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此以即色非色、发明一切法、皆不可以为实有。盖佛示现之色身、虽具足丈六金身、不可以为实有。而说具足色身、要知此乃随情而说。若随智说、即非具足色身、以色即非色故。若随情智说、是名具足色身、以假名诠实体故、虽当体即空、而名相不可偏废。以此三句、显出菩提无法、虽如来亦无法可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佛是一片婆心、不敢多说、特别名相。唯以现前听众、皆能了解为本怀、故只以现前若身若境、而发明之。今以三十二种具足之贵相、随说随扫、发明无法、以显本怀、俾当机等、领会相即非相之旨。盖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扫去有相也。是名诸相具足、是扫去无相也。有无俱扫、方证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之本体也。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有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前以无色相等法、直显般若本体、此以无法可说、以显般若本体。如来示显于世、原无实法与人。故说此无说之法、无法之体、俾众生自复本性。盖众生本来是佛、佛译觉义、众生本来、皆有知觉、故曰本来是佛。既是佛矣、唯以颠倒错认、背觉合尘、撮地水火风之四大假合、为自身相、故曰众生。又以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故曰颠倒。须知地水火风、木是变化无常之物、以之为身、当然随从变灭。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境、对根成识、吸相为影、以之为心、本觉陷于影中、妄成变易生死、当然随之颠倒。如来切嘱当机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勿者、禁止之辞。夫说法之念、尚且无有、若谓有所说法、岂非谤佛乎。此严格显示无法、所以者何、有所说之法、则声尘闻于耳根、吸成意识、反与众生增迷、即成法尘缘影。佛说法、旨在破诸迷惑、故曰、无可说也。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此约众生法、非众生法、非不众生法、以显菩提无法。慧命须菩提者、表示已经续佛慧命、凡佛说法、当无疑义。今代众生发问、谓未来之世、众生染业愈深、闻是无法之法、能生信心不。佛言、此问错矣、彼若决定是众生、当然不信、彼若决定不是众生、当然不必再信。何以故、若决定是众生、则不能信佛、学佛、虽信亦是勉强、虽学亦不能成。如狐决不信虎、学虎亦不能成。若决定不是众生、当然是佛、已竟是佛、何须再信佛、学佛。以彼非众生、非不众生、是故决定信佛学佛、当来成佛。且夫众生者、不过假订符号而已。彼非众生非不众生者、如来说非彼非众生非不众生、是名彼非众生非不众生、随说随扫。一扫非有、二扫非空、以显不可思议。无法之菩提、至此境界、无有一法可憎可爱、可取可舍、只在当人识得、若心若境、无非现量、全体现前、岂有别法可得耶。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重重发明无法、尊者已经领悟。为警听众、乃白于佛曰、佛所得菩提之果、为无所得耶、意谓得即无得、无不得耶。佛遂印证、如是如是、乃谓汝已如是悟、我实如是证。又呼尊者曰、我于菩提、不但未曾有得、乃至无有少许之法可得、是名菩提果也。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前说无欠无余、自性平等、即是般若本体。此说无高无下、直示平等、即是般若本体。所谓是法平等者、换言之、即世间所有、无一不平等、是名著提果也。又转释之曰、以无我人众生寿者之观念、再修事实上、济人利物、一切善法、即得菩提也。于是呼尊者、而告以济人利物之善法、亦不可执着。莫忘因缘即空、即假、即中、事理圆融之止观。所谓善法者、因缘也。即非善法者、即空也。是名善法者、即假也。此因缘即空、即假、即中、之三法、一不可执者、即般若本体也、即菩提无法也。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密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此引事、以显菩提无法之胜。所谓须弥山王者、以此山为诸山之王、出地皮上、有八万四千由旬、一小由旬、尚有四十里之高、则其高大无比可知。译华言曰、妙高山王、即地球之北极也。每一地球、即有一须弥山。以一地球、名一小世界。以千小世界、名小千世界、以千小千世界、名中千世界。以千中千世界、名大千世界。以小千中千大千、三次言之。故名三千大千世界。若使须弥山如此之多、皆为七宝所聚、有人持用布施、其所修之福德、可谓无量矣。若再有人、以此般若经、虽少至四句偈、或再少至三句二句一句等。果能如法接受修持、对读背诵、或为他人演说、与前述之施宝福德较之。彼施宝百分、不及此持说一分。即使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皆所不能及。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由些二十五分、至三十一分、皆发明诸相平等。今约举众生与诸佛平等、以示菩提无法、直显般若本体。所谓平等者、无分别义、既无分别、岂有样式、故曰无法、所谓无法者、并非推倒一切世间所有。乃谓有即非有、法即非法、故曰诸法性空。天台教立空观、乃不执有法也。然空亦属法、借有而名、故又立假观、乃不执空法也。以此空有二法、开出无量诸法、故立中观、以不思议心、观不思议境、则修观之法、尽于此矣。如来虽度众生、皆是不思议之境界。若有思议、即属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分别之法。故谆切诫之曰、如来说有我者、乃是如语如说、岂同凡夫、以为有我之实相。又凡夫者、如来以平等视之、谓即非凡夫、是名凡夫、亦即空即假即中、不可思议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以前所问、皆外境实事、令者问、以内境心理。可以身相、观如来不、此观者乃心内观念之义。因外景已知、相即非相。若自境内言之、复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为有相耶、为无相耶、此是另换一方式、以测验之。尊者、已闻说诸法平等之义、以为一切法、皆是佛法、况佛本具之贵相乎。故答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见其仍未融通、复执于有边、遂晓之曰、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亦具三十二相、亦是如来耶。尊者、恍然自知其误、遂答、谓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岂知执有执空、皆是错谬。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先破有见、后破空见。如来本有声有色、然声即非声、色即非色、若妄以色即是色、声即是声、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此是破有见、谓不应以具相见如来也。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有见既破、复破空见、以归中道。遂立二种问题、一者、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此破空见也。二者、莫作是念…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