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性世界必然成住坏空
近百年,我们的自然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人类面临着一个自我测试。我们这个世界本身有有情、无情两大类,有情——生老病死,无情——成住坏空,这是必然的。我们在住与坏的阶段生存着,即使人类不去直接地破坏,其相续也是必然的。
现在的人群有时候会有过多的自责,比如说人类对资源过多的开采使用,认为人类不太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这里面有自责的东西。实际在这个巨大的虚空的空间,我们这个地球是很小很小的一个空间,我们自身的作为也是十分小十分小的,即使在这个地球上人类的作为也是十分有限的。象我们这个气候变暖,人类的作为只是占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说占很小一部分,但是我们会这样认为——我们人类这个群体这一百年来掠夺性的开采与疯狂的消费,给我们的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可思议的颠覆,或者说带来了一些伤害。
我们人类自己的作为,小心或不小心地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也好,破坏也好,但在这个大环境中,即所谓的“住、坏”这个过程中,很多东西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我们人类不可能侥幸地说——我们通过一个什么方法可以得到一个永恒的生存环境。
在这个娑婆世界想得到一个永恒的安稳的环境,可能这个妄想本身就是不成立的。为什么说它是妄想呢?因为我们这个器世间是违性所造作出来的,是大家的共业累积出来的一个违性世界,它就一定有“成住坏空”这样一个去向,不管你如何做,也可能把时间时空拉的长一些,也可能压缩的短一些,但我们的自然环境的成住坏空是必然的。
那我们现在只能说在这个“必然”中,尽量做一些对人类生存空间的调节或者整合,但是必然为这个大环境所不许——水劫火劫风劫一来,人类一点办法都没有,那跟战争没有关系,跟核武器也没有关系,所有的有情都要面对它的毁灭。这不是制造恐怖的,一旦到坏劫,是必然面对四大的散坏,我们这个生存的空间自然会散坏,因为我们的共业造就了这个世界,就是说生老病死的循环造就成住坏空的依报。
我们对这个地方若没有认知,很多人对这个世界就抱有幻想,当然对生活,对生活的一些欲望就抱有幻想。如果知道我们这个世界会成住坏空,人会生老病死,很多人的妄想就会休息下来。若真正了解了这个世界有情与无情的现实,人的许多妄想热恼也就休息下来了。从长远的角度、真实的角度来审观,人那些无意义的想法与追求也可能会变得清凉起来,因为你知道是不必要的了。假如说地球到坏劫了,风劫一来,你还在那儿说你要发财也好,你要升官也好,你要感情也好,你要生儿育女也好,可能都没有意义。
我们主要是对大的环境,对时代大的因缘认知不够,所以说那种自私的狭隘的,那种个体的贪欲的炽盛的,很多人就建立这个东西。可那是一点儿都不坚固的,你费了很大的心血建立的东西,可能瞬间就散坏了!因为人对大环境的规避,许多人不愿意了解,或者说就没有了解的机会,他就会设计自我生存的贪欲的小圈子,自私的小圈子,作为的小圈子,势力的小圈子,这个圈子是脱离现实的。为什么一再提醒大家注意这个大的环境趋势,大的时代的群体意识,若是不注意这个,我们就会迷失在个体的某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愿望上,会迷失,或者说去执著。
菩萨们啊,我们这个时代真不是一个要学习积累知识的时代。你这一生学的很多东西你永远都用不上,因为学习知识过剩。现在很多东西都在急速地变化,一个人发明以后,整个世界就公用共享它,所以很多人都会闲下来,但是大部分人还会想象去做一些什么事情,所以会拼命去积累知识。现在在人群中,知识群体不断扩大,烦恼随着知识增加,因为知识增加和果报的不均衡,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失望、怨恨、对立、破坏意识,或者说背叛意识。对自己不满意的人在拼命地学习,以求未来有个大的好的果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作为者。但因为现在就失去了均衡,种子种下了,就不断地去作为,不断地去想象,不断地去修行,或者说学习某些东西,结果后面不对称的东西就更加炽盛,那个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说我们对大的环境有了认知,你就可以看到自己小的贪欲也好,作为也好,它有没有成熟的环境?能不能成熟它?成熟它的意义何在?我们如果有这个认识了,那我们在这个世界就少一分热恼,少一份妄行妄为!
