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事师五十颂

  事师五十颂

  文/噶玛天津仁波切

  

开示日期:96年9月8日

  地点:文殊院二楼

  

  《事师五十颂》是马鸣菩萨所造,收编于大藏经第三十二册,编号1687。今晚所谈的《事师五十颂》,是根据民初汤居士的译本。

  

  虽然这个译本与原文有些出入,但我个人将它与宋朝的译本做比较,相差并不多。一时尚未取得藏文原文,所以无法依照原文来做通解。历代已经有许多译师将《事师五十颂》作出各种不同的译文,虽有出入,但我个人以为,我们应当尊重前人的翻译,不能因为自己发现所译有出入,来挑前人的毛病,增长自己的傲慢,这是不对的。

  

造论缘起

   马鸣菩萨是印度人,从小天资聪颖,依止许多善知识,据说三岁能作诗,五岁能写经。出家之后,特别精通于显密论典,成为当时一位伟大的堪布班智达,但是未曾被国王所重用,心中极度不满,所以离开了常住的寺院,到东方去朝拜一处闻名的自生度母圣像,这尊圣像是从岩石之中自然生出的。

  

  途中经过大海,在海上被龙王、非人等等兴起大风浪,遭遇许多障碍,他被挟持到非人的居住处。所谓的挟持,有可能是大风浪把船打破了,漂流到一处没有人的地方。

  

  马鸣菩萨在那里心中非常苦恼,天天向度母祈祷,希望早日离开这无人之岛。有一天,他梦见了度母显现,告诉他:「你只要晚上头朝向想去的地方,就能离开这里,到达彼处。」马鸣菩萨恒加向度母祈祷,并且每晚将头朝向想去的地方。果然,有一天他醒过来之后,回到了印度。

  

  此时已经事隔多年了,人事皆非。他回到自己原来的寺院,发现与他同期的班智达、堪布大都往生不在了。新的堪布、班智达向马鸣菩萨就教许多论典,但是马鸣菩萨提出他个人的见解之后,并没有受到这些新辈所认同,于是郁郁寡欢。

  

  得不到相对的尊重,他便将这种苦闷,转为慎恨这些海中的非人对自己所作的障碍,因此他秘密学修了许多咒术,最后,令害他的那些非人所居住的岛屿没入海中,以为泄恨。

  

  后来,度母在梦中告诉他:「如此行为是不对的,业障极重,你所受的一切戒律,大乘、小乘、金刚乘的戒律都破了,因为你杀生。你必须好好忏悔,否则将堕入无间地狱。」

  

  马鸣菩萨久闻中国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的威德,于是想到五台山朝圣,以为忏悔。度母再次显现在他的梦中,告诉他:「这样做无法完全清净你的业障。」马鸣菩萨问:「我如何才能清净业障?」度母说:「唯有你造一部有关于初学者,特别是密续的行者,如何依止上师的方法,让初学密续的弟子有所依循。如此,造论的功德便能清净你破戒的业障。」

  

  于是马鸣菩萨在第二天天亮之际,开始写下了《事师五十偈》这部论的根本文。

  

经律论开篇各有不同

    凡是讲授经论,未进入本文之前,一定要先顶礼传承诸祖师,尔后顶礼文殊师利菩萨。

  

  根据藏王赤松德贞的规定,凡是由梵文译成藏文的经典论著,属于经藏者,开篇必须加上「敬礼一切诸佛菩萨」;若属于律藏,应加上「敬礼一切遍知佛」;若属论藏,则加上「敬礼文殊师利童子」,以示区别。文殊师利童子也称为妙音菩萨。

  

  《事师五十偈》总共分为三个部份。首先是顶礼及造论缘起,其次是本文,最末为回向。

  

第一偈

   得具贵胜金刚萨埵上位因,

   上师莲足如实恭敬为作礼。

   清净续说依止彼,今总集说其敬听。

  

  第一偈所说是顶礼。

  

  上师与法师是不同的。上师的藏文发音是「喇嘛」,意思是众生的母亲,汉译为「上师」。「喇」是最高、无上,「嘛」是妈妈的意思,所以「喇嘛」意指众生的母亲;法师则是可以为人诵经、为人解经的行者,两者有别。

  

  何谓众生的母亲?严格来说,众生的母亲必须是登地以上的菩萨,登地以上的菩萨才具有解救、保护众生的功德和威力,未登地的菩萨虽然亦有此心,但不具此威德,所以无法真正保护众生。

  

  上师是已经获得了最珍贵、超凡入圣的法报化三身之根本因,在如是殊胜的上师莲座之下,将上师的双足顶戴于自己头上,以示最高敬意。

  

  因为没有藏文可以对照,所以我只能依翻译以及释本来为大家说明。

  

