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居第三十六日(三):究竟抉择人生大事

  

安居第三十六日(三):究竟抉择人生大事

  

庄严妙声功德成就。偈言: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

  【昙鸾法师《往生论注》:此云何不思议。经言。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则入正定聚。此是国土名字为佛事。安可思议。】

  

正定聚、不定聚、邪定聚,是众生三类果报的大的区分。这个认知对我们很重要,你若能区分到自身的现状,你就很容易来处理自己。佛在《无量寿经》上讲,佛告阿难,彼国无有邪定聚及不定聚,往生彼国皆入正定聚,何以故呢?佛力住持皆是正定啊!佛力住持,佛愿住持,彼国土皆是以佛力住持,所以一切有情往生彼国皆住于正定聚。他就会远离不定聚与邪定聚的果报。这三个果报的区分,我们是要认识。

  

我们以前讲过三恶道众生——地狱、饿鬼、畜生,邪定聚果报的一种认证,如邪见人、恶见人、乃至说破戒人呐,做种种过患之人,多受三恶道之报,此报为邪定聚。世尊出世,顺应世间故,第一个先遮我们的三恶道,所以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发的第一个愿就是说——往生我国不复三恶道,我国无有三恶道。他先要堵这个三恶道,为什么呢?三恶道是极苦之报。

  

我院子里有一个大公鸡,我每天看着它,我不能说它恶道不恶道,但是第一个概念就是它不自由,它希望依附于人,它希望得到某些认同那样的东西,总往人身上靠,但你没办法给它施教,只能说你吃吧,你喝吧,再没什么了。跟它交流什么呢?你说你要有智慧?它不听的。为什么呢?它在畜生道中。你说畜生道不可交吗?不是。你只能用饮食训练它的条件反射,生活习惯的状态,所以很多驯兽的人都是这样训练的。你说不是动物也听懂人语了吗?那人要有极大的善巧,才能听得懂。没有善巧是听不懂的。我们有阻隔呀,果报之别。

  

人类同样存在着果报之别。很多人跟人交流听不懂的。说哎呀,我交代你工作这么多遍,你怎么听不懂呢?对不起,果报不一样。很多做老总的在单位就会这样发脾气,我这个事情分明给你这样交代,你怎么那么贯彻那么做呢?为什么?不同的果报,不同的角度。人类尚且如此,况且异类众生呢?所以佛陀一出世,先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先引我们去善趣,闭塞恶道。因为你一旦堕入异类,不可施教。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皆是正定之聚,那一切皆是声闻菩萨、究竟圆觉者。我们往生彼国者亦复如是。这个一定要认清楚。

  

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杂居世界,有定聚众生,有不定聚众生,也有邪定聚众生,例如我们这个世间的阿罗汉、智者圣者,这都是正定聚者,但这一类有情多隐没于深深的圣山福地之中,消失在无尽的智海之中,他不在这个颠倒的世间去跟你折腾去了。为什么呢?减劫之中啊,多有退转菩萨,在此中不堪于忍受。所以他们就退却与圣山福地。

  

我们知道世尊在《无量寿经》上授记说,有一亿菩萨,因不闻此法而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一亿菩萨他能自力成就不可思议的功德,因为没有佛力住持故,增上缘不究竟故而退转,所以又回到某一个修行的阶段去了,而不能究竟增上,一生成佛,或者说究竟增上,毕竟成佛!受到极大的障碍,这个障碍是什么呢?没有佛力住持故。所以他不能入正定聚,他不能得不退转。阿毗跋致看着很简单啊,没有那样无量的福德因缘是没有这样法教的机会的。所以,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骄慢蔽懈怠,难以信此教,何以故呢?善根不具啊!这个善根并不是说好坏,好坏代表不了你的善根。

  

“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云何不可思议?经言,若人闻彼国土清净安乐,渴念愿生亦得往生。就是说不念佛,知道彼土清净庄严,愿生彼国亦得往生。这是历代祖师直指印契心智之大用,根本不跟你啰嗦。现在人一讲净土,什么信不信呐,能不能往生啊,这个那个东倒西颠的,因为什么呢?这个究竟的教法被人遮盖了许多东西,就是畅佛普度众生本怀的这个“畅”字啊,不畅了。畅佛普度众生本怀,这个教法是畅佛心智,不是说某一类菩萨声闻度生善巧,他是究竟地的教法,是以果地觉回施众生作为因地心缘起的极殊胜方便。这个“果地觉因地心”是极殊胜方便。何以故呢?初发心与圆成佛道无二无别,即称为印契,别无他法。这个清净是因为缘起清净,缘起圆满,过程圆满,究竟圆满,遇到这样的法实在是不可思议!

