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普贤行愿品随闻记▪P7

  ..续本文上一页略明本师往昔劫中难行苦行。今复例诸十方三世所有如来也。

  

  

三总结无尽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问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九恒顺众生三。初牒名。二释相。三总结无尽。今初。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

  

  

恒者恒久。顺者顺心。众生如下文所明。众生者。由众多成分。积聚而成。动植矿物。情与非情。悉从组合生成。若了知众生即明晓诸佛。以佛自众生成故。众生与佛无差别故。但诸佛知见转。则证知万法无非缘生。本无自性。当体空时。即是性起。圆具三谛。诸佛如是。众生亦尔。纵未亲证。乖背此理。而举体皆妙。岂可妄生分别。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那得轻视众生。此则为随顺众生也。

  

  

二释相二。一正明。二征释。今初。

  

  

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剎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合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文中先标所顺众生。次正明随顺。卵生下显四生。卵生等如常所释。当知一切众生。皆自一念想生。如彼化生诸虫。由厌故喜新之想而成。狐黄等变化人身。亦由思想而成。彼等皆为苦境所迫。所以念念求脱。思想专一。乃能如愿。世人皆知置心一处。无事不办。善恶苦乐。随心而转。何不体取无生灭法。念念注于觉道。犹自心驰五欲。自取灭亡耶。昔有阿罗汉辄坐禅床应龙王供。其弟子为师洗钵拾余饭。渐生贪心。后俟师禅定。隐入床下。随入龙宫。见宫殿华美壮丽。大生贪着。愿来生作龙身。夺取彼宫。后果如所期。堕入龙中。瞋心炽盛。与龙争杀。足证心能具造诸法昔有人问光明善导大师曰。称念阿弥陀佛。能住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师云。如汝所念。随汝所愿。一念之别。升沉天渊。大众慎之哉。或有依于地水火风下。别显四生。住者明依止差别。种种生类下。明种类差别。生类者。人天各有不同。色身者粗妙。形状者横竖。相貌者妍媸。余可知。种种衣服下受用差别。乃至一切天龙下。摄所余类。释之者众。今不具述。如是等类下。正明随顺。随顺而转者。谓随上所举一切众生。顺其心性机感而生起智应也。文中承事供养下。即明其相。末句言平等饶益。显出随顺众生即是利益有情。于中无适莫怨亲。悉以平等心承事供养。故云平等。

  

  

二征释二。初令佛喜。二增大悲。今初。

  

  

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何以故者。犹云何故定须如此随顺众生耶。答云随顺供养承事众生。即是供养尊重如来。令生喜即是令佛喜也。佛者众生心中之佛。众生者佛心中之众生故。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众生即是诸佛法身故。

  

  

二增大悲二。初征释。二喻明。今初。

  

  

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何以故者。谓何以随顺众生即同供养如来耶。释谓佛以大悲为体。若悲念众生。则合佛体。同体大悲岂非平等。若平等者则为菩提心也。因圆果满。成等正觉。即十号第三正徧知也。觉即知。觉遍法界是平等也。觉契于理曰正。

  

  

二喻明四。初喻。次合。三重征释。四结示。今初。

  

  

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

  

  

佛性本来具足。本觉亘古常在。但为生死烦恼之所覆障。喻如树王生旷野沙碛。若得法水。则定慧出生。似彼枝叶。万行华严。证入妙觉果海。等彼华果也

  

  

二合

  

  

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以生死合旷野。菩提合树王。众生合根。佛菩萨合华果。大悲合水。略不合枝叶。即况定慧。

  

  

三重征释

  

  

何以故。若诸佛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何以故者。谓利益众生是他得利。何故我却成佛耶。当知若无众生则无如来。众生即我心现故。若众生行杀。令他促寿。自身即渐减寿命。若贪欲事。如入黑合。畏于光明。其心戚戚。营营茍苟。故人身渐渐缩短。起大悲心者。则犹放眼长空。胸怀廓荡。种种方便。利益众生。世间仁义之士。尚广说兼爱行慈之道。况乎运无缘大慈。起同体大悲。等视有情。如观物我之佛子耶。安能以染法施人。违逆众生。若见一有情受诸苦恼。即自心之恼。故能随顺众生。而得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吾人闻知佛法。即当安心法界。行自脚根头也。昔布袋和尚吟偈云。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么自在。思之。文云菩提属于众生。众生从缘而生。从心而生。十八界求他不着。而幻现有。求其真则无。觅其假则有。众生本是不可思议。如是往观。即为菩提。众生若无。归于断灭。菩提与之俱亡。云何尚欲成无上正觉。故云终不能也。

  

  

四结示

  

  

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上来明随顺众生。平等饶益。则如来欢喜。良以契佛心故。佛心者大慈悲是。如是上契圣心。下化众生。则平等心起。大悲增盛。故即是供养如来。

  

  

三结显无尽

  

  

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十普皆回向三。初牒名。二释相。三总结无尽。今初。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

  

  

普总收上九。谓九门所作悉皆回向。回谓回转。向谓趣向。回自己所修之功德。向于所期也。即回己善法有所趣向。如念阿弥陀佛。回向极乐净土。作诸善法。回向和平。皆是正回向也。如期望恶事。即邪回向。于正回向有三。初回自向他。回己之功德施于一切众生也。二回因向果。回所作净业向于佛果也。三回事向理。回向实际亦即一一消归不可思议圆妙三谛也。

  

  

二释相

  

  

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普贤行愿品随闻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