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巴仁波切所寻获并认证,所以夏玛巴仁波切也是我这一世的根本上师。(注一) 第三位根本上师是乌金祖古仁波切,我一直放在心上,非常敬重。乌金祖古仁波切所赐与我的恩惠,远胜过累世父母,因为是他让我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心。上师已经圆寂,谈到难免感伤;而且若无特殊情况,我很少,也可说不敢说出他的名号。讲出自己上师的名号,是一件很庄严的事。诚如过去莲师在西藏六十五年,一直未曾说出他上师是谁,直到离开西藏之前,在众人再三恳求之下,莲师才立于法座说出上师之名,一时大地六大震动!
信仰佛教,首当改变过去的想法,接受心灵的教育,为解脱轮回之苦而精进。当我们内心做好求法准备时,具德的导师自然就会出现在弟子面前。我的第一位启蒙上师十余年前出现时,我并不了解何谓藏传佛教,但深受吸引满怀好奇,渴望求得心灵的依靠,尤其是痛苦的解脱。因缘成熟,得以亲近一位仁波切,并请示他:「什么时候我的上师才会出现?」他告诉我:「当你内心准备好的那一刻,你的上师就出现了。」当时我还不了解个中真义,所以他的出现对我而言,等于昙花一现。直到有一天,我确实找到了自已最需要的上师时,再度与他见面。我向他说:「您愿意接受我的皈依吗?」他告诉我:「你的上师出现了。」从此,就步上究竟不归路。也许这条路是对的,但现在不敢说它是对的。因为害怕自己未能做好上师的嘱咐。
二、依止上师乃成佛之所依
上师为佛的具体化现,是慈悲、智慧的表征;依止上师,能令我们证佛无染智,乃成佛最直接的所依。上师可说是自已内在自性真理的使者,譬如深山与外界,如果没有桥梁做为衔接,尘世中人,永远难以足踏深山,寻幽访胜,如实领略林泉之美。同理,上师就如这座桥,引领我们跟内在佛性相通。再将上师比喻为阳光,那么佛法就如同放大镜,阳光透过放大镜点燃干燥的木头,即可散发光与热。至于我们是木头还是石头就要问自已了。如果是石头,那么放大镜功能再强大、阳光再炽烈,都没有办法引燃。但各位绝对不会是石头,因为我们都具足了佛性和人身,是可以成佛的。
对我们凡夫来讲,上师就是真理的人格化。顶果仁波切说:「没有一佛是不依修持、不依精神上的导师而证悟。」诸佛都需要精神真理的指导老师,才能证悟,我辈亦然。超越心灵的唯一途径是信仰。佛告诉舍利弗:「只要依信仰,就能了解绝对的真理」。信仰是成就的源头,没有信仰,怎会亲近善知识?未亲近善知识,如何了解真理?凡识不能尽知诸法,一般人并非不学而能的全智者。有人未经修持,却声称自己开悟了,竟然也开始传法授课,自欺欺人如何能信?事实上,唯有借着上师的引导,才能识得本具心性;了悟自已的心性,才能重新开悟,获得本具的智慧—佛性。
外在上师正是内在上师(佛性)的示现;也可以说,外在上师是内在上师的发言人。为什么我们不当自己内在上师的发言人呢?因为你与内在上师尚未接触相通,佛性还没有被发掘,所以需要外在上师,指引你步上成佛之路,并且让我们发现:佛不在外面,不在佛像里面,而是本具于自已心中,所谓「是心是佛」。所以,在我们还不能够确定「佛就在我心中」之前,上师就是佛的代言人。确定之后,上师就是佛。但究竟来讲,是自已让自已成佛,而不是哪位外在上师让你成佛。然而上师能够让我们明白所不明白的,同时进一步了义所明白的(亦即引导弟子,从对「相对真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为对「绝对真理」的了义),并教导我们如何认识心、了解究竟真理,并恢复我们的信心及信仰力,从「不认识真实自性之苦」解脱;不了解心的自性,就像一个人被囚禁于暗室之中。所以上师功德如海,恩德浩瀚,无比殊胜啊!
