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P6

  ..续本文上一页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此当机者、悟第一希有之义、求佛印证。谓世尊言、我今得闻如是经典、由信而解、由解而受、由受而得修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之世、后五百岁时、其时众生、有能得闻、是诸相非相之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以离四相故。所以者何、四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此回应前文、如来所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之意。如来闻之、符合本怀、乃欣然印证。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

  

上句如是者、意谓汝呈所悟、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正是如我前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之意。下句如是者、我说、正是如汝所悟。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一波罗密。

  

须菩堤、前闻者诸相非相、以为后人难信。今闻经名、又闻说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既自领解、若谓后人亦能信解修证、未免看之太易。佛复分别证明。何可如是求全责备。若复有人、得闻是离相妙用之经、若能不惊疑、不恐怖、不畏怕、当知是人、不易遇之、甚为希有。征起解曰、可惊者何、当知如来前说经名般若波罗密者、乃因缘所起之法相。即非般若波罗密者、谓即一切法离一切相。至若即非般若波罗密是名般若波罗密者、谓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是义深微、若非宿慧深渊、岂不惊疑。

  

  

须菩提。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

  

忍辱乃众生所难。劝行忍辱、易生恐怖。况且忍辱有三。一忍辱波罗密者、乃以众生之因缘所起。若能忍其非理所加、谓之生忍也。二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者、乃谓忍离忍相、是无生忍也。三是名忍辱波罗密者、乃谓法离法相、是无法忍也。合而名之、曰、无生法忍。若在未破俱生我执之时、闻之焉能无恐怖。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者。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此以忍辱事实、说明可畏之故。若人闻之不畏、甚为希有。歌利王、译极恶王、佛往劫行菩萨道时、住山遇歌利王畋猎、王倦憩眠、所随嫔妃散步、遇菩萨为之说法。歌利王醒后、寻其妃嫔、见一男子、为之演说、王怒、谓诱看女色。菩萨答曰持戒。恶王以剑割其身体、问曰、既能持戒、生瞋恨否。菩萨答言、若有瞋恨、身体不能复元。言讫身体复元。恶王复欲割之、天龙八部大怒、飞沙走石、击恶王垂死、遂求忏悔、菩萨慈悲、安慰之曰、我成佛时、必先度汝。后应鹿苑五比丘、先度憍陈如开悟。佛自证明、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不离、应生瞋恨。以我早离四相、不生瞋恨、行所无事、方得身体复原。可见忍辱、离相之妙用矣。抑此妙用、非一朝一夕之功。从被割时、过去五百世、曾修忍辱行、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即无我人众生寿者之四相、始有如是之妙用。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此结成离相妙用。是故须菩提者、乃承上离相之旨、教当机及大众注意、既行菩萨道、必修六度万行。既修六度万行、必须离一切相。不然不足为发菩提心也。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前说般若离相妙用已竟。今说般若无住妙用。离相为用用、以化他之用胜。无住为宗用、以自行之用胜。今以菩萨自行、不住六尘、而六尘皆成妙用。故曰、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所以者何、菩萨所修六度、生心观境、不外六尘、虽在尘、而不应染尘、故曰、应生无所住心。所谓无所住心者、乃大乘修观之要旨也。大凡人之生心动念、必有所住、有住即染、染则成缚、不能解脱。此吾人、不能脱离世间诸苦、之原由也。今欲脱离世间诸苦、之由来也、必须无住。以无所住、则心自常住。虽以十法界之广大。唯是一心。既是一心、本无始终边际伦次对待、焉有所能之分、其有所能者、乃自心妄作分别之故耳。楞严云、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六尘之最繁广者、莫过法界芸芸众生。度尽众生方成佛道、惟凭无所住心。欲得无住、先泯其能。盖心之最显者、有六种胜义根之见分、乃见闻嗅尝觉知也。如眼之能见、必有所见之色、耳之能闻、必有所闻之声。若色声变灭、而能见能闻之性、既妄自住于所见所闻之尘。尘既变灭、见闻之性、自然殉之变灭、而自妄认、实为生死。故生死唯由此起始也。故曰、若心有住、不外六尘、六尘无常、即为非常住矣。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色者、略言六尘、施者、略言六度。意谓菩萨之心、不住六尘、而行六度也。因众生心、时时住于六尘、念念迷于六蔽、而受无穷之苦。菩萨欲拔其苦、必须以身作则。故曰、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不住于六尘之相。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云何不住一切六尘诸相。此诸相者、本属缘生、并无自性、缘散则灭、不能常住。凡夫以为实有、故随尘相枉受生死。菩萨明诸相非相、即成真谛。非相、即非非相、即成中谛实相。诸相既然、众生亦然。此正显般若无住之妙用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此承上一切诸相、即是非相、结显无住真实。所谓真实者、乃说六尘相、即非六尘相。如来是真语者、说色相即非色相也。实语者、非色相亦非也。如语者、如世人所说是色、如来亦说是色。岂是另有异说、但说色、而不住于色也。不诳语者、以结成真实二语。不异语者、结成如语也。虽系五语、前三语是解、后二是结。呼当机注意承听、俾知如来所得法者、即此十法界、一切诸法、即空、即假、即中。即空者、诸相非相、缘生无性、此法无实也。即假者、假名召实、无性缘生、此法无虚也。如来所得法、既无虚实、当然超伦绝待、中道第一义谛。足征无住真宗妙用。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此举喻、以显无住妙用。盖住则不妙、如人入于黑暗、即无所见、随处皆成障碍。不住则妙、如人有目、复有日光明照、见种种色、一目了然、不受诸惑。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依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此显无住、有生福之妙用、能自他两利。今先说自利之福、若善男女、能于此经、接受行持无住之法、若对读、若背诵之时、其知见与佛正等无异。盖佛之知见、超异众生者、惟在不住而已。若众生受持不住、与佛有何差别。故曰、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此经、即是其人、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见此经、即是其人、何处更觅如来也。既同佛之见、则福德可知。故不分男女、唯以无住、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前文说无住、所生自利之福、今又说利他之福。谓以身力作布施者、每日三分。每分、以恒河沙数等身力之多。如是无数百千万亿劫、行之不怠、其身力布施之功德、可谓无量无边矣。若复有人、闻此经典无…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