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居第四十日(二):无悔地做阿弥陀佛眷属▪P2

  ..续本文上一页恩,那真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用的任何一个小的东西,都来自于辛苦与付出,所以出家人应该感恩于檀那,感恩于父母,感恩于周边。但我们有没有感恩呢?如果没有,我们就会行很多放逸。那世俗人亦复如是,你感恩你的父母师长吗?感恩国土对你的载负吗?人有感恩心,就有觉悟的机会,有觉悟的相应贴切的内在体验。

  

所以我们念佛忆佛,实是感恩阿弥陀佛给予了我们一个法身慧命!虽然一切众生有佛性,但你这个佛性是死寂的,是被业力厚厚的土壤埋在深深的地下,你没法挖掘出来,埋在深深的海底,你没法去取用它!阿弥陀佛以其无碍的智慧,大悲的心智、方便,回施给我们。说借用给我们吗?不是借用,是你本来具有的;说你借用吧?你依无碍力,把你本有的法性取用出来。你得这样的自在力的时候,就知道佛恩浩荡!这个浩荡是什么呢?——你本来有,而不能用!诸佛如来让你能使用出来!这个恩德是不可思议的!

  

阿弥陀佛于一切众生的恩德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若是感恩人,最容易体会到弥陀的教法。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对父母、师长、朋友、周边的有情、国土的感恩,体会对阿弥陀佛的感恩。我遇到许多所谓的精神病患者,并不是有真正的精神病,而父母就会把他们送到精神病医院,因为不耐其烦了,厌倦了,忍受不了了,就会把他们往那里一推。很多老人家被送到养老院,或者没人照顾,也就是子女厌倦了。很多是完全可以健康地生活下去的,因为没有很好的被照顾,或者说在某个困难时期,没有人用真诚、彻底、相续的心去照顾,他们也就结束了生命。阿弥陀佛,乃至这些菩萨、善知识们,为了我们的法身慧命,累生累劫地传达着、回施着、提示着,没有间断过。一代一代的善知识们,一代一代的佛陀智慧的传达者们,从来没有间断过,不舍一切我们这些舍弃了觉性的人们,要是佛陀也舍我们了,我们真是没有机会了,那就只有妄想与沉沦,只有挣扎与痛苦。

  

我们这里不必要搞一个什么宗教崇拜的说法,但就从最基本的道德、感激的角度来说,从真诚利益上来说,佛陀对我们的利益是不可思议的。佛陀的教法对我们在究竟意义上的法身慧命的养育是真诚的,是彻底的,是圆满的!我们世俗的父母师长,对我们的教育,对我们的爱戴,都是极有限度的。何以故呢?你可以去观察,去类比。我们也不需要偏赞佛陀的慈悲、广大、究竟、真实,我们可以去观察对比。我们的父母可能对我们有很大的耐心,有很亲切的引导与养育,但是如果拿来跟佛法一比,我们就会认知到佛陀对我们的恩德的实质内涵了。

  

在佛陀的教法中,最感人最感人的莫过是——佛陀提出“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样一个稀有的,唯有佛陀能说出来的不可思议的语言,这样一个揭示了一切本来面目的语言。佛陀后来的施教都是为了让一切有情去证实这样一个真正的状态,这是他给我们最大的恩德,一切世间有情不能代替,一切世间的师长不能取代!所以我们如果真正把念佛作为主题,把顺性的行为作为主题,那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是必生之地!我们会感恩地抉择,而不是徘徊地抉择。

  

真正抉择了这个主题,那我们在娑婆世界安心极乐,在娑婆旅游旅游,百年如寄,终有所归,回到你的极乐世界,回到顺性的本家本国、无生国中,在这个庄严的国度中,你可以分身无数,可以回到娑婆世界看看你以前的作为,也可能真会痛哭流涕的;看看你以前的那些父母、朋友、同事们还都在干些什么,你可能会说你的选择一定是准确的,是真诚的,是有真正的尊严的。就从尊严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作为阿弥陀佛的眷属是绝对值得的、有意义的!我们付出多大的辛苦得到都是值得的,况且我们现在还没有什么辛苦,他只是让我们安心快乐。

  

没有遗憾的究竟抉择

  

作阿弥陀佛的眷属,这个抉择十分重要。你要是不抉择,那不是阿弥陀佛的眷属,因为我们从心底里从来没有认识过往生,没有认知过而说能往生,这个进趣是极难形成的,所以一定要抉择认知

