同一刹那下交替转移完成的。所以,唯识 佛法是主张因果同时的,并且是十分坚定鲜明和中肯的。

  五、对因果同时思想的责难及诠释

  一切人生宇宙现象的潜隐种子与显露现行间的因果律动是极其复杂的, 其内涵是十分深邃难测的,而在实际律动的过程中,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 行展转交替转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在时间上也是同时的,此中义理也是 非常微细的,不是普通凡愚之心所能认识和了知的,唯有具大智慧的觉者, 才能以其切身的亲证和深睿的智慧,对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行间的起伏运 动作全面深入的了知。所以,在普通凡愚的认识领域中,对于唯识佛法中潜 隐种子与显露现行因果同时的思想,也难免会产生一些疑难之想。但这些所 谓的疑难,对于博大精深的唯识佛法来说,是决不会成为疑难的,在唯识佛 法思想体系中,是会有十分合理的诠释的。 难:如图一所示,潜隐的种子Tn既然已经成为了显露的现行法M,即 除现行M之外,已无潜隐的种子Tn,那么,怎么会有显露的现行M与潜隐 的种子Tn同时而有呢?

  释难:在这里,我们必须进一步弄清楚的是,唯识佛法所说的潜隐的种 子能转现起显露的现行,是从能引起上说的,不是从能转变上说的。因为潜 隐的种子只是一种功能,它之所以能转现起显露的现行,完全是一种功能上 的作用。这就好象水果刀有削鸭梨的功能,水果刀有能削的作用,但决不是 象人工泥团等条件组合起来,使泥团转为瓶,泥团既然转为了瓶,那么就失 去了泥团的相状,不能与瓶同时而有。这里需要清楚的是,潜隐的种子与显 露的现行间的起伏运动,是一潜一显,由暗到明的过程,而泥团与瓶之间的 因果关系,在唯识佛法看来,还不是唯识佛法中所说的真正的因果关系。唯 识佛法中的因果关系的界限是十分严格的,必须是潜隐的已成熟(条件具足 )种子和显露的现行间的交替与转移,才是唯识佛法中所说的因果律动。按 唯识佛法看来,泥团与瓶之间的关系,全是由现行到现行间的关系,还构不 成真正的因果律动,所以,泥团与瓶当然不是同时而有的。并且,它们之间 的这重关系,也不可能与潜隐的种子和显露的现行间的真正的因果律动同日 而语。唯识佛法中的真正的因果律动,也就是潜隐的种子和显露的现行间的 起伏运动,与水果刀能削鸭梨的关系很相似。水果刀虽然正在削鸭梨,但有 不失其能削之功能,其功能与实际作用,正象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行一样 ,是同时而有的,不是待到失去了功能之后才有能削的实际作用,而且,如 果功能已经灭了,那么实际的作用也无从而生。

  所以,如图一所示,潜隐的种子Tn与显露的现行M间的相互交替与转 移的起伏运动过程,也正与水果刀有能削的功能和实际削的作用的道理一样 ,潜隐的种子Tn的功能和能引生现行M的作用,必须与现行法M是同时而 有,才有现行法M转现的可能性。

  难:如果潜隐的种子Tn与显露的现行M以及显露的现行与新熏成的潜 隐种子Tn′之间,三法展转因果同时,那么,新熏成的潜隐种子Tn′是否立 刻能生起现行M′?即如图二所示,第四法M′是否立刻由Tn′所生起。

  释难:首先,回答是肯定的,新熏成的潜隐种子Tn′是不可能立刻生起 现行的,也就是说,在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行及新熏成的潜隐种子三法展 转因果同时的那一刹那,不可能有第四法M′的出现。为什么新熏成的潜隐 种子Tn′不会立即生起显露的现行M′呢?这在《成唯识论述记》和《成唯 识论掌中枢要》中有生动的解说。

  《成唯识论述记》卷三说:

  “何故无有四法新种生现耶?心等一时不可并故,又生彼缘未 合故。若许生者,便无穷故。不可此时遂生现行。”[18]

  这段引文中,举出两条理由来解释不可能有第四法M′的出现,“心等 一时不可并故”,“又生彼缘未合故”。如果真有第四法M′的出现的话, 便会犯无穷过。所以,下面就作出结论,“不可此时遂生现行”。 而在《成唯识论掌中枢要》中,对以上引文中的两条理由中的第二条, 作了充分的发挥和详细的说明。《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说:

