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群体业就成就了。
这个愿心啊,所以我们说学佛一定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不是无记,不是放逸,也不是昏沉,也不是迷失,也不是自许!所谓自许,自以为自己正确。有的人会在一种忆念、感觉上自许,认为我永远是正确的。这种自许就更糟糕,这样的人一定会自我封闭,自赞谤他。龙树菩萨有一个很简单的说法,说——自赞谤他皆为外道,没有一个不是!那我们作为一个念佛人,希望不要做外道,起码不能谤别人!我们对业的认知,在人格上没有必要说任何人,因为业无所属,但是在事相上,事情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认知它!
佛在世的时候,象六群比丘、六群比丘尼、难提、羼陀、迦留陀夷啊,这些都是大菩萨,倒驾慈航,示现种种过患,令我们后世学佛的人有所依从。可能现在很多人也在示现过患,它毕竟是无常无我的,那不是示现吗?所以在这个如幻的事相中示现。但对这个如幻业、如幻的果报进趣,我们要了解,若不知道,无记业的果报已经出现了。《佛遗教经》中说,四蛇未除,安于睡眠者,此是无惭愧人。我们不说惭愧不惭愧,我们起码要有一个出惭愧的愿望。要没有这个愿望,我们怎么修行呢?修什么呢?动力何在呢?
我这个讲法比较重,但这一夏天就主要讲这个了。因为参学越多,对这个地方就越震惊,对过去一些善知识的提醒、教诲与引导就越害怕。早期还真没有那么深层的恐慌,到后来就越来越心灵深处对这个东西发抖,看到一个个人的结果就害怕。不是害怕其他的,你说鸡猫狗鸭我们害怕它吗?是人堕落的时候让人害怕!生命沉沦的时候让人害怕!生命不警觉、迷失的时候让人害怕!比较害怕的是什么呢?我们自身不警觉。
你说别人那样,跟你又没关系,你害怕什么呢?所以我们要学佛的智慧,还要学佛的慈悲,还要学佛的方便,我们三皈依时发过四弘誓愿嘛——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我们发过的愿。
你真遵照这个愿了吗?没遵循这个愿,那你真是佛教徒吗?你说我怎么不是佛教徒,我出家多少年了,或者说我修行多少年了,我学佛多少年了。你学的是佛吗?你不依佛愿为己愿,你不依佛的教诲来学佛,你学的是佛吗?自己问自己啊,问得越重越好!越重越彻底!你一给自己保留了,说业无所属,那你蒙蔽自己,那你自己受果报,别人也不知道对不对?因为现在这个世界的人,谁也不知道谁,因为大家都是无明人嘛。我们要得三明四智了,可能很多人都会惊呼起来的,这个世界真是不堪人去观察。
问:如何运用依佛愿念佛?
慈师答:
我们在五念门中,依一门、两门、三门、多门交织修持都可以。《往生论》(即天亲菩萨的《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我希望大家回去看看。学习了五念门以后,再看《往生论》那就很简单。其文字很短,过去我要求出家师父必须得会背诵的,现在没有要求了,但是会背了就很方便,起码把五念门、五种门背一背。
五念门修持纯熟了,五种门也很简单。若五念门不纯熟,直接去学五种门,一点味道都没有。因为所作随意自在成就,这个意识自在了,不再被禁锢了,就知道修行修什么了。意识还被禁锢着,我们修来修去都还不知道修什么好。所以,依佛愿,实际就是解放我们的身心意识,让我们的身心意识自由了,我们再来看平时的作为,就知道我们被很多东西禁锢了。佛举例说就象人被囚禁了一样,就象被放到饥馑年了一样,就象被投到水中挣扎一样,就是说人没有办法去解救自己。我们通过五念门,人就可以有一个依止,有个方法来参照——在水中挣扎了,我们就会上船,船过来载负我们了;饥饿了,有粮食给我们吃;被囚禁了,人就被解放出来了。象身体得重病的人,得到良药而健康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有这些障碍与蒙蔽,财色名食睡也好,我们自己的种种恶习也好,就会制约我们。所以通过五门的修持,可以使我们从其中解放出来。起码这个意识的自在作为,我们能认知了,再去看心作心是、即心即是,很方便,就是说我们应该择取什么?