  

我们通过对主功德与眷属功德的学习,无外乎是要抉择往生的必然,或者说往生的这个自尊、往生的这种大恩大德的实质内容。我们对此处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知,往生的意乐是不会产生的,也就是人云亦云。但通过分析、认知、学习、观察,认真地体验与尊重地选择,那我们一定把极乐世界作为这一生回归的目标,真正安心于此,决定于此,不再去颠覆它了。

  

因此我们就知道娑婆世界原来是客居之地,各行方便,实无得失可以计较,实是梦幻之事,就象客居梦乡一样,我们全然不再去计较了,再去计较实在是无意义了。若再计较这个娑婆世界,那娑婆世界就是你的家。

  

我们真正放弃了在这个娑婆世界斤斤计较的习惯、陋习,那极乐世界就是我们的家。因为你在旅游之地、客居之地,不会计较了,那里是你解放自己、休息的地方,放松的地方,是你觉悟的地方,是你证道的地方,不是你要守护的东西,因为没有什么可守护的。你可以观察我们一生一生有什么可守护的啊?包括我们自己的色身、名字,最后都要丢弃,火葬场的最后一刻,什么也守护不住了,最后就剩一把骨灰,写一个名字,挂一个照片说某某某,实际那时你站在中阴身说,不对!为什么?那肯定不是。

  

我们在极乐世界,回头看看娑婆世界众生不健康的选择,即六道轮回、迷失的选择与固执,我们一定会生起同情的,那时再倒驾慈航,再来做一些枝叶问题。度生是枝叶,往生是主体啊!菩萨,不往生,你没有度生方便,多是沉沦,你没有度别人,只是指责别人,说这个人这么坏、作为这么麻烦等等,利人是很困难的。为什么呢?菩萨利人不得究竟方便,只得相续方便,一切菩萨利他无外乎是自利方便罢了,没有圆成佛道故。所以一切利他者皆称为世尊如来啊!要不是世尊,实无度生方便。

  

我们此一生,若真正尊重我们人生的价值,一定要对它有一个圆满的交代!那我们真是仰俯无愧的——对我们无始以来的亲属、一切有缘者、无缘者,对自己,对现前这个生命的觉知性,这个业所的守护者,那是一个永恒的价值,一个真正圆满的,再也不会有遗憾的抉择。

  

你抉择这一次,那你作为阿弥陀佛的眷属,可以分身游化了。我们现在这个粗重的身体,古人讲就象一个粪挑子,好东西进去,变成龌龊的东西,象一个无底洞,不断地装、装,装到最后那一天,太累了,往火葬场里一装就完了。你还认为是个什么呢?但是它的价值可以使你六道轮回,可以使你觉悟,成为阿罗汉,成为菩萨,成为佛陀世尊。你有什么样的选择呢?释迦文佛推荐我们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我们性德的本质在极乐世界。这个“在”,无外乎是个提示。那我们真正意乐的观察呢?那是你自己要观察的了,那是最大的动力,即我们现生的心愿。这一生的心愿起很大的作用,很多人之所以浑浑噩噩地一生一生地活着,就是他不知道一生一生真正的心愿是什么?有作为价值的心愿是什么?他认识不清楚的,所以浑浑噩噩。一旦认识清楚了,十分明快的一生就会展示在这个世间,展示在亲人、朋友、有缘面前,那是灿烂的,是透达的,是没有遗憾的!如古人所讲——仰俯无愧,无有愧色面对于天地!

  

若要真正仰俯无愧地面对这个世间,你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完整的、究竟的选择。十分准确,十分完整,十分透彻地,你认知了这样一个愿望,它是经得起审视的,乃至未来世,乃至一切世间有情来审视。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作为阿弥陀佛的眷属,我们可以观察值不值得做。要是值得做了,那我们就是莲池海会的菩提眷属、金刚道友,那我们在未来世可以共同游化,可以分身游化,可以别类游化,可以十方世界无所障碍,若去若往。你说这是个神话也行,但想想这个神话都比你在六道里沉沦有意义。

  

菩萨们啊,我们不去观察,就不知道在我们的意识法界中,我们因为业力、烦恼、习惯等等,受到多么大的局限。而我们因念佛忆佛顺性故,又是那么自在,那么健康,那么纯正!象佛陀一样具足紫磨金身、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可以朗耀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走出痴暗冥,因为这个佛是无所属的,觉性圆满也是无所属的,不是说某个人拥有,其他人不允许拥有的,不是这样的。

  

《大方等如来藏经》值得一看。在这个经典中世尊做了九种喻,比喻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如来藏性在一切众生生命中是从来没有被毁坏、泯灭的,只是被埋没了,我们不断的业习的累积、沉淀,埋没得越来越深,如果不去真正地、彻底地挖掘它、使用它,它就那样悄悄地埋没着。我们在这个无意义的轮回中受到种种苦,你觉悟的时候知道这个轮回也没有问题——它是你觉悟的动力,但你要是不觉悟,一直在迷失的执著状态中,那轮回真是苦海无边啊!

  

我们选择阿弥陀佛这样一个修法,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做阿弥陀佛的眷属,此“眷属”,宾主一如!主次一如!

  

阿弥陀佛虽然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虽然是十方诸佛皆共称赞彼佛功德与殊胜,但他并不是让你永远在他的脚下去礼拜,其实际内容在《无量寿经》有很简单的描述,世尊在一个偈子上是这样讲的——尔时阿弥陀佛发出微笑,有光明绕佛三匝,从顶而没,世尊授记十方来的诸佛菩萨,不管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你们这些菩萨来我的国土,我知道,你们知道诸法如露如电,你们也想建立象我一样的国土,也象我一样来度化十方的众生。他不是安慰这些菩萨们,不是安慰这些往生人们,他说的是如实的教法,即宾主是一如的。

  

有人说阿弥陀佛是无量寿,眷属也是无量寿,那眷属就永远只能做眷属,不能做象阿弥陀佛那样做一个究竟圆满的利益者、安住者。所以有阿弥陀佛也会取灭,干什么呢?给你一个位置。第一个接这个位置的就是观音菩萨。只要你需要,阿弥陀佛也会取灭,给你让位置,让你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诸佛如来顺性、乘性者,无不是利益众生方便,他们不需要做什么了。

  

《无量寿经》清晰地表达阿弥陀佛于十方往生者皆有授记——汝等未来世当成佛,如我无异。

  

释迦文佛在《无量寿经》上有这样的话——佛告阿难啊,诸有众生,遇其光明,身心柔软,自然向善,三垢消除,称念彼佛名者,往生彼国,次如彼佛,就是说在未来世会象阿弥陀佛一样。

  

十方诸佛皆共赞叹阿弥陀佛功德,赞叹这些往生者亦如赞叹阿弥陀佛,等无差别。

  

《观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经》,种种解释,种种方便,种种梳理,就让我们抉择无疑——往生吧,没有问题的。但你要去细致的观察,也不要盲目。有的人太盲从了,一看就说可以了,我愿意往生,实际下面疑惑又来了。所以你要细细地去观察。

  

此眷属功德——如来净华化生,皆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就的这样一群念佛有情,我们是要抉择的。随顺佛愿,随顺法性,随顺自己的意乐,我们是要选择的。不选择,虽是眷属,不名实际眷属,因为实际利益不现前。若我们抉择了,现世利益即现前,这跟生死来往不相干,只在于抉择。所以抉择者必得安心。何以故呢?心不再起伏了,不再变异了,不再去来回计较了。那我们在忆佛念佛的修法中,就会平和地、如实地去相续了。

  

阿弥陀佛在自受用中,允许十方众生往生彼国,也允许十方众生去审视、思维、观察这个法则,包括修行其他法则来做对比,这在《无量寿经》是有十分清晰的记载的。在唐密无上瑜伽部也有这样的阿弥陀佛的修法,其中清晰地提示到,阿弥陀佛自受用安稳众生之意乐,就是说你不要害怕,阿弥陀佛不是专利者,不是让你去念阿弥陀佛,其他什么也不要做。因为阿弥陀佛括于三乘教法,你可以修持三乘,但是主次要分明,往生的利益一旦抉择,你什么法都可以修行;但在往生的利益没有抉择,主题的修法没有完成之前,你修其他法,在这个时代,亿人修持,罕有得道啊!不是说没有得道,是少。

  

因此,此眷属功德成就虽然是摄化十方,无所疏漏,但我们自身的抉择是十分重要十分重要的。诸位善知识,一定善思维,善观察,善抉择!

  

(岁次辛卯五月二十五 2011年6月26)

  

《安居第四十日(二):无悔地做阿弥陀佛眷属》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