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五十六日(三):孰可取孰不可取?
我们在这样一个业力浩荡的法界中,没有阿弥陀佛这种大愿力的摄化,我们靠着自己那种迷失、挣扎与习惯的自卑与自慢,怎么能自救呢?怎么能自度呢?怎么能利人呢?怎么有善缘呢?我们在早期讲课的时间经常提到在这个五浊恶世减劫之中多有恶缘,善缘稀有,若珍惜于善缘、多予人于善缘,实在是世间的芬陀利花,人中的难得之好人,殊胜之因缘,哪怕是一点一滴,你都应该随喜。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我是体会十分深的!你认认真真的看自己的身心世界中所遇到的善缘,你所发出的善缘,你所展示交往的是不是真诚?是不是真正的自尊尊他的善缘呢?这个善缘的成分又有多大一个比例呢
我接触过许多居士团体,一旦学二十年,三十年,或者学佛很久的这些老居士们,就跟出家人的很多作为很近似了,就很容易昏沉,群体性的一个共业。为什么呢?他认为我也不伤害别人了,别人也不需要伤害我,我也不需要太多造作,他认为自己这样就很好很好了。所以减劫中有一个无记业,大家都认为自己很好了,很了不起了。
忆佛念佛这种广大的善缘,乃至与十方诸佛所结的善缘,你知与不知,此善缘都是极大的,是辉宏的,是不可思议的一种广大功德,是殊胜的多善根福德因缘,不是少善根,不是少福德。这个少善根少福德讲的是娑婆世界我们自业他业共业的造作,若是忆佛念佛,一定是殊胜的善根福德因缘!因为忆佛念佛必然会受十方诸佛所赞叹,所护佑,所存念,所知,我们念佛人为一切诸佛知啊!这个善缘是什么样的善缘呢?是极为广大的善缘,是不可思议的善缘!我们真正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一定会意乐于念佛的!
我们真正了解这个五浊恶世是恶缘炽盛的世间,那我们一定会摈弃我们自业他业共业的纠缠,去念佛,去忆佛的!为什么呢?你可以做个对比,一个是恶缘杂缘炽盛,一个是善缘广大究竟,你当做什么呢?很多人不服气,那你就在世界上去奔波吧,去寻求吧。在自业他业共业中我们只要去挣扎纠缠,一定是恶业炽盛,善缘稀少。
在忆佛念佛这个功德中,一旦我们抉择,就是广大殊胜善缘,与一切诸佛如来结最上缘,即成佛缘,印契我们的佛性与心地。所以《阿弥陀经》中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很多人不了解这个词汇,就拼命地去放生,去印经,去做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做到的所谓的善根福德,不是于忆佛念佛这种最殊胜善根福德因缘中真正地去契合与实践,而以世俗的贪婪心、世俗的大小心去作为,即攀援世俗的功德来有所作为。
一个是让我们来忆佛念佛,让十方诸佛来可知我们这个忆佛念佛人,来存念我们,来摄受我们,一个是我们忆自业他业共业那点滴之善与众多恶缘,我们当择取什么呢?你自己不会给自己一个提醒吗?!我们自己的觉性,我们自己的善心,我们自己的认识,我想也会起作用的。
诸位菩萨,这个话是反复讲,但我们在这个地方也要反复去认知,让自己的良知,让自己的真诚,让自己在自我尊重与尊重有情的作为上,做一个真正的,从心底的、究竟的、仔细的、反复思维的抉择,造成一个颠覆不破的一种法则的认证,那我们这样真正地会拿出自己所有能作为的时间去忆佛念佛的,你会好乐于此,为什么呢?与诸上善人,与诸佛如来作菩提胜友,告别五浊恶世种种杂缘恶缘。
诸位善知识,你抉择不抉择我们不知道,但提示,我们在一起是必然需要提示的。我们可以细细地回顾,从我们的记忆海中,回忆回忆这个娑婆世界的不论是亲人、朋友、同事,不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事关系,你这一生在这个娑婆世界的交往中,是杂缘多?恶缘多?善缘多?
这一面是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十方诸佛菩萨,我们忆佛念佛他们知,他们晓,他们来摄化,我们来跟他们结这样忆佛念佛的缘。这边就是娑婆世界,我们能忆念的、能觉的、能知的、能观得到的在这个减劫中我们的杂缘恶缘乃至说点滴的善缘。孰可取孰不可取?我们现前的人、现前的善知识,或者听闻善知识,或者说应该观察的善知识们,都应该在心中这个天平上去做自己的选择,去寻找、去成熟自己的抉择。
这不是一个劝慰,这是一个事实,这是一个现状,这是一个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去向的选择的关键问题!