所以天亲菩萨说“入愿心庄严”,即我们通过五念门的修持,能入佛愿心,以佛庄严为己庄严。何以故呢?心佛众生心智无别故,我们在自己的意识中得到了清净,得到了庄严,得到了安乐,得到了解放。因为我们现在的意识是被业习制约着的,被我们的业习所执制约着的,被我们记忆的九界种种的东西所制约着的。所以要学会打包啊,现代语说压缩,你要会压缩、打包才行,干什么呢?你要把所有的业力压缩打包以后,寄给阿弥陀佛。寄个邮件就行了,说“阿弥陀佛收”。要不然我们没办法,太多了!我们在这里面的记忆把我们遮蔽的太厉害了!因为是累生累劫的意识,不光是我们自己的意识,还是累生累劫交织的意识,混淆在一起。很多人的意识根本不是自己的!好比说有的人嗔心,他顶上站个修罗,说“你嗔!你嗔!你恨他!”有的人愚痴,有个幻化的愚痴动物说“你就要坚固!你就要坚固!你就要这样!”他说“我就要这样!我就要这样!”实际不是,他在受着愚痴的加持。有的人就象在被饿鬼加持一样,他说着这个吃的香,那个吃的香,淌口水。什么都不管了,就看着吃的东西。什么样的人都有啊,但是往往都不是自己的意识。就是说我们自身的意乐很少,多是被某类强化的生命所加持,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象一些大成就者给我们这个时代授记说——一鬼挟一人。挟制的意思,制约着你!根本不是你的心,你的心不当家了,意识也不做主了!你就在一些愚痴的、迷失的、痛苦的执著中,还自以为是,认为我就是对的!我就这样!这样的人就失去了心地的自由。
所以我们通过这个学习,是让我们心意自在解脱,心意得到清净,入佛庄严心愿,入佛世界。因为我们的心是自由的,法界也是自由的,先训练我们把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的障碍打破——此世界彼世界不过是一念之差,所缘境之别,所缘心智之别。那我们的心就得到自由。所以若一门,若多门,若交杂修持,若渐次修持,都是可以的。
我们今年夏天学这五念门是可以用的,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论,基本上即使最凡愚的人、最固执的人动动心念,他都可以用。最愚痴的人都可以用!愚痴到什么程度呢?——排斥一切、诋毁一切的人,他若知道意乐、观察、对比,那一念的智慧他都可以用。象我们这里面都是大智慧人,都会用。因为固执某一业相的人,是一个愚痴业,大家都是知道的,毛泽东讲“花岗岩脑袋”,就这样的人在这个教法中都没有问题,为什么?阿弥陀佛有无碍光啊!来照耀这一类的有碍有情,他慢慢地也会没有障碍的,没问题!因为即使被有碍的修罗也好、饿鬼也好、恶神也好制约着的众生,制约他们的生命也向往佛法!他听了以后一样去修行,会放弃他们而去修行。你要是坚持,说一直守护着我,那不行的,他也要修行的。之前我们讲了——各个个体中,第一个受用者是自己。有的生命会制约其他生命,但他自己也需要这个独立体的意乐受用。
所以,净土教法是普摄九界的!为什么我们总是不仅讲人类这个角度,还讲这么多呢?我们在讲净土这个教法中,不能只讲这一个群体,要讲种种群体。为什么呢?没办法。只能这样讲!这是阿弥陀佛交代的任务——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嘛,他不是单摄人类这一个群体的。虽然《阿弥陀经》是在我们人类中与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及诸大菩萨讲,但其主体还是与种种杂类有情讲。佛告舍利弗——我于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在玄奘法师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是十方佛各出广长舌相,摄护念佛众生,慈悲不舍,以种种神变善巧令众生生起无上信心。他讲的是十方众生,净土教言是摄化十方众生的。我们现在学习,是为了十方众生。称念,是为了十方众生。你说我不是。你也得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心智一放松,就是十方众生所面对,所回向。所以这个教法,不单是对我们现前的心智所讲,而是对十方九界众生所宣化。这个修行,它牵制的面比较多,所以我们很少单单涉足到人群中,一说就是九界、九界。那九界跟我们大家有什么关系呢?(严格地说,一点儿关系都没有!)那就说我们人类的财色名食睡就行了,贪嗔痴慢疑就够了,对不对?但是不行,不能那样讲。佛也没那样讲,我们也不可能那样讲。
也不夸张净土教法的作用,你可以试一试——你把你的身心世界放在整个法界,念一声阿弥陀佛,你的作意中就能利益这个法界,即染心净法界,这真是不可思议!我是染心,但我可以净法界,那是不可思议的。你若把你的心意、这一声佛号放到某一群体,比如生生世世的父母,你念一声,你会感觉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了。念一句,你会很真诚的。那你一想,一切有情都是我的父母,干脆为大家念算了!
慈法法师讲于放光寺戒堂
岁次辛卯六月二十八2011年7月28日
《安居第七十二日(四):依愿修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