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住之理、信心不起背逆、其福德胜彼无量劫。以身力作布施者、彼则行有着住、不成妙用、故不如此信心不逆者、无住之功德。何况书写受持诵读、为人解说、则福德更为无量无边。以要言之、是经之妙用、有不可心思口议、及比较称量、乃无边际功德。此经之妙用、若福薄根小者闻之、难起信心。今如来为发大乘心、之别教菩萨说。为发最上乘心、之圆教菩萨说。方能依教奉行。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文略说利他福、此文广说利他福。广为人说者、乃施教人、见被教人、堪为载道之器、观机逗教、机教相扣、具明眼深见。故能见面知心、非同泛泛。所谓悉知悉见者、谓施教之人、即同如来、悉知悉见被教之人也。师资道合、各具如来正法眼藏。故皆成就不可量、其数不可思议。不可称、其分量不可思议。无有边、其界限不可思议。以是三种不可思议、以显其师资之因功果德也。如是人等、能自利利他、即为承受佛之家业、荷担如来无上正觉之大法也。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众生之迷有二。一相分、二见分。凡夫迷于相分。二乘迷于见分。诸佛菩萨证于自证分。佛说法、破除相分、即是破除见分、以见依相起故。此三分、乃一而三、三而一。相分、属偏计执性。见分、属依他起性。自证分、属圆成实性。小乘以相分为实用、闻佛说法要离相、故远离一切事相、独善其身。虽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然以心外、有可离之六尘相分。遂起我、人、众生、寿者、之四种见分。既落知见、必有取舍。即于此三空洞照之经、绝不能承听领取、研读背诵。岂能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指示此经之妙用功德、为救世之宝筏。任在何处、一切世间之人、及天龙八部鬼神、所应供养。当知有此经之处、即是佛之宝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如是供养、则福德无边。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文言此经、无住妙用、自利利他之福德、无量无边。此复申明、无住妙用、不但能生自他两利福德、且灭罪功德、亦不可思议。若善男信女、受持读诵此经、本属善事、应为人所恭敬、若反被人轻贱。则事出非常、当有非常之利益、纵使是人,先世罪业成熟、来生应堕、三恶道中受苦。以今世在诵持经时、受人轻贱故。而先世将熟之罪业、遂即消灭。将来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果。然则无住功德、可轻乎哉。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此双显离相无住之妙用。佛以自行经过之功德、比较此经离相无住之妙用。以况其在未遇然灯佛前、即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虽未能供养如是诸佛。但能受持读诵此经、其所得功德、比较我所供养诸佛功德。虽百分、不及此人之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此人之一。以况此经功德、殊胜不可思议。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此总结经功、况其离相无住妙用、以补前文所未备。意谓后世善男信女、有能受持读诵此经、依教奉行、所得功德、我若具说。或有人闻、不但不信、而反生狐疑心、发狂乱之想、故我未敢充足说之。于是又呼当机、以警大众曰、当知是经义理幽深、不可思议。若能如法修行、则果报亦不可思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须菩提尊者、由第二分乞请后。如来于第三分、略答降心离相。于第四分、略答住心无住。第五分至第八分、广答降心离相。第九分至第十二分、广答住心无住。究之降心住心、皆随情而说、其实、只是离相无住而已。故于第十三分至第十六分、备示离相妙用、无住真宗。须菩提、顿增领悟、情知发菩提心、乃成佛之真因、原未动摇、何须降住。回思向者所问、鲁莽物率。今既领会真宗妙用、故重白佛言、曰、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换言之、既发菩提心、说甚么应住心、说甚么降心。当机唯重在菩提心、本不动摇、故有此言。佛闻是言、已堕菩提心之知见、遂当时纠正之。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以前由第二分、至第十六分、皆是明宗论用、以趣本体。至此第十七分、至三十一分、皆是发明菩提无法、显般若之本体、以符前文之所趣、以成全体全用之道。当机自闻离相无住之旨、深知佛法无为、岂用造作。乃自悔其前请之谬、故曰、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意谓菩提心常住不动耳、说甚么住心、说甚么降心、佛闻之、虽不着于降心住心、而又执起菩提之心。此是众生之通病、既舍其一、必执其一、完全放下者、唯佛一人、故随时纠正、仍引起前言、告之曰、善男信女、发菩提心者、我曾说过、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以离一切相故。若菩萨、有一相起、四相皆彰、则非菩萨矣。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此明菩提心、本是假名、何尝有一法、名菩提心哉。菩提、译华言曰觉道。觉者、即吾人现前之知觉。吾人之知觉、个个具足、但有觉而无道、故不名菩提。所谓道者、乃通达之义。吾人之知觉、皆为名相缘影所塞、不能通达、故曰有觉而无道也。若发心执有菩提之法、以是名相遂成缘影、塞其觉道、即非菩萨。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以自身作证、不但发菩提心无法、即证菩提果亦无法。遂问须菩提曰、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菩提果不。尊者虽知菩提无法、有时难免转境之迷。今闻如来所问、即时警醒、遂答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菩提果。佛印证之曰、如是如是。继恐法会大众忽略、又恳切证明曰、实无有法得菩提。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此又以受记无法、而证明之、意谓莫说得果时无法、即未得果先、受记时、亦不应存得法之心。若心中以为如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决不与我授记、谓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我心中、实在无有一法当情、清清净净、确信无法得菩提果、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或问、发菩提心无法、授记亦无法、得果更无法、然则学佛者、如何入手、如何修行、如何为证。答曰、无入为入、无修为修、无证为证、故曰无为大法。凡佛所说一切法门、皆属前方便。为俯就众生、故用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此诸法、皆非佛法。虽非现量佛法、及至证现量时、则声闻、缘觉、菩萨、乃至一切众生、皆是究竟佛法。何以故、以诸法非法故、…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