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普贤行愿品随闻记▪P8

  ..续本文上一页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从初句至一切众生即回自向他。愿令下即回因向果。关闭正对开示。止恶正对行善。贪瞋痴等为入恶趣之门。戒定慧等为趣涅槃之路。代受众生苦者。其义稍隐。应引清凉疏以明。于中七意。一起悲。意乐自居凡境。事未必能。如瑜伽论云。菩萨于世间修习哀愍意乐。及非意乐。为利恶趣有情。誓处恶道。如己舍宅。愿身代受。令彼恶业永不现行。二修诸苦行。后能与物为增上缘。即名为代。三留惑润生。受有苦身。为物说法。令不造恶。因亡果丧。即名为代。四若见众生造无间业。当受大苦。无异方便。要须断命。自堕地狱。令彼脱苦。即名为代。如报恩经云。菩萨知恩报恩。修大方便。利益众生。应识随宜显示方便。过去无畏王如来灭度后正法之中。有婆罗门子。聪明黠慧。受持五戒。受持正法。因有缘事。远行余国。五百人伴。前至崄路。五百群贼欲劫行伴。其中一人先与婆罗门子亲善。先来告语。于初夜时贼发。汝密舍去。勿令伴知。婆罗门子闻已。譬如人噎。既不得咽。又不得吐。欲告语伴。惧畏诸伴害此一人。伴随恶道。若默然者。贼当害伴。贼堕恶道。思维是已。即便持刀断此贼命。三恶道报是我所宜。众伴皆言。卿是胜人。云何作恶。婆罗门子具说上事。诸伴发菩提心。群贼亦然。五由初发心。常处恶趣。乃至饥世。身为大鱼。即名为代。六大愿与苦皆同真性。今以即真之大愿。潜至即真之苦。七法界为身。自他无异。众生受苦。即菩萨受。初唯意乐。次二为缘。次二实代。后二理观。众生造业有定不定。不定则可代。又若受苦有益。则令其受。如父母教子付严师令治。文中末句显示所为莫非欲令众生悉成菩提。

  

  

三总结无尽

  

  

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四结益令知

  

  

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

  

  

此文总结长行中十愿。成熟众生谓令得益。随顺菩提谓渐觉悟乃至朗然大觉。成满愿海谓悲智齐运。福慧双修。究竟证得事理互融。不思议果。

  

  

二显经胜德二。初校量闻经德。二显余众行德。今初。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剎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善者美称。谓无过失义。对治过失义。随顺功德义。感后乐果义。如此男子女人共为九种。所谓比丘沙弥优婆塞及未受戒男子。比丘尼式叉末那沙弥尼优婆夷及未受戒女子。七宝谓金银珊瑚赤珠末尼砗磲码碯。世人所爱故。少难求故功德者。谓施物名功。归己曰德。或可功谓功能。能去恶资福。德者得也。此功是善行人所得。或可如来所说清净法门。有无量差别胜利。故曰功德。布施供养者以有漏心为之。则落有为生灭。闻经者具足闻慧。是无为法。所以胜也。

  

  

二显余众行德二。初总明法行。二偏举一行广显众德。今初。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问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剎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灭。一切魔军夜叉罗剎。若鸠盘茶。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

  

  

受持者于经典恒不忘失。读者常披览教法。诵者记忆文句常自歌讽。书写者自书写也。乃至者。圭峰云义摄供养。即以香华供养经法。转施。即自解书写。施与他人转读。或自转念。以此功德回施于人。听闻。即常在法会听闻教法。开示。即自得义味。恒时开演。曲示他人。思惟。即闻教思义入理。生得慧解。修习。即自达教旨。依法修行。此是大乘人十种法行。可览瑜伽论及辩中边论。一四句偈者。梵语伽陀。此翻为颂。四句为颂。偈是译音。如此土诗颂。以三字乃至八字为一句。四句为一偈。一四句偈即四句也。五无间罪即五逆罪。曰无间者以受生无间。寿命无间。身量无间。受苦无间。受报无间。五即杀父。杀母。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得极重逆罪。堕阿鼻狱。经一中劫。受无量苦。身心二病。四大不调所生之病苦曰身病。过分欢喜忧愁。或依恐怖愚痴失心之常态曰心病。皆得以此愿王威德神力除灭无余。一切魔军下。略说功德。现世离恶。魔乃魔罗之略称。断慧命故。常行放逸害自身故。坏道法功德善本故。为修道作障碍故。多爱欲故。乃名为魔。有其十种。一蕴魔。色等五蕴能生种种苦恼故。二烦恼魔。贪等烦恼能害身心故。三业魔。杀等恶业障蔽正道故。四心魔。我慢之心障蔽慧命故。五死魔。人寿有限故。六天魔。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王为修道作障碍故。七善根魔。执看目己之善根不增进修道则障蔽正道故。八三昧魔。躭着于所得禅定不求升进故。九善知识魔。悭法不示人蔽正道故。十菩提法智魔。于菩提法起智执着。害慧命故。夜叉捷疾鬼类。罗剎食血肉鬼类。鸠盘茶即厌魅鬼。毗舍阇即瞰精气鬼。部多此云自生。此类自父母生者名夜叉。化生者曰部多。此辈或畏而逃去。或发心守护也。

  

  

二偏举一行广显众德二。初略出五果。二别显胜果。今初。

  

  

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初句举一诵法行以例余九。行于世间下明增上果。以有增上用故。如眼等六根不障眼等六识生。文中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即是增上之相。喻如云不能碍空中之月。此善男子下明等流果。果似于因故。因中修普贤行愿。果上获得三十二相也。自足下如奁底相乃至眉间白亳相。余处广明。若生人天居胜族明异熟果。谓有漏善及不善法所招自相续异熟生无记也。悉能破坏下明士用果。谓诸作者。假诸作具所办事业。今指有善菩萨用也。悉能解脱下明离系果。八支圣道灭诸烦恼也。以行愿威神喻如师子。善能摄伏群兽永断诸恶。末句显示功德。

  

  

二别显胜果二。初显法功能。二明殊胜果报。今初。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剎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有情命终之时。寿暖识三法舍离。诸根败坏。四大分散。受大苦痛。恶业人风大先去故身动。火大先去故身热。善行人地大先去故身静。水大先去故身冷。眼根坏则不见物。乃至意根欻然灭去。则昏迷无知。最末赖耶坚执随业受生诸趣。如金光明经说人死相云。两眼白色变。舌黑鼻梁欹。耳竖项筋垂。下唇垂向下。死相怖畏。不须具说。时光迁谢。幻质非久。终为无常大鬼之所吞没。彼时亲属舍离。威势退失。一切不随。唯有此大愿王引生净土。可作最后之依怙。无常经云。眷属皆舍去。财货任他将。但持自善根。险道充食粮。如此愿王。能令有情顿脱生死之苦。永别长劫之沉沦。譬如身飘大海。剎那即遭溺灭。忽值救命船舶。宵不奋勇挣扎。呼号求援。吾辈生逢末世。幸遇普贤愿王。皆是多劫善因缘故。宜各努力诵持。

  

  

二明殊胜果报三。初正明化生。二利生大用。三究竟成…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普贤行愿品随闻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