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行願品隨聞記▪P7

  ..續本文上一頁略明本師往昔劫中難行苦行。今複例諸十方叁世所有如來也。

  

  

叁總結無盡

  

  

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此隨學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問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九恒順衆生叁。初牒名。二釋相。叁總結無盡。今初。

  

  

複次善男子。言恒順衆生者。

  

  

恒者恒久。順者順心。衆生如下文所明。衆生者。由衆多成分。積聚而成。動植礦物。情與非情。悉從組合生成。若了知衆生即明曉諸佛。以佛自衆生成故。衆生與佛無差別故。但諸佛知見轉。則證知萬法無非緣生。本無自性。當體空時。即是性起。圓具叁谛。諸佛如是。衆生亦爾。縱未親證。乖背此理。而舉體皆妙。豈可妄生分別。佛如衆生如。一如無二如。那得輕視衆生。此則爲隨順衆生也。

  

  

二釋相二。一正明。二征釋。今初。

  

  

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衆生種種差別。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于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是等類。我皆于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于諸病苦。爲作良醫。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合夜中。爲作光明。于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衆生。

  

  

文中先標所順衆生。次正明隨順。卵生下顯四生。卵生等如常所釋。當知一切衆生。皆自一念想生。如彼化生諸蟲。由厭故喜新之想而成。狐黃等變化人身。亦由思想而成。彼等皆爲苦境所迫。所以念念求脫。思想專一。乃能如願。世人皆知置心一處。無事不辦。善惡苦樂。隨心而轉。何不體取無生滅法。念念注于覺道。猶自心馳五欲。自取滅亡耶。昔有阿羅漢辄坐禅床應龍王供。其弟子爲師洗缽拾余飯。漸生貪心。後俟師禅定。隱入床下。隨入龍宮。見宮殿華美壯麗。大生貪著。願來生作龍身。奪取彼宮。後果如所期。墮入龍中。瞋心熾盛。與龍爭殺。足證心能具造諸法昔有人問光明善導大師曰。稱念阿彌陀佛。能住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師雲。如汝所念。隨汝所願。一念之別。升沈天淵。大衆慎之哉。或有依于地水火風下。別顯四生。住者明依止差別。種種生類下。明種類差別。生類者。人天各有不同。色身者粗妙。形狀者橫豎。相貌者妍媸。余可知。種種衣服下受用差別。乃至一切天龍下。攝所余類。釋之者衆。今不具述。如是等類下。正明隨順。隨順而轉者。謂隨上所舉一切衆生。順其心性機感而生起智應也。文中承事供養下。即明其相。末句言平等饒益。顯出隨順衆生即是利益有情。于中無適莫怨親。悉以平等心承事供養。故雲平等。

  

  

二征釋二。初令佛喜。二增大悲。今初。

  

  

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衆生。則爲隨順供養諸佛。若于衆生尊重承事。則爲尊重承事如來。若令衆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何以故者。猶雲何故定須如此隨順衆生耶。答雲隨順供養承事衆生。即是供養尊重如來。令生喜即是令佛喜也。佛者衆生心中之佛。衆生者佛心中之衆生故。心佛衆生叁無差別故。衆生即是諸佛法身故。

  

  

二增大悲二。初征釋。二喻明。今初。

  

  

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爲體故。因于衆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何以故者。謂何以隨順衆生即同供養如來耶。釋謂佛以大悲爲體。若悲念衆生。則合佛體。同體大悲豈非平等。若平等者則爲菩提心也。因圓果滿。成等正覺。即十號第叁正徧知也。覺即知。覺遍法界是平等也。覺契于理曰正。

  

  

二喻明四。初喻。次合。叁重征釋。四結示。今初。

  

  

譬如曠野沙碛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

  

  

佛性本來具足。本覺亘古常在。但爲生死煩惱之所覆障。喻如樹王生曠野沙碛。若得法水。則定慧出生。似彼枝葉。萬行華嚴。證入妙覺果海。等彼華果也

  

  

二合

  

  

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複如是。一切衆生而爲樹根。諸佛菩薩而爲華果。以大悲水饒益衆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以生死合曠野。菩提合樹王。衆生合根。佛菩薩合華果。大悲合水。略不合枝葉。即況定慧。

  

  

叁重征釋

  

  

何以故。若諸佛菩薩以大悲水饒益衆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是故菩提屬于衆生。若無衆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何以故者。謂利益衆生是他得利。何故我卻成佛耶。當知若無衆生則無如來。衆生即我心現故。若衆生行殺。令他促壽。自身即漸減壽命。若貪欲事。如入黑合。畏于光明。其心戚戚。營營茍苟。故人身漸漸縮短。起大悲心者。則猶放眼長空。胸懷廓蕩。種種方便。利益衆生。世間仁義之士。尚廣說兼愛行慈之道。況乎運無緣大慈。起同體大悲。等視有情。如觀物我之佛子耶。安能以染法施人。違逆衆生。若見一有情受諸苦惱。即自心之惱。故能隨順衆生。而得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吾人聞知佛法。即當安心法界。行自腳根頭也。昔布袋和尚吟偈雲。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麼自在。思之。文雲菩提屬于衆生。衆生從緣而生。從心而生。十八界求他不著。而幻現有。求其真則無。覓其假則有。衆生本是不可思議。如是往觀。即爲菩提。衆生若無。歸于斷滅。菩提與之俱亡。雲何尚欲成無上正覺。故雲終不能也。

  

  

四結示

  

  

善男子。汝于此義應如是解。以于衆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衆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上來明隨順衆生。平等饒益。則如來歡喜。良以契佛心故。佛心者大慈悲是。如是上契聖心。下化衆生。則平等心起。大悲增盛。故即是供養如來。

  

  

叁結顯無盡

  

  

菩薩如是隨順衆生。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十普皆回向叁。初牒名。二釋相。叁總結無盡。今初。

  

  

複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

  

  

普總收上九。謂九門所作悉皆回向。回謂回轉。向謂趣向。回自己所修之功德。向于所期也。即回己善法有所趣向。如念阿彌陀佛。回向極樂淨土。作諸善法。回向和平。皆是正回向也。如期望惡事。即邪回向。于正回向有叁。初回自向他。回己之功德施于一切衆生也。二回因向果。回所作淨業向于佛果也。叁回事向理。回向實際亦即一一消歸不可思議圓妙叁谛也。

  

  

二釋相

  

  

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衆生。願令衆生常得安樂。無諸…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行願品隨聞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