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乃至在无量世界中的沉沦与纠缠是久久的相续,也可以说无始以来,我等就在这里面沉沦,没有过出期。那我们庆幸这一生能遇到这样一个究竟,这样一个简洁,这样一个明快、可以实践的殊胜的法则,我们当不当抉择呢?我们应该不应该对自己生命的归向,对意识作为的根本皈依有一个选择呢?有一个清晰的选择呢?或者说有一个究竟的尊重的选择呢?我们大家可以各人去反思自己心灵深处的需求,观察自己智慧的需求,观察自己业力的徘徊,观察自己念佛的抉择,观察念佛为诸佛如来所摄化所忆所知背后真正的内容,观察我们在这个自我业习他人业习共有业习纠缠不清的这种恶缘炽盛的五浊恶世的沉沦。何去何从?每个人都会选择。
我们都有这样的机会——随顺佛愿往生彼国,即得不退,住不退转。随顺佛愿,佛力住持故,即得不退转,忆佛念佛故,即得不退转。另一方面我们又都有业力的机会——我们的习气、他人的习气、共有的习气,相互地纠缠,相互地伤害,相互地负面影响与牵制,无始以来的乃至继续的沉沦。哪个当取?哪个不当取?我感觉就是麻木的人,就是一个很愚痴的人,或者说一个障碍很大的人也应该警觉了!不要说我们长期学佛忆佛念佛,我们有这样的学佛的善根,有这样的福德因缘,我们更应该抉择,细细地抉择,认认真真地抉择,不折不扣地去选择、去评判内心世界真正的需要,或者说对生命在过现未来有一个整体的大的认知,真正地完成所有生命的主题作用,也就是说一个生命真正的作用是什么呢?那我们作为一个忆佛念佛者,得遇了这样一个法门的福德因缘者,这时候真正的自尊心应该生起来了,这时候心底应该真正地、深深地观察,这时候麻木不仁的东西我们也应该觉知了。
我们以前的麻木,是我们没有遇到这样殊胜简洁明快的法则。我们以前的沉沦,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法!那我们遇到这样简洁明快一生能成办的教法了,我们还是沉浸在自业他业共业的五浊恶世中,还选择这样的习气,还荡漾在这样一个迷途中,或者使自己使他人在这个迷途中继续这样去徘徊,这样去沉沦,那起码说你丧失了自尊心。
每一个人的良知良心,智慧的心,或者说悄悄扪心自问的心,都会给自己一个答案的。但你要反复地去自我审思。大家在下面交流,我们交流的是什么?是这样的善缘吗?是这样的提醒吗?是这样的抉择吗?是让我们告别五浊恶世自业他业共业的纠缠与迷失的吗?我们自业他业共业这种五浊恶世的纠缠,还不够久吗
还不够多吗?还不够痛苦吗?!我想大家都会去思考的。
要是我们过去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教法,或者说曾经这样去实践过、观察过,我想这一生我们不至于再去需要这种迷失。减劫中的人们遇到念佛的法门,实在是万幸之万幸,万苦中之大幸!是或不是,你可以观察,你可以在你自己心灵的天平上去衡量它。
我们究竟是忆佛念佛随顺佛力,来安住在这个清净无染的法界,来印契我们的自性,让自性起到一个觉悟的作用,作用在每一个身口意的当下呢?还是继续沉沦在自业他业共业这个五浊恶世中相互地纠缠伤害,相互地去制造迷失?这可能是我们现缘中最大最大的事情!我们不谈那么多高尚,也不谈那么多华丽不实的言辞,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需求,我们不能不去认知它。
人生到底有多么短暂?不管是年轻人、身体好的人、年纪老的人,或者身体不好的人,我们都有观察的,只要你愿意观察,只要你不愿意麻醉自己,你都能观察得到的。净土这样的一个至简至明的教法啊,的确是一切诸佛所称赞,的确是畅一切诸佛普渡众生本怀的一个殊胜的结晶之教法,一个顶级的教法,一个尊胜的教法,一个无以伦比的教法,一个普摄一切众生不遗漏一个众生的真切的大慈大悲的教法!我们人人都有机会,我们人人都可以选择,我们人人这一生中都能决定的,若成就若不成就,若往生不往生,我们自己都能决定!因为这个教法是公平地偿还给我们了,供养给我们了,回施给我们了,印契给我们了,没有分群体,只说九类有情,没有说善恶亲疏,只是平等回施真实抉择,令一切众生依自己心地的天平来做自我决断,来成熟我们心地那一刹那的善念,一刹那的真诚,一刹那的如实的回光返照,那就可以真正使我们回头是岸了。
佛教这个名词说——苦海无边,这个无边的苦就是对自业他业共业的纠缠,以及自己习气他人习气共有习气同流合污性的伤害作为!这个时代我们看到了多少自然界的伤害,战争的伤害,种种事故的伤害,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相互挫伤?我们久久的已经沉浸在这里面了,我们骨子里面就是减劫的这些缘,这些点滴的善缘,这些广大的恶缘,触目皆是啊!我感觉这样来审观…
《安居第五十六日(三):孰可取孰不可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