  「贵胜」指无二的智慧。

  

  「金刚」与「萨埵」分开来解释。「金刚」指法身智慧。不被摧灭的称为法身,本来具足的也称为法身,坚固不可坏的也称为法身,法身只有我们密续才提到。

  

  「萨埵」的本意是众生,但这里的「萨埵」是指由法身之中示现出来的报身。报身唯有登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看见,凡夫六道众生不具有天眼,以及与登地菩萨相应的功德,所以无法见到报身。一切报身都具有菩萨十三种严饰,文殊院有八大菩萨,诸位仔细前去瞻仰,即可了解一二。

  

  报身是诸佛由法身之中示现,为登地以上菩萨说法而显现,一般凡夫众生无法见到诸佛报身,所以诸佛的慈悲显现,由报身再示现化身,具有人一样的粗重色身,令六道众生也能亲见,譬如释迦牟尼佛即是化身佛。

  

  法报化三身,总归来说,就是诸佛的功德。欲获得如是功德,唯有从上师的加持方能,因此作者马鸣菩萨在这里写道:此虔诚恭敬地先予以顶礼。

  

  「金刚」是诸佛法身,「萨埵」是诸佛报身以及化身,若是将「金刚」、「萨埵」合起来,「金刚萨埵」是为密乘弟子转化修行障碍而显现的本尊,所以金刚萨埵与大日如来并无分别。

  

  什么是「金刚萨埵」?由字义上来传译,金刚萨埵也可译为「金刚勇识」,具有勇猛的金刚心,这也称为金刚萨埵。梵文及藏文对金刚萨埵有许多许多的解释,各位不是学文义学,不需要了解那么多,只要知道金刚萨埵是个本尊,非常重要的本尊,谈到金刚萨埵时,你懂得念百字明咒,可以了。

  

  接着本文上说:「清净续说依止彼,今总集说其敬听。」这两偈是造论的缘起,也就是造这篇颂文的依据,以及必要性。

  

  佛陀曾在各处说法,各种因缘之下,教导世人如何尊敬上师,但并没有特别有那一部经说到应该如何服侍上师。马鸣菩萨造这部论不是个人的想法,不是自创。各位别忘了,他是个神童,饱读经书,不仅是佛法,连外道的他都非常精通。他将佛在各经典所提到,有关如何服侍上师、如何追随上师的方法,将之集结,写下了这五十偈,谈到超过百种以上服侍上师的方法。

  

  《事师五十偈》不是马鸣菩萨自创,而是集结,根据一切清净的密续经典,当然也有根据显教的经典,所以不是以个人的妄念创造出来的。

  

  凡是依马鸣菩萨《事师五十颂》而行的人,必定能获得终极解脱,所以请大家恭敬的听闻,并且接受。同时,自己学好之后,也可以为他人宣说。造论的缘起以及必要性所依,在这两句讲得很清楚了。

  

第二偈

   应该恭敬上师之所依,亦即,恭敬上师的理由为何?

  

  偈文说:

   已能获得胜灌顶,如是金刚轨范师,

   十方所住诸如来,三时现前为作礼。

  

  这一偈提到了金刚轨范师,我想这是当时对金刚上师的称呼。事实上,我们很少讲上师,而是称金刚上师。「金刚上师」是从「多杰洛本」翻译而来,「多杰洛本」即是所谓的轨范师,教导仪轨、教导戒律。寺庙的住持都称为金刚上师多杰洛本,可是多杰洛本也分好几种,在此不做详述。

  

  这一偈告诉我们,已经授与我们清净灌顶,并且能显现本具的智慧,一切行谊皆符合威仪,非造作,而是自然流露,流露出慈悲、智慧、大方,并且能够以金刚法要来显示一切行为的金刚上师,这是对金刚上师的定义。

  

  什么是金刚上师?也就是,他自己获得真正传承的灌顶,智慧已经开显,所做一切都符合利益众生、弘扬佛法。对如是的金刚上师,十方诸佛每天早、中、晚三个时候,都会前来他的面前恭敬顶礼。十方诸佛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我们这般凡夫弟子?

  

灌顶的种类

   灌顶有三种,绝对不只是拿个宝瓶放在你头上,也不是拿个东西在你头上敲一下。我想,很难跟大家解释灌顶真正的意义,但是大家对灌顶的基本认知要建立。

  

(1) 成熟弟子种性的灌顶

   第一种是成熟弟子种性的灌顶。譬如,欲学修金刚萨埵,祈求上师给予金刚萨埵的灌顶,此灌顶称为「成熟种性的灌顶」。

  

  什么是种性?就是佛性,犹如种子需要灌溉一样。以现代话来说,如是灌顶也称为「允许修…

《事师五十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