违性的变异必然归于顺性的安稳
这个地理环境,对我们来说特别特别重要。极乐世界一宝二宝三宝,乃至说无量诸宝,随心称意,庄严具足,这是依性德而彰显,来印契众生的自性的功德或者说佛性的功德,那我们这个违性的环境——娑婆世界,其诸苦就是不足,来自于对自己的不满足。极乐世界有诸乐,来自于满足顺性。
违性世界 诸苦(对自己不满足)
顺性世界 诸乐(满 足)
现在许多发心修行的人、学习的人,或者看似上进的人,多以不满足的心理去学习,去修行,结果会更加的怨恨和不足,会更加的迷失!因为什么呢?大环境会给你造就这样一个结果。
让我们来满足,并不是让我们麻木不仁,或者是一个自欺的心理,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若认知了性德的具足性,这种具足就能出生一切功德,从根源上来解决我们的不满、不足、苦这样一个业报,要不然我们还在这个违性的作为上,即在不满上去修行,以此作为缘起是很痛苦的。但是你看看现在所谓的修行人、学习人、发心人,没有是以满足的心去做缘起的,满足是顺性的缘起。
菩萨啊,缘起是十分重要十分重要的,你若认知不清楚,那你后面的作为了就会陷入一个大的不堪收拾的结果上。诸苦都是来自于不满足,诸乐都是来自于满足。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最简单的观察——小孩子,一个巧克力,一个糖豆,一个新鞋子,一个新衣服,一个小玩具,可以使他很高兴地过很长时间,因为什么呢?他容易满足。这个满足看着是很幼稚,但它有顺性的东西。现在我们的贪欲心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容易满足,这种贪的习惯是违性的。因为性本来是具足的,我们违背了性的作为,在自己造作的一个不满中,这样就会带来诸苦的结果。
所以,这个世界是不满足的世界,极乐世界是一个随心满意的世界。这个满意了就给我们带来了所谓的珍宝,什么东西都是珍宝,为什么呢
满意。我们这个世界什么都不满意,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去勤奋作为,不断地去强化自我,强化环境,带来了很多苦。
【举例:现在百分之九十的农村孩子是不会种田的。因为从开始上学,他们的父母就有这样的想法——让我的孩子去城市,去大城市,走出农村,走出山沟,不要再耙这个地了,他们的父母开始不满意了,对土地,对种地不满意了,对自己的儿女再在这个土地上劳作不满意了。所以现在大量的土地荒芜,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很多地就种上桉树,因为桉树不长虫子,不长虫子就没有鸟,其他生命也就相应没有了,很多生物链都没有了,就形成了一个死地的林子。】
我们这个环境就是不满意制造出来的,因为不满意,则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改变了还是不满意,这个变异的苦一定会跟着我们的,变异越频繁你的苦也就越多。你若了解它、觉悟它了,也可能是一个善巧;你不觉悟,这个变异给人带来催使之苦啊。
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两个世界,我们去观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十七种庄严的目的,不是为了其他的,是要了解这个世界为什么要往生彼国?——因为彼国是必归之国,就如河水归海一样,是必然的。这个变异归于不变也是必然的。违性是变异无常的,这个变异必归于这种顺性的安稳。如果看到这个必然了,那我们就不会把往生当做一个执著业了,而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随顺,那样我们就说,哦原来愿生不愿意生并不是一个费事的事情,所以彦琮法师那句话特别感人——“业深成易往”——你业再深,往生是没问题的,就象重物落的更快一样,这个没有问题的。因为安乐国土是个必归之地,是变异之必归。
娑婆世界就是个频繁变异的世界,我们的寿命这么短,就是因为变异的快。越长的生命,相对快乐、安稳的东西就多一些。我们看看蠓虫、蚂蚁、各种鸟兽,只有几年的生命,几个月的生命,几天的生命,一天的生命,我们感觉到很可怜,那忉利天看我们可怜不可怜呢?我们就象忉利天眼中的蠓虫,朝生暮死,忉利天的一日就是我们的一生。我们自己可能还不以为是,还有很多伟大的抱负,这个没问题,你的抱负是什么呢?有益没有益呢?若是觉悟这个抱负,实在是很有意义的!若是想在世间上建立一个什么坚固的自我,那很快就没了。
往生极乐世界,不过是百川归海一样,只是早晚之说,所以觉悟者直归本家,就象河水直接回到大海,而迷失者多几个弯曲,多一点执著,到哪个湖,到哪个池塘多逗留一下,认为这就是“我”,结果大旱一来就把你干枯掉了,你是载负不了自己的,出现大的因缘你就没了…
《安居第三十一日(一):大用在斯》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