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亲闻记▪P10

  ..续本文上一页不染一尘者也。故曰。即非庄严。以清净心。定慧宝。庄严自性佛土。不着一法。是名庄严。五严土无法竟。

  

  庚六达我无法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此结上实无有法也。无我者离一切相也。无法者不住一切法也。自当机发问至此。展转推穷。无法之理。已甚明了。故结告当机曰。菩萨须通达此无我之法。问菩萨为成佛之因。佛为菩萨之果。因如果必如。若实无我法者。将何以修因。若无我时。将谁以证果。答非断灭我法也。乃通达无我法也。所谓通达者。通知我等四相离相。即是无我。达见六度法不住法。即是无法。非谓我无法无也。能如是。则妄执全消。慧日朗然矣。本科分示因果无法竟。合前大科一正明菩提无法竟。

  

  丁二直显般若本体分二(戊)一审示 二直显 初中三(已)一约知见圆明 二约色相言说 三约众生非生 初中三(庚)一示佛见圆见 二示佛知圆知 三示实福非福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上来既云菩萨不见众生为我所度。佛土为我所严。恐疑成佛时亦应不见一切法。则如来之五眼。将安用之。为遣此疑。故以如来有五眼不。一一举问。以验当机之见解也。佛岂不知自己具几眼哉。如来在因通达离相无住。在果方证圆知圆见。如来圆具五眼。菩萨具前四。二乘具前三。天趣具二。鬼神有业报五通。亦得具二。其余四趣众生。祇具肉眼。佛眼乃四眼之实体。前四乃佛眼之作用。具足前四。即是佛眼。非于前四之外。另有佛眼也。如来以深明无法故。始具六凡四圣之五眼。可谓圆见矣。如来历询五眼。实有深意。乃深明平等实相般若之本体。即凡情而通圣果。所谓由无住真因。而证无住真果也。当机一一答有。盖已觑破命意所在矣。如来凡夫同有肉眼。凡夫何尝非佛。是明生佛平等。如来有天眼。诸天亦然。诸天何尝非佛。是明佛天平等。如来有慧眼。小乘亦然。则小乘与佛何殊。是名小大平等。(佛是大圣人故)。如来具法眼。菩萨亦具法眼。是菩萨与佛无异矣。是名因果平等。如来具佛眼。十方诸佛亦然。是名佛佛平等。以是观之。乃显真如妙用。在凡同凡。在圣同圣。是之谓圆见诸法如义。是乃直显般若本体。平等一如之究竟义也。一示佛见圆见竟。

  

  庚二示佛知圆知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前明佛能见之眼。此明佛所见之心。前文如外无法。融万法归于一体。既是一体。恒河沙数之沙。应当说如。不当说沙。今仍说是沙者。正显如有随缘之用也。以恒河沙数之佛世界。而问当机为多不。当机答曰。甚多。尔所二字。作如许解。谓国土中如许众生。有若干种心。如来悉知其为妄心。此心本非实有。故曰即是非心。佛究竟无我。以五眼圆照。方知恒河沙数恒河沙。大千世界一切国土众生若干种心。可谓圆知矣。犹恐当机不知此圆知圆见之佛果。皆由离相无住而来。故征起曰。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真菩提心。此通括向来如是之说。如般若非般若。庄严非庄严等。复恐不明即云诸心云何皆为非心。岂知众生之缘心。不能孤起。依境方生。而境影无常。过未现三心了不可得。此义不着诸心。亦执不可得心。而重在此两心不即不离。不一不异。泯立同时。是名为如来之心。方得圆知圆见也。二示佛知圆知竟。

  

  庚三示实福非福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上来既言三心宝不可得。无众生可度。无佛土可严。并佛之境界亦应一无所得。以是观之。菩萨所修福德因缘。当亦如同幻化矣。佛恐未了深义者有此疑惑。故于此详为开示。因问当机曰。若人以不可得心为因。以大千宝施为缘。而行布施。此人得福多不。当机意谓妄心行施。得福尚多。今以真因而施。不着诸相。则其得福之多。不言可喻。是以答曰。其福甚多。

  