  “三法展转因果同时中,难:旧种生新现,为因果种生,新种 现熏成为因果现生。若更新种无生力,唯从现所生,亦应新现力犹 微,如何起新种?答:新现缘皆具,新种故从生,新种未逢缘,故 不能生现。问:现行新所起即言缘已具,新种亦新生,何不缘称具 ?答:新现能熏义具,故说现逢缘,新种未逢加行引,故不称缘具 ,要由前加行势力牵引故种子方生现。问:能熏四义具,即说现生 种,种子六义成,应说能生现?答:逢不逢缘二有别故,如前已解 。”[19]

  从以上的这段问答中,可以清楚地知道,新熏成的潜隐种子之所以不 能够立刻生起显露的现行而有第四法M′的出现,是因为这新熏成的潜隐种 子Tn′还不具备潜隐已熟种子的条件。这与显露的现行能熏成新的潜隐种 子是不一样的,因为显露的现行是有生灭的有为法,也有很强盛的势力, 也是有增减的,并且还是与阿赖耶识之间有共和合性的,也就是说,由潜 隐的种子转现起的显露的现行具备能熏四义[20],所以,它能熏 成新的潜 隐的种子。在唯识佛法考察看来,Tn′必须具备六个条件[21],才可能成 为真正意义上的潜隐已熟种子,也才有生起显露现行M′的可能,但是,如 图二所示,处在Tn′状态下的潜隐种子,是不具备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潜隐 已熟种子的六个条件的。

  以下,便对处在Tn′状态下的潜隐种子为什么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潜隐 已熟种子的六个条件作些必要的考察。

  在唯识佛法中,潜隐种子另有一个别名叫功能差别。所谓功能差别,就 是说,如图二所示,潜隐的种子Tn在未转现成显露的现行M之前,都是处 于“相续转变”的刹那等流的状态下的,即从……无始刹那到Tn-3一直等 到Tn那一刹那下,才缘具成熟,由此便转现起显露的现行M,由显露的现 行M的角度再回头去看,那么,就体现出n刹那时的潜隐种子具有“转变差 别”的特点。所以,其实所谓的“功能差别”,就是“成熟”的意思,体现 出Tn这一刹那下的潜隐种子与前面Tn-1、Tn-2、Tn-3任何一刹那都是有 差别的,即成熟和未成熟的差别,只有成熟了的潜隐种子才有转现起显露的 现行的特殊作用。

  但是,要真正地成为成熟的潜隐种子,必须具备六个条件,就是说,处 于Tn刹那下的“功能差别”,本身必须是生灭变化(刹那灭)的有为法, 又是由前面……→Tn-1多刹那相互转传而来(恒随转),并且只有在Tn刹 那时众缘会遇(待众缘)下才能成熟,又由此潜隐的“功能差别”的本身, 即决定了所转现的显露现行法的苦乐(性决定)及自因引自果(引自果), 而且Tn刹那下的“功能差别”相对于其所转现的显露的现行来说,虽然潜 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行是异类,但却是都在现在刹那时及同处和合(果俱有 )。具备以上六个基本特征,才能算是成熟的潜隐种子,也才能生起显露的 现行。而新熏的潜隐种子Tn′,很显然是不具备以上六个特征相的,所以, 新熏成的潜隐种子Tn′不可能立刻生起显露的现行,也就不可能在三法展转 因果同时的刹那有第四法M′的出现。Tn′要生起显露的现行,必须是在T n+1的后一刹那或者是非常久远的时间间隔之后的某一刹那,才能具备以上 六个特征而成为成熟的“功能差别”,由此而转现起显露的现行法。 难:如果三法展转因果同时而有,中间并无时间间隔的话,那么更殊胜 的潜隐种子如何得以成就?即Tn与Tn′之间有什么区别? 释难:如果按通常的理解,在时间上如果没有前后的延展,就好象从质 上、势力上,更殊胜的潜隐种子便不能成就。关于这一点,《瑜伽师地论》 说:

  “谓如依止阿赖耶识,善不善无记转识转时,如是如是于一依 止同生同灭,熏习阿赖耶识,由此因缘,后后转识善不善无记性转 ,更增长转,更识盛转,更明了转。”[22]

  这里就说到了Tn与Tn′之间有无区别及变化的问题。在唯识佛法看来 ,虽然三法之间不存在时间上的延展性,但在不断的熏习律动中,由于多 次的潜隐种子的熏习,可以使潜隐种子势力增长,又由于潜隐种子势力的 增长,在显露现行上也会得到增长、炽盛及明了。所以,由于不断熏习的 原故,不但更殊胜的潜隐种子能得以成就,而且Tn与Tn′之间也是有势力 的增长的。 六、唯识佛法因果同时思想的必然理…

《试论唯识佛法的因果同时思想及意义(宗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