三、体认上师本质,开启加持之源
索迦仁波切曾说:「谈到喇嘛或者是上师的本质,我们必须记住,上师不是一个人而已,上师代表一切真理的持有者,并且就是由上师将真理如实教导给我们。同时上师也包含了一切诸佛以及祖师的慈悲,还有智慧的加持。」顶果法王亦曾开示:「上师是一切加持的根源;没有上师,我们将无法了解甚深法门,也无法得到法的加持。」
上师的智慧心,就是「超越边见的无二」,如大手印的真理,是绝对的、无二的、超越一切的。曾有学者主张:「所谓的佛或者喇嘛,并不是如同铁、水晶、金银一样物质化的东西,你绝对不能以物质的态度来思考他们。喇嘛或者佛的本质是空性,他们的自性是清明的,其外相则闪耀着不受阻碍的觉知,充满灵性。除此之外,并没有物质上的形态或颜色。明了上师究竟为何之后,我们就能够生起信心,并且将心沈浸于其中,平静住于其上。这种态度、认知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如是,上师究竟超越物质上的形态或颜色。也许有人不表赞同,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上师形象是有血有肉的。如果执取上师的色身,就等于只看到上师的皮,毕竟外相非永恒且变异;若执取上师外相,这表示我们还不认识上师,否则,应该能看到上师的智慧心、以及上师的内在本质。上师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清明无染的智慧、就是空性、就是佛。唯有对此真正了解,才算了解上师,而不会在意上师外相的美丑胖瘦。因此请切记,莫以世俗的观点看待传承上师。(此处所谓的上师,乃如法具有传承、并经由修持证悟者,非自称的上师。)弟子实在不应该认为,上师只不过是个也会吃喝拉睡,有情绪的平凡人而已。如果做如是想,那么珍贵的上师在我们心中便与凡夫无异,我们将无法得到加持和教导;而对上师来说,一点增损都没有。 (注二)
相信上师!将上师所教导的一切言说教法,如实奉行,善加体会,直到我们能够将佛法彻底融入心中成为一体。此时,将蓦然发觉,原来上师与法教是不可分的、我们的心与上师亦未曾分开!而自然能够完全从上师领受佛法的慈悲加持、体解深义。这就是「信心、加持、开悟」的修行三部曲。如是,一旦了解上师的本质,上师将恒住我们心中,一刻也不会改变;如果不了解上师本质,往往就因上师的住世而远离(以为来日方长不懂珍惜,未能及时亲近学法)、因上师的舍报而后悔哭泣,如此将永远得不到上师的加持。
每当碰上障碍或心中不快的时候,我会先向莲师祈祷,以及与莲师无别的DB法王倾诉吶喊内心的话。每每在睡梦之中,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征兆启示。过去曾梦见一位圆寂的上师,醒时心中疑惑随之消解。每当特殊梦境生起时,我的心就再次被打开,犹如一人站在云端之上,一望无际;心则如同潜于大海深底,未见波涛,舍离边岸,无有忧愁。这让人领悟到,当我们站在岸边的时候,见到的是巨浪千层如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是当我们进入深海之中,却发现原来大海是这么的平静。以此形容「修心」的迷悟,十分贴切;而有此体会,亦是上师的加持。
由于对上师的信仰,清净具信的祈祷,必能相应。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能够忆起上师,就会如实得到加持。而不必忆起上师,然后马上去问他,「上师您晓不晓得?您有没有加持?」再次强调,究竟的上师,是我们自已内心真实的自性。虽然每一个人都是自已的上师,但了解上师的本质,是一切修持之中,最主要的加持来源。
四、上师的责任与特殊教导
一位好的上师,会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什么是佛性,再三使用各种方法净除弟子的习气,甚至会叫我们去做最不愿意做的事情。总之,上师教导我们如何发现自已、了解自已,最重要的是,如何超越自已。所以一位上师所奉行的真理,就是启发弟子的智慧;为达此目标,常行各种方便善巧。因此,上师说法,并不一定要坐在高大的法椅上,也不一定告诉你我现在要传法与你。事实上当我们跟上师日常生活在一起时,上师无时不刻都是一本活字典,而能够了解多少、吸收多少则完全看我们自已。曾有一例:要某弟子去拔草,但其实已无杂草可拔。所以弟子问道:「该拔哪里的草?」我说:「拔大理石上面的草。」弟子说:「大理石上面怎么会有草?」我说:「不仅有,还很茂密」。知者知之,不知者不知。
上师的可贵,就是将真理透过拟人化的譬喻来教导,让我们方便了解,这就是金刚乘上师的教导特色;而不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把真理模糊化,致使众人看到的真理永远是世俗的相对法。金刚乘的上师不会如此,会让我们去看去了解,以二谛详述。这种教证法适合于金刚乘根基者,若非根基,也许会说所学与生活不相应。人就是在此中产生矛盾。
金刚上师,就是绝对真理的宣扬者,于宣扬真理中间不被任何外来无明所怀疑;只要是如法的弟子,如法的上师,必须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这是上师跟弟子之间神圣的誓言—三昧耶戒。但在这神圣誓言的背后,你我同样拥有人的躯体,所以我们在某些观点、认知上,常会起冲突。若与上师意见相左时,应以上师指示为首要。若见上师行为不对故有所质疑时,应忏悔,是自己障碍显现,眼的业力所致,因而见到上师的不好。是己不好,非上师有过。若对上师心生不满时,应即向上师顶礼,…
《信心与开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