  问。心既不可得。谁为受福者。答。有得则有失。无得则无失。无得之得。乃为真得。世人贪得。所以颠倒。其所失者多矣。(他译甚多下。有佛言如是如是。秦译略之)。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世福有漏。如来所以不说得福德多。福德无故者。乃出世间无漏之福。是以如来说福德多。以无漏则无有穷尽故。此正佛知圆知。佛见圆见。以知一切众生事行理行。得福多寡之不同故。于是乃显实相本体。由来平等。明无住之理。乃能真实证得也。一约知见圆明竟。

  

  已二约色相言说分三(庚)一示即色非色 二示即相离相 三示即说非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上来既云实无有法。佛得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既一切咸无。如来何以犹有身相。故举问以释疑也。当知身相称具足者。乃指实报身圆满微妙之相而言。前者所说身相见三十二相。乃指应化身而言。此处并非重复也。佛问当机佛可以具足见不。即审察其心有住无住否耳。有住则成障碍。无住则解脱。当机明见此理。故答曰。不应。何以故下。自释其义。具足色身虽属微妙。然乃万行感成。非真佛也。故曰即非具足色身。然法身不离色身。而亦不即色身。故曰是名具足色身。意在若住着色身。即属有为。而乖般若清净之本体矣。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何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俱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承上而言。不止色身不可住着。即如来之诸相。(略言九十八种大人相。广言有十华藏世界海微尘数大人相。见华严相海品。)无不皆然也。即非是名。准上可知。二示即相离相竟。庚三示即说非说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上来既云。如来身相。即非身相。恐疑身相既不可得。则佛之说法。亦将不可得闻耶。故明无法可说以破之。如来究竟实相。本无人我之见。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并不曾作念我当说何法。故曰。汝勿谓。又曰莫作是念。皆诫止之词。汝不可说如来有作念而说法。不独不可说。并念亦不可起也。何以故下。征释。若有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了解如来所说之义故。佛之说法。本如空谷应声。众生自起心智而了解之。佛原无实法与人。不过为众生解粘去缚而已。若言如来有说法者。岂非谤佛。须菩提伸正其义。谓说法原无法说。若自以为有法可说者。即起能所之见。而着法相矣。夫佛法本不可言说显。所谓是法不可说。言辞相寂灭也。然亦不可离言说而显。以无言说。不即不离。方见如来妙法。一切法本是佛法。若于佛法上再加言说。是谓头上安头。是故云。无法可说。无法可说。是乃佛真说法。二约色相言说竟。

  

  已三约众生非生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慧命即长老之异称。当机已证大阿罗汉果。能绍佛家业。传佛慧命。故曰慧命。尔时者。说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之时也。当机闻佛所说色相言说。即非色相言说。通显般若本体。高深莫及。疑未来世众生难信。岂知一切法无法。即是菩提。是故须发心无法。而众生亦非众生法。亦非非众生法。则众生与非众生皆是菩提也。盖佛与众生。对待立名。若离对待。佛无佛法。生无生法。何可执定彼是众生。彼非众生。若果是众生。当然不信佛法。若果非众生。亦当然不用信佛法。何则。若果是众生者。则决定非佛。亦决不信佛。如狐决定非狮。亦决不信狮。纵信亦学狮不成。如豆岂能结瓜。若果非众生者。则决定是佛。既然是佛。何用再信佛学佛耶。以彼非众生。非不众生者。是故方能信佛学佛成佛。又何疑哉。复重征起。众生众生者等。乃略为解之。若具言之。意谓非众生非不众生。如来说非非众生。非不众生。是名非非众生。非不众生。皆是泯立同时。辗转不住两边等法。密显中道般若本体也。善会者会之。一审示竟。

  

  戊二直显分二(已)一呈悟蒙证 二证显本体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

  上来既云无有定法。实无有法。于得菩提上。一无所得。恐疑既无一法可得。岂佛果亦是无所得耶。故须菩提问佛。于阿耨菩提。为无所得耶。此耶之一字。似有疑。而实是呈悟。此乃因说法而悟及得法。说法既无法可说。得法亦无法可得也。佛以空生已悟般若本体。故…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亲闻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