  

所以释迦文佛乃至十方诸佛皆共赞叹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威神功德。此功德甚深难以赞美!一切声闻独觉菩萨等不能了晓,他没法赞美,张嘴就错。所以一切善巧者莫不仰仗诸佛威神功德,方能宣化此殊胜教法,做一传递。要不然多有遮盖,哪怕你是菩萨,你是独觉,你是甚深功德成就者,你自力所涉足不到的,所以皆以诸佛甚深功德威神加被,令此传达,彻底彰显,无遗地合盘托出,令众生接受之印契之教,契什么呢?——汝心是佛。汝心就是凡夫,汝心就是颠倒,就是恶道,那也是汝心,但汝心是佛,同样可以印契。如印坏文成。坏什么呢?坏我们过去的业,我们对过去所有的执著一时就散坏了。究竟教诲就是印契。好比说你过去是一个职员,那么给你写一个调令,说你现在是科级干部了,盖一个章,拿过去了就起作用了,怎么呢?生效!

  

阿弥陀佛所修证的教法,直指一切众生佛性圆满,来印契每一个众生,叫平等印契。他不作方便。他不说这一群是贤善人,这一群是恶人,这一群有智慧,这一群没智慧,这一群男,这一群女,不,平等印契。诸位善知识,这是不可思议的一个教法!畅佛本怀故。诸佛之本怀是一切众生心智究竟地呀!诸佛证实我们心地究竟的圆明之相,揭示了一切众生的究竟安乐所在。

  

菩萨们啊,世尊在给阿逸多说,阿逸多,此法难闻难解,难以宣化,我嘱累于汝等,令此法传播相续,无有散坏。一切经典中唯有《无量寿经》这样写——一切经灭尽,唯留此法住世百年。这个住世百年,百年是个什么呢?很多人说就是住世一百年。我们接触这个法,要知道此法的尊贵与难得。“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六字洪名,没有人不会称念的,此教法至简至明的印契之殊胜,就来自于阿弥陀佛兆载永劫的修持、五劫的思维、二百一十亿佛土的甚深细腻的观察,所抉择的极大善巧。这个善巧给予我们了,让我们易行,而不是我们真有易行方便。就像现在人拿傻瓜相机一样,过去人照一张像要这样准备,那样准备,现在什么都不用了,啪就拿出来了,为什么呢?它集成了一个方便。现在有些汽车驾驶,也是很自动化的,很方便,为什么呢?它把一些技术处理好了。

  

我们称念阿弥陀佛来印契自心,饶益有情,乃至一声南无佛,饶益十方九界众生,平等印契众生,圆满众生,究竟于菩提。这个易行的法,自他二利的圆满来自于佛的甚深的整合。佛给我们整合过了,不整合我们没有这么大的方便!但是多有人以方便为不方便啊,就是他会轻视它,你不知道这个方便来自不易啊!说者、闻者都不易,所以释迦文佛在《阿弥陀佛经》上反复讲,佛告舍利弗,佛告阿难,我与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我们很容易忽略世尊的这个殷勤嘱累,什么叫嘱累?反复地交代,像一个父母一样交代一个事情,因为怕孩子遗忘掉,怕他不懂得这个事情的珍贵,就反复地交代,交代什么?我于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善知识们呐,我们若是知道我们闻到这个法的难,我们就会尊重这个法则,了解这个法则的内容,你可以去实践它。你要了解不了它,你认为阿弥陀佛谁不会念哪?你看看大部分人都不会念,大部分都会这样说,我念佛怎么这么多妄想呢

  我念佛还有这么多业障呢?我还有这么多烦恼呢?我念佛怎么还迷失呢?我念佛怎么还不成功呢?我念佛怎么还不能功夫成片呢?我念佛怎么不能得三昧呢?你看看,他都不会念,他念佛背后的东西,什么东西呢?——功夫成片、一心不乱、福报不够、忏悔业障等等。没有直印自心,没有直指自心,所以远离了究竟的教法,把一个究竟的教法搞得残缺不全,就像把一个相机给拆掉了一样的,照不成相,拿着某个零件说这就是照相机,你去照去吧,照来照去,真照不成,为什么呢?残缺不全了。

  

现在学这个法,用残缺不全、不究竟的方法去修证,往往不得以成就,不能相应。所以一个印契究竟的、直指大用的善巧被世人所耽搁,何以故呢?此人小气呀,小术误人。什么叫小术呢?——刁钻古怪的世俗的认为,世俗的知见,世俗的常规的一些自我认识,就会阻碍这个广大智慧、善巧的给予。这是十分危险的,为什么危险呢?你遇到究竟的法,擦肩而过,反而堕入世间知见的一种操作,究竟法教丢失于当下。

  

所以释迦文佛说呀,阿逸多呀,要是遇到这样的法,设这个世界充满了大火,你越过这个大火业要取这个法,为什么?稀有难得。有无量菩萨欲闻此法不能听闻。释迦文佛夸张吗?不是。若我们往昔能听闻到这个法则,我们就不是这个德行了,不在这个人寿百岁以里的减劫受这个恶罪了。也可能分身无数,遍化于十方佛国了,我们这里面的人会飞吗?会变化吗?自己那个壳子沉重的像个粪挑子一样。我们就因为没有闻到这样了义究竟彻底的法则,我们…

《安居第三十六日(三):究竟抉择人生大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