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爲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此當機者、悟第一希有之義、求佛印證。謂世尊言、我今得聞如是經典、由信而解、由解而受、由受而得修持。不足爲難。若當來之世、後五百歲時、其時衆生、有能得聞、是諸相非相之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爲第一希有。何以故、以離四相故。所以者何、四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此回應前文、如來所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之意。如來聞之、符合本懷、乃欣然印證。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
上句如是者、意謂汝呈所悟、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正是如我前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之意。下句如是者、我說、正是如汝所悟。
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爲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密。即非第一波羅密。是名第一波羅密。
須菩堤、前聞者諸相非相、以爲後人難信。今聞經名、又聞說般若波羅密。即非般若波羅密、既自領解、若謂後人亦能信解修證、未免看之太易。佛複分別證明。何可如是求全責備。若複有人、得聞是離相妙用之經、若能不驚疑、不恐怖、不畏怕、當知是人、不易遇之、甚爲希有。征起解曰、可驚者何、當知如來前說經名般若波羅密者、乃因緣所起之法相。即非般若波羅密者、謂即一切法離一切相。至若即非般若波羅密是名般若波羅密者、謂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是義深微、若非宿慧深淵、豈不驚疑。
須菩提。忍辱波羅密。如來說非忍辱波羅密。是名忍辱波羅密。
忍辱乃衆生所難。勸行忍辱、易生恐怖。況且忍辱有叁。一忍辱波羅密者、乃以衆生之因緣所起。若能忍其非理所加、謂之生忍也。二如來說、非忍辱波羅密者、乃謂忍離忍相、是無生忍也。叁是名忍辱波羅密者、乃謂法離法相、是無法忍也。合而名之、曰、無生法忍。若在未破俱生我執之時、聞之焉能無恐怖。
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爲歌利王。割截身體。我于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者。無壽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
此以忍辱事實、說明可畏之故。若人聞之不畏、甚爲希有。歌利王、譯極惡王、佛往劫行菩薩道時、住山遇歌利王畋獵、王倦憩眠、所隨嫔妃散步、遇菩薩爲之說法。歌利王醒後、尋其妃嫔、見一男子、爲之演說、王怒、謂誘看女色。菩薩答曰持戒。惡王以劍割其身體、問曰、既能持戒、生瞋恨否。菩薩答言、若有瞋恨、身體不能複元。言訖身體複元。惡王複欲割之、天龍八部大怒、飛沙走石、擊惡王垂死、遂求忏悔、菩薩慈悲、安慰之曰、我成佛時、必先度汝。後應鹿苑五比丘、先度憍陳如開悟。佛自證明、我于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我人衆生壽者、四相不離、應生瞋恨。以我早離四相、不生瞋恨、行所無事、方得身體複原。可見忍辱、離相之妙用矣。抑此妙用、非一朝一夕之功。從被割時、過去五百世、曾修忍辱行、作忍辱仙人。于爾所世、即無我人衆生壽者之四相、始有如是之妙用。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此結成離相妙用。是故須菩提者、乃承上離相之旨、教當機及大衆注意、既行菩薩道、必修六度萬行。既修六度萬行、必須離一切相。不然不足爲發菩提心也。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爲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爲利益一切衆生故。應如是布施。
前說般若離相妙用已竟。今說般若無住妙用。離相爲用用、以化他之用勝。無住爲宗用、以自行之用勝。今以菩薩自行、不住六塵、而六塵皆成妙用。故曰、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所以者何、菩薩所修六度、生心觀境、不外六塵、雖在塵、而不應染塵、故曰、應生無所住心。所謂無所住心者、乃大乘修觀之要旨也。大凡人之生心動念、必有所住、有住即染、染則成縛、不能解脫。此吾人、不能脫離世間諸苦、之原由也。今欲脫離世間諸苦、之由來也、必須無住。以無所住、則心自常住。雖以十法界之廣大。唯是一心。既是一心、本無始終邊際倫次對待、焉有所能之分、其有所能者、乃自心妄作分別之故耳。楞嚴雲、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六塵之最繁廣者、莫過法界芸芸衆生。度盡衆生方成佛道、惟憑無所住心。欲得無住、先泯其能。蓋心之最顯者、有六種勝義根之見分、乃見聞嗅嘗覺知也。如眼之能見、必有所見之色、耳之能聞、必有所聞之聲。若色聲變滅、而能見能聞之性、既妄自住于所見所聞之塵。塵既變滅、見聞之性、自然殉之變滅、而自妄認、實爲生死。故生死唯由此起始也。故曰、若心有住、不外六塵、六塵無常、即爲非常住矣。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色者、略言六塵、施者、略言六度。意謂菩薩之心、不住六塵、而行六度也。因衆生心、時時住于六塵、念念迷于六蔽、而受無窮之苦。菩薩欲拔其苦、必須以身作則。故曰、爲利益一切衆生故、應如是布施、不住于六塵之相。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衆生。即非衆生。
雲何不住一切六塵諸相。此諸相者、本屬緣生、並無自性、緣散則滅、不能常住。凡夫以爲實有、故隨塵相枉受生死。菩薩明諸相非相、即成真谛。非相、即非非相、即成中谛實相。諸相既然、衆生亦然。此正顯般若無住之妙用也。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此承上一切諸相、即是非相、結顯無住真實。所謂真實者、乃說六塵相、即非六塵相。如來是真語者、說色相即非色相也。實語者、非色相亦非也。如語者、如世人所說是色、如來亦說是色。豈是另有異說、但說色、而不住于色也。不诳語者、以結成真實二語。不異語者、結成如語也。雖系五語、前叁語是解、後二是結。呼當機注意承聽、俾知如來所得法者、即此十法界、一切諸法、即空、即假、即中。即空者、諸相非相、緣生無性、此法無實也。即假者、假名召實、無性緣生、此法無虛也。如來所得法、既無虛實、當然超倫絕待、中道第一義谛。足征無住真宗妙用。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此舉喻、以顯無住妙用。蓋住則不妙、如人入于黑暗、即無所見、隨處皆成障礙。不住則妙、如人有目、複有日光明照、見種種色、一目了然、不受諸惑。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依此經受持讀誦。即爲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此顯無住、有生福之妙用、能自他兩利。今先說自利之福、若善男女、能于此經、接受行持無住之法、若對讀、若背誦之時、其知見與佛正等無異。蓋佛之知見、超異衆生者、惟在不住而已。若衆生受持不住、與佛有何差別。故曰、即爲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此經、即是其人、即爲如來、以佛智慧、悉見此經、即是其人、何處更覓如來也。既同佛之見、則福德可知。故不分男女、唯以無住、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複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複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爲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
前文說無住、所生自利之福、今又說利他之福。謂以身力作布施者、每日叁分。每分、以恒河沙數等身力之多。如是無數百千萬億劫、行之不怠、其身力布施之功德、可謂無量無邊矣。若複有人、聞